牆壁很厚,隨著羅亦安的叩擊,不時發出“嘟嘟嘟”與“咚咚咚”的聲響,菲舍爾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義——牆壁是空心的。


    順著“咚咚咚”的聲響,羅亦安雙手貼著石壁,一寸寸的撫摸起來。


    果然,牆壁大多數地方是空心的,每隔一段距離,牆上都鑲嵌著那些八棱形的物體,這些物體排列得極有規律,像是沿著幾條筆直的平行線,自下而上排成六行。這些物體看不出材質,雖然在燈光下發出細碎的閃亮,仿佛是石頭內的石英。但凹凹凸凸的浮雕掩飾住了這些規律以及它們的閃光,如果不是羅亦安碰巧摸到,真把他們忽略過去。


    羅亦安越走越遠,菲舍爾不敢離開這個地窟的門邊,想到地窟生物的“光昏迷”現象,他把頭燈擰到了最大亮度……還不夠,他想了想,又在地麵上放置了幾柄手電,自己關閉了頭燈,躲入黑暗裏,靜靜地傾聽著深淵的動靜。


    不知過了多久,羅亦安無聲無息地走了迴來,透過熱相追蹤儀,菲舍爾奇怪地發現,羅亦安的影相變的極淡,似乎他正在全力收縮毛孔,降低身體熱量的發散。


    菲舍爾從長老口中聽說過羅亦安有自主控製體溫的本領,但據說,這種控製方式是以降低運動速度為代價的,如果在這種狀態下強行加快運動速度,對身體是種極大的損害,消耗的體能也將成倍增加。所以,非緊要關頭不使用。而現在羅亦安一點沒放慢速度,用那種最累人的“貓步”快速走迴,一見這情形,菲舍爾頓時揪起心來。


    “果然,這個環廊還有防護設備,這防護設備遍繞環廊一圈”,羅亦安攤開手,手心中出現幾個閃亮的小石子:“我已經發現那種莫名光網是從那裏發出的,就是從這樣的小石子裏。”


    菲舍爾接過石子觀察,羅亦安繼續說:“我剛從牆上扣出幾個小石子,又跑迴去一趟,到了時光之軸所在的通道口,察看了一下當初發出光網的所在,那些讓東西莫名其妙消失的光網,都是從這樣的八棱石子中發出的。這些小石子鑲嵌在石縫裏,不注意看,幾乎難以發覺。


    我扣出這些小石子,發現它們後麵連著的是光纖,類似於激光槍中傳送光束的光纖。現在,事情的前後都明白了……”


    菲舍爾合攏手,將那幾個小石子捏在手中,抬眼看著羅亦安,等對方解釋。


    “當我們打開時光之軸的通道後,整個地下防護網突然啟動,於是,那些在地底生活的生物全部奇異消失,所以我們進入地下飛行試驗室,隻看到幹幹淨淨的場麵”,羅亦安解釋說。


    當初,秘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隻進入了上麵的工作間、或者說是飛碟組裝車間,通過現場遺留的資料,秘族確定地下還有一間實驗室,可惜秘族前後花費了數年時間,犧牲了數條人命無法打開地下通道口。


    大爆炸過後,秘族很多重要的研究資料缺失。幸好,秘族在數千年的運作中,也曾遇到過這樣的事件。他們在全球重要的幾個遺跡中,用他們手中最先進的設備,製作了部分資料備份,這些資料備份加密以後,偽裝成不起眼的史前文物。秘族們期待著,即使有一天他們遭到了覆頂之災,當後世人的科技水平達到一定階段後,也可以解讀他們的研究成果。


    這處地窟之所以成為秘族的資料儲存點,是因為打開地窟需要巨大的能量。這能量相當於一座核電站的發電量總合。秘族自持沒有人會為打開這個地窟專門建一個核電站,當然,如果人類真能夠具有龐大的便攜式能源,那這裏的科技也不足影響世界的均衡。所以,這裏儲存著秘族百年前全部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一旦放到普通人家,消息外泄會引來不測之禍,所以,隻有放到這種常人無法進入的艱險之地才最合適。


    一百年前,秘族在此大肆活動時,不曾有過遇到地窟物種的紀錄。所以,這種地窟物種一定是才進入這裏不久。羅亦安等人在上層遇到的神秘物種,很可能是他們的哨兵,或者是他們派出的探索者,以考察這地窟到底範圍有多大。從這一點推測,神秘的地窟物種也許剛來到這兒不久。


    最大的可能性是:羅亦安突然啟動了地窟入口,從而全麵觸發了這裏的防護設備,使地窟物種的探險者整體消失。剛才那三個地窟人很可能是地窟物種派出的第一批搜救人員,以搜尋他們的探索者,了解他們為何無緣無故失去音信的原因。


    “我們現在要與時間賽跑”,羅亦安看了看地上放著的電筒,說:“地窟物種會不斷地派人來追查真相,我們必須盡快找見這裏的心髒部位,然後啟動安全裝置,才能抵禦接踵而至的地窟生物。”


    既然已經開了槍,衝突已不可避免,地窟生物在黑暗中活動自如,羅亦安他們帶的子彈不多,隻有依靠這裏那些史前人類的防護設備自保……


    第90章 關鍵


    好笑吧,兩個武裝到牙齒的現代人、兩個經過特殊訓練的搏殺高手竟然被逼到寄望於史前人類的設備,來應付眼前的困局。但這卻是無可奈何的事實。


    菲舍爾掃了一眼地上放置的電筒,快速的在心中設計了個應變計劃。


    “我守在這兒”,菲舍爾快速地說:“你去四處搜尋,還有把迪克叫進來,他善於布置陷阱。我要把這門先關上,然後再門口布置一些觸發裝置,等地窟生物開門的瞬間,讓手電突然亮起,用強光照射他們……”


    生物之所以突然遇到明亮的光線會產生昏眩感,是因為在光亮下於在黑暗中,身體的平衡係統完全不同。在光亮下,人是靠眼睛捕捉圖像,判斷遠近高低;而在黑暗中,人是靠耳朵、身體皮膚的觸感等確定平衡的。當兩種平衡體係劇烈切換時,人腦會在短時間內找不見平衡感,為了自我保護,大腦就像身體各部位下達了昏迷指令。等神誌恢複,體內平衡體係已經完成了切換。這就是產生光昏迷的原因。


    地窟生物頭上戴著眼睛,爬到了洞口,顯然他們已經有了準備。如果長時間開著燈,那麽這些地窟生物就會采取類似於地底煤礦工人迴到地麵時的做法,現在有光亮處稍微停息,等到身體平衡係統平穩切換,他們再爬上地麵,那時,羅亦安他們與習慣黑暗活動的地窟生物交手,恐怕一點便宜也沾不上了。


    煤礦工人與地窟生物都生活在地下,很難確定地窟生物是否在地下觀注過煤礦工人的生活……


    羅亦安以行動代替了迴答,身影嗖的躥出,邊走邊說:“迪克,既然過來了,那把妮莎也叫過來,省得她在那裏不斷尖叫。對了,告訴鄧飛,那個手槍是改造過的,子彈的火藥很強勁,槍的後坐力很大。如果迫不得已要開槍,一定要雙手持槍……”


    事情緊急,羅亦安已顧不得掩飾自己的腳步,耳機裏不斷地傳來他快速的跑步聲和略微急促但仍顯得很勻速的唿吸聲。每個隔一段時間,腳步聲略微停頓,隨後,聲音又繼續前進。


    根據菲舍爾的召喚,迪克不久帶著妮莎來到了那個深淵大門。他與菲舍爾簡短的交流之後,他立刻忙碌起來。


    上麵的大廳裏隻留下了鄧飛,雖然,鄧飛闖蕩江湖多年,膽子也非常大,但獨自一人坐在空曠而死寂的大廳裏麵,不禁令他六神無主。他先是絮絮叨叨的要與羅亦安沒話找話,沒被理會後,便開始哼起歌來,從他所會的所有流行歌曲一直哼到小時候的兒歌。最終惹來大家的齊聲訓斥。


    “閉嘴,你把我們都暴露了。”菲舍爾大為光火。黑暗生物在暗中確定目標,很可能是才用類似於蝙蝠的方式,用超聲波探測周圍的動靜。鄧飛不斷的歌聲,讓眾人的耳機裏不斷地響著沙沙聲,這音量調得再小,在死寂的地下大廳也如轟雷般鳴響。


    “帶妮莎來”,耳機裏突然傳來羅亦安的聲音,想必他有所發現。鄧飛好不容易聽到羅亦安的聲音,頓時心情一鬆,感覺有了底氣,悄然止住了歌聲。


    菲舍爾向迪克打了幾個問訊的手勢,迪克伸手輕輕關上了通往地窟的大門,迴應了個“ok”的手勢,菲舍爾放心而去。


    “這是閃米特文字”,站在一扇關閉的大門前,妮莎看著門上的字,輕聲迴答羅亦安的聞訊。看著他疑惑的目光,妮莎壓低了嗓門,解釋說:“在土耳其卡帕多基亞的格爾裏默穀地,也有一座雄偉的地下城市,那是巨大的、可居住成千上萬人的地下城市。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地下城坐落在今天代林庫尤村附近。


    發現這座地下城市純屬偶然。在代林庫尤村,房子下麵的地下室被用作冷藏室。有一天,一位當地居民在冷藏室偶然發現一個洞口,好奇心促使他向下挖掘……


    到今天為止,人們在這一地區發現的地下城市不下36座。通往地下城市的通道隱藏在村子各處的房屋下麵。現在,人們已經繪製出了這些城市的俯視圖,發現所有的地下城市相互間都通過地道聯接在一起。聯接卡伊馬克徹地下城和代林庫尤地下城的地道,足有10公裏長……”


    羅亦安打斷了妮莎的話:“我不是來聽你說考古的,說重點……”


    妮莎不依不饒地繼續沉迷在自己的話題裏。“馬上就到重點了”,她繼續說:“代林庫尤村的地下城市是一種立體建築,分成許多層。僅最上層的麵積就有4平方公裏,今天人們猜測,當時整個地區曾有30萬人在地下生活。僅代林庫尤的地下城市就有13層、52口通氣井和1.5萬條小型地道。最深的通風井深達85米。那些地下城市的最下層還建有蓄水池,用以儲藏水源。在這第13層裏,人們發現了閃米特時代的器物……”


    羅亦安怒急,沉聲說:“我問的重點是,這門上寫的是什麽?”


    羅亦安已經探測過整個環廊,除了那扇地下深淵大門,這扇門是環廊內唯一關閉的大門,此前,羅亦安曾試著想翹門,但這扇大門卻沒能輕易打開,門上的古怪又讓他不敢輕舉妄動。


    環廊內其餘的大門都雕刻著繁複的花紋、圖案,連那個深淵大門也不例外,唯獨這個大門上沒有雕刻,很樸素地寫著幾行大字,羅亦安本指望妮莎為她解開謎題,但沒想到妮莎這麽多廢話。


    “閃米特是一支古老的神權民族,閃米特人在他們的聖書《科布拉·納克斯特》中曾描述過,所羅門大帝怎樣利用一架飛行器把這一地區搞得雞犬不寧。書中記載:不僅他本人,他的兒子,包括那些恭順他的人,都曾乘坐過所羅門大帝的飛行器。”妮莎見到羅亦安發怒,馬上糾正她好為人師的癖好,直接說出了答案。


    “這裏所有的文字,與閃米特人聖書《科布拉·納克斯特》所用文字完全相同,如果我的解讀是正確的話,那麽,它寫的是:所有進入這裏的人,你們都得死——包括我。”她說。


    “閃米特?怎麽又多出一種文字?”羅亦安凝視著門上的文字,陷入了沉思。“這是一種警告,還是威脅,亦或者是實話實說?”他自言自語地問。


    妮莎小心地看了看羅亦安,連吞幾口吐沫,還是忍不住把嘴裏的話說了出來:“沙閃米特民族最終神秘消失了,但他們為這個世界留下了很多謎團,比如:閃米特人經常戴高帽子來裝扮自己,這種帽子我們今天稱作地精帽——這也是流行至今的大禮帽的原始淵源。但閃米特人帶地精帽還不是人類曆史的最大疑點,這最大的疑點是:在當時,戴這種帽子是一種全世界範圍內的時尚,並在一些地方,例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臘,同時通過雕塑和繪畫被永久記錄下來。怎麽樣,奇怪吧?”


    羅亦安悚然而驚。


    在史前時代,信息交流極不通暢,公元前4700年,埃及巴達裏文化進入青銅器時代,但青銅器流傳到美索不達米亞人手裏用了1700年。在這種文明傳播速度下,全世界各地在同一時間、流行同一種時尚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妮莎鼓足了勇氣,繼續說:“現在人們猜測,閃米特人戴的地精帽,是史前人類想以此模仿帶著宇航盔的外星文明使者,稱得上是一種崇拜,最終導致整個地球人類以這種不切實際的裝飾為美。”


    妮莎的意思是想讓羅亦安在行動前多了解點內幕,以便作為行動參考。羅亦安明白了她的意思,故沒再對她嗬斥。


    菲舍爾用儀器檢查完大門後,學著羅亦安的姿勢用指頭叩擊著門板、門框,嘴裏輕聲複述著檢查的結果:“沒有核輻射……門框邊沒有鑲嵌那種小石……沒有門軸,這似乎是扇推拉門。”他掏出小刀,在門框邊緣四處探視著虛實:“嗯,門是向左側滑動的……固定的很緊,沒有絲毫晃動。”


    妮莎用手電一寸寸的照著那扇門,滿腹疑問的自語著:“啊,閃米特人怎麽會來到了巴基斯坦?這可是個大發現啊。在布滿梵文的地下城市內,怎麽會突然出現了閃米特人,要不是我曾在父親房間裏見到過《科布拉·納克斯特》,還真沒有辦法解讀這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秘界(秘界尋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赤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赤虎並收藏秘界(秘界尋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