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州布政司,段緒言徐徐展開一卷紙張,指尖默然緊攥。
鐵風在旁解釋道:“今早這些紙張便在關州城內傳開,不知源於何處,上方所述的是當年南望帝忌憚戴家在關州的聲勢和名望,遂在戴千玨自刎之後順水推舟,派人帶東廠信物偽裝成梁奉部下,到關州屠殺了戴家滿門。”
段緒言問:“可有證據?”
“聽聞是有南望帝親蓋禦印的一封手書,但不知下落,現下百姓對此議論紛紛,關州又多的是當年受過戴千玨照拂的百姓,更對南望憤憤不平,恐會影響此次談議。”
段緒言沉眸冷聲,收紙遞迴:“先截住消息,查清來源,不能傳至王府讓世子知曉。”
“報!”家仆跨階跑來,當即行禮,“王爺,世子方才策馬出府,正往南望使臣館的方向去了!”
——
“駕——”
馬鬃破風揚動,段緒言追逐落日而去。手中攥出一道深紅,他於曠野中疾馳,獨獨記著一個身影,如清風掃過掌心,叫人患得患失。
阮青洲私自去了使臣館,重則被人汙蔑通敵,輕則道他不安本分,若傳入段承耳中,避不過責罰。段承罰不得阮青洲吃受皮肉之苦,卻能叫他提前遣返皇城,羈押在別處。
他害怕阮青洲離開視野,更怕阮青洲再見故人,一心隻想迴到南望。
段緒言眉眼陰沉,揮鞭下去,抽痛馬臀。霎時嘶鳴迴響,馬蹄蹬上山坡,一輪夕陽自天際淡退,映得遠方孤樹下的身影虛幻泛光。
白衣浮起一層淡紅的霞,阮青洲在風中迴首,碎發撩動卷上細頸。
段緒言扯繩愈漸停馬,與他對望。靜默中,手中文書隨風一展,露出赤紅的禦印,段緒言了然,攥拳下馬,朝人走近,見那雙淡漠的眼眸一圈紅跡,再不見神采。
霞光點點淡下,阮青洲的輪廓也在暮色中越不清晰,段緒言輕托後頸將他攬進懷裏。
“是沒走,還是才迴?”段緒言問。
“沒走。”
阮青洲淡著聲:“我知道,我不能走。”
阮青洲用盡隱忍和克製停在這裏,他知道前行意味著藐視北朔權威,攪亂兩國平和,甚至影響此次的談議,所以就連最稀鬆平常的寒暄、探望,他也一件都不能做。
可有人偏要在此時以一份阮譽之的手書誘他意氣用事,他也想不顧一切地衝進使臣館問清真相,卻要記著自己先為南望太子,才是阮青洲。
他是太子,所以不得質疑主君,理當時刻關照兩國和平,他拋掉自己的感受,甘願來到北朔彌補開門揖盜的過錯,縱是痛不欲生也依舊不忘阮譽之教他的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可就是這樣一個受他敬重的父親、帝王,卻因為疑心和忌憚便要殺害忠臣義士,牽連無辜,那麽當初那場費盡心力的平反,在阮譽之眼裏又算得上什麽?
阮青洲不能再問。
他靠上段緒言的肩頭,輕嗅著晚風的味道,合起雙眼。倚靠了二十五年的高樓忽然倒塌,他憑風飄落到曠野之上,一副殘軀待染黃沙,尋到一處依靠便也無力再流浪了。
“是來尋我的嗎?”阮青洲問。
段緒言以撫摸代替迴答,攏衣將他暖著:“冷不冷?”
“冷,”阮青洲疲憊入懷,“段緒言,帶我迴去吧。”
落日前,馬匹載人馳迴,自傍晚走到了黑夜,段緒言刻意放慢馬速,等他發泄傾訴,可阮青洲連歇斯底裏都是沉默的,迴到王府後也依舊安靜如初。因為他知道,若是想讓南望戰俘早歸,除了靜候以外,他什麽都不能再做。
接連兩日,府邸風平浪靜。
先前戴千玨之事早在關州廣傳,就連北朔都已知曉這樁蒙冤五年的大案,因而人人都在等著這位南國世子親自到使臣館前質問,表露自己的失望和崩潰,但他們什麽都沒等到。
已是第三日,程望疆清早到達布政司,隔門聽得幾名官員對談。
“畢竟關州初戰時程家多名英烈殉國,中書令膝下僅一獨子,被南望生俘後仍是難逃一死,中書令經曆喪子之痛,難免多心些。可據實說來,以陛下的意思,戰俘定然是要歸還的,況且這南國世子還在關州,此事越是拖遝越不妥當。珵王的提議確實更合適些,免去贖金,但需減免路州渡口關稅,比起原先已是極大的讓步,想來南望那邊也能接受。”
“那便照此份文書來與南望商談吧,也不枉昨晚通宵達旦,可中書令那邊……”
“談議拖了數日皇城也已知曉,聽聞珘王已啟程前往關州,他手帶禦旨,理當就是為了說服中書令來的。”
“也好,因戴千玨一事,近來百姓中關於南望的議論也不小,早些了結,也能盡快將此事揭過,以免再激惱南國世子,那可就前功盡棄了……對了,珵王下令追溯紙張來源,可有查出結果?”
“聽是布政司上下及進出關州的官員文人均已查遍,也查實了近來關州無人拓印此等文書,這時機選得巧妙,恐怕就是南望人傳出的了。”
“南望理當求和才對,此時傳出這事既折辱南望帝名聲又會激怒世子,倒是奇怪,奇怪……”
聽完這聲喟歎,程望疆斥袖退後,下階行出,神色肅然。十餘年過去,程鐵關三字篆刻在牌位上的痛,他至今未能釋懷。
遙想出征前那副陽光下英武的盔甲,迴歸時已成染血的破銅爛鐵,程望疆再無勇氣喚出“鐵關”二字。喪子之痛,未能感同身受,旁人如何體會如何知曉!
如今傷疤被那風輕雲淡的一句“喪子之痛”揭開,程望疆迎風攥拳,自樹影下穿過時忽被強光晃了眼,依稀卻見日思夜想的身影自眼前而過。
“鐵風!”
一字之差,叫得心顫,程望疆頓足緩迴神,那旁鐵風的身影也已明晰。
“鐵風侍衛,王爺正尋你呢,珘王午後就到,又要招待,想來事也不少。”
“知道了。”鐵風轉身,卻覺一處目光如炬,側眼看去時,隻見程望疆負手直立樹下,眼中卻是失落,他朝人拱手示意,便也行遠。
——
一場春雨融了雪,天又迴冷,南北談和的喜訊終在此時傳開,戰俘重歸之日在即,前一日,阮青洲午後躺在院中小憩。說是調養身子,湯藥卻是用來安神的,阮青洲服得多了白日也嗜睡,昏昏沉沉又醒一遭,便對著腕上刺青出神。
一朵桃花懨懨,照著日光也不生動,段緒言卻像是愛不釋手,時不時便用指尖抵著他腕上脈搏,再見花瓣隨肌膚輕微搏動,總要俯首吻下。
開在冬日的桃花,原是靠著他的血肉而活的。阮青洲拉過袖口遮起。
李之在旁陪著,見狀上前:“主子是不是冷了?”
阮青洲輕聲道:“沒有,你歇著吧,不用看著我。”
李之蹲跪著,遲遲不起。
“怎麽了?”阮青洲又乏,聲量愈輕,更顯得縹緲,李之摸上躺椅扶手,總怕他隨風便消散了。
“明日他們就能迴家了,王爺還說了,能讓主子到場見證,我以為主子會高興的。”
李之小聲問:“主子現在……還想迴南望嗎?”
阮青洲淡漠眨眼,不見一點喜怒和起伏。
他說:“都一樣了。”
南望沒了東宮,他在哪兒都一樣了。可李之不一樣。
阮青洲輕抬指尖,將他肩頭落塵拂去,替他緩緩理正了衣襟:“你呢?家鄉就在皇都,想迴去嗎?”
李之怔然,搖了搖頭:“在哪兒都好。不論在南望還是北朔,我都隻有主子一個人了。”
阮青洲極輕地笑過,在暖陽下被風吹冷指尖,疲憊地合起眼。
李之替他將毯子蓋過肩頭,坐迴一旁,但算算此時也該是去醫館拿藥的時候,他起身朝府門行去。為籌備交接戰俘的事宜,布政司人手不足,段緒言便調了府中人手過去,這幾日的藥都是李之親自去取的,府中管事下人也都友善,來往多了,自也熟絡了許多。
因淨了身,李之生得白嫩些,旁人都稱他一聲小公子,見他又要出門,可日頭曬不到的地方也冷,那旁一人理著車馬,道:“小公子,這旁正準備去布政司一趟,要捎一程嗎?”
李之怕耽誤了他人,也就笑笑:“不用,走著也暖和!”
可一路走著還是凍得慌,他捂著雙手小跑進藥房,避風後身子也迴了暖。隻是今日郎中沒在,他喊了幾聲,左右轉了轉,正要朝裏屋走去,卻出來個麵生的夥計。
李之問道:“孔郎中今日不在?”
那人笑了笑:“出診去了。”
“啊,那我家世子的藥……”
“這個孔郎中出門前交代過,您在這旁等等,我這就抓藥。”
“行。”李之退到櫃前,見他持著藥方,對著藥櫃卻是生疏,不免生出些疑慮,側頭往門邊看了幾眼。
“要不,我晚些再來,世子的藥也不急,正好這幾日世子服藥貪睡,我還得問問郎中這藥還可不可行,也就不麻煩了。”李之攏袖朝外行去,門板卻是忽地一合,脖間一柄薄刃靠來,冷冰冰地抵在喉間。
“公子不如再等等,等你家世子到了,親自問郎中也不遲。”
——
傍晚暖陽落山,風也驟冷,寒意遍身,阮青洲醒來,隻一院寂寥。
顯然不見李之身影,阮青洲披衣在府中走過,隻聽他去取藥,卻是走了近兩個時辰。
“藥房是在何處?管事可還方便派人替我領個路,李之分明熟路,此時還未歸,我放不下心。”
管事朝旁看了幾眼:“此時恐怕勻不出人手,我陪世子一道去吧。”
夜間路上人煙稀少,兩馬停在藥房門前,見裏頭燈火微明,卻是房門緊合。阮青洲上前叩了叩門,不聽應答。
“可有人在?”阮青洲依稀聽得響動,再又試探著叩了幾聲,“李之?”
燈火驟然滅下。阮青洲有所不安,掌心正欲推動門板,裏屋傳出李之的憨笑。
“主子怎麽來了?今日缺了味藥沒法配,郎中說今夜停一停也無妨……”
“既然無藥,天也晚了,一起迴吧。”
“……主子知道,我總要漏尿,正尋郎中問問此事呢,但李之不爭氣,在外頭丟了體麵,方才還是濕了衣褲……主子,主子不要進門看我。”
“出來吧,外麵隻有管事在旁,我不看你。”
“我會迴的。主子不要在外頭等太久,王爺迴府見不到主子會著急的。”
“你讓郎中與我說一聲。”
“郎中……去後院替我取衣褲了,主子不要等了。李之覺得丟人,求求主子不要等了!”
聽得幾聲哽咽,阮青洲摸上門板,聽他哭喊出了聲。
“我卑躬屈膝伺候你一個人,你就不願給我留點顏麵!分明知道我最怕讓人見到這個模樣,你還不走!我說了會迴,你還要我怎樣!”
指尖猶豫著蜷起,阮青洲放輕了聲:“外頭還是太冷,你記得早些迴。”
一聲釋然的輕笑,李之合眼:“走吧,主子……走吧。”
鐵風在旁解釋道:“今早這些紙張便在關州城內傳開,不知源於何處,上方所述的是當年南望帝忌憚戴家在關州的聲勢和名望,遂在戴千玨自刎之後順水推舟,派人帶東廠信物偽裝成梁奉部下,到關州屠殺了戴家滿門。”
段緒言問:“可有證據?”
“聽聞是有南望帝親蓋禦印的一封手書,但不知下落,現下百姓對此議論紛紛,關州又多的是當年受過戴千玨照拂的百姓,更對南望憤憤不平,恐會影響此次談議。”
段緒言沉眸冷聲,收紙遞迴:“先截住消息,查清來源,不能傳至王府讓世子知曉。”
“報!”家仆跨階跑來,當即行禮,“王爺,世子方才策馬出府,正往南望使臣館的方向去了!”
——
“駕——”
馬鬃破風揚動,段緒言追逐落日而去。手中攥出一道深紅,他於曠野中疾馳,獨獨記著一個身影,如清風掃過掌心,叫人患得患失。
阮青洲私自去了使臣館,重則被人汙蔑通敵,輕則道他不安本分,若傳入段承耳中,避不過責罰。段承罰不得阮青洲吃受皮肉之苦,卻能叫他提前遣返皇城,羈押在別處。
他害怕阮青洲離開視野,更怕阮青洲再見故人,一心隻想迴到南望。
段緒言眉眼陰沉,揮鞭下去,抽痛馬臀。霎時嘶鳴迴響,馬蹄蹬上山坡,一輪夕陽自天際淡退,映得遠方孤樹下的身影虛幻泛光。
白衣浮起一層淡紅的霞,阮青洲在風中迴首,碎發撩動卷上細頸。
段緒言扯繩愈漸停馬,與他對望。靜默中,手中文書隨風一展,露出赤紅的禦印,段緒言了然,攥拳下馬,朝人走近,見那雙淡漠的眼眸一圈紅跡,再不見神采。
霞光點點淡下,阮青洲的輪廓也在暮色中越不清晰,段緒言輕托後頸將他攬進懷裏。
“是沒走,還是才迴?”段緒言問。
“沒走。”
阮青洲淡著聲:“我知道,我不能走。”
阮青洲用盡隱忍和克製停在這裏,他知道前行意味著藐視北朔權威,攪亂兩國平和,甚至影響此次的談議,所以就連最稀鬆平常的寒暄、探望,他也一件都不能做。
可有人偏要在此時以一份阮譽之的手書誘他意氣用事,他也想不顧一切地衝進使臣館問清真相,卻要記著自己先為南望太子,才是阮青洲。
他是太子,所以不得質疑主君,理當時刻關照兩國和平,他拋掉自己的感受,甘願來到北朔彌補開門揖盜的過錯,縱是痛不欲生也依舊不忘阮譽之教他的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可就是這樣一個受他敬重的父親、帝王,卻因為疑心和忌憚便要殺害忠臣義士,牽連無辜,那麽當初那場費盡心力的平反,在阮譽之眼裏又算得上什麽?
阮青洲不能再問。
他靠上段緒言的肩頭,輕嗅著晚風的味道,合起雙眼。倚靠了二十五年的高樓忽然倒塌,他憑風飄落到曠野之上,一副殘軀待染黃沙,尋到一處依靠便也無力再流浪了。
“是來尋我的嗎?”阮青洲問。
段緒言以撫摸代替迴答,攏衣將他暖著:“冷不冷?”
“冷,”阮青洲疲憊入懷,“段緒言,帶我迴去吧。”
落日前,馬匹載人馳迴,自傍晚走到了黑夜,段緒言刻意放慢馬速,等他發泄傾訴,可阮青洲連歇斯底裏都是沉默的,迴到王府後也依舊安靜如初。因為他知道,若是想讓南望戰俘早歸,除了靜候以外,他什麽都不能再做。
接連兩日,府邸風平浪靜。
先前戴千玨之事早在關州廣傳,就連北朔都已知曉這樁蒙冤五年的大案,因而人人都在等著這位南國世子親自到使臣館前質問,表露自己的失望和崩潰,但他們什麽都沒等到。
已是第三日,程望疆清早到達布政司,隔門聽得幾名官員對談。
“畢竟關州初戰時程家多名英烈殉國,中書令膝下僅一獨子,被南望生俘後仍是難逃一死,中書令經曆喪子之痛,難免多心些。可據實說來,以陛下的意思,戰俘定然是要歸還的,況且這南國世子還在關州,此事越是拖遝越不妥當。珵王的提議確實更合適些,免去贖金,但需減免路州渡口關稅,比起原先已是極大的讓步,想來南望那邊也能接受。”
“那便照此份文書來與南望商談吧,也不枉昨晚通宵達旦,可中書令那邊……”
“談議拖了數日皇城也已知曉,聽聞珘王已啟程前往關州,他手帶禦旨,理當就是為了說服中書令來的。”
“也好,因戴千玨一事,近來百姓中關於南望的議論也不小,早些了結,也能盡快將此事揭過,以免再激惱南國世子,那可就前功盡棄了……對了,珵王下令追溯紙張來源,可有查出結果?”
“聽是布政司上下及進出關州的官員文人均已查遍,也查實了近來關州無人拓印此等文書,這時機選得巧妙,恐怕就是南望人傳出的了。”
“南望理當求和才對,此時傳出這事既折辱南望帝名聲又會激怒世子,倒是奇怪,奇怪……”
聽完這聲喟歎,程望疆斥袖退後,下階行出,神色肅然。十餘年過去,程鐵關三字篆刻在牌位上的痛,他至今未能釋懷。
遙想出征前那副陽光下英武的盔甲,迴歸時已成染血的破銅爛鐵,程望疆再無勇氣喚出“鐵關”二字。喪子之痛,未能感同身受,旁人如何體會如何知曉!
如今傷疤被那風輕雲淡的一句“喪子之痛”揭開,程望疆迎風攥拳,自樹影下穿過時忽被強光晃了眼,依稀卻見日思夜想的身影自眼前而過。
“鐵風!”
一字之差,叫得心顫,程望疆頓足緩迴神,那旁鐵風的身影也已明晰。
“鐵風侍衛,王爺正尋你呢,珘王午後就到,又要招待,想來事也不少。”
“知道了。”鐵風轉身,卻覺一處目光如炬,側眼看去時,隻見程望疆負手直立樹下,眼中卻是失落,他朝人拱手示意,便也行遠。
——
一場春雨融了雪,天又迴冷,南北談和的喜訊終在此時傳開,戰俘重歸之日在即,前一日,阮青洲午後躺在院中小憩。說是調養身子,湯藥卻是用來安神的,阮青洲服得多了白日也嗜睡,昏昏沉沉又醒一遭,便對著腕上刺青出神。
一朵桃花懨懨,照著日光也不生動,段緒言卻像是愛不釋手,時不時便用指尖抵著他腕上脈搏,再見花瓣隨肌膚輕微搏動,總要俯首吻下。
開在冬日的桃花,原是靠著他的血肉而活的。阮青洲拉過袖口遮起。
李之在旁陪著,見狀上前:“主子是不是冷了?”
阮青洲輕聲道:“沒有,你歇著吧,不用看著我。”
李之蹲跪著,遲遲不起。
“怎麽了?”阮青洲又乏,聲量愈輕,更顯得縹緲,李之摸上躺椅扶手,總怕他隨風便消散了。
“明日他們就能迴家了,王爺還說了,能讓主子到場見證,我以為主子會高興的。”
李之小聲問:“主子現在……還想迴南望嗎?”
阮青洲淡漠眨眼,不見一點喜怒和起伏。
他說:“都一樣了。”
南望沒了東宮,他在哪兒都一樣了。可李之不一樣。
阮青洲輕抬指尖,將他肩頭落塵拂去,替他緩緩理正了衣襟:“你呢?家鄉就在皇都,想迴去嗎?”
李之怔然,搖了搖頭:“在哪兒都好。不論在南望還是北朔,我都隻有主子一個人了。”
阮青洲極輕地笑過,在暖陽下被風吹冷指尖,疲憊地合起眼。
李之替他將毯子蓋過肩頭,坐迴一旁,但算算此時也該是去醫館拿藥的時候,他起身朝府門行去。為籌備交接戰俘的事宜,布政司人手不足,段緒言便調了府中人手過去,這幾日的藥都是李之親自去取的,府中管事下人也都友善,來往多了,自也熟絡了許多。
因淨了身,李之生得白嫩些,旁人都稱他一聲小公子,見他又要出門,可日頭曬不到的地方也冷,那旁一人理著車馬,道:“小公子,這旁正準備去布政司一趟,要捎一程嗎?”
李之怕耽誤了他人,也就笑笑:“不用,走著也暖和!”
可一路走著還是凍得慌,他捂著雙手小跑進藥房,避風後身子也迴了暖。隻是今日郎中沒在,他喊了幾聲,左右轉了轉,正要朝裏屋走去,卻出來個麵生的夥計。
李之問道:“孔郎中今日不在?”
那人笑了笑:“出診去了。”
“啊,那我家世子的藥……”
“這個孔郎中出門前交代過,您在這旁等等,我這就抓藥。”
“行。”李之退到櫃前,見他持著藥方,對著藥櫃卻是生疏,不免生出些疑慮,側頭往門邊看了幾眼。
“要不,我晚些再來,世子的藥也不急,正好這幾日世子服藥貪睡,我還得問問郎中這藥還可不可行,也就不麻煩了。”李之攏袖朝外行去,門板卻是忽地一合,脖間一柄薄刃靠來,冷冰冰地抵在喉間。
“公子不如再等等,等你家世子到了,親自問郎中也不遲。”
——
傍晚暖陽落山,風也驟冷,寒意遍身,阮青洲醒來,隻一院寂寥。
顯然不見李之身影,阮青洲披衣在府中走過,隻聽他去取藥,卻是走了近兩個時辰。
“藥房是在何處?管事可還方便派人替我領個路,李之分明熟路,此時還未歸,我放不下心。”
管事朝旁看了幾眼:“此時恐怕勻不出人手,我陪世子一道去吧。”
夜間路上人煙稀少,兩馬停在藥房門前,見裏頭燈火微明,卻是房門緊合。阮青洲上前叩了叩門,不聽應答。
“可有人在?”阮青洲依稀聽得響動,再又試探著叩了幾聲,“李之?”
燈火驟然滅下。阮青洲有所不安,掌心正欲推動門板,裏屋傳出李之的憨笑。
“主子怎麽來了?今日缺了味藥沒法配,郎中說今夜停一停也無妨……”
“既然無藥,天也晚了,一起迴吧。”
“……主子知道,我總要漏尿,正尋郎中問問此事呢,但李之不爭氣,在外頭丟了體麵,方才還是濕了衣褲……主子,主子不要進門看我。”
“出來吧,外麵隻有管事在旁,我不看你。”
“我會迴的。主子不要在外頭等太久,王爺迴府見不到主子會著急的。”
“你讓郎中與我說一聲。”
“郎中……去後院替我取衣褲了,主子不要等了。李之覺得丟人,求求主子不要等了!”
聽得幾聲哽咽,阮青洲摸上門板,聽他哭喊出了聲。
“我卑躬屈膝伺候你一個人,你就不願給我留點顏麵!分明知道我最怕讓人見到這個模樣,你還不走!我說了會迴,你還要我怎樣!”
指尖猶豫著蜷起,阮青洲放輕了聲:“外頭還是太冷,你記得早些迴。”
一聲釋然的輕笑,李之合眼:“走吧,主子……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