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春二十二年,正旦已過,宮中近來傳進了不少民間奇聞,但宮人口中講述最多的還是城西瀆神一事。
太後常年禮佛,最信這些,阮青洲在旁陪侍時聽她說過一言兩語,隻是拜節過後又要祭祀,趕上迎春跑馬時才恰好落了雨。
也正是迎春會因雨天順延,正月十三這日,阮青洲留在東宮休憩,便讓尉升去探聽了消息。
尉升說:“說是正旦當日,城西道觀的神像被砸,得罪了神明,因而附近百姓染上痢疾,成日不見好轉,直至請來江湖術士做法之後,方有奇效,但醫館的郎中說了,得了痢疾,許是吃食或井水受染,隻是百姓們願意相信玄乎的說法,人雲亦雲,也便傳進宮中了。”
阮青洲說:“宮人頻繁議論此事,最易鬧得人心惶惶,眼下流言都已傳至太後耳中了,司禮監就坐視不管嗎?”
“屬下這便派人到司禮監傳話,讓各宮掌事嚴格禦下,謹防流言惑眾。”
尉升才走不久,天又落起了雨,阮青洲翻閱完公文,往廊旁的池榭行去。
池榭四方垂掛竹簾,隨風輕動,落雨淅瀝,水麵漣漪層疊,他坐地靜心聽雨,聽得久了,便也枕臂席地躺下了身。
未時四刻,又過了午憩的時辰,段緒言照常前去喚阮青洲起身,尋了一圈,才瞧見那人睡在了池榭上。
段緒言握簫輕步上前,半跪在他身側,手中舊簫捆了幾道廢棄的弓弦,一道細長的裂口才算是勉強合上了,他曾試著吹過幾聲,音色聲調雖有受損,但也能用,隻是還不曾讓阮青洲聽過這簫聲。
見那人睡顏恬靜,鼻息勻和地打在大氅的絨毛上,倒像蜷身安睡的貓,他將舊簫靠在後背,微俯過身,用指節輕劃那人掩目的發絲,再蹭過麵上的淡暈,將碎發撫至耳後。
本不該如此柔和的。
因為尖牙利爪生來便不是撫摸人的,他依著本性,更想做的應當是掐來那人的下頜,先將嘴堵死,再扼住脖頸,聽那陣堵在喉間的喘息。就像藏在榻下那日,抑不住在他耳邊喘出的那樣,那種禁到極致後便噴薄而出的欲,自耳尖撩撥到腹下,享用起來定是醉生夢死。
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段緒言萬分克製,輕笑著收過手,正當盤坐在地吹奏時,餘光卻見阮青洲身側還放著支新簫。
“舊簫既已凍裂,往後就用這支好了。”阮青洲眼也未睜,隻這麽說了一句。
心莫名其妙地跟著軟了一瞬,段緒言迴過神來,也沒說話,隻靜靜地取過新簫,坐地緩緩吹起。
和緩曲聲悠然,輕如薄雨,幽若春花,春寒料峭那般,初見明媚又將踏來一地寒霜。隨著尾音慢慢吹淡,曲聲停奏,卻像是拂過的一縷香,讓人意猶未盡。
阮青洲已坐起身,倚靠在手邊小案,看著他。
“今日這首聽著舒緩許多,好似是《催雪》的改調,你教過我一段?”
他確是教過的,就在羅宓忌辰那天。段緒言沒想到阮青洲還記得。
“都是上月月初的事了,原來殿下還記得。”
阮青洲問:“曲名喚作什麽?”
段緒言想了想:“《春日宴》。”
“春日宴……”阮青洲絮絮念著,“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
段緒言接道:“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兩人對視輕笑,段緒言說:“奴才前幾日陪殿下讀書時看來的,覺得喜歡,就順道背下來了。”
阮青洲徐徐眨眼,吹著風,道:“雖是一首祝酒詞,但其中所述的思願確實惹人憧憬,記著也好。”
又一陣斜雨吹來,阮青洲側首望向池麵,就聽廊下足聲漸近,尉升踏上池榭,行禮道:“殿下,趙同知求見。”
——
趙成業來時,特意刮了麵上胡茬,哪知尉升來領路時,愣是沒認出他來,還眯眼尋了半天。
趙成業往他身前走去,重咳了一聲,尉升方才猛力往他背上拍了一把,笑道:“少了胡茬保暖,趙同知怎的就感上風寒了。”
穿著身飛魚服,尉升怎會認不出,趙成業就知他是故意的,直朝尉升的臉打了個嚏。
尉升躲避不及,一臉笑意轉瞬即逝,他抬袖抹臉,已是無話可說。
“對不住了尉侍衛,我給你擦擦。”趙成業笑著上手去擦,尉升一掌拍開,不爽地睨了他一眼。
今日趙成業自稱是替錦衣衛指揮使前來拜節的。指揮使名為佟飛旭,是羅宓侄兒,阮青洲的表兄,但自幼跟隨母姓。兩年前佟飛旭從南望章州而來,自任職錦衣衛指揮使後,便著手追查采花賊,成日難見人影。
雖說是為拜節而來,但趙成業客套幾句過後,話題便又奔向了正事。
“指揮使大人年前於各處奔忙,怠慢了殿下,因而有話要臣一定帶到,另外,盜墓案近日也有了新的進展,不知殿下此處方便說事嗎?”
阮青洲猜到他來此為的是公事,早先摒退了其餘宮人,隻留尉升和段緒言兩人在殿內,便也應道:“可以說。”
趙成業當即正了色:“啟稟殿下,年前指揮使以審查盜墓案為由,同大理寺要到了高仲博近幾年的收支明細,發現自四年前起,高仲博每年必會前往南山一趟,指揮使不便脫身,隻遣人去了趟南山,但尚未發現高仲景的下落。”
阮青洲說:“眼下除了南山,也僅有高仲景的墓穴可能遺留線索,可有查到什麽?”
“臣今日要說的便是此事,”趙成業說,“開棺那日,墓中僅挖出一副空棺,並無屍骨,內棺也隻放置了牌位一塊,臣起初未覺端倪,隻查了棺蓋棺身及夾板,近日想起那塊牌位,再一細看,才發現牌位帶有夾層,其中藏匿的,正是一整幅關州的軍事布防圖。”
段緒言頓然抬了眼。
趙成業自懷中將卷著的圖紙交到尉升手上,說:“天春五年,關州之戰凱旋後,老將同軍師共議,湊集人馬巡遍關州,耗時一年部署兵防、設立關隘城防。所繪製的軍事布防圖經由修改之後,便分別由兵部工部的兩位尚書保管,圖紙背麵加蓋官印以示區分。”
布防圖已呈遞至阮青洲眼前,阮青洲蹙眉接過,摩挲著紙麵,緩緩打開。段緒言站其身後,緊盯著那人指尖,看那紙卷一點點展開,目光就似惡狼般獰狠。
為了這張布防圖,他們曾在南望苦苦恪守了十年。
趙成業繼續道:“猶記得六年前,關州遭北朔突襲,近四成的設防重點、軍隊駐地及補給站受損,便是因兵部丟失的那半張加蓋了官印的軍事布防圖,但自流出後,那半張圖紙再無下落。然而,從高仲景牌位中尋見的這張,卻偏偏就是加蓋了兵部官印的、一整張軍事布防圖。”
“殿下,”趙成業立時抱拳行了跪禮,“茲事體大,臣未敢多言,隻奉指揮使之令前來稟告,還請殿下指示!”
——
趙成業走後,阮青洲在書房沉默了很久。
桌麵上鋪展的正是趙成業帶來的那張軍事布防圖,在棺中放得久了,還帶著股淡淡的潮味。
自六年前的那一戰,關州軍防重新布建,這張圖紙實則也沒什麽大用了。所以段緒言陪同在旁,目光自始至終都隻落在了阮青洲一人身上。
“你看我很久了。”阮青洲說。
段緒言眼神微動,卻也未曾從他身上挪開,隻說道:“軍防圖失竊可能關乎到北朔細作的下落,殿下方才為何不讓趙同知稟報陛下,還特意交代要密查此事?”
阮青洲沒說話,他伸指拂過圖紙背麵蓋著的兵部官印,指尖停在上方久久不動。
阮青洲問他:“你聽說過,戴家慘案嗎?”
事關軍事布防圖,段緒言自然聽過,但在阮青洲麵前,他理當佯作渾然不知,便應道:“還請殿下言明。”
阮青洲同他徐徐道來:“六年前,北朔突襲關州軍防要地,兩國兵戈擾攘,最終是由前任兵部尚書兼關州巡撫戴千玨帶兵上陣,擊退敵軍,方才打勝了最關鍵的一戰,扭轉了北朔占於上風的局麵。但事後東廠卻於戴千玨那處搜到了被撕毀的半張圖紙,可餘下的那半張正巧沒有官印,再加之工部那處的布防圖是完整的,父帝便沒再追查,就當作是戴千玨保管不力,導致布防圖失竊,但將功折罪,算作無功無過。”
段緒言問:“既是無功無過,如何稱得上是慘案?”
太後常年禮佛,最信這些,阮青洲在旁陪侍時聽她說過一言兩語,隻是拜節過後又要祭祀,趕上迎春跑馬時才恰好落了雨。
也正是迎春會因雨天順延,正月十三這日,阮青洲留在東宮休憩,便讓尉升去探聽了消息。
尉升說:“說是正旦當日,城西道觀的神像被砸,得罪了神明,因而附近百姓染上痢疾,成日不見好轉,直至請來江湖術士做法之後,方有奇效,但醫館的郎中說了,得了痢疾,許是吃食或井水受染,隻是百姓們願意相信玄乎的說法,人雲亦雲,也便傳進宮中了。”
阮青洲說:“宮人頻繁議論此事,最易鬧得人心惶惶,眼下流言都已傳至太後耳中了,司禮監就坐視不管嗎?”
“屬下這便派人到司禮監傳話,讓各宮掌事嚴格禦下,謹防流言惑眾。”
尉升才走不久,天又落起了雨,阮青洲翻閱完公文,往廊旁的池榭行去。
池榭四方垂掛竹簾,隨風輕動,落雨淅瀝,水麵漣漪層疊,他坐地靜心聽雨,聽得久了,便也枕臂席地躺下了身。
未時四刻,又過了午憩的時辰,段緒言照常前去喚阮青洲起身,尋了一圈,才瞧見那人睡在了池榭上。
段緒言握簫輕步上前,半跪在他身側,手中舊簫捆了幾道廢棄的弓弦,一道細長的裂口才算是勉強合上了,他曾試著吹過幾聲,音色聲調雖有受損,但也能用,隻是還不曾讓阮青洲聽過這簫聲。
見那人睡顏恬靜,鼻息勻和地打在大氅的絨毛上,倒像蜷身安睡的貓,他將舊簫靠在後背,微俯過身,用指節輕劃那人掩目的發絲,再蹭過麵上的淡暈,將碎發撫至耳後。
本不該如此柔和的。
因為尖牙利爪生來便不是撫摸人的,他依著本性,更想做的應當是掐來那人的下頜,先將嘴堵死,再扼住脖頸,聽那陣堵在喉間的喘息。就像藏在榻下那日,抑不住在他耳邊喘出的那樣,那種禁到極致後便噴薄而出的欲,自耳尖撩撥到腹下,享用起來定是醉生夢死。
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段緒言萬分克製,輕笑著收過手,正當盤坐在地吹奏時,餘光卻見阮青洲身側還放著支新簫。
“舊簫既已凍裂,往後就用這支好了。”阮青洲眼也未睜,隻這麽說了一句。
心莫名其妙地跟著軟了一瞬,段緒言迴過神來,也沒說話,隻靜靜地取過新簫,坐地緩緩吹起。
和緩曲聲悠然,輕如薄雨,幽若春花,春寒料峭那般,初見明媚又將踏來一地寒霜。隨著尾音慢慢吹淡,曲聲停奏,卻像是拂過的一縷香,讓人意猶未盡。
阮青洲已坐起身,倚靠在手邊小案,看著他。
“今日這首聽著舒緩許多,好似是《催雪》的改調,你教過我一段?”
他確是教過的,就在羅宓忌辰那天。段緒言沒想到阮青洲還記得。
“都是上月月初的事了,原來殿下還記得。”
阮青洲問:“曲名喚作什麽?”
段緒言想了想:“《春日宴》。”
“春日宴……”阮青洲絮絮念著,“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
段緒言接道:“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兩人對視輕笑,段緒言說:“奴才前幾日陪殿下讀書時看來的,覺得喜歡,就順道背下來了。”
阮青洲徐徐眨眼,吹著風,道:“雖是一首祝酒詞,但其中所述的思願確實惹人憧憬,記著也好。”
又一陣斜雨吹來,阮青洲側首望向池麵,就聽廊下足聲漸近,尉升踏上池榭,行禮道:“殿下,趙同知求見。”
——
趙成業來時,特意刮了麵上胡茬,哪知尉升來領路時,愣是沒認出他來,還眯眼尋了半天。
趙成業往他身前走去,重咳了一聲,尉升方才猛力往他背上拍了一把,笑道:“少了胡茬保暖,趙同知怎的就感上風寒了。”
穿著身飛魚服,尉升怎會認不出,趙成業就知他是故意的,直朝尉升的臉打了個嚏。
尉升躲避不及,一臉笑意轉瞬即逝,他抬袖抹臉,已是無話可說。
“對不住了尉侍衛,我給你擦擦。”趙成業笑著上手去擦,尉升一掌拍開,不爽地睨了他一眼。
今日趙成業自稱是替錦衣衛指揮使前來拜節的。指揮使名為佟飛旭,是羅宓侄兒,阮青洲的表兄,但自幼跟隨母姓。兩年前佟飛旭從南望章州而來,自任職錦衣衛指揮使後,便著手追查采花賊,成日難見人影。
雖說是為拜節而來,但趙成業客套幾句過後,話題便又奔向了正事。
“指揮使大人年前於各處奔忙,怠慢了殿下,因而有話要臣一定帶到,另外,盜墓案近日也有了新的進展,不知殿下此處方便說事嗎?”
阮青洲猜到他來此為的是公事,早先摒退了其餘宮人,隻留尉升和段緒言兩人在殿內,便也應道:“可以說。”
趙成業當即正了色:“啟稟殿下,年前指揮使以審查盜墓案為由,同大理寺要到了高仲博近幾年的收支明細,發現自四年前起,高仲博每年必會前往南山一趟,指揮使不便脫身,隻遣人去了趟南山,但尚未發現高仲景的下落。”
阮青洲說:“眼下除了南山,也僅有高仲景的墓穴可能遺留線索,可有查到什麽?”
“臣今日要說的便是此事,”趙成業說,“開棺那日,墓中僅挖出一副空棺,並無屍骨,內棺也隻放置了牌位一塊,臣起初未覺端倪,隻查了棺蓋棺身及夾板,近日想起那塊牌位,再一細看,才發現牌位帶有夾層,其中藏匿的,正是一整幅關州的軍事布防圖。”
段緒言頓然抬了眼。
趙成業自懷中將卷著的圖紙交到尉升手上,說:“天春五年,關州之戰凱旋後,老將同軍師共議,湊集人馬巡遍關州,耗時一年部署兵防、設立關隘城防。所繪製的軍事布防圖經由修改之後,便分別由兵部工部的兩位尚書保管,圖紙背麵加蓋官印以示區分。”
布防圖已呈遞至阮青洲眼前,阮青洲蹙眉接過,摩挲著紙麵,緩緩打開。段緒言站其身後,緊盯著那人指尖,看那紙卷一點點展開,目光就似惡狼般獰狠。
為了這張布防圖,他們曾在南望苦苦恪守了十年。
趙成業繼續道:“猶記得六年前,關州遭北朔突襲,近四成的設防重點、軍隊駐地及補給站受損,便是因兵部丟失的那半張加蓋了官印的軍事布防圖,但自流出後,那半張圖紙再無下落。然而,從高仲景牌位中尋見的這張,卻偏偏就是加蓋了兵部官印的、一整張軍事布防圖。”
“殿下,”趙成業立時抱拳行了跪禮,“茲事體大,臣未敢多言,隻奉指揮使之令前來稟告,還請殿下指示!”
——
趙成業走後,阮青洲在書房沉默了很久。
桌麵上鋪展的正是趙成業帶來的那張軍事布防圖,在棺中放得久了,還帶著股淡淡的潮味。
自六年前的那一戰,關州軍防重新布建,這張圖紙實則也沒什麽大用了。所以段緒言陪同在旁,目光自始至終都隻落在了阮青洲一人身上。
“你看我很久了。”阮青洲說。
段緒言眼神微動,卻也未曾從他身上挪開,隻說道:“軍防圖失竊可能關乎到北朔細作的下落,殿下方才為何不讓趙同知稟報陛下,還特意交代要密查此事?”
阮青洲沒說話,他伸指拂過圖紙背麵蓋著的兵部官印,指尖停在上方久久不動。
阮青洲問他:“你聽說過,戴家慘案嗎?”
事關軍事布防圖,段緒言自然聽過,但在阮青洲麵前,他理當佯作渾然不知,便應道:“還請殿下言明。”
阮青洲同他徐徐道來:“六年前,北朔突襲關州軍防要地,兩國兵戈擾攘,最終是由前任兵部尚書兼關州巡撫戴千玨帶兵上陣,擊退敵軍,方才打勝了最關鍵的一戰,扭轉了北朔占於上風的局麵。但事後東廠卻於戴千玨那處搜到了被撕毀的半張圖紙,可餘下的那半張正巧沒有官印,再加之工部那處的布防圖是完整的,父帝便沒再追查,就當作是戴千玨保管不力,導致布防圖失竊,但將功折罪,算作無功無過。”
段緒言問:“既是無功無過,如何稱得上是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