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你……能不能再快一些……”


    “好……”


    “快些,再快些……”


    “這樣……還不行麽?”


    “還不夠,要……更快的……”


    “我……不行了……真不行了……”


    “問題是,你不僅不夠快,手法也……不太對……”


    “怎麽不對?”


    “中指無名如彎月……你這樣不是彎月,是彎鉤……”


    “不一樣嗎?可我以前這樣也可以達成天崩地裂。”


    “但你仔細聽,天崩地裂之中,能聽見引吭高歌之聲麽?”


    “什麽引吭高歌之聲?”


    “你放手,換我來……小樓你聽,聽見若無若無的吟唱了麽?”


    “……哎?還真有……”


    “這才是金簡陣要裏說的銀月高歌指訣!”


    “怪不得,我一直以為高歌訣是到了金丹之後才能打出來的火訣,敢情現在就能聽見?”


    “這樣的火,其焰可隨歌凝聚一針之間,不傷陣盤其餘。咱們煉的鬆石陣,陣盤熔煉當用此法,否則做不到如鬆如石。”


    “什麽是如鬆如石?”


    “你看陣盤,需要時如鬆皮般可輕易剝開,不需要時如頑石般緊守門戶。”


    “鬆石……鬆石……這個陣之名是刻意為之還是……”


    “肯定是刻意為之,與我金簡陣要相合,不知當年是個什麽淵源。”


    “對了,青竹,我前一陣子上了趟五魚峰,平都山的五魚峰,跟五魚峰的陣法師學了幾個控火的小手段,你能不能幫我評價一下優劣?”


    “演示我看看。”


    “這是象訣,胸前彈指……”


    “討厭!”


    “正經些!”


    “是你不正經好吧?”


    “看象訣,坎離指彈火為矢,然後去離位,再來一次,效仿三癸指法……看!”


    “嗯。”


    “你覺得如何?”


    “這還用問?很精妙的控火法。想把這個方法傳給我就明說,繞那麽半天彎子,讓我給你評優劣,評你個頭!我青竹是心胸狹隘之輩?這個象訣確實很好。”


    “嘿嘿!”


    “這個指訣不對勁,總感覺握拳不對,真元不暢,哪裏出錯了?這麽握拳行麽?”


    “青竹你真是天才!就是這個意思,指間有宇宙!”


    “這指法,這握法,好像是……拿住!”


    “哎?”


    “降是不降?”


    “降,我敢不降嗎?饒命……”


    一連數日,兩人都在參天洞中交流陣法之道,一同煉製陣盤,日子好似迴到了當年。


    和當年相比,兩人都強出太多太多,但麵對這件古陣陣盤,依舊很是吃力。


    不僅僅是蝕刻符文通道吃力,甚至連最基本的五金八石熔煉之道也很吃力,他們唯一能夠駕馭的部分,隻有對地火的控製。


    吃力的關鍵,在於對原鬆石陣盤的十多個古符的理解有極大難度。


    尤其是其中的七個古符,理解起來非常吃力。


    到第三天時,頭頂上方的石壁傳來一陣沉悶的咚咚聲,那是刁道一按照約定時間傳來消息,該出去見麵了。


    於是兩人放下手頭的事情,從參天洞出來,前往石關峽外的一座石亭中,在這裏見到了刁道一、高長江和米桃。


    大家的眼珠子都是紅的,眼圈都有些發黑,滿滿的疲憊感,刁道一見了,給大家提氣道:“都很累吧?沒關係,都是陣法師,這樣的累法其實算不得什麽,咱們振作振作就過去了。好了,先通個氣,我和米桃這邊,已經開始煉製陣盤了,用的是四柱轉時法來煉製紫光陣……”


    劉小樓聽得一愣,旋即大讚:“刁師已經把四柱法學通了?”


    四柱法,就是平都山陣師布設放鶴峰大陣的方法,這種方法布陣,可以讓每一座子陣遊走起來,不定時出現在大陣的某個位置,讓人無從琢磨,很難破解。


    同時,這不僅是布設之法,也可以是煉製之法,也就是用四件子陣盤為四柱,在熔煉的過程中遊走,可以起到相互彌補的作用。


    這種方法煉製構型複雜、符文通道疊加重數較多的陣盤很有效果——紫光陣就是如此,作為大陣的八大核心威力之一,這件陣盤由十二個區域構成,疊加的符文通道最多時達到十六層!


    用四柱法來煉製替代陣盤,是必然之舉,當然,前提是你得會。


    當時刁道一、劉小樓和龍子伏在研究放鶴峰大陣時曾經說起過,要是能學會四柱法就好了,沒想到刁道一學會了,劉小樓也隻有羨慕的份。


    “還是刁師厲害!我和青竹煉製的鬆石陣盤就差多了,用的還是常法,兩儀法,已經開始熔煉陣盤,差不多再有兩天就可以完成陣盤的處置,今晚打算就著手符文通道的設計。”


    劉小樓說完,接著是高長江,他煉製的是中等威力的岫水陣盤,難度比鬆石陣盤要略高一些,且一個人煉,進度自然就慢,三天過去,剛完成了玉玦的整形,準備明天進入初步煉製。


    通氣的目的,是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探討難點,三個組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形成好的經驗,談不上心得,卻麵臨著相同的阻礙,就是古符的問題。


    要煉製替代陣盤,繞不過原陣圖上那些生澀的古符,事實上,吸引大家義務過來的,除了參登太華上仙陣的古陣架構外,更多的是這些古符。


    來之前,五人就已經研究過劉小樓帶迴來的這些古符,通過對比、排列、猜測、試行等方式做了個譯文表,總共羅列了五十七個古符,每一個古符的後麵,少則一個譯意,多則四到五個譯意。


    煉製三天,才剛邁出第一步,就已經發現了大量問題,都在這裏一個個拿出來重新探討。


    “這個符,應該不是山石藏鋒符的意思,倒是和米桃說的垂柳飛剪符有些像,我們在處理玉玦的時候,起初按照山石藏鋒符來用的,但玉玦出了點問題,煉形的時候十分晦澀,我們估計很難煉成想要的盤形。我和青竹想了很久,覺得應該用垂柳飛剪符來解釋,目前用這個意思處理玉玦就平穩多了。”


    “小樓這麽一說,我倒是想到一個符,就是我正要煉製岫水陣盤時用到的這個符……你們看,如果小樓說的符其實是垂柳飛剪的意思,那這個符的右半和它相同,會不會代表垂柳之意?”


    “可以一試,先記下來。還有嗎?”


    “師兄,岫水陣還有一個符,我試著配置五金八石時驗證了一下,結果材料全部毀損,應該不是平錐入沙符的古符,所以我反過來驗證,按照尖角流沙符來用,效果出奇的好,我打算接下來就這麽煉。所以我有九成九的把握,這個符是尖角流沙符,不,是尖角流沙符之祖!”


    “比尖角流沙符如何?”


    “威力強大一倍!”


    “很好,這是我們破解的第一個古符,諸位再接再厲……師弟說完,我說說我們這邊的發現……”


    “我來說我來說,我和刁叔認為,這個符……小樓哥可能記錯了,後麵這兩條是交叉的……這麽畫……對這個古符,我們認為應該與風吹落葉符有關,或許風吹落葉符源自這個古符……”


    到滿天繁星時,五人終於完成了這次研討,各自收獲滿滿,重迴石洞,繼續埋頭煉製陣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烏龍山修行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寶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寶飯並收藏烏龍山修行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