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文人曾如此說,正因為有了詩詞,我才知道花是怎樣的盛開,雪是如何的飛卷,高山如何的巍峨,溪水如何的流暢,風帶來了多少的溫柔,月映照了多少的悲傷....


    華夏是一個愛詩的國度,是一個愛詩的民族,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凡夫走卒,詩詞文化深深的刻在每個人的心中,是我們血脈傳承的浪漫。


    屋內的老人們都曾在自己的武俠小說中寫下了詩詞,用詩詞去訴說過各自心中江湖的俠義浪漫。


    同樣,對於好的詩詞,他們也會如同香茶美酒一樣去品賞。


    在聽到第一段的時候,趙壽生的眼睛就已然一亮。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自古以來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提及趙客,想到的就是俠客,這在兩個世界是一樣的。


    而這四句所描繪的是俠客身上的裝束,頭係著專屬的武纓,腰劍佩著雪亮的彎刀,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飛馳....


    雖說寫物而不寫人,但詩詞的魅力就是如此,明麵用誇張的筆墨寫物,實際上卻勾勒出了一個俠客的形象。


    仔細讀來,俠客的氣勢,風貌已經活生生的浮現在你的眼前了。


    在趙壽生腦海中浮現的是自己書中的主角,玉昆侖。


    玉昆侖的初出江湖的時候,就是一人一刀一劍,身著白衣配白馬,豪縱長歌,慷慨激昂,至此登場!


    “好文筆!”


    趙壽生當即在心中稱讚了一聲。


    .....


    緊接著是第二段,“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既然是俠客,行走江湖的時候肯定是要行俠仗義的,遇到不平之事,拔劍殺人乃是常事。


    第一句說的是這位少年俠客武藝蓋世,十步之內就便可斬殺敵人。


    第二句“千裏不留行”,趙壽生初會意以為是俠客懲惡揚善之後就離開了,沒有留下行蹤,蘊意俠客行事低調,不圖名利。


    可在聽到後兩句的時候,就覺得對不上了,很明顯後兩句也是稱讚俠客不圖名利的高尚人格。


    這前後意思不可能是一樣的,這就重複了,陳天弘雖是個孩子,但在詩詞上的造詣不輸於其他詩詞大家,怎麽可能會露有如此的瑕疵。


    趙壽生在心裏又好好的斟酌了一下,終於明白了正確的意思,“千裏不留行”,應該還是形容俠客的武藝,可以橫行千裏,無人可擋。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謙遜,低調...不錯,這才是真正的俠義之客。天弘這孩子對俠義的理解,三觀很正...”


    趙壽生再次看向陳天弘的眼神中,已然沒有了黯然之色,取而代之的欣慰。


    ......


    接著是第三段,“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而這四句就顯現出華夏漢字的特殊了,胸中沒點文化,還真聽不出代表的是什麽意思。


    隻會覺得讀來很有氣勢,卻又不知所以,既沒有寫物,也沒有寫人,詞語的組合有點前言不搭後語。


    當然,對於屋內的老人們來說,他們不會產生這樣的迷惑。


    所謂的“三杯吐然諾”,說的是俠客痛飲三杯酒,慷慨的許下諾言。


    至於為什麽是酒,不是茶水,這很好理解,江湖中人從來是大杯飲酒,茶水,不是豪傑之士喝的,太淡了!


    “五嶽倒為輕”,則是代表俠客的承諾比五嶽山峰還要重。


    “眼花耳熱後”這句也證明了俠客喝的是酒,畢竟隻有酒才能讓人產生這樣的反應。


    而痛飲之後,自有豪情無限,胸中之意氣,可逆蒼天,可貫長虹....這就最後一句的意思了。


    “五嶽倒為輕...五嶽倒為輕,這句詞寫的好啊!比一諾千金重來的更為有氣勢....”


    這四句聽的趙壽生不由的挺起了胸膛,似乎胸中也藏著意氣長虹,隻是,總感覺差了點味道。


    習慣性的他拿起了一旁的茶杯,抿了一口茶水,而這茶喝在趙壽生的嘴裏,第一讓他有了淡如水的感覺。


    “這茶總歸是不如酒提勁啊!好詞就得陪好酒啊!可惜.....”


    趙壽生很想把杯中茶,換成杯中酒,奈何,他的身體已經不能喝酒了。


    此時此刻,趙壽生心中很是遺憾,如果他要是看過《雪中悍刀行》話,肯定會念出書中簡介單章裏,陳天弘所寫的那句...


    <a id="wzsy" href="https://m.yyxs.la">YY小說</a>


    “我有一杯酒,可以慰平生。”


    時間沒有留給趙壽生多餘的感慨,到最後的四句了。


    ......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少年俠客行。”


    前兩句聽來仍然豪氣不減,身為俠客,即便身死,俠骨也能留香千古,不愧為一世英豪。


    而最後兩句,讓趙壽生就有點疑惑了,總覺得有點不對,卻又覺不出哪裏不對。


    從字麵的意思理解是,像這樣的俠客應當傳名百代,為人稱頌,他的故事誰能寫出來那?或許唯有這一首《俠客行》了。


    詩詞已經說完,無論是趙壽生或者馮子傑,或者屋內其他的老人都沒有開口說話,他們還沒有從這首《俠客行》裏走出來,還在仔細品味著。


    陳天弘在念完《俠客行》後,也是合上了嘴巴,去觀察一眾老人的神色,在看到老人們沒有皺眉或者其他不愉之色後,他這才鬆了口氣。


    拿起茶杯,陳天弘喝了一大口,念詩不渴,但剛剛迴答問題的時候,說的話有點多,他有些渴了。


    在喝水的時候,陳天弘同時還在心中向李白道歉。


    “抱歉啊!大詩人,把你的這首詞刪減了幾句,改了最後一句。絕對沒有惡意篡改的意思,實在是...按照您的原文,他們理解不了啊!我也沒辦法去一一解釋咱們世界的曆史。莫怪!莫怪!”


    《俠客行》原作一共120字,陳天弘念出了80字,有40字,合計8句沒有念出來,倒不是他不想念,而是這8句所寫皆是李白借鑒的曆史典故。


    像“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救趙揮金槌,HD先震驚”就是借用戰國信陵君救趙的故事。


    秦軍圍攻趙都HD,趙國平原君向信陵君告急,信陵君用侯嬴之計,竊得魏王兵符,朱亥錘殺魏將晉鄙,自將魏軍救趙,遂解HD之圍。


    這四句念出來,趙壽生他們絕對聽不懂,而陳天弘如果解釋的話...真不是一時半會能解釋清楚的。


    因為這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曆史,僅憑幾句話,是不可能讓趙壽生他們明白的。


    所以,陳天弘也隻能忍痛去掉了,還好...李白的詩,即便刪減,那也是千古名句。


    至於最後一句“少年俠客行”,其實原句是“白首太玄經。”


    這兩句真正代表的含義,並不是趙壽生理解的那樣,而是李白借用楊雄的故事,反襯俠客的精神。


    說的是,有誰願像揚雄那樣的儒生,白首著書,老死窗下呢?


    不過,即便陳天弘刪減了,但《俠客行》所表露的俠客精神是沒有變動的,況且最精彩的詞語他還是留著的,影響不是非常大。


    ......


    “哈哈,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好功夫!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好氣概!當浮一大白啊!”


    “我們怎麽選擇在這個茶樓啊!就應該選個酒樓。天弘,你晚上別迴學校了,陪我喝一杯。”


    性子最為活躍的柳生,大笑著說。


    這首詩所表達的豪傑氣概,很合他的口味,本來因為馮子傑的關係,柳生就很喜歡陳天弘,現在這首詩一出,他看陳天弘更是順眼了。


    “老柳,你還敢喝酒,忘了上次你多喝了幾杯,差點連老命都丟了嘛!天弘是學生,晚上還要迴去上自習課,你別瞎安排。”


    馮子傑適時的替陳天弘把話接了下來。


    “哈哈..激動了!激動了!”


    柳生不以為意,依然高興的大笑。


    “老柳說的沒錯,真是一首好詩啊!好一個少年俠客,好一個白衣縱馬的少年郎,年輕人是得有股子精神氣!”


    “天弘,你這是在映照自己的武俠夢嘛?不過你現在所寫《天龍八部》裏的人物,沒有這種氣概吧!”


    山羊胡老人先是讚歎了詩詞,後又提出了疑問。


    結果..陳天弘仍然沒有機會開口,又被人搶答了。


    “誰說沒有的,喬峰難道沒有如此的英雄氣概嘛!”


    “喬峰是個大豪傑,可並不是少年啊!”


    “這首詞是禮讚俠客精神的,是表露豪情壯誌的,少年亦可,中年亦可,老年也亦可。老李,你著相了啊!”


    “俠客精神我認同...不過我還是覺得這首詩和《天龍八部》的角色對不上,倒很適合趙老書裏的玉昆侖,白衣白馬,豪情萬丈,仗劍出蜀,不圖名利,一片俠骨丹心.....”


    “瞎說.....”


    一時間,屋內的老人們開始爭論起來,卻將陳天弘這個正主晾在了一邊。


    不過他們在爭吵的同時,也側麵證明了《俠客行》是一首好詩,也代表著他們心裏已經很認可陳天弘了。


    對於這樣的場麵,陳天弘也隻能正襟危坐,臉帶笑容,默念沉默是金,前輩們的事情,他一個晚輩可不能參與。


    隻是看到老人們爭吵的臉紅脖子粗,陳天弘很是擔心....這時他看到趙壽生正慈善的看著自己。


    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趙老,您能不能給我講解一下武俠文化啊!我很喜歡看您的《昆侖》,特別喜歡玉昆侖所唱的那首詩歌。”


    “意氣少年郎,仗劍走四方....橫劍蕩秋野,匹馬入斜陽....江海浮雲意,道遠曆滄桑....向來天地闊,不必憶霓裳....青山舊路在,白首醉還鄉....”


    先問,後捧,亦是吸引老人們的視線。


    果然,在陳天弘說完這幾句話後,老人們停止了爭吵,都有些不好意思,自己一大把年紀了,還當著一個孩子的麵...


    還好,此時趙壽生開口了,他迴答了陳天弘的問題。


    “武俠文化起源於遠古時期的部落戰爭,那時候習武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至於“武”與“俠”結合的開始,是由士大夫中“士”化分而出,即所謂文者為儒,武者為俠....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它們之間互相抗衡,互相影響...兩種文化逐漸融合....”


    “發展到現在“武”再也不是像部落戰爭時期,單純的用招術,兵器互相格鬥了,它已經成了一種倫理,一種文化,已經上升為一種俠義精神,成為了我們華夏民族的象征.....”


    趙壽生先是給陳天弘從宏觀上講解一下“武俠文化”的由來,這個講解就很專業了。


    陳天弘聽得連連點頭,特別是在趙壽生說到俠義精神是華夏民族的象征,他是深以為然。


    無論在前世還是這個世界,武俠..隻有我們華夏人才能理解,國外...不叫武俠,他們統稱牛仔!根本沒得比。


    “而在不同的時代,所產生的武俠文化亦是不同,在太平盛世中,大家不用擔心生存,所期望的江湖是縱馬風流,對酒當歌....”


    “在亂世當中,所盼望的江湖是劫富濟貧,替天行道...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不同的時代代表著不同的武俠文化,所產生的武俠小說也是不同.....”


    這段話,陳天弘更是深以為然,武俠小說也是分時代的,在前世“新舊”武俠流派也是時勢所造就的。


    隻是有一點陳天弘有點疑惑。


    這個世界那麽崇尚文化,亦有趙壽生這樣的武俠大家,聽其講解根本不下於前世的那些武俠宗師們,那為什麽這個世界的武俠還是拘謹於恩仇那!


    接下來趙壽生的話,就讓陳天弘就明白了原因。


    “武俠也可以理解成是市井凡人心中的一股氣,一股浩蕩氣,一股不甘的意氣,古人雲,高手在民間,國人都喜歡民間,因為大部分人都隻是普通人,廟堂太高,山水太遠,隻有市井的煙火氣是常態。”


    “國人從心裏希望有這麽一個環境,沒有廟堂裏的規矩,沒有市井裏的勞累,可以活出自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而這個環境就是江湖,大家從心裏希望武俠,希望江湖能是自己幻想中的那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話也是由此而來。


    “然而正因人性複雜,故此所期望的武俠江湖也不一樣,而我們武俠小說家的風格不同就是來源於此,可惜...在當前時代,武俠其實已經與社會脫軌了,因為大家所處的環境大同小異,所幻想的江湖也很少有新意了....”


    說到這的時候,趙壽生搖頭歎息,停住了話頭。


    “原來如此,市井凡人...市井凡人...生存環境,社會發展...”


    陳天弘恍然大悟,他終於明白,為什麽這個世界明明武俠文化發展的很迅速,卻沒有新派武俠的原因了。


    這是兩個世界的曆史環境所造就的,與前世的地球相比,這個世界的華夏國,少了些許動蕩,沒有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也沒有島國入侵中原,更沒有民國的動蕩年代。


    即便是在古代的時候,也沒有被異族統治過,雖有戰爭,但華夏民族並沒有吃過虧,所以...自然就沒有了國仇家恨。


    而一個平凡人所能幻想的江湖也就是恩怨情仇了,還上升不到國家民族大義這個層麵。


    像趙壽生,馮子傑,柳生這類有能力去勾勒的,卻又因為時代環境的問題,理解沒有那麽深,即使他們有考慮過,但寫出來總是差了點意思,最多也就是江湖豪客與官府的爭鬥,不存在江湖中人守國門的。


    “唉,趙老的說的對啊,現在的青年作家,所寫的武俠小說還是走我們的老路子,就是你老馮,嘴上說著創新,無外乎也是舊身披新衣罷了,時代給了武俠文化局限性啊!武俠之路該如何行走啊!”


    柳生緊接著歎了口氣,如此說道。


    接著就是其他老人,他們也訴說著擔憂,剛剛的爭論的勁頭瞬間沒了,趙壽生的那聲歎息,起了連鎖反應,讓老人們都心有戚戚然。


    對於這些老人來說,他們更期望的不是陳天弘寫的好武俠詩詞,而是實實在在寫出一本新穎的武俠小說。


    當然,老人們也知道這個要求有點高,可他們已經老了,也隻能指望後輩年輕人了。


    沉默了許久,馮子傑看了眼陳天弘,說道。


    “天弘,你給大家說說你《天龍八部》的後續設定,要是拿捏不準的,我們可以幫你拿拿主意,趙老也在這裏,比如喬峰的人設,他的劇情走向.....”


    聽到馮子傑的話,陳天弘知道馮老爺子是在幫自己。


    可,《天龍八部》的設定根本不用請教啊!他更想聽聽他們的寫作經驗,或者像趙壽生剛剛說的那些。


    這時,陳天弘看到了屋內眾位老人的目光,特別是馮子傑和趙壽生的,那是慈善之光,是想要照耀後輩未來的光芒...


    除了這些,陳天弘還看到了他們的內心,感受到了他們對自己的期望,期望自己能為武俠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老人們...需要希望啊!算了,反正早晚就要暴露的事情,就不在故意藏著噎著了,嗯....以我現在的小名氣,應該不會被拉走當小白鼠研究吧.....”


    陳天弘思索了一會,終於下定了決心。


    “其實,我心中的俠客還有另外一種....《天龍八部》裏的喬峰就是這種。”


    “什麽另外一種,這種的?天弘,你這孩子打什麽啞謎啊!直接說。”


    柳生看陳天弘說吞吞吐吐的,他急躁的追問,在屋內,他是除了趙壽生之外,最想知道喬峰後續設定的人。


    “老柳!”


    趙壽生不滿柳生打斷陳天弘說話,出聲告誡了一下。


    然後他語氣溫和的朝陳天弘問。


    “天弘,你所說的的另一種俠客是什麽樣的?”


    “我認為俠客不僅僅隻是快意恩仇,應該也有國仇家恨,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


    ps:不是故意卡,時間實在來不及,還有大家別噴改動《俠客行》,世界設定,理解一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後我成了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胖嘟嘟的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胖嘟嘟的煙火並收藏重生後我成了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