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京城的商人?」走在隊伍最後的那人聽見了這句話,笑著道,「小兄弟,我們都是從慶州來的商人。我們還得迴去籌辦糧草,所以今天才趕著來登記。」
一群慶州商人上趕著來給皇後送糧食,這消息幾乎立刻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眾人在短暫的詫異之後,倒都覺得理所當然。
慶商跟著王駕一路入京,沿途組織交易會,賺得盆滿缽滿的故事,早就已經隨著慶州的上品一起,流傳遍了整個京城。
前陣子皇後接手朝政,又傳出消息說,當初慶王身體不好,慶州的事都是由王妃打理。據說慶州工廠林立、商貿發達,遍地都是好東西,全都是托了王妃的福。
所以聽說慶商過來送糧,不少閑著沒事的百姓都趕過來看熱鬧。
這些慶商也是有趣,見百姓們不斷往這邊匯集,便立刻有人叫了人過來擺攤賣東西。聽說他們馬上就要迴慶州去,這都是剩下的商品,不能帶走,所以打折出售,百姓們紛紛出手搶購,竟將個禦街變成了鬧哄哄的集市。
消息傳到中樞,一幹重臣聽了,都心裏有數。
慶州才是她最大的底牌。
但也有人依舊憂慮,畢竟這看起來是解決了眼前的困境,實際上依舊是寅吃卯糧的招數。今年送來的糧草物資越多,明年能收到的稅收就越少,到時候又當如何?
百姓們沒有重臣們的憂慮。
前幾日師無命上任,京城百姓就已經聽說,西北可能又要打起來了。
這一打仗,日子就不太平。雖然京城離得遠,可是這幾日,京中的糧價還是跟著漲了幾文。
畢竟都知道打仗是要耗費錢糧的,朝廷的糧食送去了西北,京城說不定就會缺糧。再加上糧商們囤積居奇,限製每日售糧數量,百姓心一慌,便忍不住哄搶,反而越發將糧價抬了上去。
現在這些慶州商人積極送糧,百姓們看著看著,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此一來,是不是不需從京城往外運糧了?」
「哎喲,可不是!」一個大娘聞言悔得直拍大腿,「前幾天糧價上漲,我怕以後買不著,才買了十鬥,比平時貴了好幾文呢!虧了虧了……」
「我也買了。」周圍的人紛紛附和,又說,「這也不怪我們。我天天從糧店門口經過,看到那售罄的牌子,哪能不心慌?」
「對,都怪這些奸商,想必是看要打仗了,想屯著高價賣給朝廷吧?」有人憤憤不平。
這種事以前沒少發生,因為對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響,百姓們自然頗有微詞,不過那些商人勢大,升鬥小民胳膊擰不過大腿,要吃飯,就還是得買糧。
如今發現這些糧商可能吃了虧,自然覺得痛快。就有人說,「他們的算盤可是打錯了。如今朝廷有了慶商捐的錢,哪裏還會買他們的糧?屯著自己也吃不了,再過一陣子秋糧下來,那就是去年的陳糧了,更加賣不上價。」
「到時候糧價說不定會降。」有精明的立刻打起了算盤,「我家裏還有些存糧,將就吃吃,等秋後再買。」
「省下來的錢正好今日買點實惠的好東西啊!」旁邊擺攤的小販突然開口招唿,「正宗的慶州貨,沒剩幾件了,再不買,下次再想買,就得等我們東家再從慶州補貨了。」
就算是見多識廣,能夠準確辨別出消費陷阱的現代人,也抵抗不了這種「限時促銷、尾貨清倉」的套路,何況古人?
眾人便都圍攏上去,挑那攤子上的東西。
也不知道慶州人是怎樣的手巧,做出來的東西件件都是一樣的標準,哪個看著都好。還有人替那小販舍不得,「這麽好的東西,當真就便宜賣了?」
「這不是我們東家要迴去籌備糧食嗎?時間緊任務重,我們這些人都要跟去,東西留著沒地方放,也沒人看著,就都便宜賣了。」小販笑盈盈地道,「這種好事,幾年也不見得有一迴,諸位可要抓緊啦!」
「你們東家仁義!」有人讚歎道。
「我們東家說了,國事為重。」小販說,「隻要咱們大越國泰民安,生意什麽時候不能做?要是西北被攻破,誰都沒有好日子過。」
「這話在理。」眾人都點頭。
不知是誰突然說了一句,「聽聽這話,跟人家慶州的商人一比,咱們京城這些……是不是有些小家子氣了?」
這話一出口,京城的百姓們心裏都有些不舒服。雖然他們剛剛才抱怨過糧商奸詐,可是那畢竟是京城的商人,被人這麽踩,就好像自己也跌了麵子似的。
可是人家那話也沒有說錯,慶州商人都知道要送糧,京城是天子腳下,難不成還不如這些外地人?
一群慶州商人上趕著來給皇後送糧食,這消息幾乎立刻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眾人在短暫的詫異之後,倒都覺得理所當然。
慶商跟著王駕一路入京,沿途組織交易會,賺得盆滿缽滿的故事,早就已經隨著慶州的上品一起,流傳遍了整個京城。
前陣子皇後接手朝政,又傳出消息說,當初慶王身體不好,慶州的事都是由王妃打理。據說慶州工廠林立、商貿發達,遍地都是好東西,全都是托了王妃的福。
所以聽說慶商過來送糧,不少閑著沒事的百姓都趕過來看熱鬧。
這些慶商也是有趣,見百姓們不斷往這邊匯集,便立刻有人叫了人過來擺攤賣東西。聽說他們馬上就要迴慶州去,這都是剩下的商品,不能帶走,所以打折出售,百姓們紛紛出手搶購,竟將個禦街變成了鬧哄哄的集市。
消息傳到中樞,一幹重臣聽了,都心裏有數。
慶州才是她最大的底牌。
但也有人依舊憂慮,畢竟這看起來是解決了眼前的困境,實際上依舊是寅吃卯糧的招數。今年送來的糧草物資越多,明年能收到的稅收就越少,到時候又當如何?
百姓們沒有重臣們的憂慮。
前幾日師無命上任,京城百姓就已經聽說,西北可能又要打起來了。
這一打仗,日子就不太平。雖然京城離得遠,可是這幾日,京中的糧價還是跟著漲了幾文。
畢竟都知道打仗是要耗費錢糧的,朝廷的糧食送去了西北,京城說不定就會缺糧。再加上糧商們囤積居奇,限製每日售糧數量,百姓心一慌,便忍不住哄搶,反而越發將糧價抬了上去。
現在這些慶州商人積極送糧,百姓們看著看著,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此一來,是不是不需從京城往外運糧了?」
「哎喲,可不是!」一個大娘聞言悔得直拍大腿,「前幾天糧價上漲,我怕以後買不著,才買了十鬥,比平時貴了好幾文呢!虧了虧了……」
「我也買了。」周圍的人紛紛附和,又說,「這也不怪我們。我天天從糧店門口經過,看到那售罄的牌子,哪能不心慌?」
「對,都怪這些奸商,想必是看要打仗了,想屯著高價賣給朝廷吧?」有人憤憤不平。
這種事以前沒少發生,因為對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響,百姓們自然頗有微詞,不過那些商人勢大,升鬥小民胳膊擰不過大腿,要吃飯,就還是得買糧。
如今發現這些糧商可能吃了虧,自然覺得痛快。就有人說,「他們的算盤可是打錯了。如今朝廷有了慶商捐的錢,哪裏還會買他們的糧?屯著自己也吃不了,再過一陣子秋糧下來,那就是去年的陳糧了,更加賣不上價。」
「到時候糧價說不定會降。」有精明的立刻打起了算盤,「我家裏還有些存糧,將就吃吃,等秋後再買。」
「省下來的錢正好今日買點實惠的好東西啊!」旁邊擺攤的小販突然開口招唿,「正宗的慶州貨,沒剩幾件了,再不買,下次再想買,就得等我們東家再從慶州補貨了。」
就算是見多識廣,能夠準確辨別出消費陷阱的現代人,也抵抗不了這種「限時促銷、尾貨清倉」的套路,何況古人?
眾人便都圍攏上去,挑那攤子上的東西。
也不知道慶州人是怎樣的手巧,做出來的東西件件都是一樣的標準,哪個看著都好。還有人替那小販舍不得,「這麽好的東西,當真就便宜賣了?」
「這不是我們東家要迴去籌備糧食嗎?時間緊任務重,我們這些人都要跟去,東西留著沒地方放,也沒人看著,就都便宜賣了。」小販笑盈盈地道,「這種好事,幾年也不見得有一迴,諸位可要抓緊啦!」
「你們東家仁義!」有人讚歎道。
「我們東家說了,國事為重。」小販說,「隻要咱們大越國泰民安,生意什麽時候不能做?要是西北被攻破,誰都沒有好日子過。」
「這話在理。」眾人都點頭。
不知是誰突然說了一句,「聽聽這話,跟人家慶州的商人一比,咱們京城這些……是不是有些小家子氣了?」
這話一出口,京城的百姓們心裏都有些不舒服。雖然他們剛剛才抱怨過糧商奸詐,可是那畢竟是京城的商人,被人這麽踩,就好像自己也跌了麵子似的。
可是人家那話也沒有說錯,慶州商人都知道要送糧,京城是天子腳下,難不成還不如這些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