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不管眾人的臉色,自顧自坐下來,又問,「諸位可有合適的人選?」
兵部尚書武煥搖頭道,「如今西北那幾個將領,都是擔不起事的。守城尚可,要讓他們總攬戰事,居中調度,隻怕不行。依臣看,滿朝之中,恐怕唯有靖侯可以擔此大任。」
話雖如此,但他的語氣卻也充滿了不確定。
因為靖侯是當年追隨高祖皇帝起兵的老將,早就已經賦閑在家,今年已經快八十歲了。
這樣一個將領,誰都不放心用。誰知道是仗先打完還是他先沒了?到時候臨陣換將,反倒比現在更麻煩,換上來的人就更難以掌控局麵了。
「靖侯確實是最好的人選,可惜年紀太大了,隻怕受不得軍中奔波。」中書侍郎曹無用道,「不知殿下看重的人選是誰?」
賀星迴微微一笑,吐出八個字,「大宣長城,天下之師。」
而聽到這句話,在場所有人麵上都不免有些動容,最後是兵部尚書武煥有些遲疑地問,「他家還有人嗎?」
縱然還有人,又真的能擔得起這臨危受命的重任嗎?
賀星迴知道他們的想法,笑著道,「究竟如何,諸位一起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大宣長城,天下之師」的名號,曾經叫得十分響亮,是連八旬老人和垂髫幼子都能隨口說出來的那種。
大宣是前朝的國號,而師是一個姓。
前朝立國306年,師家代代戍守邊疆,師家軍戰無不勝,所向披靡,是皇權最強大的守衛者,西北最堅固的屏障,活著的「長城」,屬於天下人的財富。赫赫威名,直到今天也仍然會讓聽到這句話的人動容。
可是前朝終究還是亡了。
在那之前,師家軍就已經消失。不是死在戰場上,不是毀於敵手,而是被來自後方的暗箭命中,被自己拚死效忠的君王下令鏟除。
自毀長城的南宣,在短短五年之後就亡了國。
大宣的都城是被胡人的鐵騎踏破,可是南渡之後偏安一隅的南宣,卻是被層出不窮的民亂和起義徹底拖垮。當義軍兵臨陪都城下的那一天,守城的士兵主動打開了城門,城中百姓簞食壺漿,如迎王師。
後來,有人為師將軍立廟,有人讓昏君奸臣的塑像跪在他的廟宇前。
可是師家軍,卻不會再迴來了。
據說,當年昏君下令族滅師氏,禦林軍趁夜包圍師家,展開屠殺,連同家裏仆人家丁在內上百人,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但是現在,賀星迴卻說,師家還有後人在世,怎不讓所有人驚詫?
雖然賀星迴剛剛開始秉政,眾人都不太了解她的行事作風,但怎麽想,她也不該在這種事上信口開河。說不定,她確實暗中尋訪到了師家後人的痕跡,留作自己的一張底牌。
他們願意相信她有這樣的能力,也很希望這一切都是真的。畢竟他們現在確實很需要一個將帥之才。
但眾人心中的疑慮也並未消失。
師家軍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宣長城」,是因為家族代代相傳,耳濡目染、幼承庭訓,自然每一代都有傑出的英才。但師家早就已經不在了,縱然是師家後人,又能有幾分才能?
懷著這樣的疑慮,眾人換上了賀星迴準備的便服,跟著她的車駕出了宮。
沒有人站出來阻止,說她這樣出宮不合規矩。雖然有不少人心裏閃過這樣的念頭,但是在這個當口,顯然並不適合提出。
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人的底線就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之中,逐漸放寬拉低的。等到有朝一日,他們迴過神來的時候,局麵早就已經大不相同,這些東西也會成為可以參考的「舊例」,他們再不會有機會,用那些故紙堆中的翻出來的規矩束縛她。
馬車一路駛出城,來到近郊的一處村莊之外。
從車上下來,眾人就聽到了稚童誦讀的郎朗之聲。諫議大夫鍾彬整了整衣衫,不由笑道,「這小小村落之中,竟然有一所私塾,本地父母官教化有方啊!」
眾人連聲附和,都覺得麵上有光。
畢竟這村子在京城附近,有這麽濃厚的讀書風氣,足可證明這裏正是天子腳下的首善之都,而他們日日殫精竭慮,也確實有了成效。
賀星迴聞言,隻笑了一聲,「走吧,過去看看。」
眾人都聽出了她語氣中的不以為然之意,對視一眼,難免有些不快,總覺得這似乎也是在否認他們的努力。
然而等眾人走到近處,看清楚那所謂「私塾」的模樣後,便都愣住了。有反應快的,已經開始為自己之前的自得而汗顏。
兵部尚書武煥搖頭道,「如今西北那幾個將領,都是擔不起事的。守城尚可,要讓他們總攬戰事,居中調度,隻怕不行。依臣看,滿朝之中,恐怕唯有靖侯可以擔此大任。」
話雖如此,但他的語氣卻也充滿了不確定。
因為靖侯是當年追隨高祖皇帝起兵的老將,早就已經賦閑在家,今年已經快八十歲了。
這樣一個將領,誰都不放心用。誰知道是仗先打完還是他先沒了?到時候臨陣換將,反倒比現在更麻煩,換上來的人就更難以掌控局麵了。
「靖侯確實是最好的人選,可惜年紀太大了,隻怕受不得軍中奔波。」中書侍郎曹無用道,「不知殿下看重的人選是誰?」
賀星迴微微一笑,吐出八個字,「大宣長城,天下之師。」
而聽到這句話,在場所有人麵上都不免有些動容,最後是兵部尚書武煥有些遲疑地問,「他家還有人嗎?」
縱然還有人,又真的能擔得起這臨危受命的重任嗎?
賀星迴知道他們的想法,笑著道,「究竟如何,諸位一起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大宣長城,天下之師」的名號,曾經叫得十分響亮,是連八旬老人和垂髫幼子都能隨口說出來的那種。
大宣是前朝的國號,而師是一個姓。
前朝立國306年,師家代代戍守邊疆,師家軍戰無不勝,所向披靡,是皇權最強大的守衛者,西北最堅固的屏障,活著的「長城」,屬於天下人的財富。赫赫威名,直到今天也仍然會讓聽到這句話的人動容。
可是前朝終究還是亡了。
在那之前,師家軍就已經消失。不是死在戰場上,不是毀於敵手,而是被來自後方的暗箭命中,被自己拚死效忠的君王下令鏟除。
自毀長城的南宣,在短短五年之後就亡了國。
大宣的都城是被胡人的鐵騎踏破,可是南渡之後偏安一隅的南宣,卻是被層出不窮的民亂和起義徹底拖垮。當義軍兵臨陪都城下的那一天,守城的士兵主動打開了城門,城中百姓簞食壺漿,如迎王師。
後來,有人為師將軍立廟,有人讓昏君奸臣的塑像跪在他的廟宇前。
可是師家軍,卻不會再迴來了。
據說,當年昏君下令族滅師氏,禦林軍趁夜包圍師家,展開屠殺,連同家裏仆人家丁在內上百人,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但是現在,賀星迴卻說,師家還有後人在世,怎不讓所有人驚詫?
雖然賀星迴剛剛開始秉政,眾人都不太了解她的行事作風,但怎麽想,她也不該在這種事上信口開河。說不定,她確實暗中尋訪到了師家後人的痕跡,留作自己的一張底牌。
他們願意相信她有這樣的能力,也很希望這一切都是真的。畢竟他們現在確實很需要一個將帥之才。
但眾人心中的疑慮也並未消失。
師家軍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宣長城」,是因為家族代代相傳,耳濡目染、幼承庭訓,自然每一代都有傑出的英才。但師家早就已經不在了,縱然是師家後人,又能有幾分才能?
懷著這樣的疑慮,眾人換上了賀星迴準備的便服,跟著她的車駕出了宮。
沒有人站出來阻止,說她這樣出宮不合規矩。雖然有不少人心裏閃過這樣的念頭,但是在這個當口,顯然並不適合提出。
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人的底線就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之中,逐漸放寬拉低的。等到有朝一日,他們迴過神來的時候,局麵早就已經大不相同,這些東西也會成為可以參考的「舊例」,他們再不會有機會,用那些故紙堆中的翻出來的規矩束縛她。
馬車一路駛出城,來到近郊的一處村莊之外。
從車上下來,眾人就聽到了稚童誦讀的郎朗之聲。諫議大夫鍾彬整了整衣衫,不由笑道,「這小小村落之中,竟然有一所私塾,本地父母官教化有方啊!」
眾人連聲附和,都覺得麵上有光。
畢竟這村子在京城附近,有這麽濃厚的讀書風氣,足可證明這裏正是天子腳下的首善之都,而他們日日殫精竭慮,也確實有了成效。
賀星迴聞言,隻笑了一聲,「走吧,過去看看。」
眾人都聽出了她語氣中的不以為然之意,對視一眼,難免有些不快,總覺得這似乎也是在否認他們的努力。
然而等眾人走到近處,看清楚那所謂「私塾」的模樣後,便都愣住了。有反應快的,已經開始為自己之前的自得而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