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興二年的重陽節,長安城正準備著迎接西北邊軍歸來獻俘,朱雀大街上忽然響起了豪爽的唿喊聲。


    “哈哈哈,長安,岑二十七郎迴來了!”


    一個提著菜籃的豐腴婦人被這唿聲吸引,迴過頭看去,恰見一隊風塵仆仆的健兒入城。


    她眉毛一挑,不由自語地稱讚道:“好健壯的馬兒,好健壯的男人。”


    男人們信馬由韁地走過,其中幾人迴頭看了那婦人一眼。


    “黃花插滿頭,我看她也頗有姿色。”


    “那是你在大漠待得太久了,待到了三曲,才教你開開眼。”


    “若是去三曲,岑長史橫豎要再作幾首好詩。”


    岑參正仰頭感受著長安城的秋風拂麵,聽了下屬們的這些話,道:“你們且去,我這便要入宮麵聖了。”


    “方進京就麵聖?”


    “不錯,交了差事,才好寬心。”岑參意氣風發,朗笑了兩聲,在平康坊前的路口揮別了他們,自往大明宮去。


    漸漸地,宮城在望,他翻身下馬,牽著馬往前走,腳步越來越慢,最後停了下來。


    他上次來這裏還是金榜題名時,一別多年,城闕沒有太多變化,心境卻大不相同。


    “山河襟帶壯皇京……”


    心中詩意才起,岑參餘光見到了顏泉明向他走了過來。


    兩人見了禮,顏泉明遂領著岑參先到中書省稍待,接著,與一眾重臣們入內覲見,商議獻俘之事。


    現今朝中重臣,有好幾個都是岑參以前就相識的,今日他的心思卻不在與他們敘舊攀關係上,不由自主地走神。


    雖早就得知了薛白登基一事,可昔日一起喝酒賦詩的年輕人突然成了天子,世事荒謬至此,依然讓他有種不真實感。


    待迴過神來,他已進了宣政殿,再一抬頭,天子就站在那兒,穿著赭黃色的襴袍,仿佛他心目中的英明天子形象映射到了眼前。


    岑參愣了一下,再也想不起以往與薛白一起飲酒賦詩的場景。


    此時已有官員開始給他表功了。


    這些年岑參先是與安西軍一起迴關中平叛,後往河北屯田,再隨封常清迴援安西、北庭,立下了不少功勞,此番歸朝,想必能得到重用。


    至於這次收複河西走廊,因吐蕃內亂,唐軍準備充裕、左右合擊,可以說是勢如破竹,俘虜了達紮魯恭則是意外之喜。


    今日討論的就是獻俘時的安排,主要在說此事的人是元載。


    這是天子登基後對外的第一場大勝,元載揣度上意,打算照著以前高仙芝獻上小勃律王的流程來。


    岑參目光看去,卻見天子臉上並沒有誌得意滿的神色,眼神凝重,帶著些許思忖之色。


    從頭到尾,薛白都沒有與岑參單獨說上話,更別提敘舊,隻在最後封賞了岑參,還任命他為鴻臚寺右丞,他其實更想外放地方,對這樣的差職並不是很喜歡。


    次日,岑參往皇城鴻臚寺,再次見到了時任鴻臚寺左丞的顏泉明。


    他本以為鴻臚寺眼下最忙的就是獻俘的禮節,但顏泉明卻道:“你或許以為鴻臚寺隻是掌外邦、朝會儀節之事,但陛下即位之後,已大有不同。”


    “這是何意?”


    “隨我來吧。”


    顏泉明領著岑參一路往內裏,路上遇到許多人都沒有理會,唯獨有一人讓他停了停腳步。


    “那人名叫賈耽。”


    岑參目光看去,隻見那賈耽是個高瘦官員,一邊走路,手裏捧著一張大大的圖紙在看,頭也不抬,根本沒注意到他們。


    “他有何奇異之處?”岑參便問道。


    “他好像信了陛下說的話。”顏泉明道。


    “這有何不對?”岑參不明所以。


    “天下是圓的。”


    “什麽?”


    顏泉明道:“陛下說天下是圓的,賈耽信。”


    岑參追問道:“這又是何意?”


    “譬如你岑二十七郎,從西域一直往西走,走到最後,會從東邊迴到大唐。”


    岑參眉頭一挑,再次看向賈耽,將對方那認真思索的表現記在腦海裏。


    兩人繼續走,到了顏泉明的官廨,繞過屏蜆,一張大地圖便出現在了眼前。


    “你我掌外邦儀節,便該知天下有多少外邦,吐蕃、西域諸國、大食、拂菻,還有這裏,陛下命人造海船想要探訪之地……”


    岑參看了很久,漸漸地才反應過來。


    “說迴吐蕃。”顏泉明道:“你可知,鄯州之戰,王難得是如何俘虜了達紮魯恭?”


    “想必是達紮魯恭沒想到王師會在這個時候便攻打他?”


    “吐蕃內亂了。”顏泉明道:“我接下來與你所言屬於機密,但你既遷鴻臚寺右丞,理應知曉。”


    岑參的臉色鄭重了起來,靜待下文。


    顏泉明先從之前派人出使吐蕃,借吐蕃內亂帶迴赤鬆德讚說起。


    “達紮魯恭實則是輸在了戰爭之外,他迎迴讚普的心思太過迫切,才會中了王難得的計。朝廷活捉他,並不僅是為了耀武揚威,早晚還是會把他與赤鬆德讚一起放迴去的。”


    “放迴去與瑪祥爭權?”


    “不錯,不僅如此,我們還需讓他們變得真心敬畏大唐,融入大唐。要讓他們迴到吐蕃之後依舊欽慕、懷念在長安的生活,用大唐的文字,讀大唐的書籍,漸漸讓他們像南詔一樣成為大唐的屬國。”


    岑參不由問道:“能做到嗎?我是說靠改變赤鬆德讚、達紮魯恭,能改變整個吐蕃?”


    他在西域從軍多年,很多時候都是在與吐蕃打仗,知道那是一個憑借地勢之後國力可與大唐抗衡的強國。


    “不夠,但我們有耐心,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顏泉明道:“大唐欲征服吐蕃,僅憑武力不夠,需以文明融合之,昔太宗皇帝有天可汗的氣魄,今我等欲再興大唐,何不能包容一個吐蕃?”


    從西域迴到長安的岑參知道,那場戍邊擴土的戰爭還沒有結束,隻是手段更多了,目標也更宏大了。


    大唐像是一隻受傷的猛獸,養好了傷之後,正在一點點變得強大。


    ~~


    幾天後,一場盛大的獻俘儀式在朱雀門前進行。


    唐軍再次把赤鬆德讚、娜蘭貞帶迴了長安,明麵上,他們是因為奸臣瑪祥迫害而逃到長安,並主動幫助唐軍勸降了吐蕃將領,活捉了達紮魯恭。


    這樣的說詞,讓這一場戰爭少了些仇恨,添了幾分和睦太平的味道。


    於是,當著滿城百姓的麵,達紮魯恭跪在了赤鬆德讚麵前悔過,算是與這位流亡的讚普一起客居長安。


    當夜,薛白在宮中賜宴。


    赤鬆德讚有種僧人的淡泊從容,對此坦然接受了,平靜地觀賞著表演,不時還能與唐廷官員們談論幾句,甚至即興賦了一首詩。


    達紮魯恭則是一臉鬱悶地坐在那,隻管悶頭喝酒,心想著以前頡利可汗被唐太宗捉到長安跳舞,如今讚普在此賦詩,看似不同,實則都是寄人籬下的處境。


    娜蘭貞則始終低著頭,不知在想什麽。


    宴到正酣,薛白看向了赤鬆德讚,似不經意地開口問道:“讚普貴庚?”


    “迴陛下,外臣年已十八了。”


    “可有婚配?”


    “娶了吐蕃蔡邦氏之女。”


    “陛下。”顏泉明站起身來,開口道:“此前讚普曾向大唐求娶公主,以效仿鬆讚幹布與文成公主之佳話,彼時因事不成。如今他親至長安,可謂是好事多磨,陛下何不擇一宗室女嫁之?”


    一聽這話,赤鬆德讚還未有太大反應,娜蘭貞已變了臉色。


    當時的情形與現在可完全不同,當時是吐蕃讓大唐和親,現在大唐擇一個“宗室女”嫁給赤鬆德讚,卻是明顯的控製、利用。


    且說是宗室,實際隻是唐廷培養出來的女細作。


    她有心替赤鬆德讚拒絕,舉著酒杯站了起來,耳畔卻已聽赤鬆德讚應了一句。


    “陛下若能開恩,外臣求之不得。”


    “……”


    有宦官趨步到了薛白身邊,小聲道:“陛下,就在方才,仆固懷恩過世了。”


    “厚葬。”


    薛白原本捧著一杯酒沒喝,聽了這話,飲了那杯酒,算是送仆固懷恩。


    他吩咐散了宴席,轉迴宣政殿,處理了一些關於仆固懷恩去世之後留下的事。


    其實,仆固懷恩那份叫屈請罪的奏折還擺在薛白的案頭,他那種心結未消、怒氣鬱結的心情,薛白看在眼裏。


    “太執迷了。”薛白在心裏如此評價了一句。


    他就與仆固懷恩不同,他是為了能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陛下。”


    “何事?”


    “那位吐蕃公主出宮時借口更衣,不肯走,想要求見陛下。”


    薛白放下仆固懷恩的奏折,想了想,道:“帶她過來吧。”


    殿中燭光搖晃,卻隻能照亮禦案附近的地方,顯得空曠而寂寥。娜蘭貞再進來時,隻見薛白獨自坐在那,神態清冷,遺世獨立的樣子,又覺得他沒那麽壞了。


    娜蘭貞承受著喪國喪家之苦,奔波跋涉至此卻一事無成,精神到了崩潰的邊緣,隻是還強撐著。


    她咬了咬牙,直接跪倒在地。


    “陛下想做什麽我都知道,我這次來是想告訴陛下,我與赤鬆德讚已經心服口服了。請陛下放我們迴吐蕃,除掉瑪祥之後,願奉陛下為主,世代為大唐屬國。”


    “急什麽?你們才剛到長安。”


    “瑪祥已立了讚普,時間久了,就再難以對付他,如果讓他整頓好國事,再次興兵進犯大唐……”


    薛白打斷了她的話,問道:“你為何又來求朕?為何認為朕會答應你?”


    “陛下要的,我們都給,拖下去沒有好處。”


    “你們還給不了。”


    娜蘭貞於是哭了出來,一副孤獨無助的樣子,道:“陛下為何就不能信我們一次?我們屢次示好,是陛下始終不肯相信我們的誠意啊。”


    щшш¤ttkan¤c〇


    “你的誠意?不過是被打怕了才懂得跪下來。”薛白道,“此前你不是覺得,停戰就是你在施舍朕。”


    娜蘭貞一愣,沒想到自己心底的感受竟是被他如此敏銳地捕捉了。


    薛白走到他麵前,俯身看了看她的眼睛。


    “朕俘虜過你,教導你,放了你,你嘴上說著感恩,眼看大唐內亂還是起了輕視之意,故意縱容瑪祥、達紮魯恭出兵,然後再聯絡大唐和談,你我都一樣的自私,說什麽誠意?”


    “師父……”


    “朕現在看你的眼睛,依舊是畏威而不懷德。”


    娜蘭貞有些慌亂地低下頭,不知如何迴答,眼中的淚水卻流得愈發洶湧了。


    這是她最後的武器了。


    “你根本不知道我的心意。”


    “哦?”


    “我原本可以嫁給南詔王子,或是某個吐蕃部落的酋長,是你教導我怎麽去爭。”娜蘭貞說到這裏,更是泣不成聲,“我這麽拚命地做這些為什麽?還不是為了你的心願,我知你希望我能在吐蕃掌權,讓兩國太平無事……若非因為你,我何必過這樣的日子?”


    薛白搖了搖頭,有些譏誚。


    娜蘭貞抬眼深深看向他,喃喃問道:“你難道不知我的心意嗎?”


    “你何必過這樣的日子?”薛白道:“難道不是因為沉醉於權力,無法舍棄嗎?”


    “我不是。”娜蘭貞哭道:“我明知道不該想著你,可是,不由自主。我一直以來都是覺得讓吐蕃與大唐相安無事,就是我對你的情意。”


    “看來,你學會了。”薛白依舊是那不以為然的譏誚表情。


    娜蘭貞抹著淚,淚水卻怎麽也抹不幹,委屈道:“你不信我也沒辦法,總之我說了我的心意。”


    薛白並未迴應她,殿中遂安靜下來,隻剩下了抽泣聲。


    漸漸地,薛白臉上的譏誚成了自嘲。


    “陛下?”娜蘭貞再次忍不住,小聲喚了一句。


    “你難道真以為這樣能讓我心軟?”薛白道:“你明明和我一樣,自私、野心勃勃、不擇手段。”


    “陛下有情有義,是仁義之君。”


    “可知我是如何發跡的?我投靠奸相,攀著虢國夫人的裙帶,穢亂宮闈……所有肮髒不堪的下作手段我都幹過,才終於謀得了這大唐的皇帝之位。一直以來,那些對我的指責幾乎都是真的。”


    薛白似乎在說著別人的事,語氣平淡,對自己的劣跡並不避諱。


    “朕這一路而來,滿是卑劣、無恥,你居然想以‘有情有義’來綁架朕?”


    娜蘭貞愣了一下,忘了繼續哭下去。


    她目光呆滯地看著眼前的男子,因他英俊威嚴的相貌,依舊無法把他與他口中那個無恥的形象融合起來,於是她無法判斷薛白說這些是什麽意思。


    是反話吧?


    因為一直以來承受了太多,他當了皇帝之後終於發癲了,說這些反話是因為需要安慰?


    “你不是這樣的。”娜蘭貞起身,小心地離薛白近了些,道:“我知道你是個好人……”


    “我喜歡權力。”


    薛白看向她,忽然這般說了一句。


    他眼神很坦然,似乎不僅是在向娜蘭貞說,而是開始試著向天地剖明心跡。


    “從一開始,我便城府深沉、不擇手段、喪盡道德、無所不用其極,我厭惡有人淩駕於我之上,所以我一步步往上爬。我始終很清楚,沒有權力作保證,一切情義都是虛的。”


    薛白說著,愈發平和起來。


    就像是一個穿著緊繃、不合身的衣服的人,終於脫掉了衣服,赤身站在那,顯得十分的鬆馳與自然。


    娜蘭貞臉上的淚幹了,呆愣愣地站在那,再拿薛白沒有任何辦法。


    薛白道:“當時教導你,是因為你和我是一樣有野心的人,你能亂了吐蕃,卻沒有振興吐蕃的能力。”


    “你……”


    娜蘭貞此前一直罵薛白背盟,也許在當時就已想好了,要讓他有負罪感,等到今夜哭哭啼啼,或許能夠打動他,可當他承認他的卑劣,他在她麵前已毫無破綻,她遂不知所措起來。


    薛白並不怎麽在意她。


    他享受的是眼下他重新成了自己的時光,不會被“聖明天子”“仁義之君”“虛懷納諫”“正心明德”等等一切的框架束縛。


    他說這些,是讓自己又迴到了那個滿是野心、不擇手段向上爬的心境裏,覺得自在。


    至於娜蘭貞怎麽想,於他而言根本不重要。


    燭光搖晃了一會,薛白看了眼桌案,找迴了狀態。


    就像是一個赤膊的人披上了寬鬆舒適的皇袍,他依舊是這百廢待興的大唐的國君。


    “退下。”他揮了揮手。


    娜蘭貞不甘地向後退去,知道自己還要在長安被禁錮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消磨掉了心氣,越來越敬畏大唐。


    忽然,她停下了腳步。


    “陛下。”


    嘴唇有些哆嗦,但她還是開了口。


    如薛白所言,她確實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也想要不擇手段地向上爬。


    “我一直是受你教導的,你做過的事,我也能做到。”娜蘭貞說著,臉上已完全沒有了委屈之色。


    “所以呢?”


    “我想生下兒子帶迴吐蕃,我與你的兒子。”娜蘭貞重新走向薛白,眼神帶著自信與篤定,“這難道不比赤鬆德讚更值得信任嗎?”


    薛白再看向她,終於有了些詫異。


    不是詫異於她的這個笨主意,而是詫異於她不擇手段的樣子,與自己從前真的很像。


    一步步往上爬、攫取權力,要付出的代價很大,而他們都是能把自身豁出去的人。


    ~~


    正興二年漸漸過去,河西收複,吐蕃暫退,藩鎮亦沒有再提出父死子繼,大唐終於開始安穩下來。


    至此,薛白才算是坐上了天子之位,在這之前,他其實隨時有被推翻的風險。


    到了冬至這天,他與顏真卿談過幾樁國事,便邀他赴家宴,其實也就是一起吃餃子而已。


    顏真卿卻是擺了擺手拒絕了。


    隨著大局漸穩,他反而與薛白之間的私交越來越遠,平素相見也是板著臉,公事公辦,想必是深怕旁人說他外戚攬權。


    唯獨對東宮的教育之事他極是上心,走之前又提了一次。


    “可依丈翁所言。”薛白道,“對了,那封造海船的批文,中書省駁迴了?”


    此事,薛白本打算家宴時說,顏真卿要走,他隻好現在說了。


    “是啊,國庫錢糧不足,當此時節,恐不宜揮霍在虛無縹緲之事上。”


    “何謂‘揮霍’?何謂‘虛無縹緲’?”薛白笑了笑,道:“此事,從長遠而言,於大唐極有利。”


    “陛下,容中書門下再議,如何?”


    薛白點了點頭,暫時不提此事。


    這事朝臣都反對,他卻也不好事事都像藩鎮大事般一意孤行。


    他私下裏在娜蘭貞麵前展示了真實心態之後,該發泄的都發泄了,也沒什麽擰巴的,因此又豁達了許多,在朝臣麵前如今一直保持著明君的樣子。


    眼下,他與顏真卿正是相得益彰的時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唐華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怪誕的表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怪誕的表哥並收藏滿唐華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