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了一場荒誕的叛亂之後,李林甫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但在似夢似醒間卻又因想到薛白而感到惱怒。


    他睜開眼,在榻上坐起,喃喃道:“豎子該死,一迴長安就不讓人安生。”


    接著,他才想到事情已解決,王焊案已了結,自己是勝者。


    入冬的長安已經很冷了,外麵簌簌下著雪,屋中雖被爐火烤得暖烘烘的,一夜下來卻幹燥得厲害,李林甫招人端上水來,腦子裏依舊想著薛白。


    “十七娘在王屋山,怎不寫封家書迴來?”


    “迴阿郎,小郎君與小娘子們的家書堆了許多未看,奴婢是否去找找。”


    這一找才知道,李騰空其實已寫了兩封信迴來,第一封說到了王屋山一切安好,並給阿爺請安雲雲,第二封則說玉真公主打算迴長安小住。


    李林甫本來是想去信罵一罵這個女兒,若不是她說好話,當初薛白在偃師時,他隨便找個借口就要將薛白貶到嶺南去。


    然而,他也知道當時之所以沒能貶謫薛白,實則是因為楊齊宣沒來得及找到這個借口。


    等奴婢鋪開筆墨,李林甫緩緩口述道:“為父偶感風寒,勁力不似從前,觀家中子女五十人,加之郎婿、孫兒則共百餘,能擔當門第者無一人。夜深夢迴,思及你阿兄所言,盈滿為患,忽悔少年時未隨槐雲真人修道飛升……”


    在李騰空還很小的時候,李林甫常與她講一個故事,說他年輕時在洛陽架鷹養狗、狩獵遊樂,曾遇到一位醜道人號槐雲,曾想帶他修道,言“某行世間五百年,始見郎君一人,已列仙籍,合白日升天。如不欲,則二十年宰相,重權在己。”


    那時年幼的李騰空便問“阿爺選了當宰相嗎?不當神仙多可惜啊?”


    李林甫為了安慰她,便道:“二十年宰相,權傾天下,隻需澤被百姓,廣積福德,如此三百年後道長猶能帶我飛升。”


    當年說這句話,他是真想過要澤被天下的,還將這故事傳出去,讓世人都知他的“仙官”之名。


    一轉眼,他已忘了廣積福德的願景,今日給女兒口述家書,用詞悲切。


    “為父放棄仙緣,眷戀人間。今陽壽將盡,子孫不肖,唯留大禍事於家門,悔之晚也,輾轉無眠,憂心忡忡。”


    正在提筆寫信的婢女聽得奇怪,忍不住偷眼瞥了瞥,本以為阿郎的表情會是十分悲傷,然而,隻見李林甫神色平靜,眼神裏精光閃動,竟無半點憂心之色。


    倒更像是在算計女兒一般。


    “對了,最後再提一筆薛白的所作所為……”


    待一封信被送出去,李林甫起身移往議事廳就坐,渾身氣場還是那麽高高在上,帶著掌控一切的自信。


    他最近讓李岫在身邊做事,李岫與他一樣,雖隻在兄弟中排行第十,但確是最有才能的一個……相較而言。


    “阿爺,今日議王鉷留下的官位?”


    “嗯。”


    李岫早有準備,轉身看向坐在議事廳中的諸多官員、幕僚,侃侃而談。


    “禦史大夫的人選,擬定哥舒翰如何?阿爺以邊鎮盡用胡人之策,提攜他為隴右、河西節度使,他今年大破吐蕃,築應龍城,使蕃軍不敢近青海,聖人正欲賞賜……”


    “毫無爭議之事,說許多做甚。”李林甫終於不耐煩,打斷了兒子的話。


    “孩兒知錯。”李岫頓覺尷尬,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才道:“那,京兆尹,戶部,以及轉運、色役、和糴使、租庸、鑄錢等使之職……”


    他話還未說完,吏部侍郎苗晉卿開了口,道:“右相,下官聽說,唾壺一直在求見聖人,不久前,聖人已召見了他。”


    李林甫道:“唾壺這次犯下大錯,你覺得聖人還能重用他?”


    苗晉卿撫須,沉吟道:“聖人一向清楚唾壺無才無德,然縱觀這些年聖人所倚重之臣子,裴耀卿、韋堅、楊慎矜、王鉷,皆擅理財,唾壺辦案雖一塌糊塗,然錢財一事上朝中無人能出其右。”


    “山中無老虎啊。”


    “是,一時間,右相若想找出一個比唾壺更擅理財之人,難也。”


    李岫半晌插不上話,在他們思忖的間隙,才道:“據我所知,唾壺之所以對付王鉷,便是對京兆尹一職虎視眈眈。”


    這是廢話。


    他發現若按苗晉卿所言,自己擬定的京兆尹的人選根本就不能勝任,隻好閉嘴。


    李林甫沉思著,道:“不用理財之臣,可用邊將,阿布思今年隨哥舒翰西征吐蕃有功,可舉為京兆尹。”


    “阿布思?他是胡人,性情粗鄙,如何任京尹?”


    “不久他便要隨哥舒翰迴京獻功,到時本相自有計議。”


    如此,李岫準備的說辭都用不上了,隻能垂手立在一旁聽著。


    李林甫不滿地瞥了他一眼,決定餘下官職交給他來商議,但有一樁事卻得先談。


    “長安尉薛白不識大體,胡攪蠻纏,給本相將他打發了。”


    苗晉卿道:“此番他亦算立功,若升遷,可外放,如崖州吉陽縣令正出闕。”


    李林甫知道崖州是不可能的,薛白多少還是有些背景,但差不多正是這意思,這次得將他放得遠遠的。


    說話間,有人匆匆趕來,小聲稟道:“阿郎,宮中有重要消息。”


    “何事?”


    李林甫招招手,允許來人附耳說話,遂聽得一個意外的消息。


    “楊國忠進宮不多久,陳玄禮也進宮了。”


    李林甫不由大怒,他認為王焊案已了結,非常討厭此事再起波瀾。


    但顯然,就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


    薛白走進尚書省,由吏員引著到了陳希烈的公房。


    “見過左相。”


    “薛郎迴長安以後,還是初次到老夫這裏來吧?”陳希烈笑容和藹,道:“從你迴來就是一堆亂子,難得有機會好好談談。”


    作為當朝左相,他對薛白這樣的小官有些太過熱情了,末了,還撫須道:“想當初,伱我在秘書省,多好啊。”


    “我該謝左相一直以來的照顧。”薛白道,“今日來,是想到王鉷死後朝中有大量的闕額,有些不解,想向左相請教。”


    這就是進入正題了。


    陳希烈當縮頭烏龜久了,不習慣這種節奏,唏噓道:“王鉷權傾一時,如今死了,卻連一個幫忙收屍的也沒有,讓人唏噓啊。”


    “也就是那些被他逼得家破人亡者都已經死了,否則隻怕有無數人分食他的血肉,省得收拾了?”


    “薛郎還是一如既往的直率。”陳希烈道,“直率。”


    薛白道:“談正事吧,左相不想主導這一次的官職任命?”


    陳希烈並不懷疑他有說這種話的資格,沉吟著,緩緩道:“薛郎這是逼老夫與右相反目啊?”


    “豈是我逼的?是天下人翹首盼左相久矣。”


    “隻怕時機未到。”


    陳希烈大概是想等到把李林甫熬死了再掌權,偏偏忍不住蠢蠢欲動,拒絕得並不堅決,不然他也不會答應見薛白了。


    他歎息了一句之後,打量著薛白,觀察其反應。


    薛白從容反問道:“與楊國忠聯手如何?”


    “楊國忠太急著出手對付王鉷,中計了,眼下處境可不好。”


    “正是因為他處境不好,方可與我們聯盟。”


    薛白其實想過在有機會的情況下殺掉楊國忠,以解除後患。但權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當王焊站在皇城含光門上喊出那一句“痿闕”,楊國忠便成了一個可拉攏的對象。


    他羽翼未豐,眼下必須得有一兩個重臣能與李林甫抗衡,給他壯大實力的空間,而陳希烈不論是能力還是膽量,都不夠。


    “楊國忠背叛右相,倉促出手,惹下大禍。”陳希烈道:“聖人還能原諒他不成?”


    “他也覺得自己完蛋了。”薛白道,“但我不過是嚇嚇他罷了,聖人舍不得殺王鉷,並非念舊情,而是因為王鉷強大的征納能力,聖人已經習慣了每歲進錢寶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宮內宴賜。而當今朝堂上,能如王鉷一樣不要臉地說出‘此是常年額外物’者,唯楊國忠。”


    陳希烈不服氣,但仔細一想,他真的做不到。


    聖人甫一下旨免除百姓賦稅,王鉷當即上奏要征腳錢;對戍邊而死的將士追征租庸調;輸納物但有浸漬,再向地方征折估錢……如此種種,他真沒膽子做,害怕出了亂子,要了他的老命。


    薛白繼續道:“王鉷、楊國忠是一類人,聖人離不開他們了,否則削減宴賜用度?去洛陽就食?今王鉷一死,聖人絕對不舍得殺楊國忠,反而會重用他。但,楊國忠看不明白這點,他嚇壞了。等聖人給他一個教訓,再原諒他,他會如何想?”


    “如何想?”


    “他隻會認為是我與左相救了他。”


    陳希烈眉頭一挑,喃喃道:“我等聯手?”


    “左相德高望眾,楊國忠打點內帑,再有貴妃在宮中照應,還不能與哥奴抗衡嗎?”薛白道,“對了,我還請出了陳大將軍,揭發安祿山之狼子野心,便是我等掃除大唐隱患的第一步。”


    “老夫……”


    陳希烈站起身來,差點就要擔當起這份重任,放幾句豪言,但被門縫裏滲進來的一點冷風一吹,他卻是又猶豫了。


    倒也沒別的原因,無非是怕李林甫,打算等到事情確定了再下決心,於是他又緩緩坐了下來,招過心腹低語了幾句,讓其去打探消息。


    隻這一個動作,這位左相在薛白眼裏的份量便又輕了一分。


    正常,朝堂上的硬骨頭十餘年間已經全被李林甫掃走了,連風度翩翩的有才能之士也沒幾個,無怪乎王焊認為他們盡是痿闕而有了造反的勇氣。


    薛白不急,今日結盟,誰越慫往後誰的地位就越低,他遂笑了笑,陪陳希烈等著。


    兩人隨口聊些閑話,不多時,有官吏過來奏事,遞了一份公文到陳希烈手中,是吏部侍郎苗晉卿擬的各個闕額的人選,其中,吉陽縣令下麵寫的正是“薛白”二字。


    陳希烈眼皮一跳,知道這是右相出手打壓薛白了,他不由被震懾住,轉頭瞥向薛白,發現這少年郎臉還很嫩,太嫩了,不足以與之共謀大事。


    “哦,方才說到哪了?”


    “說到人善被人欺,有時候若退一步,就可能被打得不得翻身,必須堅決鬥爭,寸步不讓。”


    “說到這個嗎?”陳希烈不動聲色,將公文收進袖中,道:“張公出殯,薛郎也要去吊唁吧?你還兼著太樂丞。”


    “是,該去的。”


    “聖人今年很傷懷,先是走了楊公,又走了張公。”陳希烈道,“他們的年紀都比聖人還小啊。”


    “阿兄走時我沒能趕迴來,張公去時,我卻是在場,胡兒留在京城的進貢使之狂悖兇狠,長安少見。”


    “你真是……”


    陳希烈眼看薛白這般死咬安祿山,再想到袖子裏的公文,不免心驚。


    才有了傾向,有心腹官員匆匆趕到,附耳與他低聲說了兩句。


    僅這兩句,陳希烈眼中卻是驚濤駭浪。


    “宮中傳旨召安祿山進京獻功了,聖旨已發到中書門下副署。”


    “安祿山立功了?聖旨是直接來的?右相知否?”


    “不知。”


    “陳將軍入宮覲見了?”


    “是,陳將軍喪子,本在歇養,今日入宮了……”


    陳希烈震驚不已,沒能揣摩出個中深意。


    一則,聖人為何召安祿山入京?是被楊國忠、陳玄禮說服而要除掉安祿山還是單純獻功?二則,聖旨為何發到中書門下副署?


    依流程,聖旨就是該發到中書門下副署,但這涉及到左相、右相的權力劃分。


    世人稱的“左相”其實官職是門下侍中,而“右相”則是中書令。簡單來說,中書令是處理政務的,門下侍中則是蓋章的,蓋章的意思是複核,有問題就塗歸、封駁,沒問題才副署。


    如今李林甫為中書令,陳希烈為門下侍中,基本沒有權力劃分,陳希烈就真的隻是蓋章而已。


    而今天這件事不對,因為流程太對了,聖旨直接發到中書門下省由他這個門下侍中副署,他這位左相居然真有了權力。


    “快,拿來,本相要副署!”


    依舊沒有塗歸、封駁,陳希烈恨不得馬上就在聖人的旨意上蓋上章。


    於他而言,這已是完全不同的權力了。


    ……


    見此情形,薛白笑了。


    他說得再多也沒用,都不如讓陳希烈真嚐到一點權力的滋味來得實際。


    就蓋上章這麽小一件事,已能夠讓陳希烈走到李林甫的對立麵,像是看兩條狗,誰能爭到主人親自下命令。


    “左相。”


    “薛郎,是老夫怠慢你了。”陳希烈起身,熱情地拍著薛白的手臂,道:“老夫為官以來,最難忘的便是與薛郎在秘書省為國謀事。有你出謀劃策,才是大唐之幸事啊。”


    薛白根本不理會陳希烈說的虛話,高聲道:“哥奴把持朝政,阻斷言路;胡兒居心叵測,陰謀造反。左相如何看待?可願以社稷為重?!”


    他非要逼他表態,否則休想成為他的同盟。


    陳希烈好生為難,既想著要去副署聖旨,又想著拉攏薛白、楊國忠,終於是咬了咬牙。


    “老夫深受國恩,位列宰輔,誓將掃除李林甫、安祿山等奸邪!”


    ~~


    宣陽坊。


    薛白帶著幾口箱子迴到家中,未進大堂已聞到一陣香風。之後是青嵐匆匆跑來迎他,急得都快要哭出來,有些委屈道:“郎君。”


    “嗯?”


    青嵐指了指大堂,薛白過去一看,二十餘個妙齡少女齊齊萬福,喚道:“見過薛郎。”


    一眼掃去,她們個個都生得美貌可人,卻又個個不同,排在一起,構成了十分動人心魄的景象。


    “楊國忠送來的?”


    薛白倒還沒忘,楊國忠說過要給他送些特產。


    “是。”青嵐乖巧地點點頭,但心中顯然不高興。


    若以為楊國忠的禮物僅是如此,卻也太小瞧他了。


    其中一名美婢上前,柔聲道:“見過郎君,不僅是奴家等人已歸郎君所有,身上的佩飾亦屬於郎君。”


    薛白目光看去,隻見她頭上的金釵鑲著綠鬆石,耳朵上掛著玉墜,雪白的脖頸上掛的是紫水晶吊鏈。


    因感到薛白的目光落在她胸前,她羞澀地笑了一下,又道:“郎君,奴家身上還有些寶物,需要郎君親自找。”


    “知道了,你們識字嗎?”


    “是會些吹拉彈唱,詩詞歌賦呢。”


    薛白點點頭,道:“那就都留下吧,迴頭把金銀玉器都交出來,換些素淨衣服做事。”


    “喏,奴家什麽事都願為郎君做。”


    青嵐聽得不由扁扁嘴,更不高興,直到薛白出了堂,與她低語了幾句。


    “我帶了一點吏部的卷宗迴來,你帶她們抄錄、整理……”


    “郎君也不怕她們中有人監視你。”


    說話間,門房來報,說是楊國忠到了,薛白遂請他相見。


    ……


    “阿兄的禮物我便笑納了,多謝。”


    “你我自家兄弟,何必言謝?萬不能客氣,哈哈哈。”


    薛白問道:“聖人召安祿山入京,何意?”


    楊國忠正有許多話想問,偏是薛白先問了,隻好答道:“陳玄禮哭哭啼啼的,聖人也得給他麵子。我捉住機會,說隻要召安祿山來京,他必不敢來,便可證實他有謀反之心。”


    “聰明。”薛白隨口稱讚。


    從此事就可看出來,李隆基心底裏還是相信安祿山的。


    無非是被說得煩了,估且一試罷了。


    “聖人沒給我好臉色,但也沒貶我的官。”楊國忠問道:“你說,此番劫難我可熬過去了?”


    薛白道:“今日我見了陳希烈,他會在聖人麵前替你說話。”


    “有用嗎?”


    “若是罪在哥奴,自然就不在你了。”


    “那,李遐周,阿白可否替為兄滅口?”


    薛白搖了搖頭,小聲道:“我當然是捉著這人證,以免阿兄再背叛我。”


    “瞧你說的,你我兄弟……”


    “說正事,王鉷留下的官職,我們得爭。”薛白道,“你可想要京兆尹?”


    楊國忠不由眉毛一挑,驚喜道:“還有機會?”


    “打起精神來,不止是京兆尹,這是我們壯大勢力的機會,搶到越多官職越好。”


    “好,也該你我兄弟上進了。”


    ~~


    入夜,右相府。


    李岫坐在自己的書房中,還在考慮官員名單,他必須親自了解情況,以免李林甫問話時答不上來。


    他妻子盧氏走了進來。


    “其實我不認為該除掉王鉷。”李岫歎息著,向盧氏說起他的看法,“王鉷一直以來都是相府的中流砥柱,身兼二十餘職,而阿爺又一直打壓人才,如今自斷臂膀,隻怕元氣大傷啊。”


    “你不勸阻,如今再說還有何用?”


    “我勸得了嗎?”李岫道,“自從王鉷為了紫袍與安祿山爭禦史大夫一職,阿爺便已心生忌憚。這幾年,王準連我都敢輕視……”


    盧氏忽然打斷了他的話,問道:“郎君能為我阿兄遷官嗎?”


    李岫皺眉,討厭這種被人打斷說話的感覺,沉默片刻,道:“不能。”


    “為何?”


    “你伯父因被阿爺從兵部侍郎貶為員外詹事,一直耿耿於懷,我如何再提攜你堂兄?”


    “那你阿爺為何要無緣無故害伯父?就因為我伯父風度翩翩?”


    “唉,再說這些,還有何用?”李岫搖頭道,“眼下是多事之秋……”


    “我們和離吧。”


    “什麽?”李岫恍然以為自己聽錯了,連連搖頭,“你別再胡鬧了!”


    “我不是胡鬧,阿兄說右相年事已高,李家往後恐有大禍,加之兩家既有過節,與其往後被牽連,不如先作了斷……”


    “你在說什麽胡話?盧家敢打這主意,不怕滅門之禍?我告訴你,我阿爺、右相府如今還如日中天!”


    “相府的遠憂沒人比你更清楚了,饒過我吧,你從來不缺女人……”


    李岫用力拉過盧氏的手臂,道:“你難道不知阿爺要把家業傳給我,這種時候你要與我和離?我怎麽辦?我知道了,你威脅我,借此讓我提你阿兄的官。”


    說著,他譏笑起來。


    “好一個世家名門之女,好啊,趁火打劫,這就是你我的夫妻情義!”


    盧氏抿著嘴,吸了吸鼻子,忍著哭腔,道:“那就請郎君提攜我阿兄一把,你總不會做不到吧?”


    說罷,她甩開李岫的手,轉身走出了書房。


    李岫大怒,憤而將桌上的文書全都掃翻在地,解下胯下的興陽蜈蚣袋擲入火爐。


    “尻!尻!尻!”


    他真的很累了,修身、齊家、治國,沒一樁事順遂,他已感到撐不住了。


    但,他阿爺已老了,還能支撐多久?五年?八年?十年?他如今還隻是將作少監,離支撐門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環顧這偌大的相府,隻有敗家的兄弟、刁蠻的姐妹、無能的妹夫,沒有一個人能幫扶他一把。


    李岫在地上坐了很久,聞著火爐裏泛起的怪味,極為不情願地起身,佝僂著身體把那被他掃翻的公文一封一封撿了起來……


    ~~


    薛府。


    天亮時,青嵐把一群識得字的婢女們召集起來。


    她把幾口大箱子打開,灰塵揚起,她連忙揮著袖子去擋,卻還是被嗆得連咳了幾下,全沒了家中大妾的氣勢。


    “咳咳……我們要怎麽整理這些文書呢?按這些地圖,擬一份目錄,再把大唐十五道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五十七縣,所有的官員名單錄上去,這樣,郎君看起來就方便了……”


    青嵐話音未了,堂中已響起一陣嬌唿。


    “這如何錄得完?”


    “誒,你們,還說自己是郎君的人,這麽輕的活也不能幹嗎?”


    “敢問皇甫娘子,可真是郎君要我們做這些?莫非是皇甫娘子故意引開我們?”


    青嵐不由叉腰,道:“我騙你們做甚?就是郎君吩咐的。”


    “那做完之後,郎君可有……可有獎賞。”


    “自然是有的,都動起來吧。”


    薛白之所以如此,其實隻是把從陳希烈那裏借閱的文書抄錄了一份。


    但他確實有在走馬觀花地看著那些官員名錄。


    旁人不知這有何好看的,他看著卻偶爾會寫下幾個名字,就寫在他的一本冊子上。


    那冊子的前麵幾頁記的是要給杜有鄰、元結、杜甫、皇甫冉、元載、杜五郎等人安排的官位。這些人中,真正是薛白心腹的,連半數都不到,可能隻有杜五郎一個。


    薛黨還很弱小,還沒從楊黨的羽翼下成長起來,但如今已有了一個小小的發展機會。


    而可能可以招納的人,就在薛白的筆下,都還處於微末。


    “京兆府倉曹裴諝、溫縣縣令劉宴、須江縣丞第五琦、太子正字楊綰、太原府參軍事嚴武……”


    ~~


    王屋山。


    信使騎著快馬趕到山腳時,隻見山路上有一大隊車馬正在緩緩行進。


    “敢問可是玉真公主儀駕?小人奉右相之命而來,向十七娘遞一封家書。”


    消息傳到隊伍中段,玉真公主微微一笑,道:“右相可是缺好馬?我等都要迴長安了他的迴信才來。”


    過了一會,書信便遞到了李騰空手中。


    李騰空展信,看了良久,原本平靜的臉上漸有了惆悵之色。


    她看得懂阿爺信上的意思,知道自己一不在,阿爺與薛白隻怕是又鬥起來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唐華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怪誕的表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怪誕的表哥並收藏滿唐華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