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八,驚蟄時節,天上的雲很重,將雨未雨。


    顏宅後院的二樓閨閣中,顏嫣坐在窗邊,支著耳朵,遠遠聽到阿娘的動靜了,連忙便往書房跑去。


    惹得她的婢女永兒在後麵慌張跟著。


    “三娘,等等我呀。


    顏嫣才不等,趕到書房,果然見顏真卿從外麵迴來了。


    她乖巧地行了個萬福,道:“見過阿爺,女兒請阿爺春安。”


    韋芸皺眉道:“女兒家嫻靜些,當心嫁不出去。”


    顏真卿道:“又是著急過來,又是行禮,這是要與為父提要求了。”


    “哪有?女兒是關心阿爺,既卸了縣尉之職,不知阿爺今日去了何處?”


    顏真卿不答,揮手讓妻女下去,自走進書房。


    但顏嫣卻不肯放棄,偏要追問,道:“阿爺可是見了阿兄,他又被捉起來了?”


    一秒記住https://m.


    “沒被捉。不過是禮部需核查一些事由,他不肯配合,遂一直賴在禮部。


    “這還不是被捉?


    “誰要捉他?他若肯出來,第一日便可出來。”


    顏嫣不依不饒,道:“阿兄一定是為了保自己的狀頭,阿爺今日見到他了?


    “嗯。”顏真卿想著方才的會麵,目光沉鬱了些。


    “阿爺也不肯幫他說話嗎?我懂了,阿爺就是想帶他一起去隴右。”


    “非我不願出手,是他這狀元拿得不合規矩啊。


    顏嫣不停追問道:“哪裏不合規矩?阿兄名動長安,才氣不說第一,名氣也是第一,主考官故意讓他犯諱,這才不合規矩。”


    此事背後的詳情,顏真卿不知如何告訴女兒,歎道:“他年紀小,才華也配不上狀元,畢竟連高三十五都落榜了。”


    “咦,大唐科場,怎到了我阿兄這裏就需要才華了?”顏嫣好生不解,道矩,才名俱佳,以行卷打動考官,考場上卷子工整。他不正是仔仔細細全依:嗎?怎的,我阿兄中了狀頭,卻連規矩都改了。”


    “哪裏學得牙尖嘴利?”顏真卿溫柔地叱罵了一句,但他其實知道女兒是從哪兒學來的這些。


    “女兒隻是不忿,阿爺好不容易才教出一個狀元。


    “他欺君了。”顏真卿歎息著,道:“他不該將真實身世瞞著聖人,成也聖眷、敗也話到這個地步,顏嫣竟依舊還是堅決支持薛白的,道:“雖是欺君,可阿兄能說實話嗎?那可是要丟小命的。他自然會找機會向聖人澄情,這與考官們何幹?偏要多管閑事,給他使絆子。”


    “住口。


    “女兒偏說,分明是他們暗中使了絆子,在考場上欺負人,卻大義凜然說阿兄欺君。說白了,還不是看阿兄家裏沒勢力.…..


    這道理不一定對,顏真卿卻是神色一動,撫須思忖,未了,忽然推門而去。


    “清臣今日難得過來,可是為科場一事?”


    “趨庭兄也聽說了?


    “薛白也是我的學生。”鄭虔歎息道:“聽聞了今科詩題,我便知他考場犯還得了狀元。近日頗為擔心,使人去薛宅問,卻無消息,不知結果如何了?


    顏真卿想看看世人眼裏的情況是怎麽樣的,並不提前全盤托出,反而先問道:“趨庭兄如何看待?


    “覺得奇怪。”鄭虔道:“幾乎是聖人欽點的狀元,崔公卻為何故意刁難?”


    “許是看不上薛白?”顏真卿道:“如李太白,雖才華驚世,終究是商人之子,不得科舉仕途,蹉跎半生。薛白出身亦差,故而鑽營於權貴門下,與麵首、商人、優伶無異,諸公自是不願點他。趨庭兄認為這推測合理嗎?


    鄭虔歎息,起身,抱著一捆紙張,攤開鋪在桌上,指著問道:“想必與此亦有關?


    “不錯。”


    “果然,此事是諸公對薛白的打壓了。”鄭虔道,“我願向聖人稟明。”


    “不可,此事還有隱情。”顏真卿正色道:“薛白之所以有如此遭遇,根由在欺又是一番長談。


    鄭虔對薛白的身世並不訝異,他早都猜到薛白不是薛靈之子。若一個賭徒欠債躲起來,哪有聽說兒子聲名鵲起了還不迴來的道理?


    無非因為這是聖人點的佳話,所有人都故作相信罷了。


    “崔公是因薛白欺君了,才出手懲治他?”


    “若是如此,那狀元頭銜必定是保不住了,連想法也不該有。不知分寸實為取死之道。”顏真卿道:“故而我說去隴右一年,避一避。”


    他話鋒一轉,卻是道:“但今日我去見這豎子,他卻說若是連聖人許諾的狀元都能丟了,豈非人人可欺他。”


    鄭虔道:“清臣有話不妨直說,但凡能幫他,我絕不推脫。”


    “我就是在想,崔公以這等手段針對他,真是因他欺君了?還是因為我這徒弟不成器,不僅是麵首、商人、優伶,還是賤奴,偏得到的東西又太多。”


    這話有些隱晦,但鄭虔聽懂了。


    同樣的手段,目的不同,事情的本質就完全不同。


    他傾身過去,問道:“如何做?”


    顏真卿道:“得先看看他的卷子,若卷子不好,一切便不必談了。”


    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可。”鄭虔道:“我有一從弟在禮部任主簿,正是春闈閱卷官之一,我請他拿出薛白之卷子……當給諸公一覽。”


    “辛苦趨庭兄了。”


    “不辛苦。”鄭虔起身,笑道:“薛白曾不惜犯險救過我一命,能為他做些小事,幸哉。


    這日,先往禮部趕了一趟。


    出來時,顏真卿神色便有些不同。


    “不愧是清臣教出的弟子啊。”鄭虔道:“文采不算上佳,工整到無可挑剔。”


    “他也是趨庭兄的弟子。”顏真卿道:“字跡還是稍差了些,筆力功底不足。”


    “嚴苛了,嚴苛了。


    迴到家中,顏真卿已不再猶豫,磨了墨水,攤開一卷長長的竹紙,提筆蘸墨,奮筆疾書。


    感天寶七載春闈取士與禮部崔公書。”


    “二月十八,宣義郎、監察禦史顏真卿,謹奉書尚書閣下。”


    “側聞士之顯揚當世者,必得先賢宿望為之薦也;士之垂範後世者,必晚學後進為之承也,此誠千百載乃一相遇哉。閣下望重四海,方正務實,不隨俗流,薛白微賤而抱不世之才,得獲禮於門下,乃閣下誌存於杜稷,掄才而報君王,開古之先河也。仆深感於此,試論國家取士之道……..


    “白幼時失怙,少時失憶,身若浮萍,蒙崔公不棄,擢為狀魁,感激涕零…….


    毛筆在紙上揮灑著,薛白聽得門外傳來腳步聲,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他轉頭看去,見進來的是達奚珣,眼神裏遂泛起警惕之意來。


    “薛郎有禮了。”達奚珣卻是笑臉相向,“這是在寫什麽?”


    “崔公點我為狀元,我得感激他。”


    “不必,不必。”達奚珣抬手,道:“禮部這班房真是太簡陋了,薛郎這就請吧。”


    “去何處?


    “唉,崔翹老而糊塗,出錯了題,又誤點了你為狀元,已經上表請求罷黜你的狀元了。


    “是嗎?崔公與我說好再核查幾日,如何變卦了?”


    達奚珣上前,小聲道:“薛郎糊塗,還想成狀元不成?我都聽說了,你竟讓崔翹、張填容你慢慢考慮?當自己是誰?取死之道啊。再晚一步,聖人見你如此不識好歹,一道旨意下來,誰都保不了你。還是相府十七娘苦苦哀求右相,右相這才肯出麵。這就走吧,事情都過去了。


    這話說得好聽,卻極為強勢。


    崔翹、張珀還能商量,李林甫身為右相,卻自有一股霸道,不需要征詢薛白的心意,直接讓禮部上書罷掉了他的狀元。


    都是權貴,行事隻看利益,眼見薛白失了聖著自然要開始人瓜分,旁人爭奪的是薛白的科舉名次、楊黨勢力、產業利益,分到最後,李林甫輕蔑一笑,笑這些人不知什麽才是最值錢的,抬手一指,劃走了薛白這個人。


    就像分一塊肉,當然不需要理會這塊肉答不答應。


    如此一來,薛白再留在禮部也沒有意義了。


    達奚珣領著他一路往外走,安排好馬匹,道:“薛郎隨我去右相府一趟便是。”


    “不必了。


    薛白翻身上馬之後,居高臨下掃視了達奚珣一眼,卻是徑直驅馬而去。


    看著他的背影,達奚珣搖了搖頭,譏笑道:“不識天高地厚。”


    “薛白離開禮部了?”


    張填得到消息時有些詫異。


    他答應過薛白,等其考慮兩日,但沒想到,右相府行事幹脆利落,直接將事情處理了。


    當然,這也是最妥善的處置辦法,不給聖人添任何麻煩。


    “駙馬,鄭三絕來訪。


    “不見了,便說我病了。”張填擺手道。


    這個婢女才走,又有一個婢女匆匆趕來,道:“駙馬,右相府有請。”


    “推說我病了。


    “喏。


    張填苦笑著,看向身旁麵若寒霜的寧親公主,漫不經心道:“好了,事情了結了。


    你沒有因我的這些破事牽連,聖人也沒有因此怪罪我們,滿意了吧?


    “薛白明明是薛鏽的兒子,你與那賤人卻推說是義子,避重就輕。不弄死唐昌,你還問我滿意與否?”


    一說起來,寧親公主馬上就控製不住情緒,吼道:“你那破別院裏養的每一個賤奴都要死!我要你全部殺了證明給我看,為何還有一個一直在眼前晃來晃去?我滿意?我能滿意嗎?!”


    “與我何幹?”張咱淡淡道:“我未曾與他們聯絡過,他們是何說辭我如何得知?我隻求聖人不猜忌我們.…”


    “你真該死!”寧親公主大怒,拿起酒杯丟在張珀身上,罵道:“你到底揣著什麽心思沾那賤人這些破事,以為我不知嗎?多管閑事,犯賤!要不是你答應賀知章那老東西,能有這些事嗎?!”


    “我為何答應?”張咱反問道:“還不是你們兄弟姐妹留下的爛攤子?”


    “為了誰?我為了誰的前程才與胞兄親近?你去死吧!


    又一個酒杯砸在身上。


    張咱皺了皺眉,起身往外走去,嘴裏還平靜地道:“總之事情過去了,公主好好平夏一下吧。”


    “你敢出門?張咱,我會派人盯著你,你敢碰別的女人一下,我鬮了你!”


    青門的康家酒樓的大堂,張珀獨自坐下,自斟了一杯酒飲著。


    於他而言,整樁麻煩都結束了。


    但偶爾,酒樓中的一些閑談也會落入他的耳中,他雖懶得理會,但其中有幾個書生的言論難免還是讓他在意到了。


    那薛打牌分明是犯了諱,不該為狀元,去年的春闈五子成了今年把持科場的惡一直到了入夜,書生們都在罵薛白。


    到後來,張填喝醉了,丟了一串錢幣給店家,趴在桌案上就睡。這麽做後果很嚴重,但他就是不願迴公主府。


    是夜作夢,夢到了李白,他感到很羨慕李白。


    一覺睡到周圍又有了嘈雜之聲,張咱醒來,揉了揉眼,竟是又要來了酒食,繼續飲酒。


    “真是要罷了薛郎的狀元,改為楊譽?


    聽說是,昨日好幾個酒樓都在傳。”


    “楊譽是誰?我從未聽過。


    “國子監抄錄張榜了薛白與楊譽的卷子,我去看了,天壤之別。你們可去看看,薛白能作那些傳世詩詞,名望才氣倒是不缺的。但你們可知為何大宗伯故意出題逼他犯諱?點了他的狀元,再罷了他的狀元。多此一舉嘛。”


    “為何?


    “薛白本就不是那賭徒薛靈的兒子,乃一犯官收養的孤兒,落了賤籍。大宗伯如何能允這種人中進士?故意陷害罷了,另外也是為了不讓楊國舅賣平價竹紙、集注,斷了我們這些寒門舉子的出路。這些隱秘,官場上早已人盡皆知,唯獨瞞著聖人…”


    張咱轉頭看去,隻見那在人群中侃侃而談的書生說完話徑直便走了,招唿旁人到國子監看卷子。


    可見,薛白在市井之中還是有些實力的,已開始安排人改變士人口碑風向,可惜,這些動作未必有用,反而可能招來禍事。


    酒一杯一杯地飲,張珀又醉了過去,直到耳畔傳來了那個他頗為不喜歡的稱唿。


    “駙馬,駙馬,快醒醒吧...


    “莫再喚了。


    張咱嘟囔著,睜開眼,隻見麵前竟是一個宦官,方才清醒了些。


    “聖人召見,駙馬還不拾掇停當,入宮覲見?!”


    一瞬間,張珀再次想到了“天子唿來不上船”的李白。


    可惜,他不是李白,他為了家族已經付出了太多,稍敢造次,近二十年的青春浪費得就毫無意義。


    他用冷水洗了臉,又將自己拾掇成那個風儀瀟灑的駙馬,入宮覲見。


    梨樹下,有妙曼的舞姿,清歌傳來,原來是聖人排的《西廂記》。


    張填腳步從容,先在心中想好了評語,趕到李隆基跟前時竟是連見禮都忘了,開口便是情不自禁道:“敢問聖人,這是何新曲?行腔妙韻,曠古未有。輕盈柔媚,細膩傳神,韻味醇厚,臣聽了,仿有芳香入鼻,沁入心肺。”


    “好了好了,知你會誇。”


    李隆基聽得開懷大笑,讓張咱隨他在湖邊漫步,問道:“朕前些日子叱責了你,可有怨言?


    “臣做錯了,絕不敢有怨言。”


    “賀監致仕時,年逾八旬了啊。”李隆基顯然已消了氣,歎道:“他拜托於你,你又豈能不答應。朕置氣,還能與他置氣不成?”


    張珀應道:“聖人寬仁大度,古來君王未有。


    “朕還不致於容不下幾個被收養的孤兒,倒是那薛白,小覷了朕的心胸,妄圖瞞天過海,該殺。念在是貴妃義弟的份上,饒他一命。”


    “是,右相也是這般辦的。”張珀知道自己猜中了聖人的心意,舒了一口氣。


    此事本該到此為止,不想,李隆基卻繼續往下說起來。


    “高將軍,把鄭三絕遞上來的那兩份文章給他看看。”


    張咱不由驚訝。


    他知道鄭虔一直很得聖人喜歡,被禦口稱為“三絕”,但自從鄭虔私撰國史之後,似乎已經久未伴駕了。


    不一會兒,兩封紙箋便遞到了張珀手上。


    “請駙馬過目,此為顏真卿、薛白師徒寫給崔翹的信,已在長安傳開。”


    張咱看過,目露沉思。


    高力士笑問道:“駙馬可看出這文章是何意啊?”


    “顏真卿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先是在於保薛白狀元之銜,他公然稱薛白是犯官之子出身微末,不談薛白欺君之事,隻談論提攜貧寒子弟對社稷之影響,述世家子弟把持科場之影響,再列舉李白、高適為例,提出居於下位者就不能為國出力嗎這個問題,意在改變科場風氣。”


    “哈。”李隆基聽得好笑,問道:“朕看不懂,故召你來為朕解釋?”


    “臣不敢妄言,故據實而述。”


    “那你看,顏真卿是意在維護學生?還是意在改變科場風氣?


    “該是……..都有。”


    “薛白的信,你又如何看待?”李隆基有些不悅,道:“豎子不來求朕、不求貴妃,巴結崔翹以保他的功名,可笑至極。


    張咱猶是置身事外的態度,應道:“想必他是知曉聖人還在生他的氣。”


    高力士追問道:“聖人問你,顏真卿、薛白為何都隻寫信給崔翹?”


    “崔翹畢竟是今科春闈的主考官......


    “那他的所做所為,是順著聖意?還是意在把持科場?若是前者,顏、薛師徒二人應該向聖人求情才對,難道在他們看來,春闈科場,崔翹的權力比聖人還大嗎?”


    張珀聽得心驚,推測該是鄭虔在聖人麵前說了什麽,才能讓聖人有這等感受,也許說的類似於“聖人禦口欽定的狀元馬上要被換成世家大族商定好的人了”。


    他好不容易脫身,不願再攪進這趟渾水裏,遂應道:“是薛白醉心功名,病急亂投醫了。


    “還敢醉心功名?聖人讓駙馬敲打他,駙馬沒能讓他吃夠教訓是嗎?若此子不思悔改,何不殺了?!”


    “薛白確實認錯了!”張珀連忙應道,“否則我必不敢主張留他性命。”


    “既認錯,如何還在搗亂?”


    高力士連番追問,麻煩終於還是落迴了張咱頭上。


    張珀猜測著聖人心意,忽然想到一事。


    他猶豫了一會,終於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態度,道:“當時薛白問臣幾句話,他問,有人掌控了竹紙的工藝與定價,是否臣出的主意;又問崔翹想把狀元給誰。”


    李隆基聽了,問道:“有人掌控了竹紙的工藝與定價?


    張咱應道:“是。


    “有人還想要今科的狀元?


    “是。


    “何時開始的?


    臣……真不知.....


    “崔翹是何時知曉薛白欺君?”李隆基不問則已,一問必然是有備而來,道:“李曇是何時開始覬覦竹紙之利?楊譽是何時欲取這個狀元?


    張咱當即惶恐,道:“陛下明鑒,此事臣實不知情。”


    “你不知情,那他們知情否?薛白欺君,向朕瞞著他的身世,那崔翹、李曇、楊譽這些人欺君了沒有?


    “聖人隻想知道一件事。”高力士上前一步,扶住張珀,提醒道:“到底是薛白欺君落罪以後,他們拿走了聖人賜給薛白的東西?還是他們想拿這些東西才利用此事。”


    高力士笑道:“菜還沒上齊呢,如何就有人把盤子都端走了?聖人將國事盡付右相,能直達聖聽的事就這麽幾樁,總不能輕易讓人欺瞞了。”


    張珀深深行了一禮,領了聖諭。


    他一直說薛白貪婪,此時才忽然發現,薛白不算最貪的那個。多次向聖人獻寶,由臣來查?


    至今未有一官半職,隻求一個狀元。


    因薛白太過卑賤,聖人隻要給一個區區進士出身、授官資格,對於他都是天大的恩典。


    聖人與這麽一個小官奴有何好計較?難道因為一個官奴瞞著身世不說,還能讓聖人感到莫大的傷心?


    相比而言,世家大族、權貴高官們的胃口就太大了。


    連聖人親筆題過字的“千古風流”紙也要凱覦,連聖人親口許諾過的狀元也要奪。


    崔翹一開始沒有做錯,確實是順著聖意逗著薛白玩。可惜,緊接著就錯在太貪婪了,寧可棄掉聖人給的官職不做,也要為親朋故舊們攬好處。


    其實不要瓜分那些名次、利益、勢力就好了。


    誰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唐華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怪誕的表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怪誕的表哥並收藏滿唐華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