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李悅姝與李琮約了一同去北郊給父母掃墓。
李家祖籍不在京城,隻是在他們的祖父那一輩來到京城之後,在出城門不遠處的大溪河東側的一片空地處擇了一塊區域,以做祖墳。
天蒙蒙亮的時候, 李悅姝便微服出宮, 與李琮會合。
馬車行了一個多時辰, 在巳時抵達北郊。
兩人並沒有讓仆從跟著, 而是自己拿了工具清掃墳塋, 燃香燒紙。
這裏隻葬著他們的祖父母和父母,似李正安這種被判斬首的反賊, 死後屍身隻能被丟到亂葬崗, 來不了祖墳。
李悅姝沒什麽力氣, 隻除了一會兒草, 就累得稍稍喘氣。
李琮看她一眼, 連忙讓她站在一邊歇著,自己一個人幹。
李悅姝站著緩了一會兒, 顧忌著身孕, 沒逞強,隻看著李琮,問:“哥哥以後有何打算?”
李琮道:“我這十多年,隻為了報仇一件事而活, 如今大仇得報,爹娘可以瞑目,我便沒什麽好追求的了。隻以後清淨度日, 守著你便罷。”
李悅姝道:“前陣子烏戎擾邊,陛下的意思,是想派你去駐守邊關。”
李琮有些驚訝:“陛下竟還要讓我帶兵?”
他其實是聽信了那所謂的“立後無親族”的說法,就算陛下看在妹妹的麵子上,願意對李家人手軟,但重用,是不可能的。李係一派都死的差不多了,少數剩下的要想翻身,恐怕隻能等皇帝駕崩,李悅姝以太後之名掌控權柄。
所以他昨天才勸李業成與李家劃清界限。
李悅姝道:“對。明衍兄雖是將才,但他與李正安走得太近,陛下不可能立即就拋下芥蒂啟用他。你是明衍兄帶出來的人,用你正好。”
李琮若有所思。
“隻是陛下與我說,”李悅姝迴憶起昨夜入睡時元承與她說的話,“你暫時還不能恢複名姓,仍要以廖淮的身份建功立業。”
李琮並不意外。
李悅姝是憑借著“孤女”的身份,才得以讓那些大臣們同意她再度為後,若是此時再冒出來一個親哥哥,要麽朝臣會再次站出來反對,要麽他……這輩子隻能做一個白丁了。
堂堂大梁,並不缺少有才能的將領,皇帝竟還允許他隱姓埋名建功立業,為的自然是自己的妹妹。
李琮再次對皇帝與妹妹之間的情分,有了一絲認識。
李琮頷首道:“這是自然。”
隻要妹妹需要,他甚至可以一輩子隱姓埋名下去。
雜草除的差不多,李琮填了墳,兩人又在墳前供上祭品,燃香燒紙,拜了三拜,才算祭奠完畢。
馬車又駛迴城中。
李琮要帶著她迴到自己在東城的宅院。他掀開車簾,往外看了一會兒,迴過頭與李悅姝道:“昨日宣威將軍來見過我。”
李悅姝一愣:“明衍兄?”
李琮嗯了一聲:“他知道了我嫁禍李正安的事,對我有些誤解。”
李悅姝道:“明衍兄是在李家長大的,他怕是有些不能接受李正安一家被誅殺。”
李悅姝還記得她被刺殺那日,李府設宴,李業成的臉上,帶著明顯的愧疚之色。他還對李正安他們說,要多保重,以後遇到什麽事,都給他寄信迴來,他能幫就幫。
他是真心想要李正安平安去外地做官,一家人都能保全的。
李琮道:“所以我是想讓你派人勸勸他,如今的形勢,他與李家劃清界限,是最好的。再等個一兩年,未必不能複起。”
李悅姝歎道:“隻怕他未必肯聽。”
李琮道:“總歸是要說的。他向來在意你,你的意見,他不會不考慮。”
李悅姝指尖一顫,抬目看向李琮。
知道他曾經跟在李業成身邊多年,又是被李業成送到她的身邊,那他定然是看出來了什麽。
李悅姝默然片刻,道:“好,過兩日,我要是碰見他了,與他說說吧。”
李琮道:“不是要你親自出麵,派個身邊人帶話就行了。”
“不,”李悅姝道,“有些事,還要我親自說清楚。”
李琮眉心微蹙,凝視她半晌,頷首道:“那你小心。”
李悅姝一時沒明白李琮讓他小心什麽,呆愣一會兒,才驟然反應過來。
他可能是怕……她和李業成見麵,讓元承察覺到李業成的心思,再給兩人招來禍事。
李悅姝一時哭笑不得,垂眸道:“哥,我有分寸的。”
李琮便放心了。
進了宅院,李悅姝先問李琮借了一間房換衣裳。她穿的還是去掃墓時的那一身素服,沾了些泥土,早就髒了。
重新換上常服,李悅姝帶著溫綾往正堂去,一個丫鬟打扮的人卻迎了上來,屈膝道:“殿下,大人請您往後院去。”
李悅姝疑惑道:“不是要用膳了嗎?”
丫鬟眉目低垂:“您去了就知道了。”
李悅姝便跟著丫鬟過去。
屋子裏傳來隱隱約約的說話聲,丫鬟隻帶路到這裏就停下了,李悅姝提起裙擺,步入房內,就看見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婦人斜靠在榻上,神色有些呆滯,茫然地與坐在一旁的李琮說話。
李悅姝看著她似曾相識的麵孔,腦中有什麽一閃而過,遲疑道:“這是……”
李琮側目,溫聲喚道:“妹妹,過來叫外婆。”
**
李悅姝迴到未央宮的時候,麵上猶帶著喜意,她快步進入書房,直接朝坐在椅子上的元承撲了過去,伏在他懷中,笑道:“我可太高興了!”
元承愕然片刻,放下手中的朱筆,把她攬在懷中,問道:“發生什麽事了?”
李悅姝揪住他的衣領,眼中因激動而閃爍著淚花,她仰起臉道:“我外婆來京城了!是哥哥把她找到,然後接來的!”
元承有些意外。
李悅姝又有些沮喪道:“不過外婆有些神誌不清,不太認人了。我去哄了她好一會兒,她才知道我是誰。哥哥一個月前就找到她了,竟然今天才告訴我。不過前陣子他一直在京兆府,可能是怕我自己去見外婆,外婆不認吧。”
元承聽她這麽說,便有些心虛。畢竟李琮,其實早就可以放迴去,是被他扣押在京兆府的。
元承道:“找迴來了就是好事。”
他還記得她之前說的想迴雲州的話,現在既然外家的人都接來了,總算不念著雲州了吧?
元承問:“你那個舅舅呢?”
李悅姝便皺了皺眉,道:“說是又迴雲州的哪個鄉下定居了,哥哥派人去接外婆的時候,很爽快地就讓人帶走了。”
元承觀她神態,便知曉了李悅姝的態度,想來那個所謂的舅舅,也不是什麽重要的人。
元承道:“過幾天,等李正安被斬首,我就讓李琮離京。已經入冬了,再過陣子天冷了下雪,路更不好走。”
李悅姝點頭道:“好,我已經與哥哥說過了。”
元承又道:“我原本想讓你從永興別宮出嫁,既然你有了外婆,就還是在宮外另開一府吧。把她接過去,流程上也好辦一點。”
李悅姝舉目無親,倒真成了實打實的“孤女”,這樣的結果,就導致納征、請期這些流程,要走的時候,都找不到女方的家裏人來配合,都是讓永興別宮的範榮嬤嬤代替的。
現在外婆出現,一個神誌不清的老婦,倒是可以作為李悅姝的長輩出麵,那些大臣沒有介意的理由。
時間倉促,元承直接征用了李正安的府邸,作為新的李府。從李家抄出來的財物,半數歸了國庫,半數給李悅姝做了嫁妝。
一輛馬車把李悅姝的外婆安氏接入李府,第二日,便有詔書賜下,封其為衛國夫人。
李悅姝探望完安氏,從李府出來,看到了在牆根下站著的李業成。
她站定,看著李業成向她走來,含笑喚了一聲:“宣威將軍。”
李業成步子一頓,凝目看她。
她一直叫他明衍兄,這次竟改口了。
但他什麽也沒說,隻默默躬身一禮:“殿下。”
李悅姝嗯了一聲,問:“宣威將軍為何會在此處?”
李業成抬目,道:“今日是義父問斬之日。”
李悅姝一時沉默。
李業成看著她問:“殿下果真相信,那日茶館刺殺,是義父所為嗎?”
李悅姝道:“我知道不是他。”
李業成笑道:“是啊,誰都知道不是他,可他就是因為這個荒謬的罪名,失了性命。你說過那人不會出爾反爾,那他為什麽還要用這種拙劣的伎倆殺死義父?!”
李悅姝眉頭緊皺,看了身側的溫綾一眼:“慎言。”
她轉過身,往大門內走,口中道:“你跟我來,我與你說清楚。”
李業成握了握拳,跟著李悅姝進門。
“我知你認為此事是廖淮所為,但其實,這是我指使的。”李悅姝道。
李業成一愣,不可置信地看著她。
李悅姝坐在椅上,麵色平靜地望向李業成:“我知道廖淮與大伯父有仇,正巧,我也有。大伯父把我送入宮中換取榮華富貴,後來又把我架上太後之位做傀儡,使我背負罵名,成為世人口中的妖婦。多少次被刺殺,我都差點死了。若不是陛下信重我,你覺得我能活到今日、再做皇後嗎?我們所有人都會被大伯父連累。他這麽利用我,我能不恨他嗎?”
李業成眉心漸漸攏起。
“另外,我還查明,我親生父母之所以會亡故,都是李正安所為,他為了派係之爭,不惜殺害自己的親弟弟,我得知這件事的時候,恨不得把他挫骨揚灰。
“他是養了我,可那點恩情算什麽?如果不是因為不敢,你以為他真不想殺我嗎?”
李業成怔然喚道:“殿下……”
李悅姝道:“現在你懂了嗎?想讓李正安死的人,是我。”
李業成麵露痛苦之色。
李悅姝歎了一聲。
“宣威將軍,”她說,“現在對你來說,最為明智的做法,就是與李家劃清界限,恢複本家名姓,向陛下表明你的忠誠。要不然——我雖攝政,我也幫不了你。”
從前李悅姝是太後的時候,李業成聽命於她,勉強可以算是忠心的。但如今,元承登基,她充其量就是個輔政的。李業成最應該效忠的,就是皇帝本人。
李悅姝起身,往外走去,路過李業成身邊的時候,似是突然想起什麽,又道:“恢複本家名姓之後,你與李正安就沒關係了,也不用為他守孝,可以娶妻了。”
李業成側首看她,聲音有些沙啞:“這是殿下希望的嗎?”
李悅姝道:“當然。”
她抬步走了。
又三日,宣威將軍的一封奏折,出現在未央宮書房的案頭。
他沒有請求改名,也沒有與李正安劃清界限,隻是自請離京,想調去地方上做官。
元承與李悅姝商議後,把他安排去了丹州做刺史。
李悅姝道:“我勸過他了。”
元承頷首:“我知道,隻是十幾年養育之恩,不是說斷就斷,他若果真那麽做了,我反而要懷疑他的用心。”
李悅姝恍然:“也是。”
元承摸著她的頭發,道:“他沒做過真正謀逆的事,所以,李正安的事不會牽連到他。等過幾年,他要是在地方上做出政績,再調迴來,也不是不可。”
李悅姝嗯了一聲。
元承把她攬在懷中,屈指輕敲桌案,卻想出了另外一種可能。
李業成……不與李家義絕,難不成,還是想占著李悅姝義兄的名分?
元承唇角微勾,並不在意。反正李悅姝已經心甘情願地和他在一起了,那個所謂的義兄,自始至終都不該被他放在眼裏。
李業成離京那日,天上下了第一場雪,地上白茫茫的一片。
李悅姝推窗遠望,看見院中盛開的紅梅,目中露出微笑。
查豆悄步入內,與她稟報道:“宣威將軍已經出了城門,奴婢看到他還帶著一個女子隨行。”
李家祖籍不在京城,隻是在他們的祖父那一輩來到京城之後,在出城門不遠處的大溪河東側的一片空地處擇了一塊區域,以做祖墳。
天蒙蒙亮的時候, 李悅姝便微服出宮, 與李琮會合。
馬車行了一個多時辰, 在巳時抵達北郊。
兩人並沒有讓仆從跟著, 而是自己拿了工具清掃墳塋, 燃香燒紙。
這裏隻葬著他們的祖父母和父母,似李正安這種被判斬首的反賊, 死後屍身隻能被丟到亂葬崗, 來不了祖墳。
李悅姝沒什麽力氣, 隻除了一會兒草, 就累得稍稍喘氣。
李琮看她一眼, 連忙讓她站在一邊歇著,自己一個人幹。
李悅姝站著緩了一會兒, 顧忌著身孕, 沒逞強,隻看著李琮,問:“哥哥以後有何打算?”
李琮道:“我這十多年,隻為了報仇一件事而活, 如今大仇得報,爹娘可以瞑目,我便沒什麽好追求的了。隻以後清淨度日, 守著你便罷。”
李悅姝道:“前陣子烏戎擾邊,陛下的意思,是想派你去駐守邊關。”
李琮有些驚訝:“陛下竟還要讓我帶兵?”
他其實是聽信了那所謂的“立後無親族”的說法,就算陛下看在妹妹的麵子上,願意對李家人手軟,但重用,是不可能的。李係一派都死的差不多了,少數剩下的要想翻身,恐怕隻能等皇帝駕崩,李悅姝以太後之名掌控權柄。
所以他昨天才勸李業成與李家劃清界限。
李悅姝道:“對。明衍兄雖是將才,但他與李正安走得太近,陛下不可能立即就拋下芥蒂啟用他。你是明衍兄帶出來的人,用你正好。”
李琮若有所思。
“隻是陛下與我說,”李悅姝迴憶起昨夜入睡時元承與她說的話,“你暫時還不能恢複名姓,仍要以廖淮的身份建功立業。”
李琮並不意外。
李悅姝是憑借著“孤女”的身份,才得以讓那些大臣們同意她再度為後,若是此時再冒出來一個親哥哥,要麽朝臣會再次站出來反對,要麽他……這輩子隻能做一個白丁了。
堂堂大梁,並不缺少有才能的將領,皇帝竟還允許他隱姓埋名建功立業,為的自然是自己的妹妹。
李琮再次對皇帝與妹妹之間的情分,有了一絲認識。
李琮頷首道:“這是自然。”
隻要妹妹需要,他甚至可以一輩子隱姓埋名下去。
雜草除的差不多,李琮填了墳,兩人又在墳前供上祭品,燃香燒紙,拜了三拜,才算祭奠完畢。
馬車又駛迴城中。
李琮要帶著她迴到自己在東城的宅院。他掀開車簾,往外看了一會兒,迴過頭與李悅姝道:“昨日宣威將軍來見過我。”
李悅姝一愣:“明衍兄?”
李琮嗯了一聲:“他知道了我嫁禍李正安的事,對我有些誤解。”
李悅姝道:“明衍兄是在李家長大的,他怕是有些不能接受李正安一家被誅殺。”
李悅姝還記得她被刺殺那日,李府設宴,李業成的臉上,帶著明顯的愧疚之色。他還對李正安他們說,要多保重,以後遇到什麽事,都給他寄信迴來,他能幫就幫。
他是真心想要李正安平安去外地做官,一家人都能保全的。
李琮道:“所以我是想讓你派人勸勸他,如今的形勢,他與李家劃清界限,是最好的。再等個一兩年,未必不能複起。”
李悅姝歎道:“隻怕他未必肯聽。”
李琮道:“總歸是要說的。他向來在意你,你的意見,他不會不考慮。”
李悅姝指尖一顫,抬目看向李琮。
知道他曾經跟在李業成身邊多年,又是被李業成送到她的身邊,那他定然是看出來了什麽。
李悅姝默然片刻,道:“好,過兩日,我要是碰見他了,與他說說吧。”
李琮道:“不是要你親自出麵,派個身邊人帶話就行了。”
“不,”李悅姝道,“有些事,還要我親自說清楚。”
李琮眉心微蹙,凝視她半晌,頷首道:“那你小心。”
李悅姝一時沒明白李琮讓他小心什麽,呆愣一會兒,才驟然反應過來。
他可能是怕……她和李業成見麵,讓元承察覺到李業成的心思,再給兩人招來禍事。
李悅姝一時哭笑不得,垂眸道:“哥,我有分寸的。”
李琮便放心了。
進了宅院,李悅姝先問李琮借了一間房換衣裳。她穿的還是去掃墓時的那一身素服,沾了些泥土,早就髒了。
重新換上常服,李悅姝帶著溫綾往正堂去,一個丫鬟打扮的人卻迎了上來,屈膝道:“殿下,大人請您往後院去。”
李悅姝疑惑道:“不是要用膳了嗎?”
丫鬟眉目低垂:“您去了就知道了。”
李悅姝便跟著丫鬟過去。
屋子裏傳來隱隱約約的說話聲,丫鬟隻帶路到這裏就停下了,李悅姝提起裙擺,步入房內,就看見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婦人斜靠在榻上,神色有些呆滯,茫然地與坐在一旁的李琮說話。
李悅姝看著她似曾相識的麵孔,腦中有什麽一閃而過,遲疑道:“這是……”
李琮側目,溫聲喚道:“妹妹,過來叫外婆。”
**
李悅姝迴到未央宮的時候,麵上猶帶著喜意,她快步進入書房,直接朝坐在椅子上的元承撲了過去,伏在他懷中,笑道:“我可太高興了!”
元承愕然片刻,放下手中的朱筆,把她攬在懷中,問道:“發生什麽事了?”
李悅姝揪住他的衣領,眼中因激動而閃爍著淚花,她仰起臉道:“我外婆來京城了!是哥哥把她找到,然後接來的!”
元承有些意外。
李悅姝又有些沮喪道:“不過外婆有些神誌不清,不太認人了。我去哄了她好一會兒,她才知道我是誰。哥哥一個月前就找到她了,竟然今天才告訴我。不過前陣子他一直在京兆府,可能是怕我自己去見外婆,外婆不認吧。”
元承聽她這麽說,便有些心虛。畢竟李琮,其實早就可以放迴去,是被他扣押在京兆府的。
元承道:“找迴來了就是好事。”
他還記得她之前說的想迴雲州的話,現在既然外家的人都接來了,總算不念著雲州了吧?
元承問:“你那個舅舅呢?”
李悅姝便皺了皺眉,道:“說是又迴雲州的哪個鄉下定居了,哥哥派人去接外婆的時候,很爽快地就讓人帶走了。”
元承觀她神態,便知曉了李悅姝的態度,想來那個所謂的舅舅,也不是什麽重要的人。
元承道:“過幾天,等李正安被斬首,我就讓李琮離京。已經入冬了,再過陣子天冷了下雪,路更不好走。”
李悅姝點頭道:“好,我已經與哥哥說過了。”
元承又道:“我原本想讓你從永興別宮出嫁,既然你有了外婆,就還是在宮外另開一府吧。把她接過去,流程上也好辦一點。”
李悅姝舉目無親,倒真成了實打實的“孤女”,這樣的結果,就導致納征、請期這些流程,要走的時候,都找不到女方的家裏人來配合,都是讓永興別宮的範榮嬤嬤代替的。
現在外婆出現,一個神誌不清的老婦,倒是可以作為李悅姝的長輩出麵,那些大臣沒有介意的理由。
時間倉促,元承直接征用了李正安的府邸,作為新的李府。從李家抄出來的財物,半數歸了國庫,半數給李悅姝做了嫁妝。
一輛馬車把李悅姝的外婆安氏接入李府,第二日,便有詔書賜下,封其為衛國夫人。
李悅姝探望完安氏,從李府出來,看到了在牆根下站著的李業成。
她站定,看著李業成向她走來,含笑喚了一聲:“宣威將軍。”
李業成步子一頓,凝目看她。
她一直叫他明衍兄,這次竟改口了。
但他什麽也沒說,隻默默躬身一禮:“殿下。”
李悅姝嗯了一聲,問:“宣威將軍為何會在此處?”
李業成抬目,道:“今日是義父問斬之日。”
李悅姝一時沉默。
李業成看著她問:“殿下果真相信,那日茶館刺殺,是義父所為嗎?”
李悅姝道:“我知道不是他。”
李業成笑道:“是啊,誰都知道不是他,可他就是因為這個荒謬的罪名,失了性命。你說過那人不會出爾反爾,那他為什麽還要用這種拙劣的伎倆殺死義父?!”
李悅姝眉頭緊皺,看了身側的溫綾一眼:“慎言。”
她轉過身,往大門內走,口中道:“你跟我來,我與你說清楚。”
李業成握了握拳,跟著李悅姝進門。
“我知你認為此事是廖淮所為,但其實,這是我指使的。”李悅姝道。
李業成一愣,不可置信地看著她。
李悅姝坐在椅上,麵色平靜地望向李業成:“我知道廖淮與大伯父有仇,正巧,我也有。大伯父把我送入宮中換取榮華富貴,後來又把我架上太後之位做傀儡,使我背負罵名,成為世人口中的妖婦。多少次被刺殺,我都差點死了。若不是陛下信重我,你覺得我能活到今日、再做皇後嗎?我們所有人都會被大伯父連累。他這麽利用我,我能不恨他嗎?”
李業成眉心漸漸攏起。
“另外,我還查明,我親生父母之所以會亡故,都是李正安所為,他為了派係之爭,不惜殺害自己的親弟弟,我得知這件事的時候,恨不得把他挫骨揚灰。
“他是養了我,可那點恩情算什麽?如果不是因為不敢,你以為他真不想殺我嗎?”
李業成怔然喚道:“殿下……”
李悅姝道:“現在你懂了嗎?想讓李正安死的人,是我。”
李業成麵露痛苦之色。
李悅姝歎了一聲。
“宣威將軍,”她說,“現在對你來說,最為明智的做法,就是與李家劃清界限,恢複本家名姓,向陛下表明你的忠誠。要不然——我雖攝政,我也幫不了你。”
從前李悅姝是太後的時候,李業成聽命於她,勉強可以算是忠心的。但如今,元承登基,她充其量就是個輔政的。李業成最應該效忠的,就是皇帝本人。
李悅姝起身,往外走去,路過李業成身邊的時候,似是突然想起什麽,又道:“恢複本家名姓之後,你與李正安就沒關係了,也不用為他守孝,可以娶妻了。”
李業成側首看她,聲音有些沙啞:“這是殿下希望的嗎?”
李悅姝道:“當然。”
她抬步走了。
又三日,宣威將軍的一封奏折,出現在未央宮書房的案頭。
他沒有請求改名,也沒有與李正安劃清界限,隻是自請離京,想調去地方上做官。
元承與李悅姝商議後,把他安排去了丹州做刺史。
李悅姝道:“我勸過他了。”
元承頷首:“我知道,隻是十幾年養育之恩,不是說斷就斷,他若果真那麽做了,我反而要懷疑他的用心。”
李悅姝恍然:“也是。”
元承摸著她的頭發,道:“他沒做過真正謀逆的事,所以,李正安的事不會牽連到他。等過幾年,他要是在地方上做出政績,再調迴來,也不是不可。”
李悅姝嗯了一聲。
元承把她攬在懷中,屈指輕敲桌案,卻想出了另外一種可能。
李業成……不與李家義絕,難不成,還是想占著李悅姝義兄的名分?
元承唇角微勾,並不在意。反正李悅姝已經心甘情願地和他在一起了,那個所謂的義兄,自始至終都不該被他放在眼裏。
李業成離京那日,天上下了第一場雪,地上白茫茫的一片。
李悅姝推窗遠望,看見院中盛開的紅梅,目中露出微笑。
查豆悄步入內,與她稟報道:“宣威將軍已經出了城門,奴婢看到他還帶著一個女子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