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外。
大臣們吵嚷了半晌, 黃俊拔幾人也勸了半晌。
汪善派了一個小內官,悄悄地把曹長軻引到一邊說話,曹長軻再迴來的時候,神色便有些異樣。
他湊近韓紀與黃俊拔兩人, 低聲道:“陛下還真是那個意思。”
韓紀與黃俊拔對視一眼, 眼皮跳了跳。
一眾大臣聚在一起, 商議半晌, 禦史大夫再次對著殿門一揖, 高聲道:“昔日少帝年幼,方有嘉懿皇後代為理事, 垂簾聽政。如今陛下正當壯年, 何故要使一介婦人參政?”
韓紀雙手揣袖, 老神在在:“陳大人, 這你就沒道理了。今日朝會時汪公公不都說了嗎, 陛下身體不適,這兩日須得臥床休息, 那呈上去的折子, 自然也沒精力批示,便是讓皇後殿下代筆,又如何?”
禦史大夫道:“自然不妥!昔日嘉懿皇後理事,用的是太後之名, 輔佐幼帝。如今卻算是什麽?一個已經遷居別宮的前朝皇後,如何還能再插手朝政!何況這、這……孤男寡女,共處一室。成何體統!”
禦史大夫甩袖, 老臉都漲得有些紅。
韓紀了然道:“陳大人的意思是,如果陛下迎娶嘉懿皇後,有了夫妻之名,就沒問題了?”
禦史大夫大驚失色:“你胡說什麽?!這如何使得?”
其他大臣也是一驚,人群中頓時響起了竊竊私語聲。
韓紀看一眼立在一旁的黃俊拔、曹長軻兩個同僚,清了清嗓子,朗聲道:“本朝初立之時,人口凋敝,太宗皇帝為促進生育,曾下詔鼓勵寡婦再嫁,孝純皇後便是在喪夫之後入宮,初為昭儀,後生下高宗,再登後位。既然如此,嘉懿皇後再次入主中宮,又有何不可?”
黃俊拔笑眯眯道:“諸位不是一直催著陛下立後嗎?陛下命我等考察各家貴女,務必要擇出一位有德有才的賢後,隻是一直沒選出來。你們若是覺得嘉懿皇後不妥,有合適的人選,不如推舉一番?哦,自薦也可。”
此話一出,大臣們都有些安靜下來。
原因無他,之前皇帝與曹長軻這三個人說的話早就變著法兒地傳了出去,朝臣們對於陛下挑選皇後的標準,心裏都有了譜。既要德才兼備,又要孑然無親。那隱隱透露出來的意思,竟然是隻要陛下立後,那緊接著就會把皇後的家人全部貶斥,就算不被誅殺,隻是跟李家人一樣被貶官外放,這些大臣……也肯定都不願意啊!
思來想去,符合陛下要求的,竟然就隻剩下了嘉懿皇後。
大臣們心思各異,默然半晌,戶部尚書王大人拱了拱手,道:“非是我等頑固迂腐,而是這實在有悖倫常。傳出去有損皇家顏麵不說……恐怕會愧對先帝。”
戶部尚書一提先帝,其他大臣也都反應過來,附和道:“對!先帝若知,定不會同意的!”
立時便有情緒充沛的大臣掩麵痛哭:“先帝啊……”
這時汪善從殿內出來,對著大臣們含笑躬身。
“各位大人,陛下有請。”
他們鬧騰了這半天,為的就是麵聖,當著陛下的麵哭一哭,好迫得陛下按照他們認為的“正確”做法行事。
現在看到陛下終於肯見他們了,頓時精神一震,醞釀好麵部情緒,跟著汪善走了進去。
大殿內有些昏暗,年輕的皇帝陛下坐在案前,一隻胳膊撐著案幾,麵色疲憊而蒼白。
見此場景,原本醞釀了一肚子話想要規勸皇帝的禦史大夫,也不得不頓了頓,行禮之後,先拱手問候:“陛下身子如何了?”
元承沒答,他似乎是仍在難受,蹙著眉頭又咳兩聲。
長順跪坐一旁,見狀連忙為他捶背,小聲問:“陛下可要用茶?”
元承擺了擺手。
大臣們誰都沒料到,入殿之後,會看到皇帝陛下這般病懨懨的樣子。
因他們得到消息說嘉懿皇後出現在未央宮,還以為陛下是因女色才誤了朝會。再聯係到之前嘉懿皇後攝政多月,他們不得不起了警惕之心,想要提防這樣一個曾經幹政的女人,是不是心懷不軌,再次接近皇帝,罷攬權柄。
雖說當今陛下的皇位都是因了嘉懿皇後當初下的詔令得來的,但人心易變,往後的事……誰說得準呢?
元承撩起眼簾,目光掠過帶頭的幾人,淡聲問道:“諸位愛卿,有何事非要見朕?”
戶部尚書王大人率先反應過來,想起剛剛在殿外發生的事,咬了咬牙,拱手稟道:“敢問陛下,可是想要立嘉懿為後?”
元承道:“是又如何?”
戶部尚書立時跪地,俯身道:“陛下三思!此事萬萬不可啊!”
身後的一眾大臣也跟著跪了下來。
元承料到他們會是這個反應,平靜道:“為什麽?”
大臣們便一把鼻涕一把淚,將剛剛在殿外說過的那些話又說了一遍。
這個說不合倫常,會被天下人恥笑。那個說愧對先帝,對不起祖宗。還有人提到剛剛垮台的李家,認為不應該再給李家複起的機會。
元承道:“李正安雖遭貶斥,然賊心不死,竟在宮外行刺皇後。因此,朕打算賜死李正安。”
說著,他目光涼涼地在大臣們身上過了一遭,道:“這樣,你們就不必再擔心外戚了。”
大臣們縮了縮脖子。
嘉懿皇後遇刺這事兒他們聽說過,可正如李悅姝都能分析出來,李正安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犯糊塗行刺一樣,這些大臣裏麵,也沒有相信李正安是兇手的。
那刺殺究竟是怎麽迴事?結合陛下的話,難道……是故意栽贓,隻為了挑撥嘉懿皇後和娘家人的關係,然後在嘉懿皇後麵前,名正言順地殺光她的娘家人?
思及此,大臣們都感覺脖子上涼颼颼的。
若說從前還有著想把自家女兒送進宮為後為妃的,現在也都歇了心思,還生怕自家女兒有什麽“賢德”的名聲傳出去,讓皇帝看上,一家人都得為此賠了命!
娶你,然後殺你全家……太可怕了!
可拋開這點不談,那李氏為後,也不合適啊!
大臣們瑟縮了片刻,又要開口提及另外兩點,卻看見皇帝陛下衝他們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噤聲。
元承朝身後的軟墊靠了靠,調整一下坐姿,眉頭依然微微皺著,道:“朕昨日傍晚身體不適,然後一直昏睡到今日。半夢半醒間,朕做了一個夢。”
大臣們不由自主地屏住唿吸,聽皇帝繼續說下去。
元承道:“朕夢見了皇兄。”
大殿內立時寂靜下來,他們都知道,陛下所說“皇兄”,是已經駕崩的先帝,是靖昌皇帝,諡號武帝。
元承看向這次求見挑頭的禦史大夫,喚了一聲:“陳愛卿。”
禦史大夫連忙應道:“陛下。”
元承道:“陳愛卿為官多年,身負監察百官、直言進諫之責。皇兄在夢中讚你忠義,直言敢諫。”
禦史大夫老臉一紅,眼眶不禁一熱:“陛下……”
元承繼續道:“因此讓朕厚賞於你。朕欲賜你十金,再題四字與你,如何?”
禦史大夫沒有想到自己帶著這麽多大臣來搞事,還會被賞賜,一時受寵若驚,感激涕零:“老臣謝陛下隆恩……”
元承擺了擺手,示意長順把他剛剛寫的字呈上來。
是用一個長長的木匣子裝著的,長順打開木匣,露出裏麵的卷軸來。他解開卷軸上紅色的係帶,將題字展開。
隻見上麵白底黑字,寫著“智者盡言”四個大字。
室內光線昏暗,長順隻展開給他們看了片刻,就又把卷軸收了起來,交給了禦史大夫。
元承屈指輕敲桌案,道:“好了,諸位愛卿都散了吧,朕累了,有什麽事,改日再議。”
大臣們還想再勸說關於嘉懿皇後的事,汪善已經開始上前趕人了,他們隻得一頭霧水地出了大殿。
宮道上,幾位大臣圍在禦史大夫身邊,慫恿他把字拿出來再看看,有人道:“陛下為何要給陳大人題字?莫非是有什麽玄機?”
禦史大夫同樣迷茫,有些懵地又把字拿出來,眾人看了,道:“就是在稱讚陳大人啊!還能有什麽別的意思?”
一人賀道:“恭喜陳大人,能得陛下如此誇讚!我大梁立國以來,得皇帝親筆題字的大臣可不多,最近這些年,也就韓太師曾得過先帝禦筆親書,陳大人,恭喜恭喜啊!”
禦史大夫眼皮一跳。
這人提起先帝,他可算覺出來哪裏不對勁了。
外頭天色正亮,禦史大夫駐足,盯著手裏的卷軸,反複看了幾遍,終於發現了這字跡的熟悉之處……
以往先帝身邊的老臣,要麽告老致仕,要麽是與賀卓或李正安有所勾結,被牽連了。此時身邊圍住的這些人,大多是新朝之後才漸漸提拔上來的,他們看不出,也算正常。
禦史大夫眯了眯眼,看見前麵昂首走去的曹長軻將軍,立時撇下身邊這些人,大步朝曹長軻走了過去。
“曹將軍留步!曹將軍留步!”
曹長軻頓住步子,轉身看去:“陳大人,不知有何事啊?”
禦史大夫把匣子夾在胳膊底下,在曹長軻眼前展開卷軸,道:“曹將軍,你且看看,這幾個字,是不是有什麽玄機?”
曹長軻隻是瞥了那白紙黑字一眼,嗬嗬一笑:“陳大人想說什麽?”
禦史大夫見他如此鎮定,又想到他似乎是支持嘉懿皇後的,臉色變了變:“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什麽?”
曹長軻搖了搖頭:“我能知道什麽?不過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們幾個,願意聽陛下的安排行事罷了。”
禦史大夫滿臉懷疑。
曹長軻見他不肯信,看看左右,把禦史大夫拉到一邊說話。
“有些事,咱們做臣子的,心裏有數就行了,不必非得說出來。陳大人,對不對?”
禦史大夫點了點頭。
曹長軻又道:“我也是最近這段時間才發現的。心裏要是實在懷疑,便多細心觀察,總能發現證據。”
禦史大夫若有所思。
曹長軻道:“你隻需想,為何剛剛陛下要提起先帝?一個月前宮變的時候,為何嘉懿皇後願意下詔,使當今陛下繼位?那汪公公……可是先帝禦前大總管,又為何會出現在當今陛下身邊?還有濟華法師,分明是先帝身邊親近之人,為何在新朝之後,仍頻頻進宮?”
這話已經暗示地很明白了,禦史大夫越聽,臉色越是蒼白。
曹長軻道:“所以啊,一堆人反對陛下立後,拿先帝說事,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嘛!”
禦史大夫嘴唇有些顫抖,輕聲道:“那、那……”
曹長軻瞥眼他懷中的卷軸,眯眼笑道:“陛下既然厚賞大人,那便是把這件事交給大人你去辦了。陳大人,辛苦了啊!”
曹長軻拱手一禮,告辭走了。
禦史大夫再看看卷軸上的字,一時隻覺得萬分諷刺。
智者盡言,愚者……少言。
他可不就是犯蠢了嗎?他哪配得上這四個字!
禦史大夫搖頭歎息,哭笑不得。
……
未央宮內,汪善侍立一側,低聲稟道:“查清楚了,那些大人之所以聯合求見,是因為有人煽動所致。此人是太常丞方陽輝,似乎與平郡王來往過密。”
元承嗯了一聲:“知道了,你找謝良吉去查這個事。”
謝良吉就是從前他瑞王府上的長史,登基後,被他安排到了大理寺任職。
汪善應喏。
元承又道:“明天下朝的時候,你去問問郭易的文章寫好了沒,可以發出去了。”
汪善應下,心說陛下為了重新迎娶嘉懿皇後,真是操碎了心。
公子郭易作為韓太師的門生,寫得一手好文章,如今在翰林院編修國史,陛下讓他為嘉懿皇後撰寫賀表,就是為了從輿論造勢,給嘉懿皇後誇出來一個好名聲啊!
看來帝後情深,他之前還擔心陛下會對皇後有所不滿,完全是想多了!
汪善有些欣慰。
汪善服侍元承去書房理事,沒過多久,李悅姝便迴來了。
步入院內,她發現宮人們看她的眼神似乎有些不對,似乎比之前更恭敬了,還暗含了一絲……激動?
李悅姝隻是怔了片刻,便揮散思緒,步入書房。
正看見汪善正服侍元承用藥,她不禁皺了皺眉,問道:“又怎麽了?”
元承放下藥碗,輕聲道:“無事。隻是這兩日有些疲累,讓太醫的開的安神的藥。”
李悅姝這才放下心。
汪善識趣告退,她走上前去,問道:“下午是發生了什麽嗎?我覺得氣氛有些不對。”
元承不語,隻是拉住她的手,示意她坐到身邊。
他看著她姣好的麵容,嫣紅的唇,俯身輕吻了上去。
李悅姝愕然。
她隻是問他發生了什麽事,怎麽就突然親她啊?
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吧。
李悅姝心尖輕顫,閉上了眼睛。
他的唇是溫軟的,還帶著一絲絲藥味,有點苦,但不至於讓人難受。
元承一手攬住她的腰,另一手撫上她的麵頰,低聲:“藥太難喝了,親親你,就不覺得苦了。”
大臣們吵嚷了半晌, 黃俊拔幾人也勸了半晌。
汪善派了一個小內官,悄悄地把曹長軻引到一邊說話,曹長軻再迴來的時候,神色便有些異樣。
他湊近韓紀與黃俊拔兩人, 低聲道:“陛下還真是那個意思。”
韓紀與黃俊拔對視一眼, 眼皮跳了跳。
一眾大臣聚在一起, 商議半晌, 禦史大夫再次對著殿門一揖, 高聲道:“昔日少帝年幼,方有嘉懿皇後代為理事, 垂簾聽政。如今陛下正當壯年, 何故要使一介婦人參政?”
韓紀雙手揣袖, 老神在在:“陳大人, 這你就沒道理了。今日朝會時汪公公不都說了嗎, 陛下身體不適,這兩日須得臥床休息, 那呈上去的折子, 自然也沒精力批示,便是讓皇後殿下代筆,又如何?”
禦史大夫道:“自然不妥!昔日嘉懿皇後理事,用的是太後之名, 輔佐幼帝。如今卻算是什麽?一個已經遷居別宮的前朝皇後,如何還能再插手朝政!何況這、這……孤男寡女,共處一室。成何體統!”
禦史大夫甩袖, 老臉都漲得有些紅。
韓紀了然道:“陳大人的意思是,如果陛下迎娶嘉懿皇後,有了夫妻之名,就沒問題了?”
禦史大夫大驚失色:“你胡說什麽?!這如何使得?”
其他大臣也是一驚,人群中頓時響起了竊竊私語聲。
韓紀看一眼立在一旁的黃俊拔、曹長軻兩個同僚,清了清嗓子,朗聲道:“本朝初立之時,人口凋敝,太宗皇帝為促進生育,曾下詔鼓勵寡婦再嫁,孝純皇後便是在喪夫之後入宮,初為昭儀,後生下高宗,再登後位。既然如此,嘉懿皇後再次入主中宮,又有何不可?”
黃俊拔笑眯眯道:“諸位不是一直催著陛下立後嗎?陛下命我等考察各家貴女,務必要擇出一位有德有才的賢後,隻是一直沒選出來。你們若是覺得嘉懿皇後不妥,有合適的人選,不如推舉一番?哦,自薦也可。”
此話一出,大臣們都有些安靜下來。
原因無他,之前皇帝與曹長軻這三個人說的話早就變著法兒地傳了出去,朝臣們對於陛下挑選皇後的標準,心裏都有了譜。既要德才兼備,又要孑然無親。那隱隱透露出來的意思,竟然是隻要陛下立後,那緊接著就會把皇後的家人全部貶斥,就算不被誅殺,隻是跟李家人一樣被貶官外放,這些大臣……也肯定都不願意啊!
思來想去,符合陛下要求的,竟然就隻剩下了嘉懿皇後。
大臣們心思各異,默然半晌,戶部尚書王大人拱了拱手,道:“非是我等頑固迂腐,而是這實在有悖倫常。傳出去有損皇家顏麵不說……恐怕會愧對先帝。”
戶部尚書一提先帝,其他大臣也都反應過來,附和道:“對!先帝若知,定不會同意的!”
立時便有情緒充沛的大臣掩麵痛哭:“先帝啊……”
這時汪善從殿內出來,對著大臣們含笑躬身。
“各位大人,陛下有請。”
他們鬧騰了這半天,為的就是麵聖,當著陛下的麵哭一哭,好迫得陛下按照他們認為的“正確”做法行事。
現在看到陛下終於肯見他們了,頓時精神一震,醞釀好麵部情緒,跟著汪善走了進去。
大殿內有些昏暗,年輕的皇帝陛下坐在案前,一隻胳膊撐著案幾,麵色疲憊而蒼白。
見此場景,原本醞釀了一肚子話想要規勸皇帝的禦史大夫,也不得不頓了頓,行禮之後,先拱手問候:“陛下身子如何了?”
元承沒答,他似乎是仍在難受,蹙著眉頭又咳兩聲。
長順跪坐一旁,見狀連忙為他捶背,小聲問:“陛下可要用茶?”
元承擺了擺手。
大臣們誰都沒料到,入殿之後,會看到皇帝陛下這般病懨懨的樣子。
因他們得到消息說嘉懿皇後出現在未央宮,還以為陛下是因女色才誤了朝會。再聯係到之前嘉懿皇後攝政多月,他們不得不起了警惕之心,想要提防這樣一個曾經幹政的女人,是不是心懷不軌,再次接近皇帝,罷攬權柄。
雖說當今陛下的皇位都是因了嘉懿皇後當初下的詔令得來的,但人心易變,往後的事……誰說得準呢?
元承撩起眼簾,目光掠過帶頭的幾人,淡聲問道:“諸位愛卿,有何事非要見朕?”
戶部尚書王大人率先反應過來,想起剛剛在殿外發生的事,咬了咬牙,拱手稟道:“敢問陛下,可是想要立嘉懿為後?”
元承道:“是又如何?”
戶部尚書立時跪地,俯身道:“陛下三思!此事萬萬不可啊!”
身後的一眾大臣也跟著跪了下來。
元承料到他們會是這個反應,平靜道:“為什麽?”
大臣們便一把鼻涕一把淚,將剛剛在殿外說過的那些話又說了一遍。
這個說不合倫常,會被天下人恥笑。那個說愧對先帝,對不起祖宗。還有人提到剛剛垮台的李家,認為不應該再給李家複起的機會。
元承道:“李正安雖遭貶斥,然賊心不死,竟在宮外行刺皇後。因此,朕打算賜死李正安。”
說著,他目光涼涼地在大臣們身上過了一遭,道:“這樣,你們就不必再擔心外戚了。”
大臣們縮了縮脖子。
嘉懿皇後遇刺這事兒他們聽說過,可正如李悅姝都能分析出來,李正安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犯糊塗行刺一樣,這些大臣裏麵,也沒有相信李正安是兇手的。
那刺殺究竟是怎麽迴事?結合陛下的話,難道……是故意栽贓,隻為了挑撥嘉懿皇後和娘家人的關係,然後在嘉懿皇後麵前,名正言順地殺光她的娘家人?
思及此,大臣們都感覺脖子上涼颼颼的。
若說從前還有著想把自家女兒送進宮為後為妃的,現在也都歇了心思,還生怕自家女兒有什麽“賢德”的名聲傳出去,讓皇帝看上,一家人都得為此賠了命!
娶你,然後殺你全家……太可怕了!
可拋開這點不談,那李氏為後,也不合適啊!
大臣們瑟縮了片刻,又要開口提及另外兩點,卻看見皇帝陛下衝他們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噤聲。
元承朝身後的軟墊靠了靠,調整一下坐姿,眉頭依然微微皺著,道:“朕昨日傍晚身體不適,然後一直昏睡到今日。半夢半醒間,朕做了一個夢。”
大臣們不由自主地屏住唿吸,聽皇帝繼續說下去。
元承道:“朕夢見了皇兄。”
大殿內立時寂靜下來,他們都知道,陛下所說“皇兄”,是已經駕崩的先帝,是靖昌皇帝,諡號武帝。
元承看向這次求見挑頭的禦史大夫,喚了一聲:“陳愛卿。”
禦史大夫連忙應道:“陛下。”
元承道:“陳愛卿為官多年,身負監察百官、直言進諫之責。皇兄在夢中讚你忠義,直言敢諫。”
禦史大夫老臉一紅,眼眶不禁一熱:“陛下……”
元承繼續道:“因此讓朕厚賞於你。朕欲賜你十金,再題四字與你,如何?”
禦史大夫沒有想到自己帶著這麽多大臣來搞事,還會被賞賜,一時受寵若驚,感激涕零:“老臣謝陛下隆恩……”
元承擺了擺手,示意長順把他剛剛寫的字呈上來。
是用一個長長的木匣子裝著的,長順打開木匣,露出裏麵的卷軸來。他解開卷軸上紅色的係帶,將題字展開。
隻見上麵白底黑字,寫著“智者盡言”四個大字。
室內光線昏暗,長順隻展開給他們看了片刻,就又把卷軸收了起來,交給了禦史大夫。
元承屈指輕敲桌案,道:“好了,諸位愛卿都散了吧,朕累了,有什麽事,改日再議。”
大臣們還想再勸說關於嘉懿皇後的事,汪善已經開始上前趕人了,他們隻得一頭霧水地出了大殿。
宮道上,幾位大臣圍在禦史大夫身邊,慫恿他把字拿出來再看看,有人道:“陛下為何要給陳大人題字?莫非是有什麽玄機?”
禦史大夫同樣迷茫,有些懵地又把字拿出來,眾人看了,道:“就是在稱讚陳大人啊!還能有什麽別的意思?”
一人賀道:“恭喜陳大人,能得陛下如此誇讚!我大梁立國以來,得皇帝親筆題字的大臣可不多,最近這些年,也就韓太師曾得過先帝禦筆親書,陳大人,恭喜恭喜啊!”
禦史大夫眼皮一跳。
這人提起先帝,他可算覺出來哪裏不對勁了。
外頭天色正亮,禦史大夫駐足,盯著手裏的卷軸,反複看了幾遍,終於發現了這字跡的熟悉之處……
以往先帝身邊的老臣,要麽告老致仕,要麽是與賀卓或李正安有所勾結,被牽連了。此時身邊圍住的這些人,大多是新朝之後才漸漸提拔上來的,他們看不出,也算正常。
禦史大夫眯了眯眼,看見前麵昂首走去的曹長軻將軍,立時撇下身邊這些人,大步朝曹長軻走了過去。
“曹將軍留步!曹將軍留步!”
曹長軻頓住步子,轉身看去:“陳大人,不知有何事啊?”
禦史大夫把匣子夾在胳膊底下,在曹長軻眼前展開卷軸,道:“曹將軍,你且看看,這幾個字,是不是有什麽玄機?”
曹長軻隻是瞥了那白紙黑字一眼,嗬嗬一笑:“陳大人想說什麽?”
禦史大夫見他如此鎮定,又想到他似乎是支持嘉懿皇後的,臉色變了變:“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什麽?”
曹長軻搖了搖頭:“我能知道什麽?不過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們幾個,願意聽陛下的安排行事罷了。”
禦史大夫滿臉懷疑。
曹長軻見他不肯信,看看左右,把禦史大夫拉到一邊說話。
“有些事,咱們做臣子的,心裏有數就行了,不必非得說出來。陳大人,對不對?”
禦史大夫點了點頭。
曹長軻又道:“我也是最近這段時間才發現的。心裏要是實在懷疑,便多細心觀察,總能發現證據。”
禦史大夫若有所思。
曹長軻道:“你隻需想,為何剛剛陛下要提起先帝?一個月前宮變的時候,為何嘉懿皇後願意下詔,使當今陛下繼位?那汪公公……可是先帝禦前大總管,又為何會出現在當今陛下身邊?還有濟華法師,分明是先帝身邊親近之人,為何在新朝之後,仍頻頻進宮?”
這話已經暗示地很明白了,禦史大夫越聽,臉色越是蒼白。
曹長軻道:“所以啊,一堆人反對陛下立後,拿先帝說事,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嘛!”
禦史大夫嘴唇有些顫抖,輕聲道:“那、那……”
曹長軻瞥眼他懷中的卷軸,眯眼笑道:“陛下既然厚賞大人,那便是把這件事交給大人你去辦了。陳大人,辛苦了啊!”
曹長軻拱手一禮,告辭走了。
禦史大夫再看看卷軸上的字,一時隻覺得萬分諷刺。
智者盡言,愚者……少言。
他可不就是犯蠢了嗎?他哪配得上這四個字!
禦史大夫搖頭歎息,哭笑不得。
……
未央宮內,汪善侍立一側,低聲稟道:“查清楚了,那些大人之所以聯合求見,是因為有人煽動所致。此人是太常丞方陽輝,似乎與平郡王來往過密。”
元承嗯了一聲:“知道了,你找謝良吉去查這個事。”
謝良吉就是從前他瑞王府上的長史,登基後,被他安排到了大理寺任職。
汪善應喏。
元承又道:“明天下朝的時候,你去問問郭易的文章寫好了沒,可以發出去了。”
汪善應下,心說陛下為了重新迎娶嘉懿皇後,真是操碎了心。
公子郭易作為韓太師的門生,寫得一手好文章,如今在翰林院編修國史,陛下讓他為嘉懿皇後撰寫賀表,就是為了從輿論造勢,給嘉懿皇後誇出來一個好名聲啊!
看來帝後情深,他之前還擔心陛下會對皇後有所不滿,完全是想多了!
汪善有些欣慰。
汪善服侍元承去書房理事,沒過多久,李悅姝便迴來了。
步入院內,她發現宮人們看她的眼神似乎有些不對,似乎比之前更恭敬了,還暗含了一絲……激動?
李悅姝隻是怔了片刻,便揮散思緒,步入書房。
正看見汪善正服侍元承用藥,她不禁皺了皺眉,問道:“又怎麽了?”
元承放下藥碗,輕聲道:“無事。隻是這兩日有些疲累,讓太醫的開的安神的藥。”
李悅姝這才放下心。
汪善識趣告退,她走上前去,問道:“下午是發生了什麽嗎?我覺得氣氛有些不對。”
元承不語,隻是拉住她的手,示意她坐到身邊。
他看著她姣好的麵容,嫣紅的唇,俯身輕吻了上去。
李悅姝愕然。
她隻是問他發生了什麽事,怎麽就突然親她啊?
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吧。
李悅姝心尖輕顫,閉上了眼睛。
他的唇是溫軟的,還帶著一絲絲藥味,有點苦,但不至於讓人難受。
元承一手攬住她的腰,另一手撫上她的麵頰,低聲:“藥太難喝了,親親你,就不覺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