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行,方子我迴頭讓銀子給大廚房的師父,照著這方子煮出來的羊奶是一點腥味都沒有,好喝著呢!”
雲娘可不是吹,這方子是她上輩子自己弄的,上輩子她就愛跟訂新鮮的羊奶迴去自己煮來喝。比起牛奶,羊奶的口感更細滑一些,弄好了喝起來比牛奶好喝。
她記得自己有一迴去一家農家樂玩,他們家自己養了幾頭產奶的黑山羊,每天都要擠一大桶羊奶,老板自己又是個會做吃食的人,那羊奶經過他處理,味道是雲娘喝過的最好喝的奶。
然後她就花了點錢買下了方子,自己去後照著方子弄,再修改成適合自己的口味。就是羊奶不如農家樂的好,隻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這一世她家世更是不凡,隻要吩咐一聲立即有人去辦好。所以每天的新鮮羊奶要多少有多少,下麵的人根本不用她多吩咐。
隻要衛禮吩咐一聲,大廚房就會給他準備好。侯府嫡三公子,誰敢對他使手段,他的母親侯侯夫人就能讓這群人滾蛋。
“那就謝謝小妹了,迴頭哥哥從外麵帶好玩的給你,當然好吃的也行。”
小妹不愛出門,他們在外麵碰到什麽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給她帶上一份,算是讓她感受一下外麵的世界。
“謝謝三哥,不用這麽麻煩了,別耽誤了你讀書。”
雲娘是個好姑娘,平時欺負歸欺負,心裏還是念著哥哥們的好,自己有好東西也不忘給他們送一份。
她向來手鬆,哥哥們沒成家立業,手裏頭除了月例銀子,就隻有過年時收的紅,這能有多少。所以平時她會補貼兄長們一點,畢竟有些時候他們花銀子買的東西不太好跟長輩們說。
當然雲娘不會直接說拿銀子給他們,而是說借給他們的。等他們以後有了進項,再還給她便行了。
如此一來,三兄弟便也沒再拒絕。偶爾手頭緊的時候,便會跟妹妹借些銀子緩陣子。其實衛家三兄弟有父有母,平時也輪不到做妹妹的來補貼。但是衛家人對男丁們的教育很嚴格,都不允許家人私下補貼,一旦被發現不僅補貼沒了,連過年時收到的禮都得被沒收走。
如此一來,衛家三兄弟平時在外麵多少會有點手緊,特別是他們的同窗大多數家世相當,平時請他們吃個酒都要存好幾個月的銀子。
雲娘不想哥哥們因為缺銀子而做出一些耽誤他們讀書的行為,所以幹脆自己補貼,兄妹四個保密動作做的很好,衛家長輩們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家孩子一直被表妹補貼著。
衛賢兄弟三個也有誌氣,每次借了銀子都寫借條,現在借是沒法子,不代表他們就心安理得的用掉。
其實衛侯府的家規沒錯,但是也要考慮一下當時的情況嘛。這條家規是由第一代衛侯所立,那個時候華朝剛立,一切是百廢俱新,物價與現在天壤之別。那時候京城一個銅板能買兩個雞蛋,現在京城三個銅板才能買一個,物價漲的就是這麽快(作者都吃不起豬肉了)。
所以幾十年前十兩銀子能請人吃一頓上等席麵,現在也就勉強一桌中等席麵,還不包括酒水。
雲娘曾不小心聽到大舅們講他們少年時期請同窗吃酒這點銀子都嫌不夠,何況現在輪到表哥他們。但是古人重視祖先,就算不合理也沒有多少人敢挑戰祖宗們訂下的規矩。
衛家還算好,弟子人品優良,作奸犯科之事從不去做。哪怕手中缺銀子,也寧願自己攢上幾個月也不幹違背良心的事,隻是這樣一來他們手頭上就有些緊了。
雲娘也是為了哥哥們好,就算哥哥們省吃儉用也能攢夠銀子,可她就是不願意讓兄長們被那群不學無術之人嘲笑。
一個個被家裏人寵成了霸王,天老大,皇帝老二,他們得排老三。正經事從不幹一件,天天在外麵胡鬧,衛侯長輩他們不敢惹,但是小輩們卻成為了他們口中的書呆子。再加上幾兄弟手上緊,平時不是在書院吃,就是在家裏。
上個酒樓幾兄弟還要湊銀子,這和華朝現在的奢華風氣格格不入,自然也就成為了他人取笑的把柄。
其實這本沒什麽,不是誰家都不缺銀子,能供養自家孩子大手大腳的花錢。但是衛侯府不一樣,他們是勳貴,缺什麽都不會缺銀子。衛家幾兄弟平時又表現的好,煙花之地和賭坊從不踏入半步。
自然這三兄弟就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一提起他們各家長輩都要誇句有出息。這讓一群同樣出身勳貴的紈絝子弟怎麽受得了。於是衛賢兄弟三人就被他們爭對了,有事沒事就喜歡看他們出醜。
但是衛家兄弟幾個品性好,從不胡作非為,他們想找事也尋不到由頭,畢竟還是要給衛侯府麵子的。
於是衛家兄弟幾個手頭緊就成為了他們攻擊的目標(實在找不到別的理由了) ,弄的滿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要不是雲娘派人出去買東西,還不知道她的三位兄長被人如此攻擊。氣惱之下,派了人私下把這群人幹的壞事捅了出來,然後各家勳貴就開始了關門打孩子。
就算欺負哥哥們的兇手被收拾了,雲娘還是氣不過,於是就開始了私下補貼兄長們的動作。銀子她借,東西也經常送。平時兄長們用的筆墨紙硯,除了侯府準備的,她也跟著準備了不少,用不完還可以送同窗。
雲娘準備的東西不算貴,但卻個個文雅,非常適合文人之間相互贈送。這讓三兄弟高興壞了,不為別的,就為這東西來的太及時了。東西不貴,他們送出去也不心疼,同時收東西的人也不會因為太過貴重而心裏不安。
果然,這個家裏最了解他們兄弟的還是這個妹妹,沒白疼她這麽些年。
兄妹一邊吃一邊聊天,同時還說起了大哥的親事。大哥是今科進士,在翰林院學習。明年又是會試年,二哥也要進場考進士。到時兩兄弟一同入朝為官,隻是考慮到他們家的情況,翰林院散館後,大哥就要被外派出去任一縣之長,這是衛侯和長子早就商量好了的。
而二哥則要像大哥之前那般留在翰林院任庶吉士,最後不知道能不能留在京城,兄弟兩個總要有一個留在京城照顧家人。
至於三哥衛禮,年紀還小,現在才是個秀才,能不能考中進士還是未知,所以他的安排並不著急。
雲娘可不是吹,這方子是她上輩子自己弄的,上輩子她就愛跟訂新鮮的羊奶迴去自己煮來喝。比起牛奶,羊奶的口感更細滑一些,弄好了喝起來比牛奶好喝。
她記得自己有一迴去一家農家樂玩,他們家自己養了幾頭產奶的黑山羊,每天都要擠一大桶羊奶,老板自己又是個會做吃食的人,那羊奶經過他處理,味道是雲娘喝過的最好喝的奶。
然後她就花了點錢買下了方子,自己去後照著方子弄,再修改成適合自己的口味。就是羊奶不如農家樂的好,隻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這一世她家世更是不凡,隻要吩咐一聲立即有人去辦好。所以每天的新鮮羊奶要多少有多少,下麵的人根本不用她多吩咐。
隻要衛禮吩咐一聲,大廚房就會給他準備好。侯府嫡三公子,誰敢對他使手段,他的母親侯侯夫人就能讓這群人滾蛋。
“那就謝謝小妹了,迴頭哥哥從外麵帶好玩的給你,當然好吃的也行。”
小妹不愛出門,他們在外麵碰到什麽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給她帶上一份,算是讓她感受一下外麵的世界。
“謝謝三哥,不用這麽麻煩了,別耽誤了你讀書。”
雲娘是個好姑娘,平時欺負歸欺負,心裏還是念著哥哥們的好,自己有好東西也不忘給他們送一份。
她向來手鬆,哥哥們沒成家立業,手裏頭除了月例銀子,就隻有過年時收的紅,這能有多少。所以平時她會補貼兄長們一點,畢竟有些時候他們花銀子買的東西不太好跟長輩們說。
當然雲娘不會直接說拿銀子給他們,而是說借給他們的。等他們以後有了進項,再還給她便行了。
如此一來,三兄弟便也沒再拒絕。偶爾手頭緊的時候,便會跟妹妹借些銀子緩陣子。其實衛家三兄弟有父有母,平時也輪不到做妹妹的來補貼。但是衛家人對男丁們的教育很嚴格,都不允許家人私下補貼,一旦被發現不僅補貼沒了,連過年時收到的禮都得被沒收走。
如此一來,衛家三兄弟平時在外麵多少會有點手緊,特別是他們的同窗大多數家世相當,平時請他們吃個酒都要存好幾個月的銀子。
雲娘不想哥哥們因為缺銀子而做出一些耽誤他們讀書的行為,所以幹脆自己補貼,兄妹四個保密動作做的很好,衛家長輩們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家孩子一直被表妹補貼著。
衛賢兄弟三個也有誌氣,每次借了銀子都寫借條,現在借是沒法子,不代表他們就心安理得的用掉。
其實衛侯府的家規沒錯,但是也要考慮一下當時的情況嘛。這條家規是由第一代衛侯所立,那個時候華朝剛立,一切是百廢俱新,物價與現在天壤之別。那時候京城一個銅板能買兩個雞蛋,現在京城三個銅板才能買一個,物價漲的就是這麽快(作者都吃不起豬肉了)。
所以幾十年前十兩銀子能請人吃一頓上等席麵,現在也就勉強一桌中等席麵,還不包括酒水。
雲娘曾不小心聽到大舅們講他們少年時期請同窗吃酒這點銀子都嫌不夠,何況現在輪到表哥他們。但是古人重視祖先,就算不合理也沒有多少人敢挑戰祖宗們訂下的規矩。
衛家還算好,弟子人品優良,作奸犯科之事從不去做。哪怕手中缺銀子,也寧願自己攢上幾個月也不幹違背良心的事,隻是這樣一來他們手頭上就有些緊了。
雲娘也是為了哥哥們好,就算哥哥們省吃儉用也能攢夠銀子,可她就是不願意讓兄長們被那群不學無術之人嘲笑。
一個個被家裏人寵成了霸王,天老大,皇帝老二,他們得排老三。正經事從不幹一件,天天在外麵胡鬧,衛侯長輩他們不敢惹,但是小輩們卻成為了他們口中的書呆子。再加上幾兄弟手上緊,平時不是在書院吃,就是在家裏。
上個酒樓幾兄弟還要湊銀子,這和華朝現在的奢華風氣格格不入,自然也就成為了他人取笑的把柄。
其實這本沒什麽,不是誰家都不缺銀子,能供養自家孩子大手大腳的花錢。但是衛侯府不一樣,他們是勳貴,缺什麽都不會缺銀子。衛家幾兄弟平時又表現的好,煙花之地和賭坊從不踏入半步。
自然這三兄弟就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一提起他們各家長輩都要誇句有出息。這讓一群同樣出身勳貴的紈絝子弟怎麽受得了。於是衛賢兄弟三人就被他們爭對了,有事沒事就喜歡看他們出醜。
但是衛家兄弟幾個品性好,從不胡作非為,他們想找事也尋不到由頭,畢竟還是要給衛侯府麵子的。
於是衛家兄弟幾個手頭緊就成為了他們攻擊的目標(實在找不到別的理由了) ,弄的滿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要不是雲娘派人出去買東西,還不知道她的三位兄長被人如此攻擊。氣惱之下,派了人私下把這群人幹的壞事捅了出來,然後各家勳貴就開始了關門打孩子。
就算欺負哥哥們的兇手被收拾了,雲娘還是氣不過,於是就開始了私下補貼兄長們的動作。銀子她借,東西也經常送。平時兄長們用的筆墨紙硯,除了侯府準備的,她也跟著準備了不少,用不完還可以送同窗。
雲娘準備的東西不算貴,但卻個個文雅,非常適合文人之間相互贈送。這讓三兄弟高興壞了,不為別的,就為這東西來的太及時了。東西不貴,他們送出去也不心疼,同時收東西的人也不會因為太過貴重而心裏不安。
果然,這個家裏最了解他們兄弟的還是這個妹妹,沒白疼她這麽些年。
兄妹一邊吃一邊聊天,同時還說起了大哥的親事。大哥是今科進士,在翰林院學習。明年又是會試年,二哥也要進場考進士。到時兩兄弟一同入朝為官,隻是考慮到他們家的情況,翰林院散館後,大哥就要被外派出去任一縣之長,這是衛侯和長子早就商量好了的。
而二哥則要像大哥之前那般留在翰林院任庶吉士,最後不知道能不能留在京城,兄弟兩個總要有一個留在京城照顧家人。
至於三哥衛禮,年紀還小,現在才是個秀才,能不能考中進士還是未知,所以他的安排並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