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曆史同人)公孫策與包拯+番外 作者:千棵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策看著玉娘,心底輕歎一聲,這也是個癡情的。不過也是個剛烈堅強的女子。他還記得後來玉娘將李浩的兒子養得很好,李浩的兒子還中舉做了官,還曾專門來拜見過包拯。
“大人一定不會怪罪的,素聞包大人正直清廉,愛民如子,怎會怪罪思念丈夫的可憐女子?”小風箏輕聲說著,語氣溫柔,可眼底卻露出幾分狡詐輕蔑。
公孫策的眉頭再次皺緊,小風箏還是如同上輩子那般,以為自己能掌控人心。
“這位姑娘錯了。”公孫策看向小風箏,神色不悅,冷聲開口,“此刻我們在此處,非開封府的任何人,而隻是一名過路人罷了,姑娘無需用我們的身份來威壓於我們。其次,若是以法論,姑娘於李浩一案有何瓜葛,或者說姑娘認識李浩?知道李浩的真正死因?或者說,姑娘這麽肯定能夠招魂,是確定李浩已死?那麽,姑娘是知情者,亦或是主謀?”
說到此處,公孫策神色更加冷漠,“不要說姑娘隻是一時好心,天下苦命人甚多,怎的姑娘偏偏在這個時候就認識了苦命的李浩或者,李浩的妻子呢?”
包拯側頭看向公孫策,嘴角微微勾起,又不著痕跡的撫平。
而那小風箏的臉色變了又變,最後勉強維持住笑容,“既然兩位隻是過路人,那麽,兩位也是真的想見一見那李浩?”
“本來很想,現在不見也罷。”包拯淡淡說著,轉身看向玉娘,肅然道,“若有冤情,開封府的鳴冤鼓,夫人可以隨時敲響。”說罷,包拯看向王進,“你的訴狀裏所陳述李浩一案,已經有了一些進展,李浩的確已死,丁克兄弟確為疑兇,明日你需來開封府一趟,有些細節還需問你。”
一旁的玉娘聽到“李浩的確已死”時,腳一軟,差點摔倒,幸好小風箏眼明手快的扶住。
“可,可是大人,細節,細節我不知道啊。”王進慌亂的的說著。
公孫策微笑,“王公子可在招魂成功後,仔細詢問,然後明日告知我等即可。”
“大人,大人!請為我夫做主啊。”玉娘迴過神來,立即跪下,聲音哽咽帶著幾分淒厲的喊道。
“這位夫人請起,若有冤情,還請上府衙陳述一二。”公孫策輕歎一聲,扶起玉娘,低聲說著。
玉娘哽咽著點頭。
隨後,包拯便輕輕拉過公孫策,兩人慢步離開了至楓亭。
好奇跟來的白玉堂有些不解的問著公孫策,“公孫大哥,我們不看烏盆冤魂了嗎?”他可是好奇的很,冤魂哎~~~
“不必看了。”公孫策笑笑說著,側頭看向包拯,他不容許任何人用那樣輕蔑的目光看著包拯,鐵麵無私,愛民如子,公正清廉的包拯包青天大人豈容他人輕視?或許現在的包拯還沒有後世的響徹天下的聲名,但在他公孫策心裏,包拯就是包拯!
“李浩已經被謀殺,毋庸置疑,接下來的就是還李浩一個公道。”包拯緩緩說著。
而不知道是不是公孫策的錯覺,在包拯說完後,公孫策竟覺得一陣陰冷的風從身側卷起,又緩緩的消失。
“這風好冷啊。”白玉堂忍不住搓搓手臂,無端端的怎麽起了冷風呢?
公孫策下意識的看向包拯,包拯隻是勾了一下嘴角,抬手拍了拍公孫策的背部,“時候不早了,迴去歇息了。”
公孫策一愣,隨即也笑了起來。
——罷了,不管上輩子還是此時,能否看見冤魂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蒙冤的人得以昭雪,求取公道的人能得償所願。
******
而在翌日,展昭帶著老趙頭抓來了丁克兄弟,丁克兄弟被抓的時候還很茫然,直到在開堂審案,在一幹證據——烏盆,李浩的金子,買給妻兒的東西,以及李浩的印章麵前,丁克兄弟還想否認殺人罪行,卻不想,展昭還帶來了另一個差點被害的商人,在這個因為跳崖而僥幸活命的商人指控之下,丁克兄弟終於認罪。
結束了烏盆案,公孫策去了書行買了幾本書,送給了李浩的兒子。一如前世,鼓勵李浩的兒子好好讀書。
“公孫先生,你說包大人到底有沒有看見我爹?”李浩的兒子突兀的問著。
在送李浩的妻兒迴鄉的時候,沒想到,李浩的兒子會這麽問。
公孫策有些意外,這和上輩子可不一樣。
“我不知道。”公孫策想了想,蹲下,看著李浩兒子嚴肅的小臉蛋,很認真的迴答道,“我跟隨包大人多年,每次每個案子,他都是查人找證據,以及推理,他查的非常仔細,也很嚴密,他曾說過,人命大於天,公道自在人心,真相才是最重要的。我從未見過死去的冤魂,包大人也從未告訴過我,他有沒有見過。”
“大人一定不會怪罪的,素聞包大人正直清廉,愛民如子,怎會怪罪思念丈夫的可憐女子?”小風箏輕聲說著,語氣溫柔,可眼底卻露出幾分狡詐輕蔑。
公孫策的眉頭再次皺緊,小風箏還是如同上輩子那般,以為自己能掌控人心。
“這位姑娘錯了。”公孫策看向小風箏,神色不悅,冷聲開口,“此刻我們在此處,非開封府的任何人,而隻是一名過路人罷了,姑娘無需用我們的身份來威壓於我們。其次,若是以法論,姑娘於李浩一案有何瓜葛,或者說姑娘認識李浩?知道李浩的真正死因?或者說,姑娘這麽肯定能夠招魂,是確定李浩已死?那麽,姑娘是知情者,亦或是主謀?”
說到此處,公孫策神色更加冷漠,“不要說姑娘隻是一時好心,天下苦命人甚多,怎的姑娘偏偏在這個時候就認識了苦命的李浩或者,李浩的妻子呢?”
包拯側頭看向公孫策,嘴角微微勾起,又不著痕跡的撫平。
而那小風箏的臉色變了又變,最後勉強維持住笑容,“既然兩位隻是過路人,那麽,兩位也是真的想見一見那李浩?”
“本來很想,現在不見也罷。”包拯淡淡說著,轉身看向玉娘,肅然道,“若有冤情,開封府的鳴冤鼓,夫人可以隨時敲響。”說罷,包拯看向王進,“你的訴狀裏所陳述李浩一案,已經有了一些進展,李浩的確已死,丁克兄弟確為疑兇,明日你需來開封府一趟,有些細節還需問你。”
一旁的玉娘聽到“李浩的確已死”時,腳一軟,差點摔倒,幸好小風箏眼明手快的扶住。
“可,可是大人,細節,細節我不知道啊。”王進慌亂的的說著。
公孫策微笑,“王公子可在招魂成功後,仔細詢問,然後明日告知我等即可。”
“大人,大人!請為我夫做主啊。”玉娘迴過神來,立即跪下,聲音哽咽帶著幾分淒厲的喊道。
“這位夫人請起,若有冤情,還請上府衙陳述一二。”公孫策輕歎一聲,扶起玉娘,低聲說著。
玉娘哽咽著點頭。
隨後,包拯便輕輕拉過公孫策,兩人慢步離開了至楓亭。
好奇跟來的白玉堂有些不解的問著公孫策,“公孫大哥,我們不看烏盆冤魂了嗎?”他可是好奇的很,冤魂哎~~~
“不必看了。”公孫策笑笑說著,側頭看向包拯,他不容許任何人用那樣輕蔑的目光看著包拯,鐵麵無私,愛民如子,公正清廉的包拯包青天大人豈容他人輕視?或許現在的包拯還沒有後世的響徹天下的聲名,但在他公孫策心裏,包拯就是包拯!
“李浩已經被謀殺,毋庸置疑,接下來的就是還李浩一個公道。”包拯緩緩說著。
而不知道是不是公孫策的錯覺,在包拯說完後,公孫策竟覺得一陣陰冷的風從身側卷起,又緩緩的消失。
“這風好冷啊。”白玉堂忍不住搓搓手臂,無端端的怎麽起了冷風呢?
公孫策下意識的看向包拯,包拯隻是勾了一下嘴角,抬手拍了拍公孫策的背部,“時候不早了,迴去歇息了。”
公孫策一愣,隨即也笑了起來。
——罷了,不管上輩子還是此時,能否看見冤魂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蒙冤的人得以昭雪,求取公道的人能得償所願。
******
而在翌日,展昭帶著老趙頭抓來了丁克兄弟,丁克兄弟被抓的時候還很茫然,直到在開堂審案,在一幹證據——烏盆,李浩的金子,買給妻兒的東西,以及李浩的印章麵前,丁克兄弟還想否認殺人罪行,卻不想,展昭還帶來了另一個差點被害的商人,在這個因為跳崖而僥幸活命的商人指控之下,丁克兄弟終於認罪。
結束了烏盆案,公孫策去了書行買了幾本書,送給了李浩的兒子。一如前世,鼓勵李浩的兒子好好讀書。
“公孫先生,你說包大人到底有沒有看見我爹?”李浩的兒子突兀的問著。
在送李浩的妻兒迴鄉的時候,沒想到,李浩的兒子會這麽問。
公孫策有些意外,這和上輩子可不一樣。
“我不知道。”公孫策想了想,蹲下,看著李浩兒子嚴肅的小臉蛋,很認真的迴答道,“我跟隨包大人多年,每次每個案子,他都是查人找證據,以及推理,他查的非常仔細,也很嚴密,他曾說過,人命大於天,公道自在人心,真相才是最重要的。我從未見過死去的冤魂,包大人也從未告訴過我,他有沒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