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要的那些大型實驗設備,尤其是兩部電鏡,不僅價格高昂,而且設備本身還要針對使用環境進行特調。


    所以形式上肯定不能和之前栗亞波置辦的那些小打小鬧一樣,搞個產品清單看一下型號和配置,然後就直接付定金下單。


    而是更接近於常浩南熟悉的軍售貿易。


    買方需要派個代表團,或者至少幾個代表過去和對方溝通情況,把從生產到運輸到安裝再到售後的細則都確定好了之後,才能簽合同。


    如果要是擱在過去的華夏,那要買這種高端設備,大概率還會附加不少使用層麵的限製,談判起來就更複雜了。


    再加上唐林天又準備通過搞多方共建拉來一部分資金,所以流程還要更複雜一些。


    即便因為常浩南這個當下炙手可熱的招牌,所以一路的審批基本都開著綠燈,但還是經過了前後兩輪、總計一個多月的可行性研究,才把那個去歐洲購買設備的代表團給組建起來。


    這樣可以一邊走後續的經費劃撥流程,一邊考察不同品牌和型號的設備。


    等到錢批下來之後,第一時間就下訂單。


    而楊慧梅教授作為京航大學和火炬集團雙方都認可的代表,以及過去曾經跟多國進行貿易談判的豐富經驗,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實際主持代表團工作的副團長。


    一路兜兜轉轉,到代表團啟程的時候,都已經進入到8月下旬了。


    火炬實驗室也逐漸變得熱鬧了起來——


    實驗室的第一批學生裏麵,除了常浩南親自帶的栗亞波以外,都來自外校。


    6月份畢業之前肯定沒辦法進組。


    至於暑假期間……


    包括常浩南在內的四個老師也都才剛剛結束學生生涯不久,並不是什麽魔鬼。


    並沒有強製要求提前進組。


    所以幾個人都是進入8月份之後才陸續來京航報道的。


    其中,姚夢娜最終正式選定的開門弟子仍然是萬川晴。


    也就是之前跟栗亞波一起參加麵試的那位金陵大學物理係女生。


    劉方平同樣選擇了那次麵試中的另一個人,來自湘省大學,叫譚銳帆。


    他和雷誌興雖然沒親自參加那場麵試,但常浩南後來還是把麵試情況整理出來交給了他們,讓二人自行決定招生人選。


    而後者就沒有從名單中選擇,而是招收了一名來自青華大學的學弟。


    看上去,二人應該早在雷誌興畢業加入火炬實驗室之前就認識了。


    除了三名碩士生以外,還有一名常浩南名下的博士。


    王傑。


    碩士畢業於冰城工業大學李誌宏教授的課題組。


    本來他是可以在原組繼續讀博的。


    不過,他在碩士一年級的時候曾間接接觸過常浩南主持的那個軸承項目。


    當然,那個時候,常浩南也隻是在讀博士一年級而已。


    所以王傑倒也並沒什麽想法。


    但是又過了兩年,當後者快要畢業的時候,卻在無意中看到了一條新聞。


    一條來自京航大學的新聞。


    這才發現,本來是跟自己同一年本科畢業的常浩南,竟然已經當!教!授!啦!


    還是二級教授。


    甚至比他當時的導師李誌宏教授還高一級。


    所以,他的心思才又活泛起來。


    好在李誌宏老師也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並沒有因為這件事而在畢業問題上設置什麽障礙。


    總之,王傑就這麽從冰城工業到了京航。


    對於這些來自外校的學生,尤其是碩士生來說,第一個學期除了要密集的上課以外還需要熟悉自己的課題以及實驗室的情況,其實很難騰出什麽時間來真正進行科研。


    所以雖然一下子有了5名研究生,但真正能馬上開始幹活的,也就隻有栗亞波和王傑兩個人。


    本來按照常浩南的意思,咱們這9個人作為火炬實驗室的啟動成員,應該找個大家都有空的時間出去吃個飯什麽的。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8月21號,新生報道之後的第二天,劉方平和雷誌興那邊就來了新活。


    華夏船舶工業集團已經批準了滬東造船廠提交的方案可行性論證。


    使用gas-transport液貨艙和蒸發氣完全再液化係統的lng船正式進入了項目研發流程。


    其中,船隻的整體結構計算,以及再液化係統與其他各個子係統之間的協調關係,都會交給火炬集團,以及火炬實驗室來完成。


    於是,才剛剛迴到京航沒幾天的二人隻好再次前往上滬。


    考慮到這一次是雙方之間的正式合作。


    所以同時作為集團和實驗室負責人的常浩南,自然也得跟著過去露麵簽個字。


    聚餐的事情就隻好先擱置起來了。


    ……


    從飛機快要降落的時候開始,雷誌興就開始和常浩南介紹滬東造船廠的大體情況。


    畢竟他和劉方平已經在那邊斷斷續續地待了差不多七八個月的時間。


    而根據二人的了解,常浩南此前唯一一次到上滬就是年初來參加c808客機的取證成功儀式。


    並沒有去過其它地方。


    甚至除了蔡宏桂以外,應該也沒直接接觸過那邊的同誌。


    結果,飛機落地之後,常浩南卻輕車熟路地開始跟前來接待的同誌熱情交流。


    看得雷誌興和劉方平目瞪口呆。


    倆人停留在機艙門口,甚至一時間忘了往舷梯下麵走。


    “咱們上個月迴京航之前,滬東這邊的人不是還說,他們跟常教授不熟嗎?”


    雷誌興稍稍湊近劉方平,小聲問道。


    “確實是這麽說的。”


    後者的迴答突出一個簡明扼要。


    不過雷誌興也早就習慣了老夥計的這種講話方式,並沒有在意,而是歎了口氣,緊接著搖了搖頭


    “咱老板這人脈,簡直深不可測……”


    實際上,常浩南確實不太認識滬東造船廠這邊的人。


    就連蔡宏桂,也隻是見過兩麵而已。


    但去年國慶那會,他就跟701所的林青約好,會抽時間去參(視)觀(察)一下正在建造過程中的國產新型護衛艦。


    不過後來他一直都比較忙,也不值當為了這個事專門跑一趟滬東。


    所以就拖到了現在。


    而正在大場機場的停機坪上跟常浩南談笑風生的,正是林青。


    以及船舶工業集團的一名副總經理,吳文濤。


    後者和常浩南在去年年末那次千禧年晚會上有過一麵之緣。


    其實在船舶總公司拆分之後,701所和滬東造船廠已經分別隸屬於船舶重工和船舶工業兩個集團。


    不過,船舶係統內部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非常常見,再加上華夏兩個主要生產護衛艦的船廠,也就是滬東和黃埔都在船舶工業旗下,所以分家幾乎沒怎麽影響到雙方之間的合作。


    包括林青和吳文濤之間,也算是老相識了。


    在一番寒暄之後,常浩南一行人便分別坐上了幾輛中巴車。


    “常總,咱們關於lng船的合同簽字儀式定在明天下午,那今天就按照林青同誌的安排,先帶著您去護衛艦那邊看看?”


    待到車子開動之後,坐在過道另一邊的吳文濤側過身子,征詢常浩南對行程的意見。


    “我麽……客隨主便。”


    常浩南兩輩子加一起都沒親眼見過造船廠裏麵是什麽樣的,不管怎麽安排他都不會有意見。


    “那好。”


    吳文濤點了點頭,然後對坐在前麵的一名工作人員指示道:


    “去2#船塢。”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