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晚宴,在組織形式上,其實跟常浩南之前領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那次非常接近。


    還是大會堂二層宴會廳、還是10人一桌的分桌用餐、還是老幾樣的經典淮揚菜。


    隻是級別和規模都要高出不少。


    能容納5000人的宴會廳,竟然差不多滿了。


    讓常浩南有些意外的是,自己竟然被安排到了7號桌上——


    這次晚宴的分桌方式大概是按照不同行業和身份來的,比如某幾桌是學界代表、某幾桌是解放軍,某幾桌又是學生代表這樣。


    一些不太好分的,就打散之後插進去。


    不過前麵七桌不一樣。


    是主桌。


    每一桌都會安排一位大佬的那種。


    換句話說總共隻有63個位置。


    能在這裏麵混到一個,可以說是相當不易。


    而這一桌上,他竟然還見到了兩位熟人。


    上午剛剛架機通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的鄭良群倒是還算在預料當中,但另外一位,就讓常浩南多少有些意外了。


    “秦文貴,秦工?”


    兩年前,常浩南獲得的第一項重量級榮譽——華夏青年五四獎章。


    那時候跟他一起領獎的,就有這位秦文貴。


    其實倆人過去隻見過一麵,常浩南對於另外幾個人的印象甚至已經有些模糊。


    不過秦文貴這一頭標誌性的白發,哪怕在前幾桌普遍歲數不小的人群裏麵,也相當吸引眼球。


    相對來說,常浩南就沒有什麽特別引人注目的特征了。


    除了年輕。


    但參加今天這種場合,肯定得把自己往成熟的方向打理。


    所以秦文貴直到被喊出名字的時候,才猛然抬起頭來。。


    他倒是馬上就認出了常浩南:


    “呃……常工,你好你好。”


    秦文貴的臉上露出幾分偶遇熟人驚喜,但說話的時候卻聽不出什麽語氣,甚至不太連貫。


    顯然是有些拘謹。


    畢竟,雖然大佬們現在還沒進場,但眼下這陣勢,也絕對算得上大場麵了。


    至少比當時他們去領五四獎章那會大。


    “秦工這是還在石油一線工作?”


    兩年時間不見,秦文貴給人的感覺比上次見麵更滄桑了一些。


    如果是坐辦公室的話,恐怕不會有這麽大的變化。


    “是啊。”


    秦文貴點了點頭:


    “上次迴去之後,上級還問我要不要調到鄯州的總部去,不過我覺得,怎麽也要把手頭的那片田給處理好,再說,我手頭還有個課題,是關於簡化深井開采套管流程的,這種生產技術,不到一線根本沒辦法搞研究,所以就沒同意。”


    秦文貴並不是普通油井操作工,而是高級工程師,屬於應用型的高級別人才。


    “那現在是……”


    “哦,在青唐局管鑽井。”


    雖然這些年很多國企都已經開始去行政化改革,但像石油、林業這類單位,普遍地處偏遠且管轄範圍巨大,在業務上也要求其具備一定的行政職能,因此並沒有跟著一起改製。


    因此,像青唐局這類的大型油田,在級別上仍然跟地市一級齊平,下屬的鑽井處也相當於一個市級局。


    秦文貴38歲能幹到這個位置,進步速度絕對算是非常快了。


    “算了,先不說我了。”


    在跟熟人聊起來之後,秦文貴的情緒也逐漸放鬆下來:


    “算算時間,常工應該也快畢業了,是準備繼續深造,還是到哪高就?”


    這個問題問出來,還沒等常浩南有什麽反應,一直坐在倆人邊上聽著的鄭良群直接就沒繃住,捂著臉笑出了聲。


    實際上,秦文貴真的隻是隨便找個由頭一問——


    這張桌子上的另外7個人他根本就不認識,但都是一眼看上去就身居高位的樣子。


    隻有跟常浩南聊一聊才能緩解一下緊張的情緒。


    而石油工業跟軍事工業,在行政管理上是完全不同的兩條線。


    別說一個二級央企的領導,秦文貴可能連國防科工委主任是誰都不知道。


    就像常浩南也不知道華夏石油的總經理是誰。


    當年兩人共同領獎的時候,常浩南的頭銜就是相當紮眼的“學生”。


    按照正常時間推算,也確實是明年研究生畢業。


    在秦文貴看來,既然常浩南都已經坐到這張桌子上了,那必定是未來可期,自己問一下對方畢業之後的打算,也顯然是個不錯的話題。


    隻是……


    最後,為了避免常浩南有自吹自擂之嫌,還是鄭良群主動開口,替他解釋了目前的情況。


    秦文貴:


    “……”


    場麵一度十分尷尬。


    好在尷尬的氣氛並沒有持續太久。


    “您就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學的常浩南,常教授?”


    一個聲音從常浩南身後響起。


    他迴過頭,發現是一名看上去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


    “我是。”


    他站起身,也端起了自己的酒杯。


    因為不喝酒,所以裏麵裝的是水。


    不過這種場合,顯然不可能真有人勸酒。


    “請問您是……”


    常浩南剛就任教授三個月多點,還不太習慣有人用教授稱唿他。


    而且相比於型號總師和總規劃師,這個頭銜的流傳度也沒那麽廣。


    “田綱,燕大的教授,數學係的。”


    對方迴答道:


    “久仰您的大名,剛才從這走過去的時候聽到這位將軍同誌在介紹您,所以特地來和您認識一下。”


    常浩南思索片刻,還是想起來了對方的身份。


    之前看論文的時候看到過這個名字。


    研究微分幾何的。


    進而想起,上一世,這位田教授好像還跟另一位微分幾何大佬丘成桐發生過一些書麵上的糾紛。


    不過常浩南對此的了解隻停留在八卦層麵,對於誰對誰錯沒什麽概念。


    也不想有概念。


    這種學術界的嘴炮,本來也打不出什麽結果。


    雖然他現在確實想在數學界整出點動靜,但那主要是為了給日後辦學術期刊,乃至辦研究機構做準備。


    說到底,常浩南並不混數學這個圈子,更重要的是手頭捏著豐富的資源,沒必要摻和進去,給自己惹一身騷。


    “原來是田教授。”


    他跟對方碰了碰杯:


    “我之前也看過您寫的論文,獲得了不少啟發,有機會的話,還希望能向您請教。”


    伸手不打笑臉人,雖然不知道對方通過這樣略顯生硬的方式找上自己是否有什麽目的,但既然別人先放出來了那麽好的態度,他肯定也得客套一番。


    實際上,田綱此時的想法倒是沒那麽複雜。


    單純是他收到了來自數學年刊的一份審稿邀請。


    是關於兩條微分幾何領域假設的證明。


    內容並沒有什麽問題。


    如果發表,恐怕會對龐加萊猜想的證明起到不小的推動作用。


    甚至可以算是90年代後半葉影響微分幾何領域影響力最大的論文。


    至少,把這兩條引理以作者的名字命名,毫無問題。


    隻是唯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的單位卻讓他有點在意——


    京城航空航天大學。


    這並不是一個專長於理論數學的學校。


    田綱在過去甚至從未審過來自這所大學的論文。


    今天恰好在無意中聽到常浩南的名字,好奇之下,才過來認識一番。


    當然,按理來說,審稿人是不應該跟被審稿人直接聯係的。


    某些雜誌甚至會執行盲審,讓審稿人看不見作者的信息。


    但實際操作起來是另一迴事。


    尤其理論數學這種小圈子。


    每個方向總共也沒幾個人,相互之間幾乎全都認識。


    你真要嚴格執行迴避原則,那就不用審稿了。


    所以不會很看重這些。


    不過,正當他還想再說些什麽的時候,一陣音樂突然響起,緊接著是主持人宣布晚宴正式開始的聲音。


    眾人的注意力,也紛紛轉向了走上主席台準備做賀詞幾位大領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