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機完全不需要裝載大型貨物,原來的尾艙門自然是直接給封死了,順便還省去了一大堆控製和裝載機構,在盡可能減輕起飛重量的同時,也算是給維持縱向平衡做了些貢獻——
在改裝過程中加上的t型天線和隨之而加高的尾翼讓這架飛機的後半部分有點超重。
一般來說麵對這種情況,都是以調節機內燃油分布作為主要平衡手段,但運8氣密型的航程本來就短得離譜,要是再在燃油這塊動刀子,那這預警機的實際效能也就不用怎麽指望了……
作為廠區機場,舒適性配置自然一般。
聽到首長說要上飛機,很快有人搬來一部普通金屬梯,架在了飛機右側的艙門口。
與此同時,一輛電源車也已經在另外一側停好,從車上下來幾名地勤人員,開始給飛機接電。
好在現場所有人的腿腳都還算麻利,至少不會上個梯子都摔跤。
由於不見陽光,剛才飛機一直沒啟動的情況下也沒有暖氣的說法,所以機艙裏麵反而比外頭還要冷一些。
年歲有點大的王曉模不由得緊了緊身上的大衣。
作為一架設計於五十年代的軍用運輸機,運8的機艙相對比較狹窄,因此,隻在靠右側的位置布置了一排操作台。
好在飛機本身長度足夠,所以機位還算夠用。
首長在機艙裏麵來迴走了兩圈,然後坐在了其中一個座位上,輕輕動了動麵固定在桌麵的軌跡球和鍵盤。
兩年前,常浩南和王曉模聊起預警機的時候,除了飛機本身以外,也說起過一些設計細節。
比如操作工位不要用普通的椅子、也不要在操作台上擺普通的鍵盤鼠標。
預警機說到底畢竟是一架飛機,在天上飛就有可能出現各種情況。
萬一遇到什麽強對流天氣乃至故障或是損壞,機艙裏麵無法固定能夠亂飛的東西越少越好。
這些細節看似平常,但對於第一次正經搞預警機的華夏來說就是很容易忽略。
尤其負責艙內設備研發的王曉模並非航空技術專家,地麵雷達站的經驗有些不能照搬照抄到天上來。
當時他還讚歎了一番常浩南的心思縝密。
但其實這些都是上一世空警200項目早期的經驗教訓……
“這個操作台,現在能開機麽?”
首長稍稍迴過頭,向身後的眾人問道。
“操作終端可以開機,但是雷達現在還不行。”
王曉模迴答道:
“為了降低風險,首飛的時候會把現在這個陣麵拆下來,換一個外形和重量一樣的配重上去,所以雷達目前還沒接電。”
14所那邊為了生產這個雷達花的時間幾乎比182廠生產下麵這架飛機都長,自然寶貝得很。
雖然根據風洞測試結果來看,首飛的風險很小,但那畢竟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
他這邊迴答的話音剛落,旁邊另一名技術人員就打開了終端機櫃的電源。
這個年代連windowsxp都還沒有,預警機自然輪不上用圖形界麵操作係統。
因此界麵也沒什麽好看的,一番自檢結束之後,crt顯示器上就出來一個繪製著距離和方位的示意圖,不過上麵隻有中間一個光點。
旁邊的另一個屏幕上閃著幾個英文提示。
首長的外語很好,看得懂那是雷達自檢失敗的意思。
“你們這裏洋文好的人多得很呐,但我們自行研發的雷達,有沒有把操作界麵也換成中文的可能?”
他倒是沒有直接下令要求如何,畢竟也是搞技術出身,知道在這種時候外行指導內行要不得。
“軟件上沒什麽難度,但漢字字符占據的字節數有點大,預警機操作終端為了保證穩定,性能遠不如普通pc,所以我們目前還是用了英文。”
王曉模趕緊解釋道:
“不過等到以後硬件水平提高上來,要改過來的難度也不大,我們爭取……”
話才說到這裏,就被首長麵露笑容地揮手打斷了:
“我隻是隨便一問,不必因此影響到正常的研發進度。”
王曉模稍微鬆了口氣。
雖然他也算見多識廣,但在這種環境下,高低還是帶著點緊張。
“既然雷達的性能沒有問題,那麽飛機本身怎麽樣?”
好在首長沒有一直給他施加壓力,而是很快把注意力轉向了另外一邊的梁紹修。
後者盡管早有準備,但聽見這個問題還是內心一沉。
畢竟,如今全世界用上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其實總共就大衛國的費爾康和瑞典的愛立眼兩種,空警200的雷達得益於後發優勢,哪怕不如那兩個,也絕對稱得上當世前三。
相比起來,運8這個平台就有點丟人了……
當然,不管怎麽說,問題還是得迴答:
“經過改進之後的運8氣密型平台,目前的幾項關鍵設計指標都比原來的運8c有所提升,在改裝完成之後,預計可以達到580km最大平飛速度、2000公裏航程和大約4.5小時留空時間。”
對於特種機平台來說,重要的也就是這三個指標。
隻可惜……確實都不怎麽樣。
氣密型平台本身的空載最大航程也才3000公裏冒頭,如今裝上總重超過5噸的任務載荷,再加上一個誘導阻力巨大的天線和大號垂尾,還能保住一多半航程已經是梁紹修能力的極限了。
“也就是說,在飛行性能上,確實還跟圓環工程有一定差距。”
首長用的是陳述語氣。
實際上數字擺在這,也確實沒什麽好問的。
梁紹修一下子不知道該接點什麽了。
他總不能在大領導麵前把飛行平台的研發過程整個講一遍。
不過這個時候,一直跟在旁邊沒說過話的丁高恆給他解了圍:
“首長,圓環工程畢竟是戰略運輸機平台,在航程和速度這些指標上注定有優勢,運8的起飛重量隻有伊爾76的三分之一,比不上也很正常。”
“而且,我們國產預警機不可能隻停留在空警200這個型號上麵,之前計劃在滬飛生產幹線客機的時候,浩南同誌和我就考慮過,未來用國產化的c909平台改裝預警機的可能。”
聽到此處,首長眉眼一動,顯然對此有了幾分興趣。
丁高恆雖然並非航空專業出身,但聽常浩南給他畫餅也已經聽過不少次了,見狀趕緊繼續補充細節:
“c909的起飛重量雖然也比伊爾76低一些,但畢竟是客機的底子,基礎型號就有6000公裏左右的航程,而且地板下麵的行李艙空間還可以改裝成油箱。”
“圖波列夫方麵之前進行過類似的升級,可以把航程提高到9000公裏以上,哪怕考慮到載重和雷達天線的影響,也足夠提供8-10小時級別的可用任務時間了。”
“而且,對於在空中長期執行任務的指戰員來說,客機平台的舒適性也要比伊爾76一個軍用運輸機好得多。”
這一番說辭顯然是在畫餅,不過無論是國產相控陣雷達,還是已經在蓋廠房準備生產的c909客機,顯然都不是什麽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所以這個餅,至少已經能聞著味了。
旁邊的王曉模見狀也趕緊接上話茬:
“我們的雷達研發也是與此配套的,除了目前空警200用的這個t形陣麵以外,圓盤型雷達罩內的固定三麵陣,甚至是背靠背可旋轉的雙波段兩麵陣雷達也都在同步研發,在進度上應該能和國產客機平台的進度相匹配。”
勸上級做某件事,講究一個點到為止。
越是級別高的領導,做出決策要思考的問題和兼顧的方麵就越多。
話說到份上即可,絕不能一直催。
因此,二人分別說完之後,機艙內重新陷入一片安靜。
隻剩下機櫃散熱風扇的嗡嗡聲環繞在眾人耳邊。
而且實際上,既然首長會專門安排這次行程,就說明心裏已經有了一些傾向。
親自視察隻不過是排除一些顧慮罷了。
也無需他們再說太多。
馬上要進入一個內容相對敏感的階段,我重新注冊了一個粉絲群,在書籍詳情頁的最下麵,如果到時候有實在發不出來的章節就在群裏發……
(本章完)
在改裝過程中加上的t型天線和隨之而加高的尾翼讓這架飛機的後半部分有點超重。
一般來說麵對這種情況,都是以調節機內燃油分布作為主要平衡手段,但運8氣密型的航程本來就短得離譜,要是再在燃油這塊動刀子,那這預警機的實際效能也就不用怎麽指望了……
作為廠區機場,舒適性配置自然一般。
聽到首長說要上飛機,很快有人搬來一部普通金屬梯,架在了飛機右側的艙門口。
與此同時,一輛電源車也已經在另外一側停好,從車上下來幾名地勤人員,開始給飛機接電。
好在現場所有人的腿腳都還算麻利,至少不會上個梯子都摔跤。
由於不見陽光,剛才飛機一直沒啟動的情況下也沒有暖氣的說法,所以機艙裏麵反而比外頭還要冷一些。
年歲有點大的王曉模不由得緊了緊身上的大衣。
作為一架設計於五十年代的軍用運輸機,運8的機艙相對比較狹窄,因此,隻在靠右側的位置布置了一排操作台。
好在飛機本身長度足夠,所以機位還算夠用。
首長在機艙裏麵來迴走了兩圈,然後坐在了其中一個座位上,輕輕動了動麵固定在桌麵的軌跡球和鍵盤。
兩年前,常浩南和王曉模聊起預警機的時候,除了飛機本身以外,也說起過一些設計細節。
比如操作工位不要用普通的椅子、也不要在操作台上擺普通的鍵盤鼠標。
預警機說到底畢竟是一架飛機,在天上飛就有可能出現各種情況。
萬一遇到什麽強對流天氣乃至故障或是損壞,機艙裏麵無法固定能夠亂飛的東西越少越好。
這些細節看似平常,但對於第一次正經搞預警機的華夏來說就是很容易忽略。
尤其負責艙內設備研發的王曉模並非航空技術專家,地麵雷達站的經驗有些不能照搬照抄到天上來。
當時他還讚歎了一番常浩南的心思縝密。
但其實這些都是上一世空警200項目早期的經驗教訓……
“這個操作台,現在能開機麽?”
首長稍稍迴過頭,向身後的眾人問道。
“操作終端可以開機,但是雷達現在還不行。”
王曉模迴答道:
“為了降低風險,首飛的時候會把現在這個陣麵拆下來,換一個外形和重量一樣的配重上去,所以雷達目前還沒接電。”
14所那邊為了生產這個雷達花的時間幾乎比182廠生產下麵這架飛機都長,自然寶貝得很。
雖然根據風洞測試結果來看,首飛的風險很小,但那畢竟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
他這邊迴答的話音剛落,旁邊另一名技術人員就打開了終端機櫃的電源。
這個年代連windowsxp都還沒有,預警機自然輪不上用圖形界麵操作係統。
因此界麵也沒什麽好看的,一番自檢結束之後,crt顯示器上就出來一個繪製著距離和方位的示意圖,不過上麵隻有中間一個光點。
旁邊的另一個屏幕上閃著幾個英文提示。
首長的外語很好,看得懂那是雷達自檢失敗的意思。
“你們這裏洋文好的人多得很呐,但我們自行研發的雷達,有沒有把操作界麵也換成中文的可能?”
他倒是沒有直接下令要求如何,畢竟也是搞技術出身,知道在這種時候外行指導內行要不得。
“軟件上沒什麽難度,但漢字字符占據的字節數有點大,預警機操作終端為了保證穩定,性能遠不如普通pc,所以我們目前還是用了英文。”
王曉模趕緊解釋道:
“不過等到以後硬件水平提高上來,要改過來的難度也不大,我們爭取……”
話才說到這裏,就被首長麵露笑容地揮手打斷了:
“我隻是隨便一問,不必因此影響到正常的研發進度。”
王曉模稍微鬆了口氣。
雖然他也算見多識廣,但在這種環境下,高低還是帶著點緊張。
“既然雷達的性能沒有問題,那麽飛機本身怎麽樣?”
好在首長沒有一直給他施加壓力,而是很快把注意力轉向了另外一邊的梁紹修。
後者盡管早有準備,但聽見這個問題還是內心一沉。
畢竟,如今全世界用上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其實總共就大衛國的費爾康和瑞典的愛立眼兩種,空警200的雷達得益於後發優勢,哪怕不如那兩個,也絕對稱得上當世前三。
相比起來,運8這個平台就有點丟人了……
當然,不管怎麽說,問題還是得迴答:
“經過改進之後的運8氣密型平台,目前的幾項關鍵設計指標都比原來的運8c有所提升,在改裝完成之後,預計可以達到580km最大平飛速度、2000公裏航程和大約4.5小時留空時間。”
對於特種機平台來說,重要的也就是這三個指標。
隻可惜……確實都不怎麽樣。
氣密型平台本身的空載最大航程也才3000公裏冒頭,如今裝上總重超過5噸的任務載荷,再加上一個誘導阻力巨大的天線和大號垂尾,還能保住一多半航程已經是梁紹修能力的極限了。
“也就是說,在飛行性能上,確實還跟圓環工程有一定差距。”
首長用的是陳述語氣。
實際上數字擺在這,也確實沒什麽好問的。
梁紹修一下子不知道該接點什麽了。
他總不能在大領導麵前把飛行平台的研發過程整個講一遍。
不過這個時候,一直跟在旁邊沒說過話的丁高恆給他解了圍:
“首長,圓環工程畢竟是戰略運輸機平台,在航程和速度這些指標上注定有優勢,運8的起飛重量隻有伊爾76的三分之一,比不上也很正常。”
“而且,我們國產預警機不可能隻停留在空警200這個型號上麵,之前計劃在滬飛生產幹線客機的時候,浩南同誌和我就考慮過,未來用國產化的c909平台改裝預警機的可能。”
聽到此處,首長眉眼一動,顯然對此有了幾分興趣。
丁高恆雖然並非航空專業出身,但聽常浩南給他畫餅也已經聽過不少次了,見狀趕緊繼續補充細節:
“c909的起飛重量雖然也比伊爾76低一些,但畢竟是客機的底子,基礎型號就有6000公裏左右的航程,而且地板下麵的行李艙空間還可以改裝成油箱。”
“圖波列夫方麵之前進行過類似的升級,可以把航程提高到9000公裏以上,哪怕考慮到載重和雷達天線的影響,也足夠提供8-10小時級別的可用任務時間了。”
“而且,對於在空中長期執行任務的指戰員來說,客機平台的舒適性也要比伊爾76一個軍用運輸機好得多。”
這一番說辭顯然是在畫餅,不過無論是國產相控陣雷達,還是已經在蓋廠房準備生產的c909客機,顯然都不是什麽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所以這個餅,至少已經能聞著味了。
旁邊的王曉模見狀也趕緊接上話茬:
“我們的雷達研發也是與此配套的,除了目前空警200用的這個t形陣麵以外,圓盤型雷達罩內的固定三麵陣,甚至是背靠背可旋轉的雙波段兩麵陣雷達也都在同步研發,在進度上應該能和國產客機平台的進度相匹配。”
勸上級做某件事,講究一個點到為止。
越是級別高的領導,做出決策要思考的問題和兼顧的方麵就越多。
話說到份上即可,絕不能一直催。
因此,二人分別說完之後,機艙內重新陷入一片安靜。
隻剩下機櫃散熱風扇的嗡嗡聲環繞在眾人耳邊。
而且實際上,既然首長會專門安排這次行程,就說明心裏已經有了一些傾向。
親自視察隻不過是排除一些顧慮罷了。
也無需他們再說太多。
馬上要進入一個內容相對敏感的階段,我重新注冊了一個粉絲群,在書籍詳情頁的最下麵,如果到時候有實在發不出來的章節就在群裏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