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動力方麵的顧慮之後,再去看ppt上麵那架飛機示意圖的時候,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沒有缺點,全是優點。


    非要說的話,就是因為飛機變大變重之後,靈活性或者說敏捷性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下滑,再有就是失去了過去幾乎是理論最優解的麵積率設計以後,紙麵最大速度可能會出現些許降低。


    但因為更大推力的發動機,綜合機動性方麵肯定不會出現什麽大的退步。


    時代變了,大人。


    如今已經不是機炮格鬥的年月,損失的那點敏捷性根本不重要。


    “那麽,我們繼續來看這個ii類原型機的改進方案。”


    “首先,最明顯的改進部分自然是進氣道,關於這部分的總體設計思路,我之前已經跟宋總,還有楊總進行過討論,而且,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兄弟單位的協助下布局了相關領域的研究。”


    “這次我們也請到了來自貴航工業的孫惠中總師,他將會在隨後的設計過程中作為十號工程設計團隊的一員……”


    聽到自己的名字突然被提起,孫惠中的臉上露出了震驚中夾著幾分驚喜的表情,趕緊站了起來,轉過身向身後的會場致意。


    原本,常浩南其實是想讓宋聞聰來說這件事,但後者表示把這部分工作交給貴航完成是常浩南的意思,不好貪人之功。


    這才有了剛剛這看似隨意的一句。


    像十號工程這種涉及諸多係統和部門的項目,除了核心領導成員以外,很多人互相之間都是根本不熟的。


    尤其對於孫惠中這樣中途加入的人來說更是這樣。


    如果融入團隊不順暢,很容易顯得像是個來摘桃子的外人。


    比如當年把殲教7的生產交給貴航,就不是沒有反對意見。


    畢竟那時候的蓉飛自己也窮的快要當褲子。


    現在被這樣在技術研討會的中途隨口一提,情況就會好得多。


    畢竟要是為了這個事再專門開一次沒什麽營養的會,反倒又成了大家的負擔。


    在把孫惠中的情況介紹給眾人之後,常浩南又很快把話頭收迴到了正題:


    “對dsi進氣道進行實際裝機測試的成果,最終體現為了目前已經設計定型,並且幾乎同時實現內銷和外銷的殲教9高級教練機,這個型號在試飛過程中收集到的數據,將會作用於十號工程的後續研發上。”


    “根據目前的試飛,還有延伸出的數據計算結果,dsi進氣道在來流馬赫數1.2及以下,唇口鼓包表麵壓力係數都具有沿鼓包中心線對稱分布、壓力梯度明顯,且在不同截麵沿主流方向具有增大的特征,鼓包構型對附麵層掃除效果明顯強於目前的二元可調進氣道。”


    “在超過馬赫數1.4之後,鼓包表麵附麵層的掃除能力將會銳減,附麵層分離加強,進而會造成較大的進氣壓力損失和畸變,預計在使用渦流發生器以後,可以把這個明顯的拐點延伸到馬赫數1.8以後。”


    “當然,具體的設計細節,還需要負責進氣道設計的同誌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定,不過我這裏已經有一套相對成熟的設計方法,所以也不至於要從頭開始摸索。”


    這一句話音剛落,下麵就傳來了幾陣微弱的、帶著些許慶幸驚唿聲。


    顯然,這樣的工作強度和難度相比於他們之前的預期要低上不少。


    “不過,考慮到在未來的空軍裝備序列中已經有重型機和專用截擊機,並不需要殲10承擔高速攔截任務,而且在常用的作戰載荷下,飛機也很難達到1.8馬赫以上的速度,因此這樣的性能標定對於一款單發中型機來說並無問題。”


    說到這裏,常浩南也稍微停頓了一下。


    一方麵是讓下麵的眾人吸收一下內容,另一方麵也是趁機喝口水,同時把ppt翻到下一頁。


    還是那架飛機,隻不過把視圖切換到了機腹部分。


    “從之前的第一張尺寸示意圖就能看出來,新設計的三維尺寸基本維持了原狀,但飛機的截麵形狀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這樣雖然增大了一定的阻力,但同時也提高了機腹部分的麵積,以及機體內部容積。”


    “在原始設計中,飛機總共隻有7個主要掛點,其中隻有4個能掛載武器彈藥,雖然在操作上可以用複合掛架提高掛載能力,但仍然會限製飛機的多用途性能。”


    “進行修改之後,則可以將原來的機腹中線掛架一分為二,取消這裏的燃油供應係統,更換為電氣線路,如果需要的話,甚至還可以在主副起落架之間的進氣道側邊沿上,再增加兩個專門用於空空彈的輕載掛架。”


    ppt確實是個好東西,可以讓畫功不佳的常浩南無需再用粉筆和黑板汙染自己和別人的眼睛。


    隻需要輕點鼠標,新的掛架布置方式就呈現在了飛機的仰視圖上。


    “常總。”


    趁著這個空當,坐在下麵第一排的一名工程師舉手問道:


    “兩枚中距空空彈,再加上對應的掛架,大概也要400-450kg上下,在進氣道前半段側邊沿增加這樣一部分重量,是否會影響到唇口部分的強度?”


    他的擔憂顯然是有道理的。


    畢竟在現有設計當中,進氣道和機體連接部分的那六根棍子,主要作用真的是加強結構……


    “這個問題,在方案計劃之初就考慮過,起初是準備在連接處進行額外補強,但後來發現dsi進氣道本身相對於二元可調進氣道就能減輕將近300kg的質量,因此一來一迴,也並不會有那麽大的區別。”


    “真正需要參與結構設計的同誌妥善處理的部分,是如何在進氣道外壁中布置那兩個掛架所需要的電氣線路……”


    “也就是說……機腹部分,就不準備用來布置副油箱了?”


    “沒錯。”


    常浩南直接點了點頭:


    “機腹這個位置,原來計劃布置的副油箱也隻有900升,在修改過機體之後,機內燃油量預計可以增加大約1100l,完全可以覆蓋掉這個機腹副油箱的900l燃油。”


    “這樣把兩個起落架之間的黃金位置留出來,完全可以掛載兩枚尺寸和重量都相對比較大的空對麵武器。”


    “把大型掛載放在距離飛機中心線最近的位置,相比於按照常規方案布置在機翼下方,雖然總重量沒有變化,但飛機的轉動慣量更小,於是可以維持更高的機動性。”


    講到這裏,反應比較快的人已經基本悟出來常浩南的意思了。


    “浩南同誌的意思,是要把我們的十號工程轉型成一架能兼容各種類型任務的多用途戰鬥機啊……”


    楊韋看著幕布上麵投影出的設計方案,點明了其中的關鍵。


    並不僅僅是某項技術的應用。


    而是思路的轉變。


    “是的,一架真正的多用途戰鬥機。”


    常浩南當即表達肯定,然後開始講述自己的整體想法:


    “雖然單從技術上講,現在的殲10也完全有這方麵的能力,不過,從總體布局上,其實並不適合執行戰場遮斷或者防區外空襲一類的任務。”


    “當然,就眼下我們麵對的鬥爭形勢來說,一架偏向於單純空優的、以敏捷性為主的中型機,確實也符合航空兵部隊的需要。”


    “但是,隨著我們人民空軍的不斷發展進步,從一支單純的國土防禦性力量轉變型成為攻守兼備,乃至攻勢型空軍,其實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一種航程和掛載能力都有限的飛機,必定很難適應未來人民空軍愈發複雜的作戰設想,而一個型號飛機的生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其基礎設計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用戶的需求。”


    “所以,我才拿出這樣的一個初步方案,希望十號工程能以一架中型機的體量,真正成為一架全能的、沒有明顯短板的型號!”


    實際上,從一開始參與到十號工程當中的時候,他的目標就是要讓這架飛機能在各個方麵,而不不僅僅是空戰性能上超越f16。


    隻不過,在渦扇10的性能被真正確定下來之前,這件事情,確實有一定難度


    所以他一直都沒把這個目標給說出來。


    上一世的殲10就是因為技術(自重本來就偏大,發動機推力又不太夠)以及眼光(誰也想不到十幾年後空軍就能有上千架三/四代機)層麵的限製,選擇了偏空優的單一功能技術路線。


    但問題是,在排除艦載機這個特殊場景的情況下,中型機在成本以外的地方無論如何都卷不過同等技術水平的重型機。


    所以無論f16也好、殲10也好,輕重搭配裏麵“輕”的那部分最後必定要偏向於幹髒活(舔地)。


    然而當空軍真的把原來的殲10拿去打雜的時候,卻發現好像又不適合幹髒活……


    甚至出現過使用不對稱掛載,一側帶空對麵武器,另一側帶空空彈的名場麵。


    雖然不是不能用,但用著很別扭。


    而如今性能更強的渦扇10b橫空出世,自然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解決這個問題,從而打造出一架真正的六邊形戰士出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