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工業司最終還是成立了。
隻不過,在市場開放這塊受到的內外壓力確實很大。
所以上級也不好明目張膽地直接把太多原來機械工業部的職能劃拉到裝備工業司名下。
隻能是以國防安全的名義,把一部分重點關注的單位轉到國防科工委係統進行管理。
當然,如果單從科工委這一個部門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擴大職權範圍,還劃入了總共十幾家業內影響力不低的大中型企業,怎麽都是血賺不虧。
“蘭司長,以後,我們的工作可就需要你多多支持了。”
丁高恆的辦公室裏,常浩南跟剛剛接到調令,正式成為裝備工業司司長的蘭新誌握了握手,笑著說道。
“誒,哪裏好說支持,根據丁主任的部署,我們部門是要配合常總您的工作。”
蘭新誌的表態非常到位。
支持,是可給可不給的。
但配合,是主從關係明確,必須得給的。
再者說,哪怕隻從蘭新誌個人的角度上,他能完成從秘書崗位到司局級部門一把手的跨越,不說全部,至少有八成都是仰仗常浩南的操作。
畢竟,建立裝備工業司的想法,最早就是後者提出來的。
從那些過去就有的部門裏搶出一個崗位,和去一個白紙一張的新部門占坑,這二者的難度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而且,作為一個新部門的首任領導,隻要他不是過於抽象不做人,那麽這個部門一定會在相當程度上留下個人的烙印。
對於日後發展大有助益。
至於後麵的其他支持則更不用說了。
拿到調令的時候,丁高恆明確說過,如果沒有常浩南的高度評價,那麽這個任命的決心並不好下。
就這兩件事,已經夠蘭新誌決定自己後半輩子的立場了。
“這次啊,還是要感謝經貿委那邊,替咱們吸收了大部分火力。”
丁高恆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樓外被薄霧籠罩的京城,開始給常浩南和蘭新誌講起這段時間以來發生在水麵以下的事情:
“他們上來就提出要成立一個國家機械工業局,接手機械工業部的大部分職能,這個要求實在太直接,一下子就成了眾矢之的。”
“不光國內的那些人,就連正在跟咱們搞入世談判的美國,都通過一些渠道施加了壓力,說什麽跟市場開放原則不符,讓我們慎重考慮。”
說到這裏,他的表情還是帶上了些許陰霾。
畢竟,這個事真要說起來,還是被外國壓力給影響到了。
但也沒辦法,入世是眼下這階段華夏的頭等大事,在綜合國力遠不如大洋彼岸的情況下,鬥爭,還是得講策略。
“好在經過他們這一折騰,反倒起了掀房頂的效果,等到咱們提議把其中部分涉及到國防安全的企業劃歸科工委管理的時候,反對的聲音反倒小了不少。”
“這下,雖然咱們實際拿在手裏的職權不算多,但好在是把裝備工業司這個架子給搭起來了,隻要組織架構能定下來,剩下的事情就都有操作空間。”
丁高恆今天的興致不低,畢竟也算是帶著自己的部門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打了個勝仗。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後轉過身:
“至於這個部門未來的上限在哪裏,就要看我們接下來能取得什麽樣的工作成績了。”
本來嘛,新部門成立,就相當於組建一支新的部隊,丁高恆也隻是發揮例行作用,鼓勵一下。
結果對麵常浩南卻直接來了波真的:
“丁主任,這方麵我們已經準備好了,火炬-c.b.法拉利公司的成立儀式,本來其實月中就能舉行,我特地讓蘭司長推到下個星期,4月初再辦,算是給裝備工業司一個開門紅!”
雖然火炬集團本身並不隸屬於國防科工委管轄,但裝備工業司的職權中包括一部分產業規劃方麵的內容,雖然遠不及機械工業部可以直接決定政策發展走向那樣強勢,但好在也算是保住了一些可操作的空間。
機械工業部在解散之前發布的最後一條文件,是將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機械行業分會的部分職能劃歸到自己名下。
而緊接著,裝備工業司就順勢拿到了開展行業國際貿易促進工作的相關權限。
丁高恆甚至來不及平複臉上的驚喜,就重新坐迴到自己的辦公桌前:
“正好,裝備工業司成立以後的一號文件還沒發。”
“新誌同誌,你迴去起草一個推進高端機床行業對外合作的文,趕在下星期之前發出來,正好跟小常那邊的動作打個配合。”
蘭新誌剛剛上崗,正處在最躊躇滿誌的時候,當即“啪”地一個立正:
“是!”
任誰都知道,機械製造這種重資產領域,無論是產業調整還是發展都偏慢,不可能第一天發了文第二天就看見成效。
但有些事情,講究的是一個姿態。
盡管火炬集團和c.b.法拉利的合作,有99%的事情實際上都已經提前完成了,甚至雙方互派的技術人員都已經開始了業務工作,但隻要簽字儀式這種標誌性事件放在發文之後,那就可以表達對於產業政策的支持。
包括裝備工業司,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把這件事當成業績寫進明年的年度工作總結裏麵,沒人能挑出毛病。
……
一切都按照常浩南的計劃,順利執行了下去。
兩天以後,裝備工業司發布了國科裝發〔1998〕1號文,正式將“加快推進裝備工業技術研發,積極尋求對外交流與合作”列為九五計劃剩餘三年的發展重心。
剛一開始,自然還是等著看笑話的人更多的。
畢竟,華夏過去在這個領域完全沒有話語權,市場也幾乎全都被進口產品所占據。
甚至很快就有媒體以《行政壓力下“放衛星”不可取》的標題,進行了一番冷嘲熱諷。
文中表示在國內機械製造領域體製僵化、水平低下的大背景下,所謂“對外交流與合作”根本不可能實現,充其量隻能作為領導的某種“麵子工程”而存在。
與其耗費大量資源做這種無用功,還不如實際一點,徹底放開產業政策,引入更有活力的私營資本,先從產業鏈低端部分幹起。
一番慷慨陳詞,如果不是跟c.b.法拉利的簽字儀式都已經準備就緒,沒準常浩南自己都信了。
“這篇雄文,蘭司長可一定得收好,十分有紀念意義啊。”
常浩南把整篇文章看完,強忍著沒有笑出聲,把那篇占據了半個版麵的文章遞給蘭新誌。
“我準備找人裱起來,放在辦公桌上。”
蘭新誌此時也沒了之前第一次看到類似報道時候的緊張感,整個人差點憋不住地跟著打趣道:
“算是對我們裝備工業司工作的激勵吧……”
“我倒是覺得你不如再等等。”
旁邊的丁高恆說著把一支煙放在鼻子下麵聞了聞,然後又塞迴煙盒。
這兩年因為常浩南的緣故,他都快把煙給戒了。
“明天下午,火炬-c.b.法拉利公司的成立儀式就要舉辦了,我已經聯係好了兩大機關報和大公報,後天早上就能出一篇報道。”
“到時候你把這兩篇內容放在一起,激勵效果可能會更好。”
常浩南更是直接提了個殺人誅心的建議:
“幹脆多裝裱一份,匿名寄給之前發那篇文章的報社……”
總之,裝備工業司的開門紅,就這樣準備就緒了。
(本章完)
隻不過,在市場開放這塊受到的內外壓力確實很大。
所以上級也不好明目張膽地直接把太多原來機械工業部的職能劃拉到裝備工業司名下。
隻能是以國防安全的名義,把一部分重點關注的單位轉到國防科工委係統進行管理。
當然,如果單從科工委這一個部門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擴大職權範圍,還劃入了總共十幾家業內影響力不低的大中型企業,怎麽都是血賺不虧。
“蘭司長,以後,我們的工作可就需要你多多支持了。”
丁高恆的辦公室裏,常浩南跟剛剛接到調令,正式成為裝備工業司司長的蘭新誌握了握手,笑著說道。
“誒,哪裏好說支持,根據丁主任的部署,我們部門是要配合常總您的工作。”
蘭新誌的表態非常到位。
支持,是可給可不給的。
但配合,是主從關係明確,必須得給的。
再者說,哪怕隻從蘭新誌個人的角度上,他能完成從秘書崗位到司局級部門一把手的跨越,不說全部,至少有八成都是仰仗常浩南的操作。
畢竟,建立裝備工業司的想法,最早就是後者提出來的。
從那些過去就有的部門裏搶出一個崗位,和去一個白紙一張的新部門占坑,這二者的難度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而且,作為一個新部門的首任領導,隻要他不是過於抽象不做人,那麽這個部門一定會在相當程度上留下個人的烙印。
對於日後發展大有助益。
至於後麵的其他支持則更不用說了。
拿到調令的時候,丁高恆明確說過,如果沒有常浩南的高度評價,那麽這個任命的決心並不好下。
就這兩件事,已經夠蘭新誌決定自己後半輩子的立場了。
“這次啊,還是要感謝經貿委那邊,替咱們吸收了大部分火力。”
丁高恆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樓外被薄霧籠罩的京城,開始給常浩南和蘭新誌講起這段時間以來發生在水麵以下的事情:
“他們上來就提出要成立一個國家機械工業局,接手機械工業部的大部分職能,這個要求實在太直接,一下子就成了眾矢之的。”
“不光國內的那些人,就連正在跟咱們搞入世談判的美國,都通過一些渠道施加了壓力,說什麽跟市場開放原則不符,讓我們慎重考慮。”
說到這裏,他的表情還是帶上了些許陰霾。
畢竟,這個事真要說起來,還是被外國壓力給影響到了。
但也沒辦法,入世是眼下這階段華夏的頭等大事,在綜合國力遠不如大洋彼岸的情況下,鬥爭,還是得講策略。
“好在經過他們這一折騰,反倒起了掀房頂的效果,等到咱們提議把其中部分涉及到國防安全的企業劃歸科工委管理的時候,反對的聲音反倒小了不少。”
“這下,雖然咱們實際拿在手裏的職權不算多,但好在是把裝備工業司這個架子給搭起來了,隻要組織架構能定下來,剩下的事情就都有操作空間。”
丁高恆今天的興致不低,畢竟也算是帶著自己的部門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打了個勝仗。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後轉過身:
“至於這個部門未來的上限在哪裏,就要看我們接下來能取得什麽樣的工作成績了。”
本來嘛,新部門成立,就相當於組建一支新的部隊,丁高恆也隻是發揮例行作用,鼓勵一下。
結果對麵常浩南卻直接來了波真的:
“丁主任,這方麵我們已經準備好了,火炬-c.b.法拉利公司的成立儀式,本來其實月中就能舉行,我特地讓蘭司長推到下個星期,4月初再辦,算是給裝備工業司一個開門紅!”
雖然火炬集團本身並不隸屬於國防科工委管轄,但裝備工業司的職權中包括一部分產業規劃方麵的內容,雖然遠不及機械工業部可以直接決定政策發展走向那樣強勢,但好在也算是保住了一些可操作的空間。
機械工業部在解散之前發布的最後一條文件,是將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機械行業分會的部分職能劃歸到自己名下。
而緊接著,裝備工業司就順勢拿到了開展行業國際貿易促進工作的相關權限。
丁高恆甚至來不及平複臉上的驚喜,就重新坐迴到自己的辦公桌前:
“正好,裝備工業司成立以後的一號文件還沒發。”
“新誌同誌,你迴去起草一個推進高端機床行業對外合作的文,趕在下星期之前發出來,正好跟小常那邊的動作打個配合。”
蘭新誌剛剛上崗,正處在最躊躇滿誌的時候,當即“啪”地一個立正:
“是!”
任誰都知道,機械製造這種重資產領域,無論是產業調整還是發展都偏慢,不可能第一天發了文第二天就看見成效。
但有些事情,講究的是一個姿態。
盡管火炬集團和c.b.法拉利的合作,有99%的事情實際上都已經提前完成了,甚至雙方互派的技術人員都已經開始了業務工作,但隻要簽字儀式這種標誌性事件放在發文之後,那就可以表達對於產業政策的支持。
包括裝備工業司,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把這件事當成業績寫進明年的年度工作總結裏麵,沒人能挑出毛病。
……
一切都按照常浩南的計劃,順利執行了下去。
兩天以後,裝備工業司發布了國科裝發〔1998〕1號文,正式將“加快推進裝備工業技術研發,積極尋求對外交流與合作”列為九五計劃剩餘三年的發展重心。
剛一開始,自然還是等著看笑話的人更多的。
畢竟,華夏過去在這個領域完全沒有話語權,市場也幾乎全都被進口產品所占據。
甚至很快就有媒體以《行政壓力下“放衛星”不可取》的標題,進行了一番冷嘲熱諷。
文中表示在國內機械製造領域體製僵化、水平低下的大背景下,所謂“對外交流與合作”根本不可能實現,充其量隻能作為領導的某種“麵子工程”而存在。
與其耗費大量資源做這種無用功,還不如實際一點,徹底放開產業政策,引入更有活力的私營資本,先從產業鏈低端部分幹起。
一番慷慨陳詞,如果不是跟c.b.法拉利的簽字儀式都已經準備就緒,沒準常浩南自己都信了。
“這篇雄文,蘭司長可一定得收好,十分有紀念意義啊。”
常浩南把整篇文章看完,強忍著沒有笑出聲,把那篇占據了半個版麵的文章遞給蘭新誌。
“我準備找人裱起來,放在辦公桌上。”
蘭新誌此時也沒了之前第一次看到類似報道時候的緊張感,整個人差點憋不住地跟著打趣道:
“算是對我們裝備工業司工作的激勵吧……”
“我倒是覺得你不如再等等。”
旁邊的丁高恆說著把一支煙放在鼻子下麵聞了聞,然後又塞迴煙盒。
這兩年因為常浩南的緣故,他都快把煙給戒了。
“明天下午,火炬-c.b.法拉利公司的成立儀式就要舉辦了,我已經聯係好了兩大機關報和大公報,後天早上就能出一篇報道。”
“到時候你把這兩篇內容放在一起,激勵效果可能會更好。”
常浩南更是直接提了個殺人誅心的建議:
“幹脆多裝裱一份,匿名寄給之前發那篇文章的報社……”
總之,裝備工業司的開門紅,就這樣準備就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