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注意力被再次吸引到常浩南這邊。


    “常工你是指……”


    剛剛那位提出給兩個吊艙設計不同功能然後分工協作的工程師也看了過來。


    他真心覺得自己的方案已經相當完美了。


    雖然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投機取巧,但至少是比較有技術水平的投機取巧。


    “剛剛郭工提到的讓接收和發射天線分時工作,我認為是可行的。”


    常浩南一句話讓徐洋瞪圓了眼睛。


    那個表情基本上就是“我讀書多,你騙不了我”。


    不過他又緊接著繼續說道:


    “不過傳統的兩種方式,無論是全脈衝還是短脈衝,都是以所捕獲到雷達信號的一個時寬作為單位進行工作的,即便是後者,也隻是利用雷達信號的一小段信號進行首尾相接的循環轉發,要到下一個時寬才會開啟新的接受-計算-發送流程。”


    “但我們可以在保持目前硬件總體結構不變的基礎上,用雷達發射脈衝一半寬度的信號作為幹擾信號。”


    “一半寬度?”


    這個略顯驚奇的提議最開始在人群中引發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波瀾。


    不過很快就有人反應過來,似乎從理論上講,這種做法是可以行得通的。


    尤其是對於越來越常見的線性調頻脈衝壓縮雷達來說。


    隻不過,哪怕在美國,電子戰這種東西目前也還處在發展的蠻荒階段,倒是還沒聽說過有人去係統性地論證過這一點。


    “可是,如果還是采用之前的先采樣經過信號儲存之後等半個周期再轉發,那麽也不過是把假信號滯後的距離從10-15km變成了5-7.5km,這個距離無論對於雷達還是雷達操作員來說都不具備什麽欺騙性,同樣起不到掩護真實目標的作用啊。”


    說話的還是之前那位工程師,顯然他還想要為自己的方案掙紮一下。


    “你說得對,所以我選擇不經過這個儲存過程。”


    這個說法更是驚為天人,因為基於drfm的數字幹擾相比於行波管實現調相移頻的幹擾機的一個顯著優勢就是擁有儲頻能力。


    “當然,嚴格來說,是不經過一個完整的儲存過程。”


    常浩南又重新修正了一下自己的表述。


    對於這一幕已經輕車熟路的郭林當即從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裏掏出紙筆遞了過去。


    他知道這種時候應該做的就是觀看大佬的表演,然後看看從中能夠學到什麽東西。


    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順便當個捧哏。


    常浩南也習慣性地直接接了過來,然後開始畫原理圖。


    不過這次的內容比較簡單,隻是一個簡單的坐標軸而已。


    “我的思路是,當接收機截獲到大時寬雷達信號之後,隻高保真采樣其中的一小段信號就馬上進行處理,再由發射機進行轉發,然後再進行第二段采樣並處理轉發下一段,這樣依次循環,采樣轉發分時交替工作直到大時寬信號結束。”


    “幹擾機的接收機和發射機在整個脈衝寬度內分時工作,可以完美實現時間隔離,並且由於每次采樣時間和轉發時間相同,因此正好可以捕捉到雷達發射脈衝的一半,實現我剛剛說的半寬信號幹擾。”


    這就是沒有思維定勢的好處了。


    相比於采樣半周期-轉發半周期這種模式,常浩南的提議實際上隻是縮短了這個過程的周期而已,但在生成假目標的效果上卻跟前者有著天壤之別。


    更不用說以全周期為單位進行操作了。


    不過這種小聰明當然還不是全部。


    真正的核心技術在後麵:


    “另外,這裏麵的處理算法,也不能繼續采用簡單的直接轉發手段,那樣隻會生成一個跟真目標完全一致的主假目標和2-3個有迷惑價值的逼真假目標,剩下的就沒有實際價值了。”


    “但如果我們在幹擾算法上采用重複轉發或者循環轉發的話……”


    “……”(你們不會對這兩種算法感興趣的)


    “這樣,就可以在真目標前後2-10微秒內生成數量巨大、幅度較強的逼真假目標,這種形式非常適合用於伴隨式電子戰機進行隨隊幹擾或者戰術飛機進行自衛幹擾,具體的假目標生成特征還可以通過改變吊艙控製軟件中的處理參數來進行調整,以適應不同的作戰環境。”


    常浩南把手中已經有點寫鈍了的鉛筆放下,抬頭看向眾人。


    “嗯……這樣的話,我們需要更換一個新的fpga,但除此之外……似乎都可以在原有的電路基礎上來完成。”


    在聽過這個“間歇采樣逐次循環轉發幹擾”的思路之後,徐洋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改進的要點所在。


    “另外,天線結構最好能修改一下,換成阿基米德螺旋天線,兩臂等幅反相饋電,這樣可以在寬頻帶內獲得雙向圓極化輻射,並且寬頻帶範圍內天線的輸入阻抗不變。”


    常浩南又繼續補充道。


    “明白了。”


    旁邊的郭林已經記了滿滿幾頁筆記本的內容,雖然反應要比徐洋慢一些,但終究也是接受過正規訓練的工程師,也已經開始思考在吊艙的工程設計上要如何以最小幅度的修改來完成這次樣機升級了:


    “天線和fpga的更換在操作上都不算複雜,我甚至可以人工完成,可以把這些要求發迴金陵,讓那邊把相應的元器件造好送過來,咱們現場更換,至於中間的幾天時間,咱們可以集中測試那個一號吊艙。”


    郭林提出的基本就是時間上最緊湊的方案。


    沒辦法,時間不等人,而且713號機終究還是從38所那邊插隊借的,也不好一直占著不還給人家,因此能快一天是一天。


    所有人很快達成了共識,就按照上麵的計劃繼續推進實驗。


    一號吊艙並不是就沒有價值了,常浩南所提出的算法雖然非常巧妙,但說到底還是一種折中的辦法,如果真要論實際性能,在元器件規格一致的情況下,並不能比得上靠拉開空間距離實現收發隔離,可以工作在全收全發模式下的前者。


    有些時候,大,真的就是好。


    所以在空間並不緊張的運8平台的綜合電子戰飛機上,完全沒必要使用間歇采樣的方案。


    “另外,我昨天晚上去172廠看了看,他們正好有一架殲轟7的中期壽命升級快要做完了,我們這邊二號吊艙在713號機上麵測試完之後,可以直接裝到飛豹平台上麵,分別看一下隨隊幹擾模式和自衛幹擾模式的實際效果。”


    畢竟靠一架運7模擬攻擊機確實是太離譜了。


    在已經拿出解決方案之後,整個會議室裏的氣氛已經沒有最開始那麽沉重了。


    “要是再用殲轟7測試,我感覺得找個其它兄弟單位協作了。”


    一個工程師用玩笑的語氣說道:


    “我剛才聽試飛院那邊去139師高炮團跟測試的人說,他們團長在前兩輪測試之後受到的打擊可是相當不小,一直到後半段咱們二號吊艙效果不好才稍微緩過來一點。”


    現場發出一陣快活的笑聲。


    “確實不能可著陸軍老大哥身上薅羊毛。”


    常浩南也笑著擺了擺手:


    “而且這次是咱們測試著急,聯係不上其它部隊,炮瞄雷達不能算是個特別好的假想目標,下次咱們爭取找個空軍的防空導彈團試試效果!”


    其實不是我不想多寫幾個字(沒有空格的公式一整個才算1個字符,其實沒辦法水字數),主要是改版之後起點無法識別一些特殊符號和希臘字母,導致發出來全是亂碼和問號……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