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年底,瑪蒂爾達的母親安娜故去的幾個月前,位於賽爾弗河中遊南岸的傑爾喀拉城,伯爵弗雷德裏克.拜爾在一次醉酒後染風寒病故,在這個年過五十便算長壽的時代,已過花甲的他勉強算是善終了。番茄小說網 .
弗雷德裏克的一生看似並沒有展現過什麽雄才大略,做事中規中矩,唯獨令人稱道的是他善於運用聯姻手段,通過對一雙兒女的婚事安排,使得拜爾家族在羅多克同盟中坐實了南羅多克派係首腦的地位。弗雷德裏克通過女兒米歇爾與艾泊德勒斯伯爵羅伯森的長子伯蘭德的婚事,使拜爾和艾博戴爾兩家的關係更進一步,兩家的結盟控製了卡拉迪亞大半的香料貿易,所有插足香料貿易的南羅多克貴族和豪商不得不以他們馬首是瞻。
在米歇爾之下,弗雷德裏克還有一個在1200年他四十五歲時生下的老來子,同是這一年米歇爾也為伯蘭德誕下了長子羅蘭德。這個年紀隻比外甥羅蘭德大幾個月的男孩名叫亨利,在他七歲時,弗雷德裏克就為他訂下了婚約。女方是菲德訥伯爵羅貝爾.弗德利姆的孫女艾麗克絲,是他的長子小羅伯特之女,與亨利同歲。這樁婚約意味著以拜爾家族為主導的香料貿易派對中羅多克進行滲透的開始,通過對中羅多克實權貴族的拉攏和聯姻,與維魯加的拉塞納家族爭奪在羅多克同盟中的盟主之位。
隨著1100年第一次十字軍的發起,在對薩蘭德人的戰爭中,各種先進的和在黑夜時代就已經斷絕傳承的技術傳入芮爾典,這些文化和技術上的交流促進了芮爾典的經濟,尤其是與薩蘭德接壤的羅多克地區,無數城市隨著手工業作坊的盛行而興起。在維魯加,絲綢技術傳入後,為拉塞納家族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再加上維魯加穀地的農耕優勢,這裏逐漸成了羅多克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拉塞納家族也因此成為羅多克同盟的盟主。經過兩代人的經營,到了維克托這一代,拉塞納家族的勢力已經不再局限於維魯加穀地,而是隨著遷徙到山外的部族,沿安提托羅斯山脈北麓進入了斯瓦迪亞平原東南,並建立了一係列聚落。
也許是向山外擴張的舉動太過順風順水,取得的成就和利益讓拉塞納家族有些得意忘形,忽略了對山內貴族的拉攏,本是一體的中羅多克派係開始出現分裂。庫兒瑪和德瑞格森因為在山間商路上共同的利益結成一派,杜邁和菲德訥則因為葡萄酒貿易結為一派,艾特斯科則因為艾特斯科堡和依帕希郡兩塊領地夾在中間,但也正因如此,才使得這五地領主在羅多克同盟中聯合起來占據著重要席位。別看艾特斯科家族與德瑞格森家族、杜馬爾家族之間有著新仇舊怨,但在羅多克同盟會盟時,這三家為了共同的利益卻又能暫時聯合,在會盟時確保了各自的利益後,私下裏依舊打的你死我活。
繼拜爾家族與菲德訥的弗德利姆家族訂下婚約後,艾博戴爾家族也受姻親的影響,通過聯姻手段拉攏中羅多克貴族。羅斯瑪麗夫人便是在這時通過以往埃佩什家族與拜爾家族在生意上的往來,聯絡上了傑爾喀拉的弗雷德裏克,通過拜爾家族與艾博戴爾家族的姻親關係從中說合,最終促成了阿爾芒多與安娜的婚事。
在弗雷德裏克死後,傑爾喀拉伯爵之位由他十六歲的兒子亨利繼承,南羅多克派係首領的位置自然是落到了拜爾家族的姻親艾泊德勒斯的羅伯森.艾博戴爾頭上,畢竟年少的亨利雖然繼承了家族權位,但在羅多克同盟中卻無絲毫威望,如何能擔得起派係首領的職責。可羅伯森的年紀比起弗雷德裏克隻小三歲,年近六十的他在派係內部的成員看來,一樣是時日無多,而他的長子伯蘭德這一年也已四十二歲,但卻因為一直活在父親的光環之下,才能並無出眾之處,一些覬覦者的野心由此暴漲起來。
年僅十六歲的亨利.拜爾還未完婚,自然就沒有子嗣作為繼承人,而他的姐姐米歇爾的子嗣卻是頂著艾博戴爾家族的姓氏,於是弗雷德裏克的兩個兄弟巴甫倫的烏爾裏克和魯迪的阿諾德互相聯合掀起了叛亂,爭奪拜爾家族首領之位。這也是封建時代大貴族慣常做法所留下的隱患,為防繼承爵位的主支絕嗣或被篡奪地位,分封其他子嗣(親藩)倚為翼護,可這並沒起到應有的作用,反倒成為叛亂產生的根源。叛亂發生後,年少的亨利麾下除了傑爾喀拉的軍隊因為長期效忠拜爾家族主支,還能為他掌控外,巴甫倫與魯迪兩郡的貴族根本無視他規勸的密信,就連弗斯特灣的地區官員也拒絕他的征召,他所麵臨的局麵非常嚴峻。要知道弗斯特灣的事務一直都是弗雷德裏克親自過問,那些官員也是出自他的任命,可這些人如今卻拒絕聽從亨利的命令,可見他們早已和烏爾裏克、阿諾德有所勾結。
而在確認叛亂範圍的同時,亨利分別向姐姐米歇爾和有著婚約的弗德利姆家族發出求援,雖然都是求援,但他的做法卻很老練。無論是為了維持在羅多克同盟中的地位,還是在香料貿易派係中占據著的利益,艾博戴爾家族都不會坐實關係更加親近的亨利的統治被推翻,可他明明是向艾博戴爾家族求援的信件,卻選擇以私信的方式通過米歇爾來達成目的,這樣做無疑是向姐姐和艾博戴爾家族表示親近。作為弗雷德裏克的老來子,亨利的出生奪去了米歇爾的第一繼承人順位,但因為年齡的差距,加上已為人母的關係,生性豁達的米歇爾不僅沒有對此產生惡感,反而對這個年幼的兄弟格外疼愛,而他自然也就投桃報李,對於臨時繼承人的人選根本無需多想。
至於向弗德利姆家族發出的求援,亨利並沒有報以太大的希望,他和艾麗克絲的婚約尚未完成,麵對他所遭遇的危局,羅貝爾大可以坐視不理甚至撕毀婚約。不過在得知艾博戴爾家族全力出兵支援亨利後,弗德利姆家族雖然沒有派出軍隊前往傑爾喀拉支援他在熊穀的戰事,但也從仙釀堡出兵南下威懾賽爾弗河北岸,切斷了賽爾弗河上、下遊叛軍的聯絡和後勤轉運。在羅伯森率領艾泊德勒斯軍一部偏師進入傑爾喀拉後,亨利通過分別與烏爾裏克、阿諾德談判的計策,使得兩人互相生疑,遲滯了對傑爾喀拉的攻勢。而趁此機會伯蘭德率領艾泊德勒斯軍主力從水、陸兩側分別進軍,拿下了弗斯特灣,解除了叛軍的控製,隨後集合了艾博戴爾和拜爾兩家的船隊,北上封鎖賽爾弗河口,徹底斷絕叛軍通過近海貿易航線獲取後勤的可能。
就在伯蘭德率軍封鎖賽爾弗河口的同時,本就對拜爾和艾博戴爾兩家壟斷大部分香料貿易有所不滿的豪族巨賈也趁機作亂。因為戰事進程的推進,艾博戴爾家族與拜爾家族(包括烏爾裏克與阿諾德叛軍)的軍隊全都集中在賽爾弗河一線,使得兩家領地內兵力空虛,整個五趾灣沿岸一帶烽煙四起。
其實在弗德利姆家的軍隊出現在賽爾弗河北岸後,這場因叛亂而起的戰事便已分出了勝負,烏爾裏克和阿諾德並不甘心接受失敗,反而寄希望於那些作亂的豪族巨賈的動作來緩解他們的壓力,但兩人麾下軍隊的士氣卻早已隨著戰事的不斷失利而一落千丈。而亨利與羅伯森也打定主意徹底擊敗叛軍,再清理領地內的小股變亂,在艾泊德勒斯軍的主力趕到後,亨利對兩位叔叔發起了決戰,並與傑爾喀拉城北的河灘上擊潰他們的軍隊並將兩人活捉。
戰後,亨利先是迎娶艾麗克絲,履行了父親弗雷德裏克與菲德訥伯爵羅貝爾訂下的婚約,作為對弗德利姆家族出兵支援的迴報,同時又以姐姐米歇爾為臨時繼承人,穩住弗德利姆和艾博戴爾這兩個盟友,並確保他的地位。隨後,他又以處置叛亂者的名義,將巴甫倫和魯迪兩郡收為直轄,這一次叛亂風波雖然使拜爾和艾博戴爾兩家實力大損,但也通過對反對者的剪除,使得兩家治下的力量分別得以統合,在戰爭造成的影響平息後,經過恢複以兩家為首的香料貿易派係的實力不減反增。
而因為對叛亂的迅速平定,原本缺乏威信的亨利.拜爾踩著兩位叔叔徹底坐穩了傑爾喀拉伯爵之位。1217年,年僅十七歲的他在周邊領主當中也有了新的稱號,葛瑞福斯,意為嚴肅之人、威嚴者。不過多年之後,在他的率領下,羅多克地區取得獨立,而芮爾典王國隨之崩潰,那時這個稱號又有了另一層含義,埋葬者,不免讓人覺得,冥冥之中上天早有安排。
弗雷德裏克的一生看似並沒有展現過什麽雄才大略,做事中規中矩,唯獨令人稱道的是他善於運用聯姻手段,通過對一雙兒女的婚事安排,使得拜爾家族在羅多克同盟中坐實了南羅多克派係首腦的地位。弗雷德裏克通過女兒米歇爾與艾泊德勒斯伯爵羅伯森的長子伯蘭德的婚事,使拜爾和艾博戴爾兩家的關係更進一步,兩家的結盟控製了卡拉迪亞大半的香料貿易,所有插足香料貿易的南羅多克貴族和豪商不得不以他們馬首是瞻。
在米歇爾之下,弗雷德裏克還有一個在1200年他四十五歲時生下的老來子,同是這一年米歇爾也為伯蘭德誕下了長子羅蘭德。這個年紀隻比外甥羅蘭德大幾個月的男孩名叫亨利,在他七歲時,弗雷德裏克就為他訂下了婚約。女方是菲德訥伯爵羅貝爾.弗德利姆的孫女艾麗克絲,是他的長子小羅伯特之女,與亨利同歲。這樁婚約意味著以拜爾家族為主導的香料貿易派對中羅多克進行滲透的開始,通過對中羅多克實權貴族的拉攏和聯姻,與維魯加的拉塞納家族爭奪在羅多克同盟中的盟主之位。
隨著1100年第一次十字軍的發起,在對薩蘭德人的戰爭中,各種先進的和在黑夜時代就已經斷絕傳承的技術傳入芮爾典,這些文化和技術上的交流促進了芮爾典的經濟,尤其是與薩蘭德接壤的羅多克地區,無數城市隨著手工業作坊的盛行而興起。在維魯加,絲綢技術傳入後,為拉塞納家族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再加上維魯加穀地的農耕優勢,這裏逐漸成了羅多克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拉塞納家族也因此成為羅多克同盟的盟主。經過兩代人的經營,到了維克托這一代,拉塞納家族的勢力已經不再局限於維魯加穀地,而是隨著遷徙到山外的部族,沿安提托羅斯山脈北麓進入了斯瓦迪亞平原東南,並建立了一係列聚落。
也許是向山外擴張的舉動太過順風順水,取得的成就和利益讓拉塞納家族有些得意忘形,忽略了對山內貴族的拉攏,本是一體的中羅多克派係開始出現分裂。庫兒瑪和德瑞格森因為在山間商路上共同的利益結成一派,杜邁和菲德訥則因為葡萄酒貿易結為一派,艾特斯科則因為艾特斯科堡和依帕希郡兩塊領地夾在中間,但也正因如此,才使得這五地領主在羅多克同盟中聯合起來占據著重要席位。別看艾特斯科家族與德瑞格森家族、杜馬爾家族之間有著新仇舊怨,但在羅多克同盟會盟時,這三家為了共同的利益卻又能暫時聯合,在會盟時確保了各自的利益後,私下裏依舊打的你死我活。
繼拜爾家族與菲德訥的弗德利姆家族訂下婚約後,艾博戴爾家族也受姻親的影響,通過聯姻手段拉攏中羅多克貴族。羅斯瑪麗夫人便是在這時通過以往埃佩什家族與拜爾家族在生意上的往來,聯絡上了傑爾喀拉的弗雷德裏克,通過拜爾家族與艾博戴爾家族的姻親關係從中說合,最終促成了阿爾芒多與安娜的婚事。
在弗雷德裏克死後,傑爾喀拉伯爵之位由他十六歲的兒子亨利繼承,南羅多克派係首領的位置自然是落到了拜爾家族的姻親艾泊德勒斯的羅伯森.艾博戴爾頭上,畢竟年少的亨利雖然繼承了家族權位,但在羅多克同盟中卻無絲毫威望,如何能擔得起派係首領的職責。可羅伯森的年紀比起弗雷德裏克隻小三歲,年近六十的他在派係內部的成員看來,一樣是時日無多,而他的長子伯蘭德這一年也已四十二歲,但卻因為一直活在父親的光環之下,才能並無出眾之處,一些覬覦者的野心由此暴漲起來。
年僅十六歲的亨利.拜爾還未完婚,自然就沒有子嗣作為繼承人,而他的姐姐米歇爾的子嗣卻是頂著艾博戴爾家族的姓氏,於是弗雷德裏克的兩個兄弟巴甫倫的烏爾裏克和魯迪的阿諾德互相聯合掀起了叛亂,爭奪拜爾家族首領之位。這也是封建時代大貴族慣常做法所留下的隱患,為防繼承爵位的主支絕嗣或被篡奪地位,分封其他子嗣(親藩)倚為翼護,可這並沒起到應有的作用,反倒成為叛亂產生的根源。叛亂發生後,年少的亨利麾下除了傑爾喀拉的軍隊因為長期效忠拜爾家族主支,還能為他掌控外,巴甫倫與魯迪兩郡的貴族根本無視他規勸的密信,就連弗斯特灣的地區官員也拒絕他的征召,他所麵臨的局麵非常嚴峻。要知道弗斯特灣的事務一直都是弗雷德裏克親自過問,那些官員也是出自他的任命,可這些人如今卻拒絕聽從亨利的命令,可見他們早已和烏爾裏克、阿諾德有所勾結。
而在確認叛亂範圍的同時,亨利分別向姐姐米歇爾和有著婚約的弗德利姆家族發出求援,雖然都是求援,但他的做法卻很老練。無論是為了維持在羅多克同盟中的地位,還是在香料貿易派係中占據著的利益,艾博戴爾家族都不會坐實關係更加親近的亨利的統治被推翻,可他明明是向艾博戴爾家族求援的信件,卻選擇以私信的方式通過米歇爾來達成目的,這樣做無疑是向姐姐和艾博戴爾家族表示親近。作為弗雷德裏克的老來子,亨利的出生奪去了米歇爾的第一繼承人順位,但因為年齡的差距,加上已為人母的關係,生性豁達的米歇爾不僅沒有對此產生惡感,反而對這個年幼的兄弟格外疼愛,而他自然也就投桃報李,對於臨時繼承人的人選根本無需多想。
至於向弗德利姆家族發出的求援,亨利並沒有報以太大的希望,他和艾麗克絲的婚約尚未完成,麵對他所遭遇的危局,羅貝爾大可以坐視不理甚至撕毀婚約。不過在得知艾博戴爾家族全力出兵支援亨利後,弗德利姆家族雖然沒有派出軍隊前往傑爾喀拉支援他在熊穀的戰事,但也從仙釀堡出兵南下威懾賽爾弗河北岸,切斷了賽爾弗河上、下遊叛軍的聯絡和後勤轉運。在羅伯森率領艾泊德勒斯軍一部偏師進入傑爾喀拉後,亨利通過分別與烏爾裏克、阿諾德談判的計策,使得兩人互相生疑,遲滯了對傑爾喀拉的攻勢。而趁此機會伯蘭德率領艾泊德勒斯軍主力從水、陸兩側分別進軍,拿下了弗斯特灣,解除了叛軍的控製,隨後集合了艾博戴爾和拜爾兩家的船隊,北上封鎖賽爾弗河口,徹底斷絕叛軍通過近海貿易航線獲取後勤的可能。
就在伯蘭德率軍封鎖賽爾弗河口的同時,本就對拜爾和艾博戴爾兩家壟斷大部分香料貿易有所不滿的豪族巨賈也趁機作亂。因為戰事進程的推進,艾博戴爾家族與拜爾家族(包括烏爾裏克與阿諾德叛軍)的軍隊全都集中在賽爾弗河一線,使得兩家領地內兵力空虛,整個五趾灣沿岸一帶烽煙四起。
其實在弗德利姆家的軍隊出現在賽爾弗河北岸後,這場因叛亂而起的戰事便已分出了勝負,烏爾裏克和阿諾德並不甘心接受失敗,反而寄希望於那些作亂的豪族巨賈的動作來緩解他們的壓力,但兩人麾下軍隊的士氣卻早已隨著戰事的不斷失利而一落千丈。而亨利與羅伯森也打定主意徹底擊敗叛軍,再清理領地內的小股變亂,在艾泊德勒斯軍的主力趕到後,亨利對兩位叔叔發起了決戰,並與傑爾喀拉城北的河灘上擊潰他們的軍隊並將兩人活捉。
戰後,亨利先是迎娶艾麗克絲,履行了父親弗雷德裏克與菲德訥伯爵羅貝爾訂下的婚約,作為對弗德利姆家族出兵支援的迴報,同時又以姐姐米歇爾為臨時繼承人,穩住弗德利姆和艾博戴爾這兩個盟友,並確保他的地位。隨後,他又以處置叛亂者的名義,將巴甫倫和魯迪兩郡收為直轄,這一次叛亂風波雖然使拜爾和艾博戴爾兩家實力大損,但也通過對反對者的剪除,使得兩家治下的力量分別得以統合,在戰爭造成的影響平息後,經過恢複以兩家為首的香料貿易派係的實力不減反增。
而因為對叛亂的迅速平定,原本缺乏威信的亨利.拜爾踩著兩位叔叔徹底坐穩了傑爾喀拉伯爵之位。1217年,年僅十七歲的他在周邊領主當中也有了新的稱號,葛瑞福斯,意為嚴肅之人、威嚴者。不過多年之後,在他的率領下,羅多克地區取得獨立,而芮爾典王國隨之崩潰,那時這個稱號又有了另一層含義,埋葬者,不免讓人覺得,冥冥之中上天早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