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再一次過去了。它撕破了遮蓋了這一片地區的天幕,或許沿途也撕破了其他地區的天幕,雖然它帶來了死亡,雖然陽光還很稀薄很微弱,雖然丫說不好還會有其他接踵而至的風暴再來光顧一趟……雖然有那麽多的雖然,但它畢竟送來了陽光,有了陽光,其他的缺點都可以無視。
它代表的是一個信號,籠罩全瑕星八年之久,連抗戰都該打完了的黑暗天幕,那些顆粒物終於舍得從平流層以上下來了,它們將在未來的日子裏陸續沉降,或是風暴,或是自然下降,瑕星生命的寒冬終於要結束了。
陽光很微弱很稀薄,雖然厚重的天幕已經撕開,沉降了,但更細小的那一部分還在大氣層中不舍的徘徊,它們依舊阻擋著陽光的傳播,不過既然天幕都已經跪了,這些霧霾的消散就隻是時間問題了,不需要太在意。
隻有靠近才能看見,這讓它有種新鮮感——就像玩我的世界的時候邊走邊加載地圖的感覺。
在一塊岩石上,天央發現了半個被深深卡入岩縫裏的殘破頭顱,它認識這個腦袋,那是蜥蜴怪的,看了那幫家夥的避難所還是沒有承受住超級風暴的考驗。
一層薄薄的雪花蓋住了蜥蜴怪的麵目,讓那些撕裂的傷口顯得不那麽猙獰。
“下雪?連這裏都開始下雪了嗎?”。
天央驚愕的望向自己頭頂正中的太陽,雖然早就通過磁場辨別出自己所處的位置,但看太陽辨別方位這種習慣還殘留在它的身體上。
沒錯,頭頂正中的太陽,不偏不倚就在中軸線上。
“這裏……可是赤道啊。”
它的感知透過重重霧氣,觀摩著那些微小的,呈現完美六棱型的結晶之花在空中飛舞,然後在落在地上緩慢改變自己的身形,混合在了沙石中,不覺有些出神。
“看來……在迎接春天之前,還有一場倒春寒要熬啊……”
…………
至今為止還沒有名字的恆星係,一個坐落於宜居帶上的三星係統。
寶石般水藍的行星旁環繞的是火紅的岩石之星,周而複始的繞著它們的大兄弟——那個散發著無窮光熱的大火球旋轉。
行星和恆星不單是吸引與被吸引之間的關係,嚴格來說,它們是親兄弟。在原始星雲的中心剛剛誕生出明亮的橘黃色的溫暖光芒時,它周圍的塵埃顆粒就已經在引力的作用下粘合起來,碎屑拚合成石塊,石塊匯集成山峰,就是這樣聚沙成塔,行星誕生了。
當然,有些行星不一定是這種關係,它們或許是從恆星中被噴發出來的產物,那些不易聚變的“垃圾”被恆星內部龐大的壓力擠出,然後在一次猛烈的噴發中滾出了恆星。然後這種關係應該算是……噫,宇宙小姐,貴圈真亂啊。
在這個紅藍色cp組的身邊,一顆白色行星繞著它們旋轉,每當紅色衛星到達遠地點的時候,白色的行星就會巴巴的湊過來,在藍色行星的表麵用潮汐力扯出驚濤駭浪,看上去分外的……呃,惹人嫌。
白色行星正是最近又改了塗裝的瑕星。
再湊近一些,可以看到白色的行星上大大小小的風暴,這些風暴卷起的雲氣也是白色的,混在在瑕星下方一片的白茫茫之下幾乎無法分辨。
瑕星也不全是白色,在它赤道的位置,還有一條狹窄的藍線,藍線夾在兩大塊白色之間,好像隨時都會被白色組成的大手“啪”一聲合攏一樣。相比藍月和紅月,瑕星現在也似乎可以稱為“白月”了。
而這些白色……都是冰蓋!
幾乎將赤道都覆蓋了的,厚達百米的冰蓋!
這些冰蓋從黑暗天幕籠罩開始就在積累,那個生命殺手隔絕了瑕星的陽光,自然隔絕了太陽向瑕星投送的熱量,整個瑕星的溫度就從黑暗天幕開始的時候下降,到了現在……居然已經變成這種樣子了。
冰蓋的力量和黑暗天幕別無二致,湮滅在冰蓋下的生命是沒有機會從百米之上獲取陽光的,當然那時候是黑暗天幕籠罩時期,陽光什麽的,本來就是沒影的事,無數的生命在哀嚎和饑餓中死去——而冰川的偉力讓許多生命直接死於哀嚎。
冰川運動比泥石流更加宏偉,動不動數百萬噸,數千萬噸的冰川緩慢堅定的向前再向前,它們可以碾碎岩石,推平山丘,開辟河穀,隻靠體重就能秒殺一切,專治各種不服。
在淺海的生物倒黴了,這些僥幸沒有被隕石一波帶走,又扛著“黑暗視野”“食物稀缺”等等負麵baff活下來的生物其實為數不少,雖然又被風暴等災難解決了一些,但憑著淺海本身龐大的生物基數,它們依舊是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生物圈。
但很快就不是了。
如果說海嘯風暴是針對性打擊,冰川就是毀滅性打擊了,什麽躲進洞穴,藏到岩石底下,對於霸氣的冰川來說都沒有用,冰川隻需要幹一件事——從你身上碾過去!岩石?碾碎!看你還能不能活!洞穴?好,你躲進去吧,隻要到時候你能在百米厚的冰岩中刨個洞,一路刨出去,冰川自然拿你沒辦法了。更何況,洞穴在冰川的壓力下也有塌方的危險。
這個……什麽賊過如梳,兵過如篦都弱爆了,冰川就像一個台巨大的鏟車,所有擋在它前麵的東西都會被鏟平,連地皮都會被刮掉一層。
這是和黑暗天幕一個級別的絕望,淺海生命無處可躲,無處可逃,本來就瀕臨崩潰的食物鏈被這把重錘輕易砸的粉碎,瑕星最龐大,蘊含生物資源最多的淺海生物圈宣告破滅。
殘存的淺海生物和其他走投無路的生物都被擠在了赤道那一道藍線上,瑕星各個海域的幸存者在赤道匯聚,磕磕絆絆的組成了一個新的生物圈,大該也是全瑕星目前僅存的大型生物圈——赤道生物圈。
至於冰川的解凍……想想冰川期到底有多長吧,有那些霧霾的幫忙,冰川的持續時間隻會更長不會更短。
赤道生物圈的邊緣,數百米厚的冰川地形中,永不停息的冰川運動塑造著它的外貌,這裏已經像是真正的陸地一樣了,有山峰,有平原,有丘陵山穀……但它畢竟不是真正的大地。
歡迎來到寒冬紀,這裏不僅僅是溫度上的寒冬,還是生命的寒冬。
風雪吹打在無垠的冰蓋上,而在它上麵,一隻裝甲蠍跨著幾乎淹沒了它底盤的積雪在緩慢行進。
那是天央,防凍的甘油在它的體內流動,堅實的外骨骼已經塗上了隔熱的材料,雖然沒有北極熊和企鵝的裝備齊全,天寒地凍餓的半死的世界也養不出什麽脂肪,但這抗寒能力好歹算是勉強夠用,起碼凍不死。
其實天央可以變成更具抗寒能力的姿態,通過獵取那些本來就存活在兩極的生物的組件,在編輯空間裏,它已經成功搭建了一個存活姿態,足夠它熬過這個生命寒冬的形態——冰川行者。
蠕蟲一樣的身體,抗凍性極佳的內部設計,加上可以讓它在堅冰中自由穿行的解凍分泌物和鋒利的口器,天央毫不懷疑,在這個時代,它存活的可能性要比苦苦掙紮求生的裝甲蠍大上無數倍。
可是真的要放棄嗎?放棄這具進化了億萬年的身體,轉變成一隻蠕蟲?而且消耗掉自己幾乎所有的進化點?
天央很是猶豫。
那麽……沉眠吧,就像它在氧氣危機那裏做的一樣。
它的蘇醒隻有兩種可能,一是寒冬已經過去,它的物種們會在美麗而且生機勃勃的瑕星大海上唿喚它醒來,二是世界已經陷入了寒冰的地域,連赤道生物圈也遭到了毀滅,裝甲蠍會在絕望中讓它蘇醒……然後就是轉職成蠕蟲形態的冰川行者,繼續在冰川中等待其他頑強者的繁衍壯大,反正生命是不會被擊垮的,隻是過程難熬了一點罷了。
希望不會是第二種吧。
冰蓋上的裝甲蠍停滯了行動,它的蒸汽核心還在轉動,源源不斷的熱量還在體內傳動,但它已經不可能再站起來了。
控製它身體的那個意識,陷入了長眠,等它下次睜開眼時,世界已經是滄海化為桑田。
它代表的是一個信號,籠罩全瑕星八年之久,連抗戰都該打完了的黑暗天幕,那些顆粒物終於舍得從平流層以上下來了,它們將在未來的日子裏陸續沉降,或是風暴,或是自然下降,瑕星生命的寒冬終於要結束了。
陽光很微弱很稀薄,雖然厚重的天幕已經撕開,沉降了,但更細小的那一部分還在大氣層中不舍的徘徊,它們依舊阻擋著陽光的傳播,不過既然天幕都已經跪了,這些霧霾的消散就隻是時間問題了,不需要太在意。
隻有靠近才能看見,這讓它有種新鮮感——就像玩我的世界的時候邊走邊加載地圖的感覺。
在一塊岩石上,天央發現了半個被深深卡入岩縫裏的殘破頭顱,它認識這個腦袋,那是蜥蜴怪的,看了那幫家夥的避難所還是沒有承受住超級風暴的考驗。
一層薄薄的雪花蓋住了蜥蜴怪的麵目,讓那些撕裂的傷口顯得不那麽猙獰。
“下雪?連這裏都開始下雪了嗎?”。
天央驚愕的望向自己頭頂正中的太陽,雖然早就通過磁場辨別出自己所處的位置,但看太陽辨別方位這種習慣還殘留在它的身體上。
沒錯,頭頂正中的太陽,不偏不倚就在中軸線上。
“這裏……可是赤道啊。”
它的感知透過重重霧氣,觀摩著那些微小的,呈現完美六棱型的結晶之花在空中飛舞,然後在落在地上緩慢改變自己的身形,混合在了沙石中,不覺有些出神。
“看來……在迎接春天之前,還有一場倒春寒要熬啊……”
…………
至今為止還沒有名字的恆星係,一個坐落於宜居帶上的三星係統。
寶石般水藍的行星旁環繞的是火紅的岩石之星,周而複始的繞著它們的大兄弟——那個散發著無窮光熱的大火球旋轉。
行星和恆星不單是吸引與被吸引之間的關係,嚴格來說,它們是親兄弟。在原始星雲的中心剛剛誕生出明亮的橘黃色的溫暖光芒時,它周圍的塵埃顆粒就已經在引力的作用下粘合起來,碎屑拚合成石塊,石塊匯集成山峰,就是這樣聚沙成塔,行星誕生了。
當然,有些行星不一定是這種關係,它們或許是從恆星中被噴發出來的產物,那些不易聚變的“垃圾”被恆星內部龐大的壓力擠出,然後在一次猛烈的噴發中滾出了恆星。然後這種關係應該算是……噫,宇宙小姐,貴圈真亂啊。
在這個紅藍色cp組的身邊,一顆白色行星繞著它們旋轉,每當紅色衛星到達遠地點的時候,白色的行星就會巴巴的湊過來,在藍色行星的表麵用潮汐力扯出驚濤駭浪,看上去分外的……呃,惹人嫌。
白色行星正是最近又改了塗裝的瑕星。
再湊近一些,可以看到白色的行星上大大小小的風暴,這些風暴卷起的雲氣也是白色的,混在在瑕星下方一片的白茫茫之下幾乎無法分辨。
瑕星也不全是白色,在它赤道的位置,還有一條狹窄的藍線,藍線夾在兩大塊白色之間,好像隨時都會被白色組成的大手“啪”一聲合攏一樣。相比藍月和紅月,瑕星現在也似乎可以稱為“白月”了。
而這些白色……都是冰蓋!
幾乎將赤道都覆蓋了的,厚達百米的冰蓋!
這些冰蓋從黑暗天幕籠罩開始就在積累,那個生命殺手隔絕了瑕星的陽光,自然隔絕了太陽向瑕星投送的熱量,整個瑕星的溫度就從黑暗天幕開始的時候下降,到了現在……居然已經變成這種樣子了。
冰蓋的力量和黑暗天幕別無二致,湮滅在冰蓋下的生命是沒有機會從百米之上獲取陽光的,當然那時候是黑暗天幕籠罩時期,陽光什麽的,本來就是沒影的事,無數的生命在哀嚎和饑餓中死去——而冰川的偉力讓許多生命直接死於哀嚎。
冰川運動比泥石流更加宏偉,動不動數百萬噸,數千萬噸的冰川緩慢堅定的向前再向前,它們可以碾碎岩石,推平山丘,開辟河穀,隻靠體重就能秒殺一切,專治各種不服。
在淺海的生物倒黴了,這些僥幸沒有被隕石一波帶走,又扛著“黑暗視野”“食物稀缺”等等負麵baff活下來的生物其實為數不少,雖然又被風暴等災難解決了一些,但憑著淺海本身龐大的生物基數,它們依舊是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生物圈。
但很快就不是了。
如果說海嘯風暴是針對性打擊,冰川就是毀滅性打擊了,什麽躲進洞穴,藏到岩石底下,對於霸氣的冰川來說都沒有用,冰川隻需要幹一件事——從你身上碾過去!岩石?碾碎!看你還能不能活!洞穴?好,你躲進去吧,隻要到時候你能在百米厚的冰岩中刨個洞,一路刨出去,冰川自然拿你沒辦法了。更何況,洞穴在冰川的壓力下也有塌方的危險。
這個……什麽賊過如梳,兵過如篦都弱爆了,冰川就像一個台巨大的鏟車,所有擋在它前麵的東西都會被鏟平,連地皮都會被刮掉一層。
這是和黑暗天幕一個級別的絕望,淺海生命無處可躲,無處可逃,本來就瀕臨崩潰的食物鏈被這把重錘輕易砸的粉碎,瑕星最龐大,蘊含生物資源最多的淺海生物圈宣告破滅。
殘存的淺海生物和其他走投無路的生物都被擠在了赤道那一道藍線上,瑕星各個海域的幸存者在赤道匯聚,磕磕絆絆的組成了一個新的生物圈,大該也是全瑕星目前僅存的大型生物圈——赤道生物圈。
至於冰川的解凍……想想冰川期到底有多長吧,有那些霧霾的幫忙,冰川的持續時間隻會更長不會更短。
赤道生物圈的邊緣,數百米厚的冰川地形中,永不停息的冰川運動塑造著它的外貌,這裏已經像是真正的陸地一樣了,有山峰,有平原,有丘陵山穀……但它畢竟不是真正的大地。
歡迎來到寒冬紀,這裏不僅僅是溫度上的寒冬,還是生命的寒冬。
風雪吹打在無垠的冰蓋上,而在它上麵,一隻裝甲蠍跨著幾乎淹沒了它底盤的積雪在緩慢行進。
那是天央,防凍的甘油在它的體內流動,堅實的外骨骼已經塗上了隔熱的材料,雖然沒有北極熊和企鵝的裝備齊全,天寒地凍餓的半死的世界也養不出什麽脂肪,但這抗寒能力好歹算是勉強夠用,起碼凍不死。
其實天央可以變成更具抗寒能力的姿態,通過獵取那些本來就存活在兩極的生物的組件,在編輯空間裏,它已經成功搭建了一個存活姿態,足夠它熬過這個生命寒冬的形態——冰川行者。
蠕蟲一樣的身體,抗凍性極佳的內部設計,加上可以讓它在堅冰中自由穿行的解凍分泌物和鋒利的口器,天央毫不懷疑,在這個時代,它存活的可能性要比苦苦掙紮求生的裝甲蠍大上無數倍。
可是真的要放棄嗎?放棄這具進化了億萬年的身體,轉變成一隻蠕蟲?而且消耗掉自己幾乎所有的進化點?
天央很是猶豫。
那麽……沉眠吧,就像它在氧氣危機那裏做的一樣。
它的蘇醒隻有兩種可能,一是寒冬已經過去,它的物種們會在美麗而且生機勃勃的瑕星大海上唿喚它醒來,二是世界已經陷入了寒冰的地域,連赤道生物圈也遭到了毀滅,裝甲蠍會在絕望中讓它蘇醒……然後就是轉職成蠕蟲形態的冰川行者,繼續在冰川中等待其他頑強者的繁衍壯大,反正生命是不會被擊垮的,隻是過程難熬了一點罷了。
希望不會是第二種吧。
冰蓋上的裝甲蠍停滯了行動,它的蒸汽核心還在轉動,源源不斷的熱量還在體內傳動,但它已經不可能再站起來了。
控製它身體的那個意識,陷入了長眠,等它下次睜開眼時,世界已經是滄海化為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