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星,一顆碧藍與白色交織的行星。當然,這已經是過去式了,相比它的姊妹花藍月,瑕星已經成功從星球中的高帥富掉格到了二等土鱉,一層灰黃色的煙幕取代了原來的藍海白雲,就像刷漆一樣把整個瑕星嚴嚴實實的刷成了灰不拉嘰的土球。


    灰黃還是委婉一點的說法,在作者的眼裏,這顏色分明就是幹翔棕嘛。


    很讓人感覺惡心,很讓人厭惡的顏色。對於瑕星生命來說,這是死亡的顏色。


    它們是隕石撞擊揚起的微塵與超大規模火山活動所噴發的煙塵的混合物,被氣流噴薄到遠離地表的大氣高處。在後世,這些家夥作為一種人造汙染源出現在大眾視野裏,還有了一個看起來很高大上的名字——pm2.5。


    它們確實很細小,很不起眼,但它們不容小視。


    特別是當它們大規模聚集起來的時候。


    一開始的時候,在那高遠的空中,淡淡的白霧蔓延,天空漸漸陰沉下來,接著,白霧以驚人的速度轉變成暗啞的灰色,繼而是惡心的灰黃色,還沒等生物們反應過來,灰黃就變成了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墨黑色!遮蔽了整個天空!


    無數生物仰望天空,驚恐而無助的看著這個變化——短短數天之內,全球陷入黑暗!


    開始一個星期,沒有什麽大事,如果光源消失導致大規模混戰(請腦補無光之混亂全球升級版),以及大量日行性生物慘遭毒手不算什麽大事的話。突然的光源消失對於大物種來說根本不算什麽大問題,現在可是海洋環境,除了那些進化到極度依賴光源的生物,大家都是自帶微光視覺這種baff的好不好?從深海裏爬出來的物種沒點微光視覺無光感知什麽的,敢信?除了一開始的不適應以外,其他也就沒什麽了。


    但第二個星期開始,情況有些不對了!部分生長期較短的浮遊植物開始不正常死亡,從底層引發的食物鏈****直接影響到了無數生物,這些陽光依賴性的生命陷入了無解的困境,有的甚至開始了滅絕之路!


    可是到了這個時候,還是有很多物種都沒有警惕起來,因為食物鏈的能量傳遞是需要時間的,從最底層的生產者到最高級的霸主級消費者,能量一層層流轉傳遞,在高級的消費者體內富集,直到它們被更高級的捕食者掠取掉能量,這一整套的變化需要的時間可不短。


    越是基礎的生物,越能察覺到天地的劇變,那些高踞食物鏈頂端的那些霸主反而是最遲鈍。也怪不了生物大滅絕老是找上這些食物鏈頂端的存在。


    不過,在黑暗天幕這種天地大災變前,你有沒有反應過來,已經不重要了!如果是冰河世紀這種跨度百萬千萬年的變化,物種潛意識還能讓生物慢慢適應,慢慢改變,但一發大隕石術砸臉可不包括在內!你現在想要做任何的改變,已經來不及了!


    第三個星期!成片成片的浮遊植物死亡,大量浮遊生物生機斷絕!生產者的大量減少開始撼動食物鏈的穩定性,大多數生命已經察覺到死亡的迫近!


    從來沒有生命,從來沒有一個生命如此迫切的感受到陽光的重要!


    黑暗籠罩瑕星一個月後,這股因為能量循環斷裂而產生的風暴,終於盡展自己的偉力!


    即使是營養儲量豐富的大型生產者,在無法得到陽光的一個月後,也一個個衰竭枯萎,植食性動物雪上加霜,生存的問題像一把冰冷的鋼刀頂住了它們的喉嚨,而更多以浮遊生物為食的小型物種已經開始規模性的滅絕!它們的死亡讓整個生物圈陷入恐慌!


    因為這是毀滅!是不留生機的斬草除根!


    什麽是生物圈?就是一層層,一道道的食物鏈匯聚交織成繁複龐雜的食物鏈之網,最基礎的能量被生命從太陽上掠取,川流在這道網絡中,讓瑕星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這張網絡,就叫生物圈。


    它們很複雜,也很堅固,一般自然事件根本無力撼動這個龐然大物,即使是全球性的災難,也奈何不了這張巨網。在災難麵前,巨網會破損,會剝落,但這張被稱之為“生物圈”的網絡卻在災難下表現出不可思議的生命力:破了?我補起來,剝落了?我長迴來,撕裂了?那更好啊,說明我們有兩張網了!


    可是,支撐著這張巨網穩定運行的能量是陽光,陽光才是這一切的來源。


    它的確很堅固,抗性高,血厚,恢複力強,但它能量卻來自陽光,沒有陽光,就沒有巨網。


    黑暗天幕在做的,就是釜底抽薪!隻要破壞的最初的能量源頭,整張“巨網”就會不攻自破!從源頭開始毀滅!


    這就是黑暗天幕,隻要持續的時間夠長,就足以毀滅瑕星絕大部分的生命,除了那些依靠地熱資源的過活的小型生物圈,全瑕星可能就找不到細菌尺寸以上的活物了!


    它才是大隕石術真正的殺機!在它麵前,波塞冬之怒與火箭豪雨這種令萬物震惶的超級天災簡直不值一提。


    ——————————————————黑暗天幕籠罩的分割線—————————————————


    9魚從藏身的石縫裏探出頭來,小心翼翼的用自己鼓鼓的大眼睛探查周圍的動靜,看到這一幕的人毫不懷疑,隻要有一點風吹草動,這隻長得和數字9一樣的奇怪小生物就會縮迴安全的石縫中。


    黑暗天幕籠罩的第三年,距離隕石墜落,已經整整三年了。


    9魚並不是真正的魚,嗯……似乎目前瑕星出場的名字裏帶魚的龍套沒有一個能和魚這種生物扯上任何關係的,不過這些都是細節,細節什麽的,就不用在意了。


    9魚是植物性動物,而且是植食性的植物性動物。怎麽?就允許你們肉食動物吃肉,我們植物還不能吃植物了?


    是的,9魚是植物,一種以植物為食的植物。這種就像橫放的數字9的生物在後世還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一些學者堅持以9這個特殊的數字命名這種長相奇葩的生物,但另一部分學者死不承認,它們管這種魚叫做“6翻了”。


    ……呃,似乎也沒啥區別啊,真不知道那些家夥到底在爭些什麽玩意兒。


    9魚並不是什麽特殊的生物,它隻是一隻普普通通的雜兵,既沒有強壯的身軀鋒利的爪牙,也沒有爆彈狂魔和飛棍這些獵奇進化生命的特殊能力,雖然有一個看起來很好玩的身體形狀,但這具身體既不能讓它遊的快,也不能使它跳的高,它是食物鏈的底層消費者,終生活在那些強大生命的陰影下。


    9魚唯一值得稱道的地方,大概是它們爆兵一樣的繁殖能力和頑強的生命力,作為植物性動物,它們的要害要比其他動物少很多,被砍斷半邊身子也不會死去,以孢子這種較為原始的方式繁殖的它們,高效的提高了它們族群的延續能力——哪怕是一千個孢子,一萬個孢子中,隻有一個能活到成年,那也是9魚的勝利!它一次噴灑出來的孢子何止十萬?


    這種大浪淘沙,人海鋪路的繁殖方式雖然冷酷無情,但卻保證了每一個存活下來的,有資格繁殖下一代都是極為健康和強壯的個體,它們讓族群始終處於一種積極興盛的狀態,保證了族群的延續。要知道,即使是龐大的蜥腳類恐龍,采取的也是這種“廣撒網,多撈魚”的繁殖方式,原始不原始,殘忍不殘忍不重要,能讓族群活下去才是好的繁殖方式。


    放在物種的高度,9魚無疑是成功的,但如果把目標縮減到一個個體上,9魚可就成了渣渣生物的典範。


    它們能依靠的,隻有謹慎,謹慎再謹慎,隻有這樣才能增加個體的存活幾率。


    9魚小心翼翼的躲在枯死的珊瑚礁上,窺伺著不遠處的亂石灘。


    它貪婪的望著亂石上那一片片枯黃的苔蘚,幾次都想要不顧一切的衝上去,但都被它生生忍了下來。


    生命隻有一次,可不是它能隨便亂來的。


    但它也不能放棄這裏的食物,它已經好幾天沒有進食了,再不獲得補充,它就會死。


    模模糊糊的,它依稀記得,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它應該有綠色的海帶,翠色的海竹葉作為食物,是那些一咬就可以出水的細膩纖維和細胞壁,而不是它麵前的,枯黃難以啃食的死苔蘚。


    但翠綠是什麽顏色?海帶海竹子又是什麽東西?哦,似乎是吃的,可9魚見過的吃的,似乎隻有枯黃和灰白兩種顏色。翠綠……它從出生開始,就沒見到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孢子新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舊日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舊日之子並收藏孢子新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