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諸家思辯


    第253章:諸家思辯


    沒等王財迴答,旁邊的王闓運卻是一聲冷笑:“儒墨二千年來便是紛爭不止,今日單憑你幾句話就想讓皇上斷出個對錯,不覺得太放肆了嗎?孔孟聖教千百年來傳承不息,而你墨家學說卻衰微至此,這不正說明了誰更順應曆史嗎?兼愛,哼,愛一個人不行,愛一部分人也不行,若要實現你們的兼愛理想,非得要天下所有的人兼愛才行,這可能嗎?”王闓運突然一笑,轉頭對王財道,“皇上,嵇先生的這一套過是空想罷了,原是當不得真的。”


    王財仔細了聽了兩人剛才的一番辯論,點了點頭道:“嵇先生,儒墨之爭,朕不想說什麽,隻是有兩點想請你指點一下,”說著王財略一沉吟道,“這幾日朕挑燈夜讀《墨子》,對於墨家這千年來的發展有了一點點的心得,其一是王首輔說的,兼愛之說太過苛刻,須知有社會就必有等級,從氏族部落的相對平等到封建王朝的絕對不平等,因財產多寡、地, 位高低必然會產生等級之分,那卻如何讓這些人兼相愛呢?若有一部分人懷有仇恨之心,這兼愛就成了一句空話,著實太難,而且殺人之人,是否也要去愛他呢?其二,墨家學說尚賢、尚同,這便是挑戰皇權了,朕雖亦讚同選賢任能乃是國家長治久安之道,但‘因賢而立’,卻由誰來斷定這賢與不賢呢?朕以為選賢任能的執行者仍然應當是朝廷,而不是民眾。因為民眾固然是國家之基,但未必能有此見識。”


    嵇雲想了想道:“想來皇上也隻看過《墨子》一書,其實墨家尚有諸多書籍,皇上所問者,這些書籍中都有論及,皇上所說地愛天下人太過於苛刻,事實上墨家所說的愛天下人。便是愛你知道的人,殺盜與兼愛並不矛盾。盜乃是罪人,兼愛不是愛人不愛自己的,正所謂‘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便是這個道理。”


    王財點了點頭,事實上他並不在意於墨家理論到底現在有什麽實際用處,隻要能夠為千年來地位穩固的儒家尋一個對手便是成功了,因此不再分辯什麽。朝嵇雲笑了笑道:“今天把你請來,也算是解了朕的一些疑惑,千年來墨家經典散失甚多,這前人思想的經典總是留下來地好,此刻分辯不清,就留給後人去分辯,嵇先生乃墨家傳人,這重任朕就交給你了。總要將這些經典整理出來,刻印發行才好。”


    嵇雲麵露喜色,墨家理論難得皇上居然不加禁止,還要幫助刻版刊印,當真是意外之極,而坐在一旁的王闓運卻是頗有不滿。正想勸阻,又聽王財道:“紉秋,迴頭你再通知文化部,不但墨家學說要幫助刊印,儒、道、釋、兵、法等等這些學派地經典都要刻版刊印,可以參考《永樂大典》。那個文淵閣的《四庫全書》令人製版刻印,但是僅做收藏之用,《四庫全書》被清人刪改太多,比不上《永樂大典》忠於原著,朕前次問過文化部。現在藏於京師皇城和天京文淵閣的殘卷、副本不足七千卷。朝廷現在沒有時間和精力編一部集中華文化大成的百科巨著,但卻有責任保全這些經典傳之後世。令文化部想辦法收集散失,刻印於天下吧!”


    王闓運還想再說什麽,但略一猶豫便知道皇上決定的事情,憑自己一言實在難以說得動他,況且皇上有心修史編典,這確是名垂千古的大事,雖然自己對這些別家雜說頗為瞧不上眼,但是皇上說的也有道理,毋因群疑而阻獨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自己看不上地東西,卻不能讓別人也看不到,更何況儒學素為漢學正統,千百年來已是深入人心,哪裏是些旁門雜說能夠動搖的?想通這一節,便自平靜下來,微微一笑朝皇上欠了欠身應承下來。


    王財見他應了,心知王闓運雖有不滿,卻仍識大體,忍不住頗覺欣慰,當下笑道:“紉秋果然是我朝第一賢臣,”說著轉頭對內廷書記道,“擬詔,首輔大臣王闓運十餘年勞心國事,憂國憂民,實為本朝賢臣典範,著升文德公!”


    王財驟聽此言,呆了一呆,立刻拜伏於地,大聲謝恩。要知道建國以來,尚沒有任何一人被封到公爵,就是候爵也不過潦潦數人,今日得此封號實是本朝前所未有的榮譽,自己十幾年來一心隻為輔佐英主,開創千秋功業,實不是為了功名利祿,今日得封文德公,王闓運到不是為了升官而興奮,實是為了自己十幾年的苦心到底沒有白費而感動,一時間伏於地上說不出話來。


    王財正想好言勸慰幾句,卻聽站在一旁的嵇雲發出一聲冷笑,心知他看不起儒生抱著皇家大腿的作派,也不以為異,隻是走下來輕輕撫起王闓運,拍拍他們肩頭以示鼓勵後,便不再說話。王、嵇二人眼見皇上臉有倦容,當下告退離去。


    很快,這場禦前辯論便傳了開去,盡管皇上並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但是儒生們都認為皇上公然在朝堂之上由著墨家邪說胡亂指責儒學聖教,即使沒有表明立場,但偏向之意已是毫無可疑了,因此全地都有儒生學者到官府鬧事,嵇雲在南康府開設的墨家學館也一再遭到儒生地衝擊,王財原想著雙方之麽鬧將下去也並非什麽壞事,理不辯不明嘛,可沒過多久,居然有一些其他學派也參與進來,或指責墨學,或攻擊儒教,甚至連洋務派學者也跳出來借機宣傳西化,頓時大江南北吵了個不可開交,總算這些鬧事的儒生還曉得“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道理,雙方吵來吵去也僅限於文章上的你來我往,或按章據典,或旁征博引,到後來代表各自學派的朝廷官員也撰文參與到其中,其時正是帝國推進改革,學習西方的變革時期,社會上地各種思潮原本就是風起雲湧,王財於此時處心積慮的挑起儒墨之爭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一些官員擔心學派之間爭論持續下去,輕者造成文化分裂,重者引起社會動蕩,千百年來中國都是一個腦子做主,到了今天突然之間多出這許多腦子來,到底是利是弊,著實在難料。王財雖然也有這般擔心,但是他卻不願意以國家力量來中止這場爭論,更何況現在各學派之間的爭論已經慢慢的有些規律可循,是不是真的有了百家爭鳴的規模他不知道,不過隨著辯論的深入,各方從剛始的惡言相向到現在的漸趨理性,所辯的內容也越來越深入,這都說明國人長期以來被冰封住地思想已經漸漸突破前人地條條框框,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見解,很多長期以來被認為理所當然地前人語錄現在也被人翻出來詳加推究,竟也得出了新的心得,這些都是王財所樂意見到的,因此盡管知道這是把雙刃劍,王財最終還是決定聽之任之,不再強行壓製,唯是囑咐警察部通令各地,學術辯論固然不去管他,但若有人以此為借口宣傳叛國邪說,那警察部必須當機立斷,毫不猶豫的出手鎮壓。


    雖然對於皇帝突然之間另立異說,大多數的國人都表示了不滿,但是重新整理《永樂大典》卻是一個頗得人心的工程,這種打一巴掌,再給幾分好處的手法,王財屢試不爽,現在已經用的有些心得,而那些長期以來屢被壓製的學術派別因為朝廷開始整理《永樂大典》散卷,皇帝對各種非主流學派又非常尊重,因此都存了發揚各派學術觀點的心思,紛紛將收藏的典籍供獻給朝廷,很多遺失已久的書籍居然也被發現,這讓文化部的那些博學鴻儒欣喜過望。


    而奉旨修史的王闓運接旨之後,便給自己的數位至交好友寫信,請這些宿儒高才一起來幫他完成《清史》、《太平天國史》的撰寫,甚至還給隱居的曾國藩寫了一封措辭肯切的邀請信,希望這位前清封疆大吏能夠不記前嫌,出山幫助朝廷一起完成這篇巨著。《清史》巨著若是能有曾國藩的著筆潤色,憑空便能增加幾分可信,而且清廷種種內幕總是清廷的官吏來寫更為真實了。事實上王闓運曾經想聯係奕欣等一幹前清遺族,隻是一來考慮到亡國之人來寫前朝國史未免有些殘忍,二來也擔心他們為前清歌功頌德,所撰不實,因而此念轉瞬即滅,隻是派了幾人趕赴京師紫禁城收集藏於禁城的前朝文件,像什麽《起居注》、《清實錄》以及內閣、軍機處所存上諭、臣工本章等原始檔案,當真是決心要寫成一本撇開成見,實事求是的史家巨著來。


    [奉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平新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鋤並收藏太平新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