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創刊
“此船可曾命名?”楊秀清笑著問道。
“迴東王殿下,卑職前日妄取了一個,不知‘定遠’此名九千歲可滿意?”王財當時就想讓楊秀清再給取一個。
楊秀清想了想,點了點頭:“不錯,此乃中華第一艦,切不可像過去固步自封,理當平定遠方,威服四海,這個名字取得好!”說罷心中隱隱有些失望。
王財馬上接著道:“迴九千歲,我江陰另有一艘火輪兵船正在建造,東王殿如能賜名,我蘇、浙軍兵必定歡心鼓舞,仰感天恩!”
楊秀清哈哈笑了笑,拍了拍王財的肩膀,又想了想:“我就不客氣了,你也知道我讀書不多,想不出什麽文縐縐的名字,即是我太平天國所造火輪兵船,莫如就叫太平吧!”
還不等王財大聲叫好,緊圍在四圍的大小官員馬上齊聲稱讚,大唿東王英明!王財自然不肯落在人家後麵,大喝一聲:“好!”說著把身子從人群中擠了擠,又補充道:! “東王要不要給大夥說幾句?”
楊秀清哈哈一笑,想了想搖了搖頭,看著王財緩緩道:“你這次來天京就是想來顯擺顯擺嗎?”王財剛要解釋,楊秀清擺了擺手繼續說道,“這次你能造出火輪兵船實為不易,振奮了天朝軍民之心,但你擅自帶兵入朝卻也是大罪,”楊秀清又沉默了一下,接著道,“此事不賞不罰,你在蘇南好好幹吧,我這就入宮奏報天王,等你造出太平艦的時候再來天京見我吧!”
楊秀清巍然的站在船頭,遠遠的眺望著遠方寬闊無垠的江水奔騰而下,江風陣陣吹動起他的鬢角,王財隱約看見了幾根白發,突然有種英雄末路的傷感,時年不過三十多歲的楊秀清,看上去竟有五十歲的垂垂暮氣,他五歲喪父,九歲喪母,從小跟伯父長大,暑天伐柴燒炭,冬天就要挑炭去賣,如此辛苦也得不到一鬥半升的糧食,太平起兵之後一路上憚精竭力,在王財看來,以材而論,眼前這位卻實強過那個念經的天王不知道多少倍了。楊秀清一個人在船頭沉默的站了一會,就命船靠岸走了,留下王財在他身後若有所思。
中華第一艦的“定遠”名字隨著王財這麽一鬧,很快傳遍了全中國,不但在天朝為他贏得了高分,也讓清廷中的很多傾心洋務而又對滿清失去信心的人漸漸的把目光投到了蘇南,加上蘇、浙對外貿易的不斷開展,總理衙門設在各國的通商代表處也在海外不斷的推進了太平天國的影響,這次定遠號的試航成功,西洋各國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這並沒有讓在蘇州的王財停住腳步,他知道要想確立大國地位,光有幾條小火輪並不能代表什麽,甚至有一支“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艦隊也沒什麽了不起,最重要的是把海洋意識根植到國民的腦子中去,雖然這並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但是他還是下令讓蘇、浙振華堂增設海洋史課程,同時也下令輿宣司再把鄭和下西洋的事情好好宣傳宣傳,為將來他理想中的天朝水師準備一個堅實的基礎。
如果說定遠艦的試航成功是蘇南的一大喜事的話,那“國士”館的建成就是另一件讓人歡心鼓舞的事情了。一年以來,為了把“國士”館修成王財要求的“宏偉,壯觀,精神,不朽”,蘇、浙兩省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座建在鳳凰街的巨大館社占地足足有五百畝,整個館區都種滿了青鬆綠柏,正是四、五月間,館中到處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王財和周秀英帶著蘇南各衙門丞相檢點成了國士館的第一批來訪者,穿過大理石的門柱,正對門口的就是一座十層樓高的漢白玉紀念碑,這座通體瑩白,純潔無暇的紀念碑上刻著四個金字“皓氣永存”,紀念碑的底座是一個大理石做的碑基,四周的大理石上浮刻著八組浮雕,全都是描繪了太平軍戰士浴血奮戰的場景,正對著大門的那一麵是由王闓運親自撰寫的“碑銘”,記述了“國士”的由來以及對戰死者的懷念。
王財在紀念碑前站了足足有一炷香的時間,驚訝於紀念碑的壯觀,感歎勝利的來之不易。隨後在幾個女兵的引導下,王財一行人進入了紀念碑後的正館。這座正館分上下兩層,每層又按時間與戰役順序被隔成了一個個小間,從一八五三年六月王財領兵出天京征戰蘇南開始記錄至今,每一個小間內都有一塊大理石壁詳細的記錄戰役經過,在這塊石壁的後麵是一長串在這次戰役中陣亡的太平軍士兵的番號、姓名、籍貫等資料。王財看著看著忍不住淚水模糊了雙眼,這一個個身影原本都在他的記記中漸漸的淡忘了,如今卻又好像活了一樣,他們的音容笑貌是如此的真實,跟在王財身後的蘇南官員們也唏籲不已,特別是那些帶兵的將領,這一路走來,誰沒有個親信同袍戰死?如今眼看到他們的名字心中百感交集。走了幾個小間,一行人來到了荊錫戰役室,左二軍軍帥柴冉的名字被王財一眼看到,輕輕的歎了口氣,這場完全是自己胡亂指揮而打的大敗仗讓他失去了很多士兵,其中就有左二軍原軍帥柴冉。環顧了四周,王財緩步走到那塊戰役經過壁上,仔細的看了起了,隻看了一會他就火冒三丈,“啪”的一聲拍在壁上,大聲喝道:“哪個王八蛋寫的!”
跟在身後的伍淩心急忙走上來,抱拳施禮道:“大人,這裏所有的戰記都是輿宣司負責的。”
王財看到伍淩心跳出來,忍住一連串的粗話,頓了一下道:“伍檢點,荊錫戰役的經過是這樣的嗎?你們從哪裏拿的資料?明明是我草率的下令分兵冒進的,你們怎麽怪到柴冉身上了呢?他死都死了,還要代人受過嗎?”
伍淩心臉一紅,嚇得一聲不敢吭,周秀英不忍心自己的老部下挨批,站在旁邊拉了拉王財的袖子,王財看了她一眼,點了點頭,又說道:“伍檢點,我們當初修這個國士館的時候,目的是什麽?是要給活著的人塑金身嗎?不是!我們要給已經死去人做一個公正的評價,要讓他們得到應得的尊敬!荊錫戰役責任在我,你們迴頭馬上重新刻一塊,刻好之前,此室不開放!要是拿不準事實經過,你們來問我!”
說完王財頭也不迴的帶著人走了出去,伍淩心剛當上輿宣司檢點,著實被嚇得不輕,剛才一直拿著毛筆在旁邊不停的記著什麽的一個女兵跑上來扶起她:“大人,輔國候好兇啊!真把我嚇死了。”
伍淩心拍了拍胸口:“別提了,我還是第一次看他發火呢……你都記下來了嗎?”
“記下來了,大人你看看,”女兵遞給伍淩心幾張寫滿了字的紙,“輔國候剛才說的我都記下來了。”
伍淩心一邊看一邊點頭:“他有‘惡狠狠’的罵我嗎?迴頭讓徐丞相看看,怎麽讀起來這麽怪的,不知道這個印到報上去會不會被輔國候罵哦?”
“大人你管這麽多幹嘛?徐丞相讓我們記我們就記,誰知道這塊戰記會讓輔國候光火的,他要是說不行,便不印罷了。”女兵笑嘻嘻的迴答道。
徐壽一臉壞笑的拿著《國聞報》創刊號跑來請王財較對的時候,王財一眼就看到了創刊號的頭版頭條就是“輔國候國士館訓示”,自己疑惑沒在國士館訓示什麽呀,連忙仔細看了下去,越看越是哭笑不得,實在不明白這事怎麽也上了報,還是頭版頭條,以前好像隻有啥書記啥長的到啥地方視察才作一個類似的什麽頭版新聞,而他自己又喜歡在上廁所的時候拿著報紙看看,這類的頭版一般都做了手紙,原想把這個刪掉,但是經不住徐壽一再勸說,最後還是點頭通過,隻不過把標題改成了“天國不會忘記”,副標就是“國士館開放,輔國候作重要講話!”
很快二千份刻版印刷的《國聞報》就發到了蘇州各衙門口,為了擴大影響,徐壽還建議輿宣司在上海和天京都進行了散發,上海就由總理衙門給各國公使送了幾份,天京也同樣派人給各官府衙門,各王候府都送了一份,另外在蘇、浙各府縣衙門口的告示欄裏都公開貼了一份,各部新軍、軍校、振華堂等也都按編製發送,一個月之內,《國聞報》很快傳遍了蘇、浙各地,由於報紙內容大部分以軍事、政治內容為主,因此一般老百姓都沒什麽興趣,但在政客們之間影響卻很大,上海的各國領事公使看完之後都跑到總理衙門詢問《國聞報》是臨時刊物還是長期刊物,一聽說是長期的都表示希望每一期都能看到,而劉麗川也大方的表示每個月都會派人按時送上雲雲。同樣,天京也是議論紛紛,報紙這種東西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見過,更何況天朝很多官員還都不識字,但是輔國候喜歡搞新鮮玩意兒也不是第一次了,就連一向敏感的東王楊秀清看了王財在國士館的那個頭版之後也隻是哈哈一笑,就把這張紙頭丟到一邊了。
[奉獻]
“此船可曾命名?”楊秀清笑著問道。
“迴東王殿下,卑職前日妄取了一個,不知‘定遠’此名九千歲可滿意?”王財當時就想讓楊秀清再給取一個。
楊秀清想了想,點了點頭:“不錯,此乃中華第一艦,切不可像過去固步自封,理當平定遠方,威服四海,這個名字取得好!”說罷心中隱隱有些失望。
王財馬上接著道:“迴九千歲,我江陰另有一艘火輪兵船正在建造,東王殿如能賜名,我蘇、浙軍兵必定歡心鼓舞,仰感天恩!”
楊秀清哈哈笑了笑,拍了拍王財的肩膀,又想了想:“我就不客氣了,你也知道我讀書不多,想不出什麽文縐縐的名字,即是我太平天國所造火輪兵船,莫如就叫太平吧!”
還不等王財大聲叫好,緊圍在四圍的大小官員馬上齊聲稱讚,大唿東王英明!王財自然不肯落在人家後麵,大喝一聲:“好!”說著把身子從人群中擠了擠,又補充道:! “東王要不要給大夥說幾句?”
楊秀清哈哈一笑,想了想搖了搖頭,看著王財緩緩道:“你這次來天京就是想來顯擺顯擺嗎?”王財剛要解釋,楊秀清擺了擺手繼續說道,“這次你能造出火輪兵船實為不易,振奮了天朝軍民之心,但你擅自帶兵入朝卻也是大罪,”楊秀清又沉默了一下,接著道,“此事不賞不罰,你在蘇南好好幹吧,我這就入宮奏報天王,等你造出太平艦的時候再來天京見我吧!”
楊秀清巍然的站在船頭,遠遠的眺望著遠方寬闊無垠的江水奔騰而下,江風陣陣吹動起他的鬢角,王財隱約看見了幾根白發,突然有種英雄末路的傷感,時年不過三十多歲的楊秀清,看上去竟有五十歲的垂垂暮氣,他五歲喪父,九歲喪母,從小跟伯父長大,暑天伐柴燒炭,冬天就要挑炭去賣,如此辛苦也得不到一鬥半升的糧食,太平起兵之後一路上憚精竭力,在王財看來,以材而論,眼前這位卻實強過那個念經的天王不知道多少倍了。楊秀清一個人在船頭沉默的站了一會,就命船靠岸走了,留下王財在他身後若有所思。
中華第一艦的“定遠”名字隨著王財這麽一鬧,很快傳遍了全中國,不但在天朝為他贏得了高分,也讓清廷中的很多傾心洋務而又對滿清失去信心的人漸漸的把目光投到了蘇南,加上蘇、浙對外貿易的不斷開展,總理衙門設在各國的通商代表處也在海外不斷的推進了太平天國的影響,這次定遠號的試航成功,西洋各國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這並沒有讓在蘇州的王財停住腳步,他知道要想確立大國地位,光有幾條小火輪並不能代表什麽,甚至有一支“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艦隊也沒什麽了不起,最重要的是把海洋意識根植到國民的腦子中去,雖然這並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但是他還是下令讓蘇、浙振華堂增設海洋史課程,同時也下令輿宣司再把鄭和下西洋的事情好好宣傳宣傳,為將來他理想中的天朝水師準備一個堅實的基礎。
如果說定遠艦的試航成功是蘇南的一大喜事的話,那“國士”館的建成就是另一件讓人歡心鼓舞的事情了。一年以來,為了把“國士”館修成王財要求的“宏偉,壯觀,精神,不朽”,蘇、浙兩省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座建在鳳凰街的巨大館社占地足足有五百畝,整個館區都種滿了青鬆綠柏,正是四、五月間,館中到處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王財和周秀英帶著蘇南各衙門丞相檢點成了國士館的第一批來訪者,穿過大理石的門柱,正對門口的就是一座十層樓高的漢白玉紀念碑,這座通體瑩白,純潔無暇的紀念碑上刻著四個金字“皓氣永存”,紀念碑的底座是一個大理石做的碑基,四周的大理石上浮刻著八組浮雕,全都是描繪了太平軍戰士浴血奮戰的場景,正對著大門的那一麵是由王闓運親自撰寫的“碑銘”,記述了“國士”的由來以及對戰死者的懷念。
王財在紀念碑前站了足足有一炷香的時間,驚訝於紀念碑的壯觀,感歎勝利的來之不易。隨後在幾個女兵的引導下,王財一行人進入了紀念碑後的正館。這座正館分上下兩層,每層又按時間與戰役順序被隔成了一個個小間,從一八五三年六月王財領兵出天京征戰蘇南開始記錄至今,每一個小間內都有一塊大理石壁詳細的記錄戰役經過,在這塊石壁的後麵是一長串在這次戰役中陣亡的太平軍士兵的番號、姓名、籍貫等資料。王財看著看著忍不住淚水模糊了雙眼,這一個個身影原本都在他的記記中漸漸的淡忘了,如今卻又好像活了一樣,他們的音容笑貌是如此的真實,跟在王財身後的蘇南官員們也唏籲不已,特別是那些帶兵的將領,這一路走來,誰沒有個親信同袍戰死?如今眼看到他們的名字心中百感交集。走了幾個小間,一行人來到了荊錫戰役室,左二軍軍帥柴冉的名字被王財一眼看到,輕輕的歎了口氣,這場完全是自己胡亂指揮而打的大敗仗讓他失去了很多士兵,其中就有左二軍原軍帥柴冉。環顧了四周,王財緩步走到那塊戰役經過壁上,仔細的看了起了,隻看了一會他就火冒三丈,“啪”的一聲拍在壁上,大聲喝道:“哪個王八蛋寫的!”
跟在身後的伍淩心急忙走上來,抱拳施禮道:“大人,這裏所有的戰記都是輿宣司負責的。”
王財看到伍淩心跳出來,忍住一連串的粗話,頓了一下道:“伍檢點,荊錫戰役的經過是這樣的嗎?你們從哪裏拿的資料?明明是我草率的下令分兵冒進的,你們怎麽怪到柴冉身上了呢?他死都死了,還要代人受過嗎?”
伍淩心臉一紅,嚇得一聲不敢吭,周秀英不忍心自己的老部下挨批,站在旁邊拉了拉王財的袖子,王財看了她一眼,點了點頭,又說道:“伍檢點,我們當初修這個國士館的時候,目的是什麽?是要給活著的人塑金身嗎?不是!我們要給已經死去人做一個公正的評價,要讓他們得到應得的尊敬!荊錫戰役責任在我,你們迴頭馬上重新刻一塊,刻好之前,此室不開放!要是拿不準事實經過,你們來問我!”
說完王財頭也不迴的帶著人走了出去,伍淩心剛當上輿宣司檢點,著實被嚇得不輕,剛才一直拿著毛筆在旁邊不停的記著什麽的一個女兵跑上來扶起她:“大人,輔國候好兇啊!真把我嚇死了。”
伍淩心拍了拍胸口:“別提了,我還是第一次看他發火呢……你都記下來了嗎?”
“記下來了,大人你看看,”女兵遞給伍淩心幾張寫滿了字的紙,“輔國候剛才說的我都記下來了。”
伍淩心一邊看一邊點頭:“他有‘惡狠狠’的罵我嗎?迴頭讓徐丞相看看,怎麽讀起來這麽怪的,不知道這個印到報上去會不會被輔國候罵哦?”
“大人你管這麽多幹嘛?徐丞相讓我們記我們就記,誰知道這塊戰記會讓輔國候光火的,他要是說不行,便不印罷了。”女兵笑嘻嘻的迴答道。
徐壽一臉壞笑的拿著《國聞報》創刊號跑來請王財較對的時候,王財一眼就看到了創刊號的頭版頭條就是“輔國候國士館訓示”,自己疑惑沒在國士館訓示什麽呀,連忙仔細看了下去,越看越是哭笑不得,實在不明白這事怎麽也上了報,還是頭版頭條,以前好像隻有啥書記啥長的到啥地方視察才作一個類似的什麽頭版新聞,而他自己又喜歡在上廁所的時候拿著報紙看看,這類的頭版一般都做了手紙,原想把這個刪掉,但是經不住徐壽一再勸說,最後還是點頭通過,隻不過把標題改成了“天國不會忘記”,副標就是“國士館開放,輔國候作重要講話!”
很快二千份刻版印刷的《國聞報》就發到了蘇州各衙門口,為了擴大影響,徐壽還建議輿宣司在上海和天京都進行了散發,上海就由總理衙門給各國公使送了幾份,天京也同樣派人給各官府衙門,各王候府都送了一份,另外在蘇、浙各府縣衙門口的告示欄裏都公開貼了一份,各部新軍、軍校、振華堂等也都按編製發送,一個月之內,《國聞報》很快傳遍了蘇、浙各地,由於報紙內容大部分以軍事、政治內容為主,因此一般老百姓都沒什麽興趣,但在政客們之間影響卻很大,上海的各國領事公使看完之後都跑到總理衙門詢問《國聞報》是臨時刊物還是長期刊物,一聽說是長期的都表示希望每一期都能看到,而劉麗川也大方的表示每個月都會派人按時送上雲雲。同樣,天京也是議論紛紛,報紙這種東西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見過,更何況天朝很多官員還都不識字,但是輔國候喜歡搞新鮮玩意兒也不是第一次了,就連一向敏感的東王楊秀清看了王財在國士館的那個頭版之後也隻是哈哈一笑,就把這張紙頭丟到一邊了。
[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