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兒個有點事給耽擱了,所以沒顧得上。”葉玖說著,手腳麻利的夾了六個包子放到他的大碗裏。


    胡立本想與葉玖閑聊幾句,可葉玖戴著自製的簡易口罩,所以說話聲嗡嗡的,再加上周圍吵,他是著實有些聽不見,而且葉玖還這麽忙,他隻得作罷。遞給昔言十二文錢,端著碗迴了鋪子。


    因為許多酒樓買豬肉都嫌棄豬皮口感不好所以壓價,屠戶為了多賺點錢,一般都會把送到酒樓的豬肉給脫皮,這樣一來,這作為邊角料的豬皮價格就十分便宜,所以連著好幾天,葉玖就隻買灌湯包,有些時候下午她也會出攤。


    葉玖這火爆的生意可眼饞壞了其他小販,沒過多久,大街上就多出來好多走街串巷賣灌湯包的,甚至連酒樓,都推出了湯包這一主食。


    好在葉玖這“一家小攤”的名號已經打了出去,老顧客就隻認準她這一家,慕灌湯包名而來的外地人也隻找那個板車上掛著“一家小攤”那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的小攤,至於其他的是看也不看,所以這些仿冒品的出現並沒有影響到她,倒更是讓她的生意在激烈的競爭中更上一層樓。


    唐家的地也租了出去,為了防止唐家老宅的人在搗亂,葉玖還委婉的提醒唐柒文在新的租契裏麵擬定了違約賠償金這一項,想必有了這一項,這些佃農違約時心裏也該有個掂量。


    唐柒文這幾日也和他的同窗再次開起了書畫攤,早出晚歸的,葉玖也是極少看到他。


    眼瞅著清明將至,天氣也一天一天的熱了起來,村裏人也大量地忙活起來準備春種。唐家自己也留了幾畝地,種些小麥大米啥的留作一年的吃食,但因為地少倒不用他們幾個過於操心。


    這幾日,葉玖不出攤的時間幾乎都在地上,雖然幫不上他們什麽大忙,但偶爾遞個東西提個水什麽的還是可以的。所以她也認識了不少俞竹村的人,而村民也隻覺得唐家的這租客性子好,長的漂亮又勤勞,還有一門足以糊口的美食手藝,著實是個好姑娘。


    田嬸子對葉玖更是喜歡,多次從唐母哪裏旁敲側擊地打聽她,那目的很明確,就想探探葉玖的情況好說給她家二娃做媳婦,當然,都被唐母給搪塞了過去。


    對於這些葉玖當然不知道,她看著這漫山遍野的翠綠,感受著溫暖的陽光,唿吸著泥土的芬香,隻覺得心曠神怡。比起城市的那種快節奏與緊迫,她更喜歡這種鄉村的輕鬆與愜意。


    唐母看著葉玖朝著遠處發呆,走上前來朝她的方向看了一眼,隨即道:“那是小玲子她們采艾草呢,這馬上就到清明了,家家戶戶都是要吃青團的。”


    葉玖知道唐母是誤會了,剛想解釋來著,卻被她的話給吸引了。


    “這裏清明家家戶戶都吃青團?縣裏的人也吃?”


    “嗯!”唐母點頭。


    清明時節要用青團來祭祀這是大鄴朝的老規矩了,而且在清明期間,若是家裏來了客人,定時要拿出青團來招待的,這算是最高禮節。


    所以每到清明時節,縣裏賣青團賣艾草的比比皆是,就連那大酒樓裏,一天的青團銷量都遠遠大於其他。


    這些葉玖當然不知道,畢竟在現代,青團隻是一種江南小吃,也就是這幾年才漸漸傳到了北方一代,被當做了一種春遊小吃,但也有許多北方人吃不慣艾草的那種味道。卻不想在這大鄴朝,這青團居然還是個搶手貨。


    葉玖覺得,她似乎從中窺見了商機!


    大鄴朝的青團多是用糯米粉直接兌了艾草汁做成的,除了軟糯中帶一點艾草的清香外幾乎沒有別的味道,若是她加進現代的創意,包上紅豆餡或者是肉鬆,那是不是銷量會更好呢?


    第二日出攤,葉玖在親眼目睹了那個賣艾草的大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那四大框嫩綠的艾草買得一幹二淨的時候,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啥,在青團裏麵加餡?”唐母感覺震驚,她長這麽大,也沒聽過青團還有這種吃法,又不是包子!


    “對,就是加餡,像包包子一樣!”


    “這能好吃嗎?”唐母一臉不可思議的望向身邊的唐柒文。


    因為今日他家種麥子,所以唐柒文就留在家裏幫忙,沒去書畫攤,可他讀了那麽多書,也沒看見說青團還有別的吃法啊!


    葉玖就知道他們不相信,隻是笑了笑也不多做解釋,因為她知道實踐出真知,隻有吃過才知道好不好。


    午飯過後,葉玖便囑托昔言去河邊采了艾草來,自己留在家裏準備餡料。


    紅豆是她前些日子煮八寶粥的時候買的,泡了一晚上已經泡發了,隻需加水燉煮軟爛即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配美食打臉記(穿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柒拾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柒拾玖並收藏女配美食打臉記(穿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