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董卓在演父慈子孝,韓遂一夥此時卻是在勾心鬥角,韓遂此人,端是不一般。


    韓遂本名韓約,字文約,光和元年九月,金城太守殷華在任上去世.,韓約因為是殷華的故吏,於是與江英等追送殷華的遺體到遐邱,刊石紀念其功勳。


    中平元年,韓約前往京師辦理公務,大將軍何進久聞其名,特與他相見,韓約勸說何進誅滅宦官,何進沒有聽從,韓約在京師觀望,覺得早晚會生出大亂,於是請求歸返涼州。


    中平元年十一月,羌人北宮伯玉反叛,將時任涼州督軍從事邊允與涼州從事韓約劫為人質,不予放還。


    涼州刺史左昌派蓋勳率軍駐守阿陽縣,叛軍見阿陽縣無法攻破,便轉向攻打金城郡,斬殺金城郡太守陳懿,脅迫邊章、韓約入夥,共推舉邊章為首領。


    邊章又率軍包圍州治冀縣,左昌向蓋勳求援,蓋勳率援軍抵達冀縣,斥責邊章等人背叛朝廷,邊章、韓約都說:“左昌當初要是早聽您的話,派兵來救援金城郡,或許我們還能改過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


    於是,邊章等人哭泣而去,解除對冀縣城包圍,後又包圍護羌校尉夏育所部。而邊允改名為邊章,韓約也在此時正式改名為韓遂。


    中平二年也就是今年三月,韓遂率領數萬騎兵打著誅殺宦官的旗號入寇三輔,侵逼園陵,而此時,京中朝爭正是火熱,靈帝病重無法理事,所以隻有地方自守,因此韓遂的實力擴大很多,短時間就擁有十萬之眾,天下為之騷動。


    西涼叛軍這邊,本來是北宮伯玉為首的,讓邊章為首領之後,北宮伯玉扶持傀儡的計劃,很快落空,邊章手段厲害,短時間內就掌握了部分實力,讓北宮伯玉隻能俯首認命。


    而最厲害的還是韓遂,如今已經和邊章並列了,眼看這樣下去,遲早就要火並,而此時,董卓來了。


    董卓自身實力和威望,都不是韓遂所能比擬的,加上此時內部不靖,所以麵對董卓,是持退讓的態度。


    此時韓遂就有和西涼豪族馬氏聯合的心思,西涼馬氏為伏波將軍之後,不過非是主支,所以隻是地方豪族,不過馬騰也是有本事的,武力非凡,在本地聲望不小。


    和韓遂結親,雙方各取所需,算是一拍即合了,前不久,朝中遣兵派將至雍州,和西涼一直暗通款曲的漢中五鬥米道張魯被新任漢中令張角,輕易覆滅,朝中兵威,令韓遂為之膽寒。


    此時他已經有投降之意,也有人給他傳信,不過董卓也曾給他傳信,現在麵臨著的好像都是不錯的選擇,韓遂也確實想看看北域兵鋒究竟如何,正逢朝中大朝,命四方列侯、刺史、太守進京,此番派個一般人去不可能了解到太深入的東西,而派馬超這個馬氏的嫡子去確實讓人放心了不少。


    “孟起此去務必將聲勢做大,不要怕花錢,獻禮要做足做好。”韓遂此時正吩咐道,他已經是馬超的嶽父了,自然該說的都要說透。


    說來這個時候馬騰是不怎麽希望馬超前去洛邑的,不過韓遂既然同意了,馬騰也不會沒事找事,也就跟著應下了,雖然兒子年紀還小,還是小兒,不過雙方都有大人陪同,隻是馬超作為西涼軍閥的一個代表人物去。


    “不過這個還是有一個章程,而且要去的話,盡快出發為上,說不定還能趕上大朝會。”此時馬騰接過話茬建議道。


    “對,這個時候,看清楚底線的時候。”韓遂點了點頭說道,他對於朝廷基本沒什麽忠心,不然也不會為叛軍之主,待價而沽了。


    “我覺得我們還是搞的聲勢宏大一些,最近不是有消息說是董卓和邊章要結盟了嗎?”此時馬騰提醒道,雖說聯姻這種事情非常不靠譜,但也同樣是最靠譜的結盟方式,最起碼此時雙方是親密的。


    “那我明日就和小公子上路。”馬氏這邊,派出的是年輕的家將龐德,龐德的身手也非是一般人所能企及,至於危險到不是很讓人擔心。


    “也好,既然是龐將軍親去,那麽禮物就有的選了。”韓遂想了想馬氏的人才濟濟,此時微微皺了皺眉頭說道,“晚上來府庫拿禮單和禮物,馬兄和我商量一下帶上哪些東西?”


    ……


    漢中,劍門關中,此時也已經被張角奪迴,他的道法、智慧都不是張魯所能企及,加上黃巾中也是人才濟濟,五鬥米道很輕易就被掃平,張魯也已經被押送進京了。


    畢竟乃是留候的後代,大家算是同一脈,張角也不能擅自處置。


    “大兄,說來最近蜀中那塊地方沒什麽動靜了。”此時張寶陪同在張角身邊,忽然問道,“不過話說迴來川蜀確實有良將。”


    說實話,有川蜀天險在,隻要蜀中不內亂,不需要太厲害的戰將名士,隻需要良將一員,就可固守。


    益州士族中也是文武齊全,雖說沒有絕頂的文臣武將,但是次一等的一批一批的,加起來數量在那裏擺著,團結齊心的話,撐起一路諸侯是很容易的。


    再加上現在的益州還沒有數量龐大的遷入黨,內部的黨爭也不劇烈,眾誌成城的情況下,益州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的,至少打那些蠻族是毫無壓力的,甚至若是有人挑頭,益州士族聯合,那麽就是中原大戰,益州扛住強點的諸侯,進行防守也沒有什麽難度,基本上不出帶路黨的話,大概蹲點蹲到中原一統都毫無問題。美麗


    所以才有了那一句: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


    這種情況下益州人樂的坐擁天險,笑看天下風雲,反正他們沒有列土封疆的想法,看熱鬧等高官厚祿,劃水十幾年,最後做個高官多好的,益州士族表示自己等人知足常樂。


    蜀地,從古走到今,包括蜀道難、三峽險。


    蜀人,從自“移秦民萬家”充實巴蜀開始,並從此落地生根,定居蜀地。


    蜀文化也在中原文化、南粵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等各種文化進入蜀地並與先秦的巴蜀文化之間進行碰撞、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區別於原有的古蜀文化的新文化。


    蜀地雖然偏處西南一隅,但其戰略位置卻得天獨厚,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巴蜀之地易守難攻,糧草充足,因此每當統一王朝瓦解之時,這裏的起義和割據就聞風而動,紛紛豎立旗幟,宣布獨立自治進入無政府狀態;而當天下巳定,硝煙散盡之時,這塊窩在山地裏的盆地尚未被納入統一的版圖,需要統治者盡最後的努力來收複它。


    因為通往巴蜀的道路很險峻,所以一般都是到最後大局已定的時候來平定這塊地方。


    劍門上斷,橫江下絕,岷峨之曲,別為錦川;蜀之人無聞則已,聞則傑出。


    川蜀曆來也是人傑地靈,英雄輩出,天下糧倉,戰略要地;蜀人也是有著民風彪悍,富於思想,敢於創造,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


    這是川蜀大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所致,川蜀地勢獨特,分為邊緣山地和盆地底部兩大部分,從軍事上看,山地險峻,隔阻難通,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而其中宜於農耕的川西平原即有數百萬畝之多,向來被稱為“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因此,蜀地具備了易守難攻和糧草充足的軍事和經濟優勢。


    川蜀大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導致統一王朝瓦解之時,蜀地足以獨立於天下逐鹿的中原之地,獨樹一幟,雖無力進取,亦足以自保;而天下將定之時,蜀地又因僻處西南,無關大局,往往最後才被納入版圖之地。


    一般來說,平定天下的過程從來都是由中心及於邊緣,巴蜀之地因其地理偏遠而最後平定,所以這倒是也附和“天下已治蜀未治”。


    但是,何以會“天下未亂蜀先亂”?所謂亂,也就是造反,且不僅是一時一地的造反,而是成規模的造反,在大一統帝國治下,造反不絕於書,起因多為民眾難以忍受無盡的壓榨。


    而蜀地先亂,並非是指此地壓榨獨狠,造反獨多,而是指此地更容易形成大規模之亂,尤其是當王朝統治步入晚景之時,尤其如此。


    曆代形成規模的造反,無不是起於一點,而迅速蔓延,但這僅僅是其成因的一個方麵,造反要成規模,固然離不開各地民眾的感同身受,群起相應,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帝國的鎮壓力量相對渙散薄弱,才會此長彼消,迅速壯大。


    中央集權的專製帝國將統治延伸到了每一個角落,實行相對無差別的政治和經濟攫取,埋下了群起響應的種子,而受製於資源的約束,帝國不可能擁有無限的鎮壓力量,加上中央帝國需要根據其特定的戰略目標,配置其鎮壓資源,於是,就在帝國境內形成了力量配置的不平衡,一旦出現造反,鎮壓力量薄弱的地方就相對更容易發展壯大。


    就比如漢帝國,漢帝國的戰略目標首先是政權安全,為此,常常將其軍事力量主要部署在帝都的周邊,此即是所謂的“內重外輕”,之後的曆代統治,也無不如是。


    所以一旦出現地方武裝力量坐大,就容易形成“內輕外重”之勢,到了此時,那麽王朝的氣運也就差不多走到了盡頭。


    而且中原王朝的另一戰略目標是防範外敵入侵,為此必須把力量布置在外敵可能入侵的線路上,以備防範,華夏王朝的曆史,與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的覬覦和侵擾相始終,在其大部分時間內,都不得不主要軍事力量用於防範遊牧民族的入侵,並為此構築眾多的防禦工事、維持暢通的交通路線、甚至不得不將帝都靠前安置,以利於調集轉運人力物力。


    在大多數時期內,川蜀大地既遠離王朝中心地區,又處在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戰線的大後方,此地配置的軍事力量相對薄弱,遂為常態。


    也因此,一旦出現造反,當地官軍往往不敷應用,加之路程遙阻,也不能相對迅速地調集兵力,這就為一時一地的造反的迅速蔓延壯大提供了條件。


    因此,即使蜀地與其他地方因為相似的原因而偶有起事,卻因為鎮壓力量的薄弱而更容易成事,此外,蜀地獨特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環境,也為“蜀先亂”提供了助力。


    自秦滅蜀後,川蜀大地徹底並入到統一的文化和治理秩序之中,以至於今,但是,道路艱難,出入川蜀,動輒經月,於是,在日常生活中,巴蜀之地又形成了相對獨立自足的區域經濟、社會、文化,在區域之內具有更密切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往來,一旦出現造反這樣的大事件,原本存在的密切往來就可以轉化為對抗政權的組織資源。


    所以,楊伊才會在天下未定的時候,迫切的先解決漢中這個蜀地門戶,畢竟她的時間也不多,若是荊州、揚州、徐州、交州出了問題,大軍暢通無阻,很容易就能解決,但是蜀地卻不行。


    一旦被分割,那就要花費此時十倍百倍的代價,才能打通,畢竟蜀地世家,也俱有良才,以如今楊伊麾下的良兵強將,麵對天下群豪,也不見得是處於優勢。


    此次大朝會,就是一次試探,各地士族和大漢朝的勳貴之家,以及各地的大吏對於她是個什麽態度,北方四州如今已經可以算是她的勢力範圍了,雖然還不是那麽安穩,不過隻要楊伊麾下兵鋒一直如此強力,那麽就不會出什麽亂子。


    新立的雍州雖然有弘農楊氏從中作梗,但是麵對著並州和關中的士族的利益,弘農楊氏不敢舉起反旗的情況下,也不會造成多大的障礙。


    如今可慮的也就是荊州、益州和西涼了,這三地都有著獨特的優勢,西涼人敢於拚殺,荊州人有錢,益州有險,這個天下如何,也就取決於這三地士族在這次大朝會的表現了,所以無數老家夥都準備來看看,這三地士族是俯首還是維持大漢正統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江湖做女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弓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弓誠並收藏我在江湖做女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