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為仁慈的楊伊,此時正麵臨著一項難題,後宮。
後宮是指帝王的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後宮的女性;周製,後宮設內官以讚內治,秦延之;漢則設內官一十四等,凡數百人。
“殿下,如今宮中需要添加人口了。”
前幾日,北域的後續人眾陸續到了,主要就是楊伊在北域的宮中侍女等,並按照規則,釋放劉宏之時的宮女出宮,贈以金銀。
這些被征選在宮廷裏服役的女子,自古以來有之,並有著獨特的規矩。
《管子·君臣》:“是故國君聘妻於異姓,設為侄娣命婦宮女,盡有法製,所以治其內也。”
《漢書·貢禹傳》:“古者宮室有製,宮女不過九人。”
宮女,又通稱宮人,按其職責和地位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在宮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務的人,其地位較高授予官職者被稱為女官;一類是在宮中服勞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織婢等。又泛指被選入宮中供帝王聲色享用的女子,大致上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禮法允許,曆代沿製的嬪妃類。
《禮記·昏儀》說:“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曆代封建帝王一人占有成千上萬的女子,根據其好惡程度,將宮中女子分成若幹等級。
若是帝王認真按照《禮記·昏儀》中之說,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貴妃、淑妃、德妃是為三夫人,品正第一。
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是為九嬪,品正第二;婕妤十二人,品正第三;美人才人共十五人,品正第四;寶林二十四人,品正第五;禦女二十四人,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人,品正第七;總共一百二十四人;這是宮女中品位最高的。
不過如今基本上有所更改,以宮中設皇後,皇後之下為貴妃、麗妃、惠妃、德妃、淑妃、賢妃;妃之下又有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謂之九嬪;九嬪之下有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再就是寶林、禦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上述女子是宮中級別高、有地位的宮女,這隻是後宮成群宮女中的一小部分,二是宮中數不清的女官和宮娥等等,這部分女子可隨時召來,封以頭銜,博取帝王一時之歡心;三是宮中龐大的女樂倡優,她們色藝出眾,專供帝王享樂和應酬之需。
初期,宮女是通過征戰戰敗一方的女俘成為戰勝帝王的嬪妃和宮女,漢以後,帝國一統,則改為由朝廷派出大批人員,於百姓鄉土之中挑選良家之美女,年齡十三以上二十以下,擇入宮內。
美女一旦被選為宮女,便再也不能同家人團聚,深鎖宮中,與外界隔絕,其中隻有極個別的受到帝王寵愛的才可升為嬪妃,絕大多數的宮女是在寂寞、淒清中孤獨度日。
而為防止宮女反抗,宮中訂有嚴酷刑罰。宮女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打殺。
當然這是因為早期的宮女,大多來源於女奴隸、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為了防止她們作亂,所以以刑罰震懾。
而後,大一統之後,宮女中的來源,有一部分開始從民間“選美”、“采女”中選出,“選美”就像考試遴選一樣,有一套嚴格的規矩,參選女子必須是良家,不過漢朝,不像是後世那麽嚴格,階級分明,商賈和百工也仍舊是良家。
宮女的數量自漢代始,隨著時代而不斷增加,前漢初年,宮女隻有十幾人,武帝時,宮女則突破千人之數,仲漢桓帝時,後宮聚集女子則達五六千人。
宮女的身份也不盡相同,上層的為宮中女官;下層的為普通奴仆。對於女官除了年齡、身體、品行諸條件外,還必須掌握女工等技藝。
宮廷歲選秀女,凡選中者,入宮試以繡錦、執帚一切技藝,並觀其儀行當否,有不合格者命出,以次遞補,然後擇其優者,教以掖庭規程,日各以一小時寫字及讀書。寫讀畢,次日命宮人考校,一年後授以六法。
這些宮女中比較優秀的就成為宮中的女官,但是由於宦官執政,中常侍管轄著宮廷內部的人事、財務、禮儀、保衛及帝、後、妃、嬪日常生活的一切事物,所以女官的執掌也就形同虛設了。
被選中的宮女一部分被分配到皇帝、皇後、嬪妃、公主、阿哥等各宮中隨侍,當然不同等級的人配給宮女的數量也不同。
宮女入宮的第一件事就是剃頭、洗澡,等年紀稍長才可以把頭發留起來,剛進宮的小宮女要由老宮女教她們各種禮儀和梳妝打扮的技巧,如果聰明靈巧,半年就可以上崗服役了,也就有月錢可拿。
宮女們的月錢多少並無定製,最低的幾百錢,高的可達數貫,膳食、衣服等也有供給,若得到皇後或太後的恩寵也可以為父母博得富貴,但多數宮女的生活是悲慘的。
她們從選中入宮的第一天起就猶如進入囹圄,失去了人身自由,直到滿25歲乃至30歲才許出宮婚配。
因病、因笨或別的原因提前出宮者,要經宦官核查奏聞後方準出宮,有的宮女因為“帝後得用,仍留宮承伺十年”,她們出宮後已是老了,連正常婚配都很困難。
當然也有例外,即被皇帝看中而升為致嬪、妃的,那就要永遠留在宮中了,但這是極少數的。
至於為何後宮等級要設置得那麽詳細,詳細到每個人?這個原因是,給皇帝當老婆在此時也是一種“職業行為”,每年她們還會有俸祿,也有的按月拿薪。
既然要“發工資”,那麽肯定就要講等級,“工齡”不同,工資的多少也不同;而各妃的受寵程序、貢獻大小就有講究,不可能人人都是一樣的,因此後宮比較朝臣的設置,定出不同官品的宮妃,領不同的俸祿。
以漢朝公職人員的薪酬製度為例,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祿最高,幫佐天子,助理萬機,俸祿最高“金印紫綬,秩俸萬石”。而後宮昭儀此等就等同丞相了,但實際上,昭儀拿的年俸並沒有丞相多,為4200斛。絕世唐門fo
如今常用的計量單位有龠、合、升、鬥、斛等,“石”與“斛”,是同一級別計量單位的不同叫法,10鬥為1斛(石);《漢書·律曆誌》記載:“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一石為120斤,昭儀的4200斛,則相當於50萬4000漢斤,曆代度量衡有所變化,漢一斤約等於後世0.34市斤,所以漢昭儀的實際年俸折合後世17萬4182市斤,雖然不是那麽嚴謹,不過也相當可觀了。
此時,漢宮最低一級的宮女的年俸也有192斛,相當於後世的5184斤,這份薪水在這個時代已經也很高了,以人均一天一斤糧來算,一個宮女一年的俸祿便可以養活家中14口人,而昭儀一年的俸祿則可養活310口人。
當然,這是漢代,待遇優越,所以漢宮中宮女甚多,甚至收養民間孤女入宮,此時民間,男女地位而言,女子並不完全是附庸。
不過,也因為待遇優厚,所以漢宮中宮女一般不是很多,皇帝有錢,就可以多養一些,皇帝沒錢,就隻能少養一些了。
而自楊伊前日開始大放宮女出宮之後,宮裏的宮女數量就已經下降到了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上,雖然從北域帶來了不少之前得用的侍女,不可和龐大的漢宮相比,宮女可沒有多少。
而如今,宮中女子更少了,所以民間自然會有物議,洛邑可是有不少人家的女兒等著進宮之後,奉養迴饋家裏的。
所以,如今民間開始傳說,如今新皇帝很可能是個女的,那麽就可能不選宮女了……
“都是民間的物議,我從來不放在心上。”楊伊說道:“百姓們現在生活艱難,所以我在他們眼裏注定不會是個什麽好人,什麽的就讓他們說吧,不過宮中還是需要增添一些人氣,奉養一些女子,不算什麽,此事就有文姬去辦吧。”
楊伊捧起身前的茗茶品了一口,緩了緩心神,將這些雜事先放在腦後,如今這些許事,任由其他人去操心罷了,取過一旁的紙筆,用筆鋒沾了些墨汁,楊伊開始寫信。
這封信是交給鎮西將軍徐榮的,此前,徐榮已經帶先鋒三萬餘人趕赴關中,守衛長安,既然王越已經答應去西涼刺殺韓遂了,那麽西涼若亂,也就可以尋機將涼州收迴來,在這之前,楊伊還是希望徐榮做好全方麵的計劃,譬如西涼個方的不同反應,以及根據這些反應所采取的應對。
或是招撫,或是絞殺,盡量做好準備,對於徐榮,楊伊是很看重的,此人武力雖然不為第一流,卻也足可自保,有精熟兵法,可是難得的帥才。
這個時代,將有,軍師也有,但是兩者兼備方能為帥,比如楊伊屬下的張飛、文醜,固然武力出眾,為天下一流,但是對於兵法,也就隻有聞鼓而進,聞金而退的程度了,最擅長的就是“隨我殺上去!”
趙雲機敏和武力都足夠,但是此時年紀尚輕,還需多加曆練,倒是關羽,手不釋卷,如今已經稱得上合格的統帥了。
筆走龍蛇,楊伊很快便將書信寫好,取過旁邊的信封,然後便叫來內侍讓他們把這封信用北域的商隊係統,送往關中。
北域商行天下,短短一年時間,就已經在北方數州建立了完善的交通,此時,正在和大漢朝的驛站進行合並中,驛站早已有之,周朝時就設有烽火台及郵驛傳遞軍事情報,至漢朝則每30裏置驛,由太尉執掌。
忙完了這封信,楊伊則陷入了沉思。
自己接觸過不知道多少武學大家,從當初在江湖中的種種,由天地禦冊演繹,介於虛實之間,某種程度上可以當做是真的,而再到現在,真實度比當初更進了一層,比如這虎賁將軍王越,無論這些人是今人還是古人,他們身上都具備一種非常鮮明的色彩。
那就是都具備一種信念。
當初武無敵潼關一戰,還有令東來,如今的王越,很明顯,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信”,對自己道路的堅持,對自己信念的認可,亦或者說是某一種執著。
如果說這個層級的高手展現出來的執著是一種共性,那麽在更在他們之上的宗師,又在執著什麽呢?
某種程度上來說,楊伊和他們在一個層級,隻是積累太過深厚,機緣太過充足,突破也全是憑借著資源,能力固然足夠,但是卻是處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
楊伊撫摸著身前的案幾,人對自我的認知是神經係統所產生的一種錯覺,所以一個人要想永生那麽肉體就不能衰頹,這是最基本的,而神靈則是超脫於人類之上了,自我意識脫離了神經係統的束縛,有了新的存在基礎。
以此為基,然後再塑新體,最終達到永生。
可是按照這樣的說法,自己的意識憑空出現在這個虛幻而陌生的世界,一個虛幻的人身上,那麽“我”是不是也已經處在某一種超脫的境界之上呢?
人生而為靈,其所存在的基石便是人所具有的意識,如果沒有自由的意識,那人活著與死去便沒有什麽區別,和山川江河一樣,便是萬古長存又有什麽用?
楊伊知道一種概念,借假修真,便是說人身為四大假合彼此和合而成,是一種逃不出成住壞空的假象,但是人的意識又不能擺脫人身獨立存在,所以才要借助這個四大假合的假來修行本性真如的真,這由後世的釋家發揚光大。
而道家則更加看重超脫,人身似乎變成了一種累贅,特別是內丹法,練氣長生或者是調和鉛汞,或是吸收天地之間的精華,或者是在鼎爐之中降服龍虎。
但是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人身似乎都不是他們在追求解脫時的主要追求,他們更看重精神上的飛躍。
一念及此,楊伊心中產生了許多感悟,自己似乎隱然知道了什麽最重要的東西,此時她命人送來一直未曾去看的那一枚至寶。
後宮是指帝王的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後宮的女性;周製,後宮設內官以讚內治,秦延之;漢則設內官一十四等,凡數百人。
“殿下,如今宮中需要添加人口了。”
前幾日,北域的後續人眾陸續到了,主要就是楊伊在北域的宮中侍女等,並按照規則,釋放劉宏之時的宮女出宮,贈以金銀。
這些被征選在宮廷裏服役的女子,自古以來有之,並有著獨特的規矩。
《管子·君臣》:“是故國君聘妻於異姓,設為侄娣命婦宮女,盡有法製,所以治其內也。”
《漢書·貢禹傳》:“古者宮室有製,宮女不過九人。”
宮女,又通稱宮人,按其職責和地位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在宮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務的人,其地位較高授予官職者被稱為女官;一類是在宮中服勞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織婢等。又泛指被選入宮中供帝王聲色享用的女子,大致上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禮法允許,曆代沿製的嬪妃類。
《禮記·昏儀》說:“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曆代封建帝王一人占有成千上萬的女子,根據其好惡程度,將宮中女子分成若幹等級。
若是帝王認真按照《禮記·昏儀》中之說,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貴妃、淑妃、德妃是為三夫人,品正第一。
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是為九嬪,品正第二;婕妤十二人,品正第三;美人才人共十五人,品正第四;寶林二十四人,品正第五;禦女二十四人,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人,品正第七;總共一百二十四人;這是宮女中品位最高的。
不過如今基本上有所更改,以宮中設皇後,皇後之下為貴妃、麗妃、惠妃、德妃、淑妃、賢妃;妃之下又有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謂之九嬪;九嬪之下有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再就是寶林、禦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上述女子是宮中級別高、有地位的宮女,這隻是後宮成群宮女中的一小部分,二是宮中數不清的女官和宮娥等等,這部分女子可隨時召來,封以頭銜,博取帝王一時之歡心;三是宮中龐大的女樂倡優,她們色藝出眾,專供帝王享樂和應酬之需。
初期,宮女是通過征戰戰敗一方的女俘成為戰勝帝王的嬪妃和宮女,漢以後,帝國一統,則改為由朝廷派出大批人員,於百姓鄉土之中挑選良家之美女,年齡十三以上二十以下,擇入宮內。
美女一旦被選為宮女,便再也不能同家人團聚,深鎖宮中,與外界隔絕,其中隻有極個別的受到帝王寵愛的才可升為嬪妃,絕大多數的宮女是在寂寞、淒清中孤獨度日。
而為防止宮女反抗,宮中訂有嚴酷刑罰。宮女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打殺。
當然這是因為早期的宮女,大多來源於女奴隸、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為了防止她們作亂,所以以刑罰震懾。
而後,大一統之後,宮女中的來源,有一部分開始從民間“選美”、“采女”中選出,“選美”就像考試遴選一樣,有一套嚴格的規矩,參選女子必須是良家,不過漢朝,不像是後世那麽嚴格,階級分明,商賈和百工也仍舊是良家。
宮女的數量自漢代始,隨著時代而不斷增加,前漢初年,宮女隻有十幾人,武帝時,宮女則突破千人之數,仲漢桓帝時,後宮聚集女子則達五六千人。
宮女的身份也不盡相同,上層的為宮中女官;下層的為普通奴仆。對於女官除了年齡、身體、品行諸條件外,還必須掌握女工等技藝。
宮廷歲選秀女,凡選中者,入宮試以繡錦、執帚一切技藝,並觀其儀行當否,有不合格者命出,以次遞補,然後擇其優者,教以掖庭規程,日各以一小時寫字及讀書。寫讀畢,次日命宮人考校,一年後授以六法。
這些宮女中比較優秀的就成為宮中的女官,但是由於宦官執政,中常侍管轄著宮廷內部的人事、財務、禮儀、保衛及帝、後、妃、嬪日常生活的一切事物,所以女官的執掌也就形同虛設了。
被選中的宮女一部分被分配到皇帝、皇後、嬪妃、公主、阿哥等各宮中隨侍,當然不同等級的人配給宮女的數量也不同。
宮女入宮的第一件事就是剃頭、洗澡,等年紀稍長才可以把頭發留起來,剛進宮的小宮女要由老宮女教她們各種禮儀和梳妝打扮的技巧,如果聰明靈巧,半年就可以上崗服役了,也就有月錢可拿。
宮女們的月錢多少並無定製,最低的幾百錢,高的可達數貫,膳食、衣服等也有供給,若得到皇後或太後的恩寵也可以為父母博得富貴,但多數宮女的生活是悲慘的。
她們從選中入宮的第一天起就猶如進入囹圄,失去了人身自由,直到滿25歲乃至30歲才許出宮婚配。
因病、因笨或別的原因提前出宮者,要經宦官核查奏聞後方準出宮,有的宮女因為“帝後得用,仍留宮承伺十年”,她們出宮後已是老了,連正常婚配都很困難。
當然也有例外,即被皇帝看中而升為致嬪、妃的,那就要永遠留在宮中了,但這是極少數的。
至於為何後宮等級要設置得那麽詳細,詳細到每個人?這個原因是,給皇帝當老婆在此時也是一種“職業行為”,每年她們還會有俸祿,也有的按月拿薪。
既然要“發工資”,那麽肯定就要講等級,“工齡”不同,工資的多少也不同;而各妃的受寵程序、貢獻大小就有講究,不可能人人都是一樣的,因此後宮比較朝臣的設置,定出不同官品的宮妃,領不同的俸祿。
以漢朝公職人員的薪酬製度為例,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祿最高,幫佐天子,助理萬機,俸祿最高“金印紫綬,秩俸萬石”。而後宮昭儀此等就等同丞相了,但實際上,昭儀拿的年俸並沒有丞相多,為4200斛。絕世唐門fo
如今常用的計量單位有龠、合、升、鬥、斛等,“石”與“斛”,是同一級別計量單位的不同叫法,10鬥為1斛(石);《漢書·律曆誌》記載:“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一石為120斤,昭儀的4200斛,則相當於50萬4000漢斤,曆代度量衡有所變化,漢一斤約等於後世0.34市斤,所以漢昭儀的實際年俸折合後世17萬4182市斤,雖然不是那麽嚴謹,不過也相當可觀了。
此時,漢宮最低一級的宮女的年俸也有192斛,相當於後世的5184斤,這份薪水在這個時代已經也很高了,以人均一天一斤糧來算,一個宮女一年的俸祿便可以養活家中14口人,而昭儀一年的俸祿則可養活310口人。
當然,這是漢代,待遇優越,所以漢宮中宮女甚多,甚至收養民間孤女入宮,此時民間,男女地位而言,女子並不完全是附庸。
不過,也因為待遇優厚,所以漢宮中宮女一般不是很多,皇帝有錢,就可以多養一些,皇帝沒錢,就隻能少養一些了。
而自楊伊前日開始大放宮女出宮之後,宮裏的宮女數量就已經下降到了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上,雖然從北域帶來了不少之前得用的侍女,不可和龐大的漢宮相比,宮女可沒有多少。
而如今,宮中女子更少了,所以民間自然會有物議,洛邑可是有不少人家的女兒等著進宮之後,奉養迴饋家裏的。
所以,如今民間開始傳說,如今新皇帝很可能是個女的,那麽就可能不選宮女了……
“都是民間的物議,我從來不放在心上。”楊伊說道:“百姓們現在生活艱難,所以我在他們眼裏注定不會是個什麽好人,什麽的就讓他們說吧,不過宮中還是需要增添一些人氣,奉養一些女子,不算什麽,此事就有文姬去辦吧。”
楊伊捧起身前的茗茶品了一口,緩了緩心神,將這些雜事先放在腦後,如今這些許事,任由其他人去操心罷了,取過一旁的紙筆,用筆鋒沾了些墨汁,楊伊開始寫信。
這封信是交給鎮西將軍徐榮的,此前,徐榮已經帶先鋒三萬餘人趕赴關中,守衛長安,既然王越已經答應去西涼刺殺韓遂了,那麽西涼若亂,也就可以尋機將涼州收迴來,在這之前,楊伊還是希望徐榮做好全方麵的計劃,譬如西涼個方的不同反應,以及根據這些反應所采取的應對。
或是招撫,或是絞殺,盡量做好準備,對於徐榮,楊伊是很看重的,此人武力雖然不為第一流,卻也足可自保,有精熟兵法,可是難得的帥才。
這個時代,將有,軍師也有,但是兩者兼備方能為帥,比如楊伊屬下的張飛、文醜,固然武力出眾,為天下一流,但是對於兵法,也就隻有聞鼓而進,聞金而退的程度了,最擅長的就是“隨我殺上去!”
趙雲機敏和武力都足夠,但是此時年紀尚輕,還需多加曆練,倒是關羽,手不釋卷,如今已經稱得上合格的統帥了。
筆走龍蛇,楊伊很快便將書信寫好,取過旁邊的信封,然後便叫來內侍讓他們把這封信用北域的商隊係統,送往關中。
北域商行天下,短短一年時間,就已經在北方數州建立了完善的交通,此時,正在和大漢朝的驛站進行合並中,驛站早已有之,周朝時就設有烽火台及郵驛傳遞軍事情報,至漢朝則每30裏置驛,由太尉執掌。
忙完了這封信,楊伊則陷入了沉思。
自己接觸過不知道多少武學大家,從當初在江湖中的種種,由天地禦冊演繹,介於虛實之間,某種程度上可以當做是真的,而再到現在,真實度比當初更進了一層,比如這虎賁將軍王越,無論這些人是今人還是古人,他們身上都具備一種非常鮮明的色彩。
那就是都具備一種信念。
當初武無敵潼關一戰,還有令東來,如今的王越,很明顯,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信”,對自己道路的堅持,對自己信念的認可,亦或者說是某一種執著。
如果說這個層級的高手展現出來的執著是一種共性,那麽在更在他們之上的宗師,又在執著什麽呢?
某種程度上來說,楊伊和他們在一個層級,隻是積累太過深厚,機緣太過充足,突破也全是憑借著資源,能力固然足夠,但是卻是處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
楊伊撫摸著身前的案幾,人對自我的認知是神經係統所產生的一種錯覺,所以一個人要想永生那麽肉體就不能衰頹,這是最基本的,而神靈則是超脫於人類之上了,自我意識脫離了神經係統的束縛,有了新的存在基礎。
以此為基,然後再塑新體,最終達到永生。
可是按照這樣的說法,自己的意識憑空出現在這個虛幻而陌生的世界,一個虛幻的人身上,那麽“我”是不是也已經處在某一種超脫的境界之上呢?
人生而為靈,其所存在的基石便是人所具有的意識,如果沒有自由的意識,那人活著與死去便沒有什麽區別,和山川江河一樣,便是萬古長存又有什麽用?
楊伊知道一種概念,借假修真,便是說人身為四大假合彼此和合而成,是一種逃不出成住壞空的假象,但是人的意識又不能擺脫人身獨立存在,所以才要借助這個四大假合的假來修行本性真如的真,這由後世的釋家發揚光大。
而道家則更加看重超脫,人身似乎變成了一種累贅,特別是內丹法,練氣長生或者是調和鉛汞,或是吸收天地之間的精華,或者是在鼎爐之中降服龍虎。
但是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人身似乎都不是他們在追求解脫時的主要追求,他們更看重精神上的飛躍。
一念及此,楊伊心中產生了許多感悟,自己似乎隱然知道了什麽最重要的東西,此時她命人送來一直未曾去看的那一枚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