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得必有失,錢謙益在得到了自己失去的狀元頭銜以及入閣的承諾之後。


    也失去了柳如是這樣一位原本同自己相伴一生的紅顏知己。


    盡管憑借著提前布局以及強大的武力威懾,迫使這些南直隸的勳貴士紳們向自己暫時低頭。


    但是雙方根本性的矛盾並沒有解決。


    李獻忠知道他還要在江南逗留相當一段時間,能找到一個紅顏知己也是自己的幸運。


    自己身邊的女人很多,但大多是政治聯姻的產物,有些甚至隻是為了滿足一時生理上的需要。


    李獻忠對她們中的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麽感情可言,無非是他籠絡女真蒙古各部的手段。


    在他眼中自己認可的女人隻有哈齊婭、海蘭珠同布木布泰三人。


    他對張嫣也是有感情的,不過她皇太後的身份還是過於敏感了。


    自己的後宮之中幾乎全是異族女子,在遼東這沒有多大影響,畢竟這樣做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穩定遼東周邊的各部族。


    但如果自己將來要奪取天下,恐怕這會遭到天下人的詬病,成為政敵打擊自己的借口。


    之前自己對此有些忽視了,如今也該尋找幾個合適的漢家姑娘了。


    柳如是雖然是歌姬出生,不過好在如今還不是名滿江南的秦淮花魁,同她有關係的陳子龍也被自己送上西天了。


    她的身份也不至於招來太多的非議。


    如今崇禎已經殯天了,弘光帝的正宮皇後還空缺,也是該給陛下廣招秀女,擴充後宮了。


    當初天啟帝朱由校選後時可是在全國選取了足足5000名美人。


    雖然如今大明尚未完全統一,弘光朝掌控的地盤也隻有遼東、漠南、九邊各鎮以及京師、山東、山西同南北直隸以及一些海外之地。


    但是為了彰顯弘光皇帝朱由崧的正統,規模自然是不能小了,李獻忠把海選的規模定在了6000人。


    反正荒淫無道的是他朱由崧,與自己何幹?


    曆史上滿清為了詆毀弘光朝廷的正統性。


    將朱由崧形容成了一個好色之徒,說他在南京繼位後拚命搜羅民間美女。


    還令人到處收集蛤蟆給自己製作春藥,並將他說成是“蛤蟆天子”。


    首先大明的選妃根本就不用在民間強搶。


    因為大明是唯一一個堅持在民間選擇後妃的王朝,隻要是清白人家的女子,年齡合適,長相清秀都能參加海選。


    對老百姓來說,這是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捷徑。


    一旦自己的閨女被選上了,他們就能一躍封爵變成勳貴。


    哪怕是沒有選上皇後,妃子若能得寵,其娘家也是受益匪淺。


    所以大明皇帝選後妃根本沒有強搶的必要,反倒是民間的百姓會爭相獻女。


    其次收集蛤蟆製藥是明宮的舊例,並非是朱由崧的創造發明,太監隻是依照舊例。


    而且蛤蟆也不是啥稀罕物,到處都是。


    朱由崧一個人,就算他夜夜春宵,又能用掉多少蛤蟆?


    需要發動全城的百姓去抓捕?


    這可就苦了弘光皇帝朱由崧了。


    一方麵他要被馬士英等手握重兵的權臣架空,一點權利也沒有,在政治上無所作為。


    另一方麵這樣一個傀儡皇帝又要好色無恥,在江南胡作非為,到處抓捕民間美女,抓盡全城的蛤蟆給自己製作春藥。


    弘光帝真要有這麽大的權利,他又何至於成為一個傀儡?


    朱由崧雖然不是啥有為之主,但也絕非是滿清描述的如此荒淫無道。


    總不能因為人家胖,你就啥鍋都讓他來背?


    在李獻忠這裏還是要給朱由崧一些甜頭的,畢竟這弘光皇帝的名頭還是很好用的。


    當然除了這些已經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地盤外,李獻忠還讓南京禮部尚書錢謙益將為弘光帝海選美人的詔令傳到了臨近的江西、湖廣、浙江、福建以及兩廣等地。


    這也相當於讓他們做出一個選擇,他們接受詔令將海選出來的美人送往京師,那麽就相當於表態承認弘光政權。


    如果拒絕或者無動於衷,那麽迎接他們的就隻有遼東鐵騎了。


    楊州、南京、常州、蘇州、鬆江這五府是南直隸最精華的所在,也是大明的稅賦重地。要是讓賊寇洗劫一遍,他還真有些舍不得。


    至於別的地方那可就無所謂了。


    離開京師之前,李獻忠讓茅元儀給自己的兩個嫡子出了一道考題。


    禪讓同征伐,哪種方式取得天下更有利於長治久安?


    兩個兒子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長子李聖祖認為禪讓減少了破壞,可以更加完整的奪得天下,迅速取得經濟上的發展,自然是禪讓更有利於長治久安!


    他還列舉了隋朝的例子,隋文帝楊堅通過禪讓取得了北周的天下,使得隋朝迅速富強,才有了開皇20年之治。


    如果不是碰到了隋煬帝這個敗家子,隋朝是絕對不可能這麽快敗亡的。


    但是楊廣敗家是個人行為,並非是禪讓的問題。


    不過次子李世祖則認為,通過殺伐取得的天下其實更容易實現長治久安。


    例如漢、唐、明這三個長久而強盛的朝代都是通過征戰殺伐取得了天下,而實現了較長時間的統治。


    而通過禪讓形式取得天下的王朝,例如新莽、西晉、隋朝無一例外都是短命王朝,且王朝很快就進入大動蕩時期。


    隻有北宋存在的時間相對較長,沒有進入大動蕩,但也十分積弱。


    並且北宋是一個特例,因為他繼承的後周存國時間太短並不是一個統一的王朝,北宋在繼承了後周之後還是經過大量的征伐才正式立國的。


    很顯然老二的眼光更加獨到。


    雖然以他的閱曆無法完全說清楚其中的道理,但也已經摸出了門道。


    通過禪讓得到的天下,社會矛盾隻是暫時得到了緩解,是矛盾的一種妥協。


    若幹年後社會矛盾自然會大爆發。


    皇帝個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爆發的進程,但無法改變這一趨勢。


    新莽、西晉、隋都是如此。


    通過征伐取得的天下,社會矛盾已經充分釋放了,可以說舊的固有矛盾已經被完全打破了。


    這樣一來新建立的王朝,社會分配相對更加合理一些,社會矛盾的積累自然也就需要更長的時間,相對來說更有條件實現長治久安。


    當然這並不是說通過征伐取得的天下一定能實現長治久安,這還要看皇帝的能力同政策的合理性,延續性。


    但是禪讓得來的天下,社會更快進入大動蕩,自然也就不可能實現長治久安了!


    這也就是李獻忠一直引而不發,坐看大明流寇四起的原因。


    他就是要讓社會經曆足夠的變革與動蕩,甚至是最簡單粗暴的殺士紳,讓矛盾進行釋放。


    以便於自己建立一個全新的王朝。


    江南地區的矛盾便是如此,江南士紳隻是懾於李獻忠的武力威脅,暫時妥協了。


    但終究是要爆發出來的。


    為弘光帝海選美人的事情進展的十分順利,距離南京最近的江西同浙江兩省已經表示無將會全力支持。


    李獻忠估計剩下的福建、兩廣以及湖廣地區應該也沒有理由不支持。


    雲貴地區路途遙遠,當地又有大量的羈縻土司,他們肯定是不會輕易就範的。


    不過暫時自己還顧不上那裏,隻能先放一放了。


    如今自己親自坐鎮南京,又有大軍壓境,那些江南些士紳自然是不敢搞啥大動作。


    看來還是得引蛇出洞才行。


    這些人不鏟除,如芒在背,如鯁在喉,李獻忠始終是不能放心。


    於是李獻忠讓馮銓大張旗鼓準備軍資糧草,並放出自己要西征湖廣的消息。


    然後他又做出了重大的調整。


    兵部尚書李三順兼任薊遼督師,掌控遼東以及薊州。


    趙率教出任宣大總督,掌控宣府、大同二鎮。


    熊廷弼出任陝西、山西、直隸、山東、河南五省總督,積極備戰,隨時準備對李自成的大順作戰。


    滿桂出任漠南總督接替原來熊廷弼的職務。


    祖大壽出任山西總督、盧象升出任山東總督、李懷忠出任直隸總督。


    甘肅、寧夏、固原、榆林、太原五鎮由熊廷弼直轄。


    洪承疇調任江南總督,暫督南直隸、江西、浙江三省。


    此外對內閣也做出了重大的調整。


    吏部尚書閻鳴泰正式出任內閣首輔,中極殿大學士。


    兵部尚書李三順為次輔,建極殿大學士。


    原刑部尚書茅元儀出任左都禦史,兼情報司指揮使,文華殿大學士。


    原南京兵部尚書馮銓改任刑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原南京禮部尚書錢謙益改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將內閣人數增加到了5人,不過李獻忠這個總理大臣依然可以直接對內閣下令,一切與軍事相關的內容都可以先執行後補蓋玉璽。


    將錢謙益同馮銓調離南京自然是也是為了讓江南的士紳放鬆警惕。


    畢竟他們二人在江南是最支持李獻忠“弘光新政”的,如今他們一走江南的士紳才能有機可乘。


    對於洪承疇他們了解的並不多,僅限於當年“滁州大戰”,洪承疇一舉殲滅了將近三十萬反賊,並生擒了闖王高迎祥。


    不過由於洪承疇用滁州的兩萬明軍做誘餌,又在山東投降李獻忠。


    那些站在道德製高點的東林黨人自然對其的評價很差。


    而河南同湖廣的形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是堅守在開封的明軍在得知崇禎自縊八公山之後,士氣十分低落。


    雖然他們數度擊退了大順軍的圍困,但是開封城內的糧食已經日益緊張。


    糧價一度漲到了60兩銀子一石,城內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劇。


    此時他們內無糧草,外無援軍,隻有投降一條路。


    為了表示誠意,李岩更是親赴開封同袁崇煥等人談判。


    李岩保證城內的士紳隻要交出土地財產,便能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甚至還可以允許他們保留一笑部分財產。


    弘光二年三月十八日,總督袁崇煥、河南巡撫高名衡、開封總兵陳永福以及周王朱恭枵等率領開封的25000明軍向李自成投降!


    周王朱恭枵也成為了第一位向反賊投降的大明藩王。


    而張獻忠在進入四川後雖然一度在夔州遭遇了馬祥麟率領的白杆兵阻擊,無法進入四川腹地。


    他們隻得退入湖南,一麵高舉分地的大旗,招攬力量,一路對湖南西部的各府進行劫掠。


    半年不到張獻忠又拉起了二十萬人馬,再度殺入夔州。


    張獻忠令“曹操”羅汝才率軍饒小路借道,偷襲白杆兵的老巢石柱宣慰司,馬祥麟隻得迴兵救援。


    四川巡撫陳士奇在重慶東南的銅鑼峽設重兵固守。


    張獻忠采取聲東擊西的戰法,令部分水軍與明軍交戰,自率精騎迂迴其側後,兩麵夾擊,先後攻克佛圖關、銅鑼峽,進抵重慶城下。


    令勇士鑿穴爆破,打開通路,十二月二十一攻克重慶。一月初四,乘勝率軍直趨成都,沿途州縣望風迎降,於二月初九攻占成都。


    並改成都為西京,正式成為大西的首都。


    圍困襄陽一年的陳奇瑜始終未能攻克襄陽。


    期間張可望還一度率軍攻入江北的樊城,為守軍帶來了不少糧食同八千援軍。


    張可望的到來使得襄陽的士氣大漲。


    張獻忠在占領成都後隨即領軍出川,以解襄陽之圍。


    三月初八在大西軍在襄陽城外大破陳奇瑜的率領的明軍。


    明軍主力損失殆盡,陳奇瑜僅率領三千人南逃。


    而後張獻忠令張可望同張定國二人分別領軍出征。


    張定國一路向東追擊陳奇瑜,先後攻克了隨州、德安等地逼近了武昌。


    而張可望則是從襄陽南下攻占了承天府。


    並於三月十八日攻占了湖廣的重鎮江陵。


    並順江而下同張定國一同圍攻武昌。


    武昌告急的消息傳來後,李獻忠親自率軍西征。


    他任命毛文龍為湖廣總督,帥本部兵馬三萬作為先鋒。


    而自己則率領左良玉同張之極的七萬大軍作為後續,並命令遼東水師逆江而上,支援武昌!


    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李獻忠南下江南的十萬大軍全部參與了本次西征!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地書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地書生並收藏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