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辰一直仔細的盯著畫麵,但他並沒學過查看交通監控的技能,根本不知道重點該看什麽,將視頻看完了,仍舊是蒙的。
放完視頻後,司俊農又打開了一張照片,是從側向監控的視頻上截取下來的,已做了放大、清晰化處理,上邊還有幾個標記,將車把手及車門上幾處地方圈了起來。
於辰再看,發現被圈的地方內都有些許紅點,便問:“這些就是車身上的血跡麽?”
“隻能說疑似血跡。”司俊農組織了下語言,說:“晚上光線條件不好,雖說這個路口用的是高清監控,畫質也不可避免的會比白天模糊許多,看不太清楚。”
“再者,就算拍的一清二楚,光看照片,也不能說這就是血跡,搞不好是油漆或者別的紅色物質黏連也說不定,這些都沒法排除的。”
說著,他伸手在鍵盤上一敲,大屏幕上的照片便換了一張。
“嗯?”於辰抬頭一看,微微愣了愣。
這張照片,其實是左右兩張拚接在一塊的,方便對比。
司俊農說:“左邊這張圖像,是從交通監控上截取出來的二十餘張照片當中挑選出來並交由技術隊做放大、清晰化處理而得到的駕駛人照片,可以比較清楚的拍到他的麵部特征。”
“而右邊這張圖,則是從電梯裏頭截取出來的,可以看到,電梯壁內倒映出了嫌疑人的臉。”
“兩張截圖以肉眼對比,便發現相似度極高,再用人臉識別係統截取麵部一百五十二個特征點做比對,結果有超過一百四十個特征點吻合。”
“刨除照片清晰度、拍攝角度、管線條件及其他環境因素、設備因素的影響,有理由認為,這兩者是同一人。當然,狗血一點的話,是雙胞胎兄弟也有可能。”
於辰又問:“查處這家夥姓甚名誰了嗎?”
“還沒有。”司俊農搖頭:“這輛車的車主信息,怕是得等明早交管局內務部門正式上班之後才能查詢到了,當然,要走緊急路徑也能讓他們立馬進行查詢,可我沒有這方麵的權限,得於隊您說。”
“再者,兇手搞不好還給自己的車輛用了套牌,因此要根據車牌直接查到嫌疑人身份,也有難度,恐怕得一步步鎖定這輛車的行駛軌跡,判斷出他是否二次更換車牌,或者停在了哪兒,才能做進一步調查。”
“嗯……”沉默片刻,於辰看向袁友衝:“老袁,你怎麽看?”
“明天再說吧。”袁友衝搖頭:“咱們通過指揮中心,的確能讓交管局在第一時間配合咱們,但要這輛車沒用套牌還好說,用了的話,就他們內務部門值班的那點人手,不太盡可能在短時間內鎖定嫌疑人。”
“既然如此,就沒必要麻煩人家了,反正已經取得重要突破,掌握了比較關鍵的線索,咱們倒也不需要太著急。”
想了想,於辰頷首:“也好。”
“那就迴去睡覺吧,養精蓄銳,等天亮了收網。”袁友衝接話:“這些天辛苦大家了,都好好休息休息。”
……
早八點,於辰再一次將大夥兒聚集起來。
但這次他倆僅給一組人安排了任務,讓他們拿著監控上截取出來的嫌疑人照片,去走訪兩名受害者的親朋、同學與同事,看看有沒有認識他的。
其餘人,則留在支隊待命,一旦有所發現,任務會立馬指派下來,讓他們去完成。
隨後,於辰便和袁友衝一塊,親自帶著相關文書往交管局趕去。
到交管局,略一查嫌疑車輛號牌便知,這家夥果然用了套牌——根據登記信息,這一拍照屬一輛紅色寶來所有,而非銀灰色新捷達。
無法,他們隻好著手調查這輛捷達車的行駛軌跡,以求確定車輛真實的號牌,或者找到他停靠在哪兒,到時候根據發動機號、車架號,一樣能確定車主信息,無非麻煩一點罷了。
第19章 布控
一直到下午四點,經過反複對比確認,終於確定了這輛新捷達的真實車牌號:
監控視頻往前推大約七個小時,掛著套牌的車仿佛從天而降,忽然出現在了勝華區某路段,被監控拍到,但再往前,則隻能查到那輛黑色寶來,而沒有這輛銀灰色捷達的軌跡,推測為用上了套牌。
同理,往後推兩個小時,該捷達繞著失去兜了幾圈後,進入一無監控路段當中,就此不見,推測為解除了套牌。
當然,僅有這點還不太夠,新捷達這車的市場保有量太高,雲海範圍內沒有數萬也有幾千輛,因此,交管局又仔細分析了套牌出現前與消失後,所有脫離監控範圍的銀灰色捷達,重點對比了他們的車牌。
經如此海量的工作下來,他們最終篩出了三輛同時在兩地出現過的可疑車輛,再對比套牌出現與消失的時間,最終鎖定調查目標。
緊接著,再一查詢該車牌號,便將車輛品牌、購買時間、上牌時間、發動機號、車主等等統統查了出來。
其他信息,於辰和袁友衝並不關注,他倆隻盯著車主名字與電話號碼。
“鄧海平……看戶籍地,他和陸宇平老家在同個縣啊。”袁友衝念叨了兩句,便掏出手機撥通雷懷魯電話:
“老雷,你去戶籍辦一趟,查一個人的戶籍、居住資料……嗯對,目前懷疑他是嫌疑人……好,我把他名字和身份證號發你手機上,就這樣。”
掛斷電話後,於、袁二人向交管局的民警道了聲謝,取走調查報告後,便打算離開了。
車上,於辰問:“先在迴支隊還是去哪兒?”
“還能去哪兒?”袁友衝說:“車主信息和駕照等級的住址都是他戶籍所在地地址,不知道他住在新安哪兒呀。”
於辰撇撇嘴:“那誰叫你不讓交管局的同事查詢查詢的?鎖定他車號牌之後,要調查他行駛軌跡還不簡單,對比一下就大概知道他住哪兒,在哪裏上班了咯。”
“哪裏要那麽麻煩。”袁友衝說:“讓老雷去戶籍辦一查,不就清楚了?他沒有本地戶籍,得辦居住證的嘛。”
“也是……”
兩人正聊著,於辰手機又響了起來。
此刻車還沒啟動,他便直接取出手機看了一眼,立馬接通:“喂老穀,怎麽了?……什麽?嫌疑人找到了?……好,你地址給我,我馬上過去。”
掛斷電話,他籲口氣,說:“你通知老雷,讓他迴來吧,不用再去戶籍辦了,我將支隊內待命的同事召集出來,去現場布控。”
袁友衝瞥了他一眼,說:“老穀那邊也有結果了?”
“嗯。”於辰說:“他那邊也查出來了,照片上的人叫鄧海平,和咱們查出的名字一致。不僅如此,老穀還查出了他住所的具體地址。具體的,路上跟你說,先幹活!”
“好。”
話音剛落,於辰便收到條短信,點開看看,正是穀研東發來的鄧海平家庭地址,當即便用車裏的對講機聯係上支隊內留守刑警,讓他們立即出動,去這地址周邊進行布控。
放完視頻後,司俊農又打開了一張照片,是從側向監控的視頻上截取下來的,已做了放大、清晰化處理,上邊還有幾個標記,將車把手及車門上幾處地方圈了起來。
於辰再看,發現被圈的地方內都有些許紅點,便問:“這些就是車身上的血跡麽?”
“隻能說疑似血跡。”司俊農組織了下語言,說:“晚上光線條件不好,雖說這個路口用的是高清監控,畫質也不可避免的會比白天模糊許多,看不太清楚。”
“再者,就算拍的一清二楚,光看照片,也不能說這就是血跡,搞不好是油漆或者別的紅色物質黏連也說不定,這些都沒法排除的。”
說著,他伸手在鍵盤上一敲,大屏幕上的照片便換了一張。
“嗯?”於辰抬頭一看,微微愣了愣。
這張照片,其實是左右兩張拚接在一塊的,方便對比。
司俊農說:“左邊這張圖像,是從交通監控上截取出來的二十餘張照片當中挑選出來並交由技術隊做放大、清晰化處理而得到的駕駛人照片,可以比較清楚的拍到他的麵部特征。”
“而右邊這張圖,則是從電梯裏頭截取出來的,可以看到,電梯壁內倒映出了嫌疑人的臉。”
“兩張截圖以肉眼對比,便發現相似度極高,再用人臉識別係統截取麵部一百五十二個特征點做比對,結果有超過一百四十個特征點吻合。”
“刨除照片清晰度、拍攝角度、管線條件及其他環境因素、設備因素的影響,有理由認為,這兩者是同一人。當然,狗血一點的話,是雙胞胎兄弟也有可能。”
於辰又問:“查處這家夥姓甚名誰了嗎?”
“還沒有。”司俊農搖頭:“這輛車的車主信息,怕是得等明早交管局內務部門正式上班之後才能查詢到了,當然,要走緊急路徑也能讓他們立馬進行查詢,可我沒有這方麵的權限,得於隊您說。”
“再者,兇手搞不好還給自己的車輛用了套牌,因此要根據車牌直接查到嫌疑人身份,也有難度,恐怕得一步步鎖定這輛車的行駛軌跡,判斷出他是否二次更換車牌,或者停在了哪兒,才能做進一步調查。”
“嗯……”沉默片刻,於辰看向袁友衝:“老袁,你怎麽看?”
“明天再說吧。”袁友衝搖頭:“咱們通過指揮中心,的確能讓交管局在第一時間配合咱們,但要這輛車沒用套牌還好說,用了的話,就他們內務部門值班的那點人手,不太盡可能在短時間內鎖定嫌疑人。”
“既然如此,就沒必要麻煩人家了,反正已經取得重要突破,掌握了比較關鍵的線索,咱們倒也不需要太著急。”
想了想,於辰頷首:“也好。”
“那就迴去睡覺吧,養精蓄銳,等天亮了收網。”袁友衝接話:“這些天辛苦大家了,都好好休息休息。”
……
早八點,於辰再一次將大夥兒聚集起來。
但這次他倆僅給一組人安排了任務,讓他們拿著監控上截取出來的嫌疑人照片,去走訪兩名受害者的親朋、同學與同事,看看有沒有認識他的。
其餘人,則留在支隊待命,一旦有所發現,任務會立馬指派下來,讓他們去完成。
隨後,於辰便和袁友衝一塊,親自帶著相關文書往交管局趕去。
到交管局,略一查嫌疑車輛號牌便知,這家夥果然用了套牌——根據登記信息,這一拍照屬一輛紅色寶來所有,而非銀灰色新捷達。
無法,他們隻好著手調查這輛捷達車的行駛軌跡,以求確定車輛真實的號牌,或者找到他停靠在哪兒,到時候根據發動機號、車架號,一樣能確定車主信息,無非麻煩一點罷了。
第19章 布控
一直到下午四點,經過反複對比確認,終於確定了這輛新捷達的真實車牌號:
監控視頻往前推大約七個小時,掛著套牌的車仿佛從天而降,忽然出現在了勝華區某路段,被監控拍到,但再往前,則隻能查到那輛黑色寶來,而沒有這輛銀灰色捷達的軌跡,推測為用上了套牌。
同理,往後推兩個小時,該捷達繞著失去兜了幾圈後,進入一無監控路段當中,就此不見,推測為解除了套牌。
當然,僅有這點還不太夠,新捷達這車的市場保有量太高,雲海範圍內沒有數萬也有幾千輛,因此,交管局又仔細分析了套牌出現前與消失後,所有脫離監控範圍的銀灰色捷達,重點對比了他們的車牌。
經如此海量的工作下來,他們最終篩出了三輛同時在兩地出現過的可疑車輛,再對比套牌出現與消失的時間,最終鎖定調查目標。
緊接著,再一查詢該車牌號,便將車輛品牌、購買時間、上牌時間、發動機號、車主等等統統查了出來。
其他信息,於辰和袁友衝並不關注,他倆隻盯著車主名字與電話號碼。
“鄧海平……看戶籍地,他和陸宇平老家在同個縣啊。”袁友衝念叨了兩句,便掏出手機撥通雷懷魯電話:
“老雷,你去戶籍辦一趟,查一個人的戶籍、居住資料……嗯對,目前懷疑他是嫌疑人……好,我把他名字和身份證號發你手機上,就這樣。”
掛斷電話後,於、袁二人向交管局的民警道了聲謝,取走調查報告後,便打算離開了。
車上,於辰問:“先在迴支隊還是去哪兒?”
“還能去哪兒?”袁友衝說:“車主信息和駕照等級的住址都是他戶籍所在地地址,不知道他住在新安哪兒呀。”
於辰撇撇嘴:“那誰叫你不讓交管局的同事查詢查詢的?鎖定他車號牌之後,要調查他行駛軌跡還不簡單,對比一下就大概知道他住哪兒,在哪裏上班了咯。”
“哪裏要那麽麻煩。”袁友衝說:“讓老雷去戶籍辦一查,不就清楚了?他沒有本地戶籍,得辦居住證的嘛。”
“也是……”
兩人正聊著,於辰手機又響了起來。
此刻車還沒啟動,他便直接取出手機看了一眼,立馬接通:“喂老穀,怎麽了?……什麽?嫌疑人找到了?……好,你地址給我,我馬上過去。”
掛斷電話,他籲口氣,說:“你通知老雷,讓他迴來吧,不用再去戶籍辦了,我將支隊內待命的同事召集出來,去現場布控。”
袁友衝瞥了他一眼,說:“老穀那邊也有結果了?”
“嗯。”於辰說:“他那邊也查出來了,照片上的人叫鄧海平,和咱們查出的名字一致。不僅如此,老穀還查出了他住所的具體地址。具體的,路上跟你說,先幹活!”
“好。”
話音剛落,於辰便收到條短信,點開看看,正是穀研東發來的鄧海平家庭地址,當即便用車裏的對講機聯係上支隊內留守刑警,讓他們立即出動,去這地址周邊進行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