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持盈法師一介女流,又是早早皈依佛祖修行的尼姑怎麽會和兩任帝師的韋經行有所交集呢?
葉致心裏頭明白,每個人都有那麽一些往事,是不足為外人道的。[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不管平日裏掩蓋的有多好,在遇到相關的人或物時,總會不知不覺,流露出幾分端倪。
持盈法師也並不是一開始就在葉府家廟中修行,聽她的談吐不俗,見識不凡,想必早年中也是遊曆過名山大川,有過很長的一段經曆。
但葉致不能、也不會追問。
再提到這件事的時候,她語氣就更加恭謹了幾分:“師傅說的是,我畢竟年紀小,沒有趕上韋先生開堂講學、舌戰群儒的時候。”
“韋先生迴京講課,是件好事。”持盈法師道,“聽大姑娘的語氣,也是十分仰慕他。怎麽倒是不開心呢?”
葉致苦笑:“是件好事不假,隻是我沾不上。”她咬了咬嘴唇,“韋大儒的課,是講給太子和諸位公子的。我一個深宅後院裏的小姐,此生怕是沒什麽機會,能夠一睹韋大儒的風采了。”
而且韋經行今年已經六十有三,雖然人人都說他修習《本經陰福七術》,看上去隻有四十幾歲的樣子,身體很是朗健,隱居在五台山,每天還能自己下山取水。可畢竟年紀在哪裏擺著,誰也不知道《本經陰福七術》的效用到底能持續到什麽時候……
惆悵地歎了口氣,葉致想,即使是以後出了閣,出門走動沒有現在這樣拘束。但若是夫家是個錦恩侯府那樣的地方,怕是還不如現在呢!
持盈法師善解人意地笑了笑,又揮揮手,示意自己的小徒弟過來。
葉致楞了一下,忙說:“師傅可是要拿什麽東西?隻管告訴我就行了,何必再讓她跑這一趟。這大熱的天,我來的時候看她剛打掃完院子,怪辛苦的。”
持盈法師卻隻是搖頭:“我是要讓她取一件東西,這東西放的隱蔽,隻有我和她兩個知道。大姑娘去,是不中用的。”
這就涉及到持盈法師個人的*了,葉致也不好再說,反而暗暗責怪自己唐突。
雖然是葉府的家廟,可持盈師徒兩人隻是請來的供奉,並不是葉家簽了賣身契的仆人。[]就是祖母和母親,與她講話時,也是相當禮遇。
自己卻一開口就說到了人家的家私……若是多心的,恐怕要猜想自己是不是代表母親來暗示些什麽了!
好在持盈法師並不介意,笑著拍拍葉致的手背,又對那小徒弟道:“你去後麵耳房裏,把先頭慈佑師傅留下的那幾本書拿出來。”
小徒弟應聲去了,果然不過一炷香時間,就捧了幾本看著有些年頭的書卷進了門。
持盈示意她把書卷都放在葉致手邊的高幾上。
葉致一愣,摸不清持盈法師是什麽意思。
“大姑娘打開看看,若是有緣法能讀得進去,便拿走罷。”持盈法師眼角眉梢都帶了笑意,“這些書,原本是我家……師姐留下來的。她幼有才名,又出身江南的仕宦之家,早年間也曾有緣,得韋先生的指點。”
翻開其中的一卷《老子》,葉致果然見到上麵密密麻麻用蠅頭小楷寫了許多批注。
卷首就注明一句:“道家者流,清應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南麵之術。”
的確是韋經行的風格不假。
葉致又拿起其他基本翻了翻,無外乎是寫《周易》《春秋》《尚書》之類的典籍,也都有著批注。
“師傅,這、這難道是韋大儒的批注?”葉致像是被從天而降的金磚給砸暈了一樣,不,金磚不過是些俗物,豈能和這些典籍相比?
要知道外麵的儒林士子,甚至許多顧命大臣,若是能得一本韋經行批注的《論語》,那可是千金萬金淌水一樣潑出去也心甘情願!
而持盈法師出手如此大方,就要把這些珍貴的典籍全部送給葉致。
這讓她怎能不驚,怎能不喜?
又怎麽敢收呢?
葉致放下手裏的書卷,連連推辭:“這些書價值珍貴,我一個閨閣女子,怎麽好糟蹋了典籍。再者,既然是師傅的師姐所留,師傅還是自己留著,做個想念吧。”
眼睛卻還是戀戀不舍地掃過那幾本書卷。
唉,若是有了這些書,就算大哥不把在課上聽來的東西告訴自己,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了。
“大姑娘不要和我將這些虛禮。”持盈師傅半坐著說了許久的話,現在又有些氣力不濟的模樣,靠在迎枕上喘了幾口,才慢慢又躺了下去,“這些年我冷眼瞧著府裏的幾位姑娘,若論玲瓏剔透、聰明伶俐,大姑娘你是頭一份。我這把年紀,眼睛又不好了,留著它們在身邊,也是白白放著蛀壞了。大姑娘有這個緣法,拿迴去細細讀了……又能……又能有所領悟,想必……我師姐在天有靈,也是欣慰沒有明珠暗投。”
她說到後來,就斷斷續續又咳嗽起來。
葉致哪裏還敢多說,生怕自己哪句話說得不對,又累得持盈法師病情反複。
可這麽寫典籍,她也真的不好意思就這麽貿貿然收下。
持盈法師隻管躺在迎枕上喘息,葉致又不好說話,頓時屋裏一片安靜。
窗外梧桐樹上趴著的知了,吱吱喳喳叫個不停。
葉致聽著這細小的響聲,汗都快下來了。
這實在是……不知何是好。
既不想拂了持盈法師的好意,又不好收下這些價值不菲的書卷。
若是被旁人傳出去,還要擔心三房四房會借故為難她們師徒。
要知道馮氏是慣會在這方麵做文章的,若是被她扣上個“家廟裏一紙一筆都是葉府的開支,持盈法師是從何處得了如此珍貴的書卷,隻怕來路不正”之類的帽子,即使最後能證明持盈法師的清白,可她的身體狀況,哪裏還經得起這樣的折騰。
正是兩下為難的時候,小徒弟卻十分聰慧。
“師傅,大姑娘,這有什麽好為難的。”小徒弟爽朗地笑說,“既然大姑娘擔心,師傅也不好強行讓大姑娘收下。不如這書,就先算做師傅給大姑娘借閱的,等大姑娘一本本地讀透了,再討論這些書的去留不遲。”
這一席話說得,卻讓葉致覺得自己平日有些小瞧了她。
借閱的法子並不算稀奇,稀奇的是小徒弟話語間的態度。
韋經行批注過的書卷,共有五六本,都是諸如《春秋》《禮記》《周易》一樣的經典學說。韋經行釋文,自成一派,再加上古今文字音訓不同,別說是葉致了,就是葉皓清想要徹底讀通讀透,結合書卷本身領會韋經行所批注的意思,沒個三五年也是不可能的。
持盈法師的身體狀況,卻是每況愈下。
小徒弟這番話,分明是早已堪破了生死,暗地裏持盈法師早做打算,身後將這些書卷留給葉致。又是暗示葉致,持盈法師去後,隻有她有能力留下這些書,免得被些不通的蠢物拿去糟踐了。
沒想到她年紀不大,卻有如此的修為。可見這京城深巷,能人異士都是隱於市井之中的。
話已經說到了這份上,葉致是無論如何不能再推辭了。
她受了持盈法師如此大的恩惠,隻思量了片刻,當即就站起身,合掌當胸如捧水,恭恭敬敬地對行了個禮。
***
葉皓清這個時候,還並不曉得葉致得了持盈法師的緣法,基本是不怎麽把他那些課上的筆記看得像之前一樣重了。
他正和太子站在一起,說著不知道今日是第一天開課,韋經行會講些什麽。
太子抬起眼,看了看遠處的陳是,又掃了一眼周圍服飾的人,對葉皓清道:“韋大儒大概快到了,不如皓清同我一起,到外麵迎一迎。”
這就是有話要和葉皓清單獨說的意思了。
周圍伺候的內侍都很有眼色,跟著太子到了弘景堂門口,就停住了腳。
隻留下太子和葉皓清兩個人,站在了抄手遊廊的拐角背陰之處說話。
太子囑咐自己身邊的內侍高彬:“去前麵看著點。”
那高彬也是個明白人:“殿下隻管放心,韋先生一進門,我就來報您,定不會耽誤。”
看著他往前邊去了,另一個內侍汪鳴也道:“殿下和葉大少爺這邊說話,我去那邊看著,免得有些不知輕重的闖進來。”
太子點點頭,才轉過頭來對著葉皓清歎氣:“我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葉皓清倒沒被嚇到,主要是他常年在東宮行走,跟太子又是性情相投,與其說是君臣,不如說是半個知己。
他想了片刻,就明白過來:“可是公主殿下?”
葉致心裏頭明白,每個人都有那麽一些往事,是不足為外人道的。[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不管平日裏掩蓋的有多好,在遇到相關的人或物時,總會不知不覺,流露出幾分端倪。
持盈法師也並不是一開始就在葉府家廟中修行,聽她的談吐不俗,見識不凡,想必早年中也是遊曆過名山大川,有過很長的一段經曆。
但葉致不能、也不會追問。
再提到這件事的時候,她語氣就更加恭謹了幾分:“師傅說的是,我畢竟年紀小,沒有趕上韋先生開堂講學、舌戰群儒的時候。”
“韋先生迴京講課,是件好事。”持盈法師道,“聽大姑娘的語氣,也是十分仰慕他。怎麽倒是不開心呢?”
葉致苦笑:“是件好事不假,隻是我沾不上。”她咬了咬嘴唇,“韋大儒的課,是講給太子和諸位公子的。我一個深宅後院裏的小姐,此生怕是沒什麽機會,能夠一睹韋大儒的風采了。”
而且韋經行今年已經六十有三,雖然人人都說他修習《本經陰福七術》,看上去隻有四十幾歲的樣子,身體很是朗健,隱居在五台山,每天還能自己下山取水。可畢竟年紀在哪裏擺著,誰也不知道《本經陰福七術》的效用到底能持續到什麽時候……
惆悵地歎了口氣,葉致想,即使是以後出了閣,出門走動沒有現在這樣拘束。但若是夫家是個錦恩侯府那樣的地方,怕是還不如現在呢!
持盈法師善解人意地笑了笑,又揮揮手,示意自己的小徒弟過來。
葉致楞了一下,忙說:“師傅可是要拿什麽東西?隻管告訴我就行了,何必再讓她跑這一趟。這大熱的天,我來的時候看她剛打掃完院子,怪辛苦的。”
持盈法師卻隻是搖頭:“我是要讓她取一件東西,這東西放的隱蔽,隻有我和她兩個知道。大姑娘去,是不中用的。”
這就涉及到持盈法師個人的*了,葉致也不好再說,反而暗暗責怪自己唐突。
雖然是葉府的家廟,可持盈師徒兩人隻是請來的供奉,並不是葉家簽了賣身契的仆人。[]就是祖母和母親,與她講話時,也是相當禮遇。
自己卻一開口就說到了人家的家私……若是多心的,恐怕要猜想自己是不是代表母親來暗示些什麽了!
好在持盈法師並不介意,笑著拍拍葉致的手背,又對那小徒弟道:“你去後麵耳房裏,把先頭慈佑師傅留下的那幾本書拿出來。”
小徒弟應聲去了,果然不過一炷香時間,就捧了幾本看著有些年頭的書卷進了門。
持盈示意她把書卷都放在葉致手邊的高幾上。
葉致一愣,摸不清持盈法師是什麽意思。
“大姑娘打開看看,若是有緣法能讀得進去,便拿走罷。”持盈法師眼角眉梢都帶了笑意,“這些書,原本是我家……師姐留下來的。她幼有才名,又出身江南的仕宦之家,早年間也曾有緣,得韋先生的指點。”
翻開其中的一卷《老子》,葉致果然見到上麵密密麻麻用蠅頭小楷寫了許多批注。
卷首就注明一句:“道家者流,清應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南麵之術。”
的確是韋經行的風格不假。
葉致又拿起其他基本翻了翻,無外乎是寫《周易》《春秋》《尚書》之類的典籍,也都有著批注。
“師傅,這、這難道是韋大儒的批注?”葉致像是被從天而降的金磚給砸暈了一樣,不,金磚不過是些俗物,豈能和這些典籍相比?
要知道外麵的儒林士子,甚至許多顧命大臣,若是能得一本韋經行批注的《論語》,那可是千金萬金淌水一樣潑出去也心甘情願!
而持盈法師出手如此大方,就要把這些珍貴的典籍全部送給葉致。
這讓她怎能不驚,怎能不喜?
又怎麽敢收呢?
葉致放下手裏的書卷,連連推辭:“這些書價值珍貴,我一個閨閣女子,怎麽好糟蹋了典籍。再者,既然是師傅的師姐所留,師傅還是自己留著,做個想念吧。”
眼睛卻還是戀戀不舍地掃過那幾本書卷。
唉,若是有了這些書,就算大哥不把在課上聽來的東西告訴自己,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了。
“大姑娘不要和我將這些虛禮。”持盈師傅半坐著說了許久的話,現在又有些氣力不濟的模樣,靠在迎枕上喘了幾口,才慢慢又躺了下去,“這些年我冷眼瞧著府裏的幾位姑娘,若論玲瓏剔透、聰明伶俐,大姑娘你是頭一份。我這把年紀,眼睛又不好了,留著它們在身邊,也是白白放著蛀壞了。大姑娘有這個緣法,拿迴去細細讀了……又能……又能有所領悟,想必……我師姐在天有靈,也是欣慰沒有明珠暗投。”
她說到後來,就斷斷續續又咳嗽起來。
葉致哪裏還敢多說,生怕自己哪句話說得不對,又累得持盈法師病情反複。
可這麽寫典籍,她也真的不好意思就這麽貿貿然收下。
持盈法師隻管躺在迎枕上喘息,葉致又不好說話,頓時屋裏一片安靜。
窗外梧桐樹上趴著的知了,吱吱喳喳叫個不停。
葉致聽著這細小的響聲,汗都快下來了。
這實在是……不知何是好。
既不想拂了持盈法師的好意,又不好收下這些價值不菲的書卷。
若是被旁人傳出去,還要擔心三房四房會借故為難她們師徒。
要知道馮氏是慣會在這方麵做文章的,若是被她扣上個“家廟裏一紙一筆都是葉府的開支,持盈法師是從何處得了如此珍貴的書卷,隻怕來路不正”之類的帽子,即使最後能證明持盈法師的清白,可她的身體狀況,哪裏還經得起這樣的折騰。
正是兩下為難的時候,小徒弟卻十分聰慧。
“師傅,大姑娘,這有什麽好為難的。”小徒弟爽朗地笑說,“既然大姑娘擔心,師傅也不好強行讓大姑娘收下。不如這書,就先算做師傅給大姑娘借閱的,等大姑娘一本本地讀透了,再討論這些書的去留不遲。”
這一席話說得,卻讓葉致覺得自己平日有些小瞧了她。
借閱的法子並不算稀奇,稀奇的是小徒弟話語間的態度。
韋經行批注過的書卷,共有五六本,都是諸如《春秋》《禮記》《周易》一樣的經典學說。韋經行釋文,自成一派,再加上古今文字音訓不同,別說是葉致了,就是葉皓清想要徹底讀通讀透,結合書卷本身領會韋經行所批注的意思,沒個三五年也是不可能的。
持盈法師的身體狀況,卻是每況愈下。
小徒弟這番話,分明是早已堪破了生死,暗地裏持盈法師早做打算,身後將這些書卷留給葉致。又是暗示葉致,持盈法師去後,隻有她有能力留下這些書,免得被些不通的蠢物拿去糟踐了。
沒想到她年紀不大,卻有如此的修為。可見這京城深巷,能人異士都是隱於市井之中的。
話已經說到了這份上,葉致是無論如何不能再推辭了。
她受了持盈法師如此大的恩惠,隻思量了片刻,當即就站起身,合掌當胸如捧水,恭恭敬敬地對行了個禮。
***
葉皓清這個時候,還並不曉得葉致得了持盈法師的緣法,基本是不怎麽把他那些課上的筆記看得像之前一樣重了。
他正和太子站在一起,說著不知道今日是第一天開課,韋經行會講些什麽。
太子抬起眼,看了看遠處的陳是,又掃了一眼周圍服飾的人,對葉皓清道:“韋大儒大概快到了,不如皓清同我一起,到外麵迎一迎。”
這就是有話要和葉皓清單獨說的意思了。
周圍伺候的內侍都很有眼色,跟著太子到了弘景堂門口,就停住了腳。
隻留下太子和葉皓清兩個人,站在了抄手遊廊的拐角背陰之處說話。
太子囑咐自己身邊的內侍高彬:“去前麵看著點。”
那高彬也是個明白人:“殿下隻管放心,韋先生一進門,我就來報您,定不會耽誤。”
看著他往前邊去了,另一個內侍汪鳴也道:“殿下和葉大少爺這邊說話,我去那邊看著,免得有些不知輕重的闖進來。”
太子點點頭,才轉過頭來對著葉皓清歎氣:“我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葉皓清倒沒被嚇到,主要是他常年在東宮行走,跟太子又是性情相投,與其說是君臣,不如說是半個知己。
他想了片刻,就明白過來:“可是公主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