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長公主被問得莫名其妙的,
雖然生辰八字不能讓外人知道,一般都是孩子生下來過幾個時辰才會通知親朋好友,可是葉致一個國公府的小姐,年歲和父母有什麽好置疑的呢?
雖然心裏頭疑惑,城陽長公主卻還是恭恭敬敬地迴道:“是,姑姑常年在京城,所以不知道吧?葉致今年該是十一歲,隻是還沒過生日。(.無彈窗廣告)”
永穆大長公主的眉頭就蹙了起來,露出正在思考地神情:“這不可能……葉致隻怕不是喬嵐的親生女兒!”
這話把城陽大長公主唬了一跳。
她急急忙忙看了一下四周,好在門口有晶格和萍兒守著,等閑沒有人敢靠近,也不怕被人聽了去。
要知道她這個姑姑是什麽樣的身份,如果從她口中說出的這話被人聽見傳了出去,喬氏和葉致都不用做人了!
可如果不是有十足的把握,依照她這姑姑的性子,也不會這麽篤定地把話說出口。
想到這裏,城陽長公主不由壓低了聲音:“此話怎講?葉致的洗三禮,我也是去了的,葉家也並沒有什麽異樣。”
如果葉致是葉伯承外室所生,抱給了喬氏養,在葉府怎麽可能一點風聲不漏?
那個時候,喬氏雖然懷有身孕,卻也經常跟著鄭老夫人出門應酬,這可是蒙不了的人啊!
“喬嵐當時的確是生了一個女兒。”永穆長公主不冷不熱地說,“隻可惜因為胎中不足,像是生下來沒幾天的時間就斷了氣的樣子。這可是杜太醫所見,你說,葉致會不會是那個死嬰複生呢?”
聞聽此言,城陽長公主不由大驚失色:“姑母,這樣*的後宅之事,您是怎麽……”
永穆大長公主歎了口氣:“這件事說來確實奇怪。我記得那年,傳出喬嵐懷孕的消息,葉府上下雖然重視,可一來她已經有了清哥兒這個嫡長子,二來是差不多時間裏二夫人容氏也懷了身子,鄭老夫人難免要辛苦些,兩頭派人照料。她又不是初次有孕,因此一切如故,並沒有什麽特別的。”
她眯起眼睛,像是在仔仔細細迴憶當年發生過的事情:“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到了即將臨盆的前幾天,葉伯承就突然緊張起來,跑前跑後的事事都要親自過問不說,還專門跑來請我幫忙薦一個長於婦科的太醫迴家幫忙照看。<strong></strong>還說,喬氏這胎一直不太穩當,怕那些穩婆欺世盜名的,反而誤了她們母子,所以想請個太醫來看顧著。”
按照永穆大長公主的說法,葉伯承當年的行為隻怕十分奇怪,所以時隔這麽多年,還是讓她記憶猶新。
“杜太醫本來就是我舉薦給皇上的,他是國手不說,更難得的是對病人症狀的觀察細致入微,所以才能醫好當年先帝的許婕妤。我看葉伯承這樣心急,又是真心實意地為喬嵐打算,就薦了杜太醫過去。後來聽說喬嵐生了個女兒,母子平安,也就沒再注意,隻想著杜太醫總算不負所托,對葉伯承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隻是這件事到這裏,才是真正的不太對勁起來。
喬氏生產後沒幾天,永穆大長公主就因為厭倦了京城天氣太過炎熱的暑天,和駙馬兩個人搬到了自己在平州的一所別院。
她是皇帝的親姑母,身份高貴自不必提,要去別院休養幾年,誰還敢說什麽。就是皇帝,沒有要緊的事,也不敢驚動她。
因此葉致出生後的洗三禮等等,葉府都隻是把帖子送到了大長公主府的迴事處,沒敢驚動這尊大佛。
不過杜太醫和永穆大長公主有知遇之情,待遇也就格外不同些。
過了大約半個月的時間,杜太醫就借口大小姐身體已經穩定,不需要自己再這樣事實照看把脈,從葉府辭了出來,迴了太醫院。葉伯承也沒有多挽留,隻是給他的賞金,要比正常的數額高出了整整兩倍。
杜太醫也是時常在高門大戶的後院中行走的,這種事情不知道見了多少,葉伯承自然不擔心他會四處亂說些不該說的話。
後來又過了幾年,杜太醫告老還鄉,路過平州的時候,特地去別院拜見了永穆大長公主。
大長公主見了他,就想起當時葉伯承的反常來,也就隨口多問了句喬嵐一切可好?聽說生得是個女兒?她倒是個有福氣的,如今也算是兒女雙全了。
杜太醫半晌沒答話,端著永穆大長公主專門給他上的那杯大紅袍,隔了好一會才低聲說慶國公世子夫人這胎有些古怪。
等大長公主把人都打發了下去,杜太醫才一五一十地講出了葉伯承的古怪。
他說世子夫人這一胎不好,生下來的小姐打娘胎裏就帶了不足之症,整張臉都不見血色,一看就是活不久的樣子。那伺候世子夫人生產的穩婆,是個經驗老道的,看葉大小姐的樣子,都不敢跟世子賀喜。孩子剛生下,世子就給了重金打發走了。
偏偏世子不信邪,請他想辦法一定要保住孩子的性命。
杜太醫思忖著自己是永穆大長公主舉薦來的,少不得盡心盡力地為葉大小姐醫治,總算是保著這孩子平平安安活了幾天。
可到了第五天早晨,乳娘奉了葉伯承的命,照例抱著葉大小姐來,讓他給診診脈的時候,杜太醫卻發現,這抱來的孩子,與之前的,不是同一個!
再看那乳娘,竟然也換了人!
乳娘懷裏的女嬰,雖然有些瘦小,但麵色紅潤,脈象有力,不像是之前那種馬上要斷氣的虛弱。
他是醫中國手,又以對病灶的觀察細致入圍而著稱,怎麽會分辨不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孩子呢。
杜太醫就裝作不在意地問:“大小姐昨夜起了幾次?”
乳娘卻說,葉大小姐一直是跟著夫人休息的,自己也並不是很清楚。
杜太醫哪裏還有不明白的。
怕是葉大小姐終於是沒熬過去,乳娘懷裏這孩子,又是拿來頂替的另一個了。
他能在太醫院做到現在的位置,除了醫術高超之外,更關鍵的是,他明白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聰明人總是會走的遠些。
永穆大長公主心裏有奇怪,後宅女子之間爭鬥,像是生下死胎或者生下來的孩子活不長這種事情都不少見。
但像是葉家這樣,正室的孩子死了,雖然是嫡長女,可到底不是最為重要的嫡長子,直接宣布也沒有什麽。
葉伯承又為什麽要抱一個不知道從哪來的孩子,混淆自己的血脈呢?
更古怪的是喬氏。
如果這孩子是葉伯承的外室所生,抱迴來養在姨娘名下就是了。為什麽偏偏是頂了自己親生女兒的名義,以國公世子嫡長女的身份,金尊玉貴的養大?
要顯示自己賢惠,也不是這麽個賢惠法啊?
葉伯承和喬氏這事情,做的算不上多縝密。如果杜太醫嘴巴不夠嚴,或者被什麽人看出了端倪,他們是準備如何應對?
弄個不好,被人安上個害死親女、混淆血脈的罪名,葉伯承的世子之位也坐不住了。
饒是永穆大長公主自幼看慣了那些蠅營狗苟的齷齪之事,卻也一時半響得不到個答案。
得不到答案,那便算了。
這一切說到底都是杜太醫一家之言,雖然永穆大長公主相信杜太醫不會對她說假話,可終究是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
反正,這也是葉家自己的事。
她和先定遠侯夫人、喬氏的母親交好,若是此事喬氏被蒙在鼓裏,她定是要幫她出這個頭的。
可聽杜太醫的意思,喬氏分明從頭到尾都明白、甚至參與了進來,永穆大長公主也就不願意去做這等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直到今日在城陽長公主府上見到葉致,她才驚覺:“城陽,你素日裏聰明伶俐,怎麽偏偏就在這種事上糊塗了。”
永穆大長公主伸出手指,在侄女光潔飽滿的額頭上一點,嗔道:“你也算是看著她長大的,就沒發現她長得……”
話說到這裏,就意味深長地停了一下,永穆大長公主高深莫測地笑了笑:“你看她的眼窩和鼻子,就不覺得和自己有點像?”
出乎意料的訊息一個接一個砸在城陽長公主頭上,幾乎真的要把她砸暈了:“姑母的意思是……?”
“我也隻是看著像罷了。”永穆大長公主端起茶杯,潤了潤嗓子,“這高鼻深目,麵容白皙,分明是我們陳家血脈的特征。”
雖然生辰八字不能讓外人知道,一般都是孩子生下來過幾個時辰才會通知親朋好友,可是葉致一個國公府的小姐,年歲和父母有什麽好置疑的呢?
雖然心裏頭疑惑,城陽長公主卻還是恭恭敬敬地迴道:“是,姑姑常年在京城,所以不知道吧?葉致今年該是十一歲,隻是還沒過生日。(.無彈窗廣告)”
永穆大長公主的眉頭就蹙了起來,露出正在思考地神情:“這不可能……葉致隻怕不是喬嵐的親生女兒!”
這話把城陽大長公主唬了一跳。
她急急忙忙看了一下四周,好在門口有晶格和萍兒守著,等閑沒有人敢靠近,也不怕被人聽了去。
要知道她這個姑姑是什麽樣的身份,如果從她口中說出的這話被人聽見傳了出去,喬氏和葉致都不用做人了!
可如果不是有十足的把握,依照她這姑姑的性子,也不會這麽篤定地把話說出口。
想到這裏,城陽長公主不由壓低了聲音:“此話怎講?葉致的洗三禮,我也是去了的,葉家也並沒有什麽異樣。”
如果葉致是葉伯承外室所生,抱給了喬氏養,在葉府怎麽可能一點風聲不漏?
那個時候,喬氏雖然懷有身孕,卻也經常跟著鄭老夫人出門應酬,這可是蒙不了的人啊!
“喬嵐當時的確是生了一個女兒。”永穆長公主不冷不熱地說,“隻可惜因為胎中不足,像是生下來沒幾天的時間就斷了氣的樣子。這可是杜太醫所見,你說,葉致會不會是那個死嬰複生呢?”
聞聽此言,城陽長公主不由大驚失色:“姑母,這樣*的後宅之事,您是怎麽……”
永穆大長公主歎了口氣:“這件事說來確實奇怪。我記得那年,傳出喬嵐懷孕的消息,葉府上下雖然重視,可一來她已經有了清哥兒這個嫡長子,二來是差不多時間裏二夫人容氏也懷了身子,鄭老夫人難免要辛苦些,兩頭派人照料。她又不是初次有孕,因此一切如故,並沒有什麽特別的。”
她眯起眼睛,像是在仔仔細細迴憶當年發生過的事情:“隻是不知道為什麽,到了即將臨盆的前幾天,葉伯承就突然緊張起來,跑前跑後的事事都要親自過問不說,還專門跑來請我幫忙薦一個長於婦科的太醫迴家幫忙照看。<strong></strong>還說,喬氏這胎一直不太穩當,怕那些穩婆欺世盜名的,反而誤了她們母子,所以想請個太醫來看顧著。”
按照永穆大長公主的說法,葉伯承當年的行為隻怕十分奇怪,所以時隔這麽多年,還是讓她記憶猶新。
“杜太醫本來就是我舉薦給皇上的,他是國手不說,更難得的是對病人症狀的觀察細致入微,所以才能醫好當年先帝的許婕妤。我看葉伯承這樣心急,又是真心實意地為喬嵐打算,就薦了杜太醫過去。後來聽說喬嵐生了個女兒,母子平安,也就沒再注意,隻想著杜太醫總算不負所托,對葉伯承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隻是這件事到這裏,才是真正的不太對勁起來。
喬氏生產後沒幾天,永穆大長公主就因為厭倦了京城天氣太過炎熱的暑天,和駙馬兩個人搬到了自己在平州的一所別院。
她是皇帝的親姑母,身份高貴自不必提,要去別院休養幾年,誰還敢說什麽。就是皇帝,沒有要緊的事,也不敢驚動她。
因此葉致出生後的洗三禮等等,葉府都隻是把帖子送到了大長公主府的迴事處,沒敢驚動這尊大佛。
不過杜太醫和永穆大長公主有知遇之情,待遇也就格外不同些。
過了大約半個月的時間,杜太醫就借口大小姐身體已經穩定,不需要自己再這樣事實照看把脈,從葉府辭了出來,迴了太醫院。葉伯承也沒有多挽留,隻是給他的賞金,要比正常的數額高出了整整兩倍。
杜太醫也是時常在高門大戶的後院中行走的,這種事情不知道見了多少,葉伯承自然不擔心他會四處亂說些不該說的話。
後來又過了幾年,杜太醫告老還鄉,路過平州的時候,特地去別院拜見了永穆大長公主。
大長公主見了他,就想起當時葉伯承的反常來,也就隨口多問了句喬嵐一切可好?聽說生得是個女兒?她倒是個有福氣的,如今也算是兒女雙全了。
杜太醫半晌沒答話,端著永穆大長公主專門給他上的那杯大紅袍,隔了好一會才低聲說慶國公世子夫人這胎有些古怪。
等大長公主把人都打發了下去,杜太醫才一五一十地講出了葉伯承的古怪。
他說世子夫人這一胎不好,生下來的小姐打娘胎裏就帶了不足之症,整張臉都不見血色,一看就是活不久的樣子。那伺候世子夫人生產的穩婆,是個經驗老道的,看葉大小姐的樣子,都不敢跟世子賀喜。孩子剛生下,世子就給了重金打發走了。
偏偏世子不信邪,請他想辦法一定要保住孩子的性命。
杜太醫思忖著自己是永穆大長公主舉薦來的,少不得盡心盡力地為葉大小姐醫治,總算是保著這孩子平平安安活了幾天。
可到了第五天早晨,乳娘奉了葉伯承的命,照例抱著葉大小姐來,讓他給診診脈的時候,杜太醫卻發現,這抱來的孩子,與之前的,不是同一個!
再看那乳娘,竟然也換了人!
乳娘懷裏的女嬰,雖然有些瘦小,但麵色紅潤,脈象有力,不像是之前那種馬上要斷氣的虛弱。
他是醫中國手,又以對病灶的觀察細致入圍而著稱,怎麽會分辨不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孩子呢。
杜太醫就裝作不在意地問:“大小姐昨夜起了幾次?”
乳娘卻說,葉大小姐一直是跟著夫人休息的,自己也並不是很清楚。
杜太醫哪裏還有不明白的。
怕是葉大小姐終於是沒熬過去,乳娘懷裏這孩子,又是拿來頂替的另一個了。
他能在太醫院做到現在的位置,除了醫術高超之外,更關鍵的是,他明白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聰明人總是會走的遠些。
永穆大長公主心裏有奇怪,後宅女子之間爭鬥,像是生下死胎或者生下來的孩子活不長這種事情都不少見。
但像是葉家這樣,正室的孩子死了,雖然是嫡長女,可到底不是最為重要的嫡長子,直接宣布也沒有什麽。
葉伯承又為什麽要抱一個不知道從哪來的孩子,混淆自己的血脈呢?
更古怪的是喬氏。
如果這孩子是葉伯承的外室所生,抱迴來養在姨娘名下就是了。為什麽偏偏是頂了自己親生女兒的名義,以國公世子嫡長女的身份,金尊玉貴的養大?
要顯示自己賢惠,也不是這麽個賢惠法啊?
葉伯承和喬氏這事情,做的算不上多縝密。如果杜太醫嘴巴不夠嚴,或者被什麽人看出了端倪,他們是準備如何應對?
弄個不好,被人安上個害死親女、混淆血脈的罪名,葉伯承的世子之位也坐不住了。
饒是永穆大長公主自幼看慣了那些蠅營狗苟的齷齪之事,卻也一時半響得不到個答案。
得不到答案,那便算了。
這一切說到底都是杜太醫一家之言,雖然永穆大長公主相信杜太醫不會對她說假話,可終究是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
反正,這也是葉家自己的事。
她和先定遠侯夫人、喬氏的母親交好,若是此事喬氏被蒙在鼓裏,她定是要幫她出這個頭的。
可聽杜太醫的意思,喬氏分明從頭到尾都明白、甚至參與了進來,永穆大長公主也就不願意去做這等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直到今日在城陽長公主府上見到葉致,她才驚覺:“城陽,你素日裏聰明伶俐,怎麽偏偏就在這種事上糊塗了。”
永穆大長公主伸出手指,在侄女光潔飽滿的額頭上一點,嗔道:“你也算是看著她長大的,就沒發現她長得……”
話說到這裏,就意味深長地停了一下,永穆大長公主高深莫測地笑了笑:“你看她的眼窩和鼻子,就不覺得和自己有點像?”
出乎意料的訊息一個接一個砸在城陽長公主頭上,幾乎真的要把她砸暈了:“姑母的意思是……?”
“我也隻是看著像罷了。”永穆大長公主端起茶杯,潤了潤嗓子,“這高鼻深目,麵容白皙,分明是我們陳家血脈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