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六王此人能與皇上爭儲,又在皇上被立為太子之後全身而退,就是個人物。[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雖然未能就藩,卻也不容小覷。
他們這些勳貴世家,與這些親王的關係,既要搞得好,又不能太過親近了。
要知道至少從表麵上看,六王這些年,還是聖眷不衰的。
本來也沒這麽難以處理,偏偏六王家又還有個沒有定親的陳是。
陳是是個什麽人?
滿京城就沒有不知道他“京城一霸”惡名的!
六王每每想要狠狠教訓一番,又有王妃在裏麵攔著,溺愛得不成個樣子。
這萬一馬屁拍的太好,得了六王妃的青眼,要跟家裏的姑娘提親,可怎麽辦才好?
親王通過宗正寺提親,那是給你的臉麵,難道還有拒絕的道理。
可要把寶貝女兒嫁給陳是這麽個人……
當娘的隻怕吐血的心思都有了!
偏偏她婆婆又想著借六王妃生辰的時候,讓家裏的女孩兒們露上一手。
葉伯承和喬氏身為小輩,斷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尋常人家就算了,可是在葉府,隻怕他們前腳擺出理由,後腳就要被老三老四扣上個忤逆的帽子。
如果不是這樣,她何必這麽苦惱,巴巴迴娘家求嫂子們幫忙拿定主意?
秦氏出身如今勳貴第一家的昭國公府,是昭國公老侯爺的嫡長女,秦英的親姐姐。秦老夫人體弱,常年臥病在床,秦氏從懂事起就代母親主持中饋,經曆的事情多了去了。
她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刻明白了小姑這是隻能順著鄭老夫人的意思,又怕東西送的太打眼,反而得了六王妃的青眼。
心裏不由抱怨了兩句,鄭老夫人到底是順風順水稱心如意過了大半生的,年紀大了,考慮問題也不這麽周詳了。誰都知道六王世子陳是的“美名”,何苦非要在六王妃的壽宴上得了好。
葉家的女孩兒,不說內裏,也不說幾房的恩怨,隻說外表,那是個頂個出色。
雖說公卿之家的小姐,出嫁靠的不是美色,可人生的漂亮些,天生就要比別的多占些優勢。不然,葉攸和葉敏哪來的自信,跟葉致處處對著幹呢。
旁邊唐氏也嗤笑了出來。
她出身清貴,家中人口簡單,沒有那麽多彎彎繞繞。可她幼有惠名,又嫁入侯府多年,哪裏有看不明白的。
就說葉數和葉攸吧,雖然一個舞刀弄棍是個沒心眼的直腸子,一個則是滿肚子草包。可看外表,葉數杏眼桃腮,明媚鮮豔,葉攸螓首蛾眉,遠山含翠。
那是一個賽一個的漂亮,看起來還都很聰慧。
要唐氏說,就是最不成器的葉攸,配給陳是,都是好好的鮮花插在了牛糞上。
這弄得不好,萬一搭進去個孫女,鄭老夫人到時候隻怕哭都沒地哭去!
秦氏就道:“這事可大可小,你可要先問清楚你婆婆的意思,難不成還想要和六王府結親不成?”
意思是問鄭老夫人是不是有些糊塗了,還不沒聽說過陳是的風評,才做出讓女孩兒們一起繡裙擺的決定。若是如此,怕是還存了結親的心,與其在這裏準備壽禮,不如趕緊迴府,拚著得罪婆婆的風險,和她把事情說清楚。
“問清楚了。”喬氏的聲音有些沮喪,“我婆婆是知道六王世子品行的,也壓根沒有結親的意思——她還看不上。隻是想著,其他公府侯府,要麽是來往不算密切,平白無故的,沒有讓女孩兒們送東西的;要麽是諸位姻親和通家之好,早就知道家中女孩兒都是什麽樣子,沒有必要專門展示一番,又瞞不了人的。”
剩下兩人馬上明白過來。[]
最好的機會,就是有個地位足夠高,年紀又不那麽大的貴女,趁著生辰的時候,送上繡品。既不生硬,又能在其他不相熟的人家麵前露個臉。
隻是皇上的諸位兄弟,除了九王早逝之外,隻有六王不曾就藩。至於諸公主,多跟隨夫君在任上,或是自己經常出門散個心什麽的,算下來,竟也是大部分不在京城。
想來鄭老夫人也是實在沒辦法,才選擇在六王妃的壽宴上送這個禮了。
葉致和喬鶴鈺兩個,隻管在旁邊埋著頭專心吃,大人們的對話,有一耳朵沒一耳朵的聽著。
又忽然聽得秦氏說到“皇商”“庫房”“佛像”,然後就要起身的樣子。
便抬起頭來,滿臉殷切地向她們望去。
秦氏心知葉致是個好奇心盛的,也是想跟著一起到庫房看看,況且今日葉皓清與葉皓惟都沒跟著一起來,正好叫葉致去了替他們也挑幾件禮物,便趕忙也招唿上她。
喬鶴鈺最喜歡跟葉致玩耍,自然也是要跟著一同去的。
***
秦氏命管庫房的馮嬤嬤開了庫房。
定遠侯府的庫房,喬氏是知道的。本來是後院一個叫疊翠樓的兩層小樓,後來因為上下兩層的地方夠大,又隱蔽在鬱鬱蔥蔥的竹林之間,便被她的祖父選做了庫房之用。
疊翠樓一層堆得都是些大件的家具器物之流,葉致凝神看過去,無外乎是黑壓壓的一片屏風、憑幾、花燈之流,東邊角落甚至還擺著幾張紅木牙床。
這些並沒有什麽特別新鮮的,疊翠樓采光也好,日頭照進來,一樓這些大件家具一覽無餘。
葉致跟在舅母和母親的身後,和喬鶴鈺手牽手上了二層,起先入目的多寶閣上堆放的都是些新鮮但是並不算怎麽珍貴的小玩意兒。
秦氏和唐氏就停了腳步,扭頭對著後麵慢吞吞一邊走一邊看的兩個人笑說:“你們挑挑吧,都是些時下流行的小玩意兒。”
喬氏連忙笑道:“大嫂又要送她東西了,每次來都擄了家裏這麽多東西,以後我可不敢帶著她了。”
“這些又不值什麽。”秦氏掩袖笑道,“不過是給孩子們一時新鮮的罷了。我是瞧著你們家大郎阿兕都沒過來,索性讓長生替他們選了。”
這些所謂的流行小玩意兒,各個做工精致,用料不俗。隻要是葉致多看了一眼的,秦氏統統都令瓊琚幫她收著。
好在葉致自有分寸,和喬鶴鈺兩個在一起唧唧咕唧唧咕地說了半天,才挑了幾件做工上乘又十分雅致有趣的。
長輩們也不怎麽著急,反正喬氏臨走前已經報過了鄭老夫人,今日要在定遠侯府用過晚飯才迴。因此便站在一邊,有說有笑地閑話著婆利突羅硃國上年進貢給皇上的孔雀石雕刻的玲瓏山水擺件。又說明年可能會有女蠻國的使節來朝,隻是時間未定雲雲。
葉致正拿著幾塊零零散散,雕刻著筆錠如意的沉香香料。
秦氏一見,就誇她道道:“到底是我們長生,見慣了好東西的。這幾塊香料,可是南海那邊來的蜜結迦南,雖然比不得林邑國歲歲進貢的洋奇楠,可也算得上是萬金難求了。”
聽說這麽幾片小香料居然如此價值高昂,葉致的手停在半空裏,她隻是覺得這香料的味道很是好聞,塊頭小不說,雕刻的寓意也吉祥,所以才想選了送給大哥葉皓清的。
現在是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唐氏看她這麽糾結,連忙上前兩步,握著葉致的手,幫她把那幾塊蜜結迦南香料裝進了荷包裏:“看我們長生嚇得,都不敢拿了。”
又推了秦氏一把:“嫂子真是的,說話也不說全了。整塊的蜜結迦南自然是價值不菲,不過這些都是雕刻擺件剩下的下腳料,沒那麽貴的,長生隻管放心拿著。”
秦氏聽著笑道:“倒是我疏忽了。這原是請我那娘家表哥尋的塊料子,雕了個坐岩觀音,打算給六王妃做壽禮的。剩下些邊角料,浪費了怪可惜的,索性叫他們做些小香料,逢年過節拿給孩子們。並不值得什麽,長生可別擔心。”
倒是喬氏聞言楞了一下,問道:“雕了個坐岩觀音,哎呀,這可是正合了六王妃的心了。”
六王妃篤信佛教,在他們的交際圈裏也是很有名的。
連陳是的小名都是自佛教護法的北方天王多聞天,由此也可見六王妃的虔誠。
“可不是,我看那坐岩觀音像,有八寸來高,質地堅硬又兼油脂飽滿,雕工亦十分老道,算是難得的上品了。”唐氏聽著,想到主意一樣興奮地道,“我看不如這樣,小姑也尋個觀音像便好,也不拘是金絲楠木還是翡翠的。即能討得六王妃喜歡,又因為兩家都送了差不多題材的,也不算太出風頭,六王妃想必不會因此就生出什麽別的想法來,誤會咱們想要結親了。”
喬氏也覺得這個主意好:“二嫂說得很是,到時候隻要繡的裙擺不出什麽岔子,想必也不能跟針線局的繡娘相提並論。”
葉致和喬鶴鈺在一旁聽得,額頭都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一個王妃的生日,怎麽裏麵就能鬧出這麽多彎彎繞繞!
雖然葉致心裏早有些模模糊糊的預感,但是今天親耳聽到二舅母的話,才覺得真是可怕。
畢竟對方可是京城出了名的小霸王陳是。
這樣一來,就解決了喬氏壓在心頭的難題,庫房也不用繼續看了。
秦氏吩咐身邊的丫鬟去流觴水榭擺飯,又攜了喬氏的手,邊往樓下行去邊說:“吃完飯,妹妹就陪我們一起看看大姐寫來的信吧。”
喬氏心知是大姐從幽州寫來了家書,也不給大舅母客氣。待用過午飯後,就打發了葉致和喬鶴鈺去休息,便跟著大舅母迴了正房。
起先寫的都是些日常瑣事,說自己和薛楚玉身體都好,家裏不必掛念之類。到後來,大姐筆鋒一轉,說起了獨子薛嵩和葉府二房的兩位少爺——葉皓怡和葉皓安的事情來。
原來容氏出身江南的書香門第容家,一向是很少與軍功起家的勳貴結親的。不曾想容氏嫁到葉府之後,生了兩男一女,都是隻愛舞刀弄槍,不喜讀書的性子。
他們是勳貴之家,不愛讀書也沒有牛不喝水強按頭的道理。可畢竟承爵的是長房葉伯承一脈,葉仲承和容氏少不得要為自己的兩個兒子打算出路。
因為葉皓怡和葉皓安在武學上十分有天賦,索性通過喬氏,走了薛楚玉的路子,把他們送到了幽州,打算在軍中磨練一番。
大姐信上寫道,葉家兩位公子自從去到幽州之後,於武技軍事上都十分上心,都是非常出色的孩子。再加上與薛嵩十分投契,三個人在幽州城“很是闖出了一番成就”。
這個成就究竟是什麽,信上也沒有詳細說,喬氏心裏明白,隻怕也是闖了大禍。
現在幽州城隻怕是裝不下薛嵩這尊大佛,所以大姐特地寫信來,說不日就會安排薛嵩啟程迴京。要把薛嵩交給喬律和喬循,請他們代為好好管教一番。在天子腳下,薛嵩就是再頑劣,也要收斂幾分。
當然她們並不知道薛楚玉的原話是:“若是到了京城依然不知天高地厚,闖下大禍,不如趁早勒死了他,大家幹淨。省得敗壞了我薛家世代鎮守幽州的清名!”
喬氏看得是大汗淋漓。
這個嵩哥兒!
還有怡哥兒和安哥兒兩個,這三個人想必是要一起迴來的,到時候,可別把京城的天也捅個窟窿吧?
喬氏歎了口氣,橫豎也不能將他們都攔在路上,也隻能先叫府裏裏外外都有個準備,
在寄希望於他們迴京後能夠收斂心性了。
三人又說道了一番,見天色見天色也已不早,便著人去把葉致喊起來,準備告辭了。
秦氏知她府中諸事繁雜,也未多承讓挽留。
待葉致收拾妥當後,母女二人方才依依不舍上車迴府。
***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不知不覺便到了三伏,葉致直起身子,長舒一口氣,看著自己手上剛剛繡完最後一筆的刺繡紈扇,心裏很是滿意。
她手上這把,比起普通團扇小了足足一圈,又是長圓形狀,在市麵上很是少見。煙黑色竹製扇骨,扇麵用的是湖州產的礬絹,上以染繡的手法細細繡出了一副仿丹丘生的《楚雨湘煙》圖。右上角又繡了一小行楷書,寫得是“竹風疏影夏蔭濃”。
小小一把紈扇,卻是花費了十二萬分的心思。葉致拿著在手中轉了幾轉,越看越覺得繡工精巧,又有詩意,比起宮裏針線局做的的團扇,也是不遑多讓。
原本坐在一邊幫著葉致分絲線的佩玉抬起頭,也湊過來看,嘴裏也是嘖嘖稱讚:“大姑娘這竹子,繡得比上次那副西府海棠還好!”
原本在外間指揮小丫鬟們收拾衣裳的瓊琚,遠遠地也湊了一句:“看來繡裙擺這事兒,也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嘛。至少咱們大姑娘的繡工,又進步了!”
佩玉接著說:“是啊,我看滿京城的貴族小姐裏,大姑娘的女紅,就算不是第一,也差不了多少!”
“那就這麽誇張了。”葉致笑道,“這城裏有本事的人多著呢,再說,未出閣的小姐們繡的東西,怎麽可能輕易流傳到府外。你們怎麽就知道沒有比我更強的呢。”
她站起身,在放繡品的籃子裏挑了很久,才選定了一個真紫色祥雲紋緙絲扇套,自己小心翼翼把那柄剛剛弄好的紈扇放了進去。
“收好了。”葉致把扇套交給佩玉,一雙貓兒眼亮晶晶的,“等後天去城陽長公主府,好拿給元元。”
佩玉應聲而去。
葉致站在窗邊,看著自己院中長勢正旺的各色香草,漫不經心的活動著因為做繡活而有些酸脹的手腕。
城陽長公主前些日子迴了京城。
駙馬高綸和城陽長公主都是一副愛熱鬧的性子,再加上一個高元霜,如何還坐得住。三個人商量來商量去,就決定在公主府的後花園裏,宴請這些京城的親朋好友。
也算是正式通知他們,長公主迴京,以後若是有什麽聚會,盡可以來邀。
高元霜也到了要開始議親的年紀。
她雖然是長公主之女,又得了個縣主的封號,可畢竟不同於皇室公主,嫁到婆家之後,一樣要昏定晨省,主持中饋。長公主和駙馬隻有這麽一個女兒,自幼捧在手心裏,比個鳳凰蛋還金貴,怎麽能不提早打算,給她相看一個好人家。
帖子送到葉府,喬氏更是喜不自勝。
城陽長公主不比六王妃,治家嚴格不說,教出來的兒女也是個個不凡,每一個都甩了陳是幾十條街。高元霜又與葉致交好,連帶著長公主對葉致也格外高看一眼。
不說別的,單是逢年過節賞給葉家四位小姐的東西,給葉致的都比其他三個厚不少。
能得了這位皇上胞妹的喜歡,以後葉致說親的時候,能挑選的餘地自然要大不少。
這讓做母親的喬氏如何能不高興。
特別是聽說了常年住在平州別院修養的永穆大長公主也迴了京,並且要在城陽長公主的宴會上露麵,喬氏更覺得這趟是一定要去,並且不能出差錯了。
鄭老夫人聽說永穆大長公主都這麽好的興致,本也要親自帶著媳婦孫女們一起赴宴。
怎料天氣太熱,她老人家有些貪涼,多用了幾個冰碗,夜裏就起了好幾次夜。喬氏唯恐鄭老夫人到時候車馬勞頓又是應酬交際地累倒,和容氏一起勸了幾次,這才算作罷。
國公府自有自家的規矩,平日裏在家也就算了,逢上姐妹們一起出門的應酬,或是自家正式的宴請,穿著打扮都是要差不多的衣飾。要麽是同樣的款式,要麽是一個色係,總之不能有一個掐尖要強,暗地裏相互攀比的不和諧,站出去讓人看著不像一家的姑娘。
雖然身上不怎麽爽利,鄭老夫人還是把姐妹四個叫過去叮囑了一番,親自安排了她們穿什麽樣衣服,大致上戴什麽樣的首飾——當然,大統一的打扮之下,在一定的小範圍內,還是允許她們自我發揮的。
到了宴請的當天,果然京城裏有頭有臉的外命婦們來了個七七八八。伴隨著一聲聲“威國公夫人到”“慶英侯夫人到”“玉真長公主到”的通報聲,整個城陽長公主府也熱鬧起來。
長公主府後花園的牡丹雖然已經過了花期,可荷花正盛,茉莉清香,石榴花一朵接著一朵,開得好似火一樣熱烈,依舊是繁花盛開的繁榮景象。
高元霜拉著葉致的手,也不管後麵葉數和葉攸葉敏跟不跟得上,隻顧著悶頭往另一側攏了薄紗的涼亭走。
“長生,走!我帶你去見大長公主。”高元霜笑嘻嘻地道,“大長公主出手可大方了!”
葉致暗暗歎氣,想想都知道跟在後麵的葉攸和葉敏的眼神,估計跟刀子也沒什麽區別!
他們這些勳貴世家,與這些親王的關係,既要搞得好,又不能太過親近了。
要知道至少從表麵上看,六王這些年,還是聖眷不衰的。
本來也沒這麽難以處理,偏偏六王家又還有個沒有定親的陳是。
陳是是個什麽人?
滿京城就沒有不知道他“京城一霸”惡名的!
六王每每想要狠狠教訓一番,又有王妃在裏麵攔著,溺愛得不成個樣子。
這萬一馬屁拍的太好,得了六王妃的青眼,要跟家裏的姑娘提親,可怎麽辦才好?
親王通過宗正寺提親,那是給你的臉麵,難道還有拒絕的道理。
可要把寶貝女兒嫁給陳是這麽個人……
當娘的隻怕吐血的心思都有了!
偏偏她婆婆又想著借六王妃生辰的時候,讓家裏的女孩兒們露上一手。
葉伯承和喬氏身為小輩,斷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尋常人家就算了,可是在葉府,隻怕他們前腳擺出理由,後腳就要被老三老四扣上個忤逆的帽子。
如果不是這樣,她何必這麽苦惱,巴巴迴娘家求嫂子們幫忙拿定主意?
秦氏出身如今勳貴第一家的昭國公府,是昭國公老侯爺的嫡長女,秦英的親姐姐。秦老夫人體弱,常年臥病在床,秦氏從懂事起就代母親主持中饋,經曆的事情多了去了。
她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刻明白了小姑這是隻能順著鄭老夫人的意思,又怕東西送的太打眼,反而得了六王妃的青眼。
心裏不由抱怨了兩句,鄭老夫人到底是順風順水稱心如意過了大半生的,年紀大了,考慮問題也不這麽周詳了。誰都知道六王世子陳是的“美名”,何苦非要在六王妃的壽宴上得了好。
葉家的女孩兒,不說內裏,也不說幾房的恩怨,隻說外表,那是個頂個出色。
雖說公卿之家的小姐,出嫁靠的不是美色,可人生的漂亮些,天生就要比別的多占些優勢。不然,葉攸和葉敏哪來的自信,跟葉致處處對著幹呢。
旁邊唐氏也嗤笑了出來。
她出身清貴,家中人口簡單,沒有那麽多彎彎繞繞。可她幼有惠名,又嫁入侯府多年,哪裏有看不明白的。
就說葉數和葉攸吧,雖然一個舞刀弄棍是個沒心眼的直腸子,一個則是滿肚子草包。可看外表,葉數杏眼桃腮,明媚鮮豔,葉攸螓首蛾眉,遠山含翠。
那是一個賽一個的漂亮,看起來還都很聰慧。
要唐氏說,就是最不成器的葉攸,配給陳是,都是好好的鮮花插在了牛糞上。
這弄得不好,萬一搭進去個孫女,鄭老夫人到時候隻怕哭都沒地哭去!
秦氏就道:“這事可大可小,你可要先問清楚你婆婆的意思,難不成還想要和六王府結親不成?”
意思是問鄭老夫人是不是有些糊塗了,還不沒聽說過陳是的風評,才做出讓女孩兒們一起繡裙擺的決定。若是如此,怕是還存了結親的心,與其在這裏準備壽禮,不如趕緊迴府,拚著得罪婆婆的風險,和她把事情說清楚。
“問清楚了。”喬氏的聲音有些沮喪,“我婆婆是知道六王世子品行的,也壓根沒有結親的意思——她還看不上。隻是想著,其他公府侯府,要麽是來往不算密切,平白無故的,沒有讓女孩兒們送東西的;要麽是諸位姻親和通家之好,早就知道家中女孩兒都是什麽樣子,沒有必要專門展示一番,又瞞不了人的。”
剩下兩人馬上明白過來。[]
最好的機會,就是有個地位足夠高,年紀又不那麽大的貴女,趁著生辰的時候,送上繡品。既不生硬,又能在其他不相熟的人家麵前露個臉。
隻是皇上的諸位兄弟,除了九王早逝之外,隻有六王不曾就藩。至於諸公主,多跟隨夫君在任上,或是自己經常出門散個心什麽的,算下來,竟也是大部分不在京城。
想來鄭老夫人也是實在沒辦法,才選擇在六王妃的壽宴上送這個禮了。
葉致和喬鶴鈺兩個,隻管在旁邊埋著頭專心吃,大人們的對話,有一耳朵沒一耳朵的聽著。
又忽然聽得秦氏說到“皇商”“庫房”“佛像”,然後就要起身的樣子。
便抬起頭來,滿臉殷切地向她們望去。
秦氏心知葉致是個好奇心盛的,也是想跟著一起到庫房看看,況且今日葉皓清與葉皓惟都沒跟著一起來,正好叫葉致去了替他們也挑幾件禮物,便趕忙也招唿上她。
喬鶴鈺最喜歡跟葉致玩耍,自然也是要跟著一同去的。
***
秦氏命管庫房的馮嬤嬤開了庫房。
定遠侯府的庫房,喬氏是知道的。本來是後院一個叫疊翠樓的兩層小樓,後來因為上下兩層的地方夠大,又隱蔽在鬱鬱蔥蔥的竹林之間,便被她的祖父選做了庫房之用。
疊翠樓一層堆得都是些大件的家具器物之流,葉致凝神看過去,無外乎是黑壓壓的一片屏風、憑幾、花燈之流,東邊角落甚至還擺著幾張紅木牙床。
這些並沒有什麽特別新鮮的,疊翠樓采光也好,日頭照進來,一樓這些大件家具一覽無餘。
葉致跟在舅母和母親的身後,和喬鶴鈺手牽手上了二層,起先入目的多寶閣上堆放的都是些新鮮但是並不算怎麽珍貴的小玩意兒。
秦氏和唐氏就停了腳步,扭頭對著後麵慢吞吞一邊走一邊看的兩個人笑說:“你們挑挑吧,都是些時下流行的小玩意兒。”
喬氏連忙笑道:“大嫂又要送她東西了,每次來都擄了家裏這麽多東西,以後我可不敢帶著她了。”
“這些又不值什麽。”秦氏掩袖笑道,“不過是給孩子們一時新鮮的罷了。我是瞧著你們家大郎阿兕都沒過來,索性讓長生替他們選了。”
這些所謂的流行小玩意兒,各個做工精致,用料不俗。隻要是葉致多看了一眼的,秦氏統統都令瓊琚幫她收著。
好在葉致自有分寸,和喬鶴鈺兩個在一起唧唧咕唧唧咕地說了半天,才挑了幾件做工上乘又十分雅致有趣的。
長輩們也不怎麽著急,反正喬氏臨走前已經報過了鄭老夫人,今日要在定遠侯府用過晚飯才迴。因此便站在一邊,有說有笑地閑話著婆利突羅硃國上年進貢給皇上的孔雀石雕刻的玲瓏山水擺件。又說明年可能會有女蠻國的使節來朝,隻是時間未定雲雲。
葉致正拿著幾塊零零散散,雕刻著筆錠如意的沉香香料。
秦氏一見,就誇她道道:“到底是我們長生,見慣了好東西的。這幾塊香料,可是南海那邊來的蜜結迦南,雖然比不得林邑國歲歲進貢的洋奇楠,可也算得上是萬金難求了。”
聽說這麽幾片小香料居然如此價值高昂,葉致的手停在半空裏,她隻是覺得這香料的味道很是好聞,塊頭小不說,雕刻的寓意也吉祥,所以才想選了送給大哥葉皓清的。
現在是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唐氏看她這麽糾結,連忙上前兩步,握著葉致的手,幫她把那幾塊蜜結迦南香料裝進了荷包裏:“看我們長生嚇得,都不敢拿了。”
又推了秦氏一把:“嫂子真是的,說話也不說全了。整塊的蜜結迦南自然是價值不菲,不過這些都是雕刻擺件剩下的下腳料,沒那麽貴的,長生隻管放心拿著。”
秦氏聽著笑道:“倒是我疏忽了。這原是請我那娘家表哥尋的塊料子,雕了個坐岩觀音,打算給六王妃做壽禮的。剩下些邊角料,浪費了怪可惜的,索性叫他們做些小香料,逢年過節拿給孩子們。並不值得什麽,長生可別擔心。”
倒是喬氏聞言楞了一下,問道:“雕了個坐岩觀音,哎呀,這可是正合了六王妃的心了。”
六王妃篤信佛教,在他們的交際圈裏也是很有名的。
連陳是的小名都是自佛教護法的北方天王多聞天,由此也可見六王妃的虔誠。
“可不是,我看那坐岩觀音像,有八寸來高,質地堅硬又兼油脂飽滿,雕工亦十分老道,算是難得的上品了。”唐氏聽著,想到主意一樣興奮地道,“我看不如這樣,小姑也尋個觀音像便好,也不拘是金絲楠木還是翡翠的。即能討得六王妃喜歡,又因為兩家都送了差不多題材的,也不算太出風頭,六王妃想必不會因此就生出什麽別的想法來,誤會咱們想要結親了。”
喬氏也覺得這個主意好:“二嫂說得很是,到時候隻要繡的裙擺不出什麽岔子,想必也不能跟針線局的繡娘相提並論。”
葉致和喬鶴鈺在一旁聽得,額頭都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一個王妃的生日,怎麽裏麵就能鬧出這麽多彎彎繞繞!
雖然葉致心裏早有些模模糊糊的預感,但是今天親耳聽到二舅母的話,才覺得真是可怕。
畢竟對方可是京城出了名的小霸王陳是。
這樣一來,就解決了喬氏壓在心頭的難題,庫房也不用繼續看了。
秦氏吩咐身邊的丫鬟去流觴水榭擺飯,又攜了喬氏的手,邊往樓下行去邊說:“吃完飯,妹妹就陪我們一起看看大姐寫來的信吧。”
喬氏心知是大姐從幽州寫來了家書,也不給大舅母客氣。待用過午飯後,就打發了葉致和喬鶴鈺去休息,便跟著大舅母迴了正房。
起先寫的都是些日常瑣事,說自己和薛楚玉身體都好,家裏不必掛念之類。到後來,大姐筆鋒一轉,說起了獨子薛嵩和葉府二房的兩位少爺——葉皓怡和葉皓安的事情來。
原來容氏出身江南的書香門第容家,一向是很少與軍功起家的勳貴結親的。不曾想容氏嫁到葉府之後,生了兩男一女,都是隻愛舞刀弄槍,不喜讀書的性子。
他們是勳貴之家,不愛讀書也沒有牛不喝水強按頭的道理。可畢竟承爵的是長房葉伯承一脈,葉仲承和容氏少不得要為自己的兩個兒子打算出路。
因為葉皓怡和葉皓安在武學上十分有天賦,索性通過喬氏,走了薛楚玉的路子,把他們送到了幽州,打算在軍中磨練一番。
大姐信上寫道,葉家兩位公子自從去到幽州之後,於武技軍事上都十分上心,都是非常出色的孩子。再加上與薛嵩十分投契,三個人在幽州城“很是闖出了一番成就”。
這個成就究竟是什麽,信上也沒有詳細說,喬氏心裏明白,隻怕也是闖了大禍。
現在幽州城隻怕是裝不下薛嵩這尊大佛,所以大姐特地寫信來,說不日就會安排薛嵩啟程迴京。要把薛嵩交給喬律和喬循,請他們代為好好管教一番。在天子腳下,薛嵩就是再頑劣,也要收斂幾分。
當然她們並不知道薛楚玉的原話是:“若是到了京城依然不知天高地厚,闖下大禍,不如趁早勒死了他,大家幹淨。省得敗壞了我薛家世代鎮守幽州的清名!”
喬氏看得是大汗淋漓。
這個嵩哥兒!
還有怡哥兒和安哥兒兩個,這三個人想必是要一起迴來的,到時候,可別把京城的天也捅個窟窿吧?
喬氏歎了口氣,橫豎也不能將他們都攔在路上,也隻能先叫府裏裏外外都有個準備,
在寄希望於他們迴京後能夠收斂心性了。
三人又說道了一番,見天色見天色也已不早,便著人去把葉致喊起來,準備告辭了。
秦氏知她府中諸事繁雜,也未多承讓挽留。
待葉致收拾妥當後,母女二人方才依依不舍上車迴府。
***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不知不覺便到了三伏,葉致直起身子,長舒一口氣,看著自己手上剛剛繡完最後一筆的刺繡紈扇,心裏很是滿意。
她手上這把,比起普通團扇小了足足一圈,又是長圓形狀,在市麵上很是少見。煙黑色竹製扇骨,扇麵用的是湖州產的礬絹,上以染繡的手法細細繡出了一副仿丹丘生的《楚雨湘煙》圖。右上角又繡了一小行楷書,寫得是“竹風疏影夏蔭濃”。
小小一把紈扇,卻是花費了十二萬分的心思。葉致拿著在手中轉了幾轉,越看越覺得繡工精巧,又有詩意,比起宮裏針線局做的的團扇,也是不遑多讓。
原本坐在一邊幫著葉致分絲線的佩玉抬起頭,也湊過來看,嘴裏也是嘖嘖稱讚:“大姑娘這竹子,繡得比上次那副西府海棠還好!”
原本在外間指揮小丫鬟們收拾衣裳的瓊琚,遠遠地也湊了一句:“看來繡裙擺這事兒,也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嘛。至少咱們大姑娘的繡工,又進步了!”
佩玉接著說:“是啊,我看滿京城的貴族小姐裏,大姑娘的女紅,就算不是第一,也差不了多少!”
“那就這麽誇張了。”葉致笑道,“這城裏有本事的人多著呢,再說,未出閣的小姐們繡的東西,怎麽可能輕易流傳到府外。你們怎麽就知道沒有比我更強的呢。”
她站起身,在放繡品的籃子裏挑了很久,才選定了一個真紫色祥雲紋緙絲扇套,自己小心翼翼把那柄剛剛弄好的紈扇放了進去。
“收好了。”葉致把扇套交給佩玉,一雙貓兒眼亮晶晶的,“等後天去城陽長公主府,好拿給元元。”
佩玉應聲而去。
葉致站在窗邊,看著自己院中長勢正旺的各色香草,漫不經心的活動著因為做繡活而有些酸脹的手腕。
城陽長公主前些日子迴了京城。
駙馬高綸和城陽長公主都是一副愛熱鬧的性子,再加上一個高元霜,如何還坐得住。三個人商量來商量去,就決定在公主府的後花園裏,宴請這些京城的親朋好友。
也算是正式通知他們,長公主迴京,以後若是有什麽聚會,盡可以來邀。
高元霜也到了要開始議親的年紀。
她雖然是長公主之女,又得了個縣主的封號,可畢竟不同於皇室公主,嫁到婆家之後,一樣要昏定晨省,主持中饋。長公主和駙馬隻有這麽一個女兒,自幼捧在手心裏,比個鳳凰蛋還金貴,怎麽能不提早打算,給她相看一個好人家。
帖子送到葉府,喬氏更是喜不自勝。
城陽長公主不比六王妃,治家嚴格不說,教出來的兒女也是個個不凡,每一個都甩了陳是幾十條街。高元霜又與葉致交好,連帶著長公主對葉致也格外高看一眼。
不說別的,單是逢年過節賞給葉家四位小姐的東西,給葉致的都比其他三個厚不少。
能得了這位皇上胞妹的喜歡,以後葉致說親的時候,能挑選的餘地自然要大不少。
這讓做母親的喬氏如何能不高興。
特別是聽說了常年住在平州別院修養的永穆大長公主也迴了京,並且要在城陽長公主的宴會上露麵,喬氏更覺得這趟是一定要去,並且不能出差錯了。
鄭老夫人聽說永穆大長公主都這麽好的興致,本也要親自帶著媳婦孫女們一起赴宴。
怎料天氣太熱,她老人家有些貪涼,多用了幾個冰碗,夜裏就起了好幾次夜。喬氏唯恐鄭老夫人到時候車馬勞頓又是應酬交際地累倒,和容氏一起勸了幾次,這才算作罷。
國公府自有自家的規矩,平日裏在家也就算了,逢上姐妹們一起出門的應酬,或是自家正式的宴請,穿著打扮都是要差不多的衣飾。要麽是同樣的款式,要麽是一個色係,總之不能有一個掐尖要強,暗地裏相互攀比的不和諧,站出去讓人看著不像一家的姑娘。
雖然身上不怎麽爽利,鄭老夫人還是把姐妹四個叫過去叮囑了一番,親自安排了她們穿什麽樣衣服,大致上戴什麽樣的首飾——當然,大統一的打扮之下,在一定的小範圍內,還是允許她們自我發揮的。
到了宴請的當天,果然京城裏有頭有臉的外命婦們來了個七七八八。伴隨著一聲聲“威國公夫人到”“慶英侯夫人到”“玉真長公主到”的通報聲,整個城陽長公主府也熱鬧起來。
長公主府後花園的牡丹雖然已經過了花期,可荷花正盛,茉莉清香,石榴花一朵接著一朵,開得好似火一樣熱烈,依舊是繁花盛開的繁榮景象。
高元霜拉著葉致的手,也不管後麵葉數和葉攸葉敏跟不跟得上,隻顧著悶頭往另一側攏了薄紗的涼亭走。
“長生,走!我帶你去見大長公主。”高元霜笑嘻嘻地道,“大長公主出手可大方了!”
葉致暗暗歎氣,想想都知道跟在後麵的葉攸和葉敏的眼神,估計跟刀子也沒什麽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