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隆美爾要走了,耀明想幫助他,就問他想要什麽,隆美爾說不要什麽,家裏並不是很窮困。耀明說我還是要送給你一些東西,不為別的,你想看的書,想上的學,總是要有條件才行。隆美爾不說什麽,耀明就給了他一些錢。錢是最好的東西,隆美爾也不推辭,就收下了。
隆美爾走後,鬱鳳在槍廠的學習也就接近了尾聲,或者說,鬱鳳已經明顯地感到,在這一方天地裏,可學的東西不算太多了。當然,如果從製造工藝水平和熟練程度上,她離施泰因先生他們,還有相當的距離。這點距離是可以用時間磨平的,不必要耗在這裏。鬱鳳的心大了,也野了許多。
臨別,施泰因先生贈送給鬱鳳一整套鉗工工具,廠長也湊熱鬧地送給她一套機床,林林總總地也擺了一地。好在耀明有搬運特質,就把它們空運到蘇州,交給鬱青保存起來。
從魯爾工業區出來,耀明和鬱鳳又參觀了捷克的輕武器製造基地,參觀了英國的海洋輪船船塢,大開眼界。這時,鬱鳳對理論的渴望就開始冒出頭來。在德國的學徒實踐,動手已有了長足進展,要從根本上提高,從工匠到大師,還必須提高理論水平。於是就在牛津大學定居下來。
這裏的生活環境,比魯爾工業區強太多,大學畢竟是大學,即使是初期的原始的大學,也是大學。在距離學校不太遠的地方,他們租了一套房子。英國的住房條件,世界一流,寬敞舒適,是所有小洋樓的祖宗。在這裏,耀明沒有繼續雇用廚師,那樣太過招搖了點,不像一個學生應有的消費水平。
對英國語言,耀明極其熟練。在他上學時,對這門方言掌握得很好,在遙遠的過去,也就是耀明所處的現在,英語曾經是一門世界流行的用語,是各種不同語種的人們,互相交流的媒介,不管你的母語是什麽,都要學會英語。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了很久,直到在二十一世紀末,被漢語所取代。
在課堂上學習,不比在車間。沒有那麽多肢體語言和實物參照,主要的交流方式就是語言。所以,耀明就得跟著鬱鳳一塊去上課,在她耳邊小聲地作實時快譯。迴了家,上了床,也結合著一切動作繼續教學。鬱鳳的學習,也別有一副套路。耀明親眼看到鬱鳳手裏拿著那麽厚厚的一摞書,那上麵密密麻麻的公式,符號,箭頭什麽的,這些古老的知識,耀明他們都不曾係統地學習過。知識到了耀明的時代,已經相當簡化。用什麽就學什麽,而不像古人這樣,張網捕魚一般,有什麽學什麽,一輩子的大好時光,都消耗在學校裏了。
不過鬱鳳倒不像個書奴。每天晚上,鬱鳳都要先和耀明戰鬥一番。然後,打發著耀明睡下,她又穿衣起來,抱著那些比磚頭還厚的書,啃起來。耀明也就納悶了,鬱鳳明明連起碼的英語會話都沒掌握,何以就看得懂那些學術專著呢。但事實是鬱鳳真看得懂,而且,鬱鳳理解問題的速度是十分驚人的,一大本專著,她用兩個晚上就能消滅掉。
鬱鳳說過她的讀書方法。她不是在學習,而是在沿用在隨園時自己的一套創造。在隨園的西廂房裏,鬱鳳就有自己的一套符號公式,隻不過那不是通用的,是土鬧,現在換成洋的了,鬱鳳也不管這些東西念什麽,她過目不忘,看一遍就記住,做一遍就理解,其快速不是常人可以比擬的。
這樣,經過兩個月後,鬱鳳的英語會話基本過關,能用外國話和外國人交流了,她的學業也突飛猛進,用兩個月完成了大學的全部課程。整個牛津都被這個東方女性震了。現在耀明再陪她到學校去,更多地是見到鬱鳳在講台上,和老師口若懸河地交談爭辯,在黑板上刷刷地寫,那些東西,耀明都不知道是幹什麽的。
到了第三個月份上,鬱鳳就拿到了牛津大學的畢業證。同時,她的肚子也裏有了耀明的孩子,已經鬧得十分厲害了。耀明想帶她迴老家保胎,鬱鳳不肯走,她說老家有什麽好啊,一堆沒有共同語言的人,還是呆在這裏更好。大學畢業了,還有別的可做嘛。
在畢業儀式上,牛津的校長頒給鬱鳳一項特別獎,這個獎的基金是牛津的一位前校友捐贈的,用來獎勵牛津學業優異的學弟學妹們,用這個捐贈人的姓名命名。獎金不多,一萬英磅。卻是本校所有學子們心目中最高的獎賞,殊榮之類。鬱鳳拿了這個獎,就十分高興地請耀明吃了一頓正宗的西餐。
耀明吃得不高興,拿一份用別人名字命名的獎金,也值得高興嗎。耀明突發奇想道:要是用你的名字命名一份獎金,你說好不好。鬱鳳撲的一聲笑出來:我算個什麽呀,有什麽資格命名獎學金哩。耀明說不止是獎學金,是在科學界設立一份大獎,就叫鬱鳳獎金。鬱鳳又笑了,說不太可能。這裏的人們對東方人都相當排斥,別說用你的名字命名了,就是這份獎金,給得也十分勉強。若不是我的學業成績,確實無人可比,是不會這麽順利的。
耀明說我不信,用誰的名字命名,一要看他的貢獻,二要看他有沒有錢,如果這兩樣都有了,還有什麽不可以的。鬱鳳想了想說,道理是這樣的,可我們又不是英國人,恐怕不行。耀明說我看行。
第二天,耀明就找到校長,商議投資設立獎金的事。校長想了想,還是不答應。校長說得也很客氣:是的,在牛津的曆史上,的確沒有一個學生,可以在兩個月之內,出色地完成學業。鬱鳳小姐確實是天才,卻也隻能是個例,不值得推廣和效仿。我們不能期望普通資質的學生,也像鬱鳳小姐那樣,以神速完成學業的,她不適合做大眾的榜樣。耀明說那我們投了資也不行嗎?
不行。
校長的迴答幹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耀明第一次嚐到了傻眼的滋味,他那戰無不勝的金錢武器,第一次失靈了。
迴到家,耀明悶悶不樂,鬱鳳說算了吧,我們又不是來這裏揚名的,把他們的知識學到手就行了。但耀明不肯服輸,說在我的曆史上,還沒有辦不成的事,我連皇帝都是隨便見隨便唿來喚去的,怎麽就連個破校長都擺不平哩。
這句話倒提醒了鬱鳳,她說就是的,要不然,你就找他們英國的皇帝去說,比跟這個老頑固校長要強得多,讓皇帝設這個獎。耀明眼前就是一亮,覺得這個主意值得試試。
這天夜裏,耀明和鬱鳳就反複地盤算著,如何去白金漢宮見英王。依據在中國見光緒的經驗,耀明知道,要有求於人,光靠央求是沒用的,要讓這個被求的人知道你的作用,或知道你的厲害才好說話。鬱鳳說那就用你的招數,教訓教訓他們,耀明說是這樣,我也是這麽想的。
於是,兩人的思路就沿著如何教訓教訓,展開來去。
第二天,耀明和鬱鳳都換上了好衣服,要見皇帝嘛,總是件不好隨便的事,何況,他們要見了是外國的皇帝,本身就代表著中國,不僅是個人的行為了,當然要隆重一點。耀明好辦,他在未來世界裏,穿的就是西服革履,這種發源自西方的服裝,確實好看實用。西服穿在耀明身上,就像老兵身上的軍裝,十分得體。鬱鳳就不同了。鬱鳳一直穿著中式服裝,典型的清朝女子打扮,為了見英王,也換上了貴婦人型的巨大下擺的裙子,歪戴著小禮帽,鏤空的白手套,像出席舞會宴會的架式。
一切都收拾好了,耀明打開掌心屏,觀察白金漢宮的動靜。見那個維多利亞女王,還沒起床,正在賴在床上發號施令。首相索爾斯伯裏伯爵也無奈地候在宮門口,正百無聊賴地觀看皇家衛隊換崗。
時間正好。耀明想了想,就把皇宮內外所有的衛士傭人等等,都實施了地心引力暫缺,一下子就弄上了半天空。女王大驚,眼見著左右的侍衛仆人,瞬間消失,急得她也顧不上體統,光著一雙皺紋堆壘的腳丫子,就從她的牙床上跳了下來,口中大喊來人,來人。
是的,大人物嘛,大就大在她是人上人,一句來人,充分體現了她的地位,權勢。什麽事情都可以把別人叫過來,然後把自己的意誌變成別人的行動,這就是權力。人一旦有了這個東西,立馬就牛某起來,就不肯聽別人的意見,就看不起任何人。可是,耀明一下子就把她身邊所有的人都弄沒了,現在,這個威風八麵的女王,成了不折不扣的光杆司令,說話不靈,放屁不響,完全徹底地被架空了。
:。:
隆美爾走後,鬱鳳在槍廠的學習也就接近了尾聲,或者說,鬱鳳已經明顯地感到,在這一方天地裏,可學的東西不算太多了。當然,如果從製造工藝水平和熟練程度上,她離施泰因先生他們,還有相當的距離。這點距離是可以用時間磨平的,不必要耗在這裏。鬱鳳的心大了,也野了許多。
臨別,施泰因先生贈送給鬱鳳一整套鉗工工具,廠長也湊熱鬧地送給她一套機床,林林總總地也擺了一地。好在耀明有搬運特質,就把它們空運到蘇州,交給鬱青保存起來。
從魯爾工業區出來,耀明和鬱鳳又參觀了捷克的輕武器製造基地,參觀了英國的海洋輪船船塢,大開眼界。這時,鬱鳳對理論的渴望就開始冒出頭來。在德國的學徒實踐,動手已有了長足進展,要從根本上提高,從工匠到大師,還必須提高理論水平。於是就在牛津大學定居下來。
這裏的生活環境,比魯爾工業區強太多,大學畢竟是大學,即使是初期的原始的大學,也是大學。在距離學校不太遠的地方,他們租了一套房子。英國的住房條件,世界一流,寬敞舒適,是所有小洋樓的祖宗。在這裏,耀明沒有繼續雇用廚師,那樣太過招搖了點,不像一個學生應有的消費水平。
對英國語言,耀明極其熟練。在他上學時,對這門方言掌握得很好,在遙遠的過去,也就是耀明所處的現在,英語曾經是一門世界流行的用語,是各種不同語種的人們,互相交流的媒介,不管你的母語是什麽,都要學會英語。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了很久,直到在二十一世紀末,被漢語所取代。
在課堂上學習,不比在車間。沒有那麽多肢體語言和實物參照,主要的交流方式就是語言。所以,耀明就得跟著鬱鳳一塊去上課,在她耳邊小聲地作實時快譯。迴了家,上了床,也結合著一切動作繼續教學。鬱鳳的學習,也別有一副套路。耀明親眼看到鬱鳳手裏拿著那麽厚厚的一摞書,那上麵密密麻麻的公式,符號,箭頭什麽的,這些古老的知識,耀明他們都不曾係統地學習過。知識到了耀明的時代,已經相當簡化。用什麽就學什麽,而不像古人這樣,張網捕魚一般,有什麽學什麽,一輩子的大好時光,都消耗在學校裏了。
不過鬱鳳倒不像個書奴。每天晚上,鬱鳳都要先和耀明戰鬥一番。然後,打發著耀明睡下,她又穿衣起來,抱著那些比磚頭還厚的書,啃起來。耀明也就納悶了,鬱鳳明明連起碼的英語會話都沒掌握,何以就看得懂那些學術專著呢。但事實是鬱鳳真看得懂,而且,鬱鳳理解問題的速度是十分驚人的,一大本專著,她用兩個晚上就能消滅掉。
鬱鳳說過她的讀書方法。她不是在學習,而是在沿用在隨園時自己的一套創造。在隨園的西廂房裏,鬱鳳就有自己的一套符號公式,隻不過那不是通用的,是土鬧,現在換成洋的了,鬱鳳也不管這些東西念什麽,她過目不忘,看一遍就記住,做一遍就理解,其快速不是常人可以比擬的。
這樣,經過兩個月後,鬱鳳的英語會話基本過關,能用外國話和外國人交流了,她的學業也突飛猛進,用兩個月完成了大學的全部課程。整個牛津都被這個東方女性震了。現在耀明再陪她到學校去,更多地是見到鬱鳳在講台上,和老師口若懸河地交談爭辯,在黑板上刷刷地寫,那些東西,耀明都不知道是幹什麽的。
到了第三個月份上,鬱鳳就拿到了牛津大學的畢業證。同時,她的肚子也裏有了耀明的孩子,已經鬧得十分厲害了。耀明想帶她迴老家保胎,鬱鳳不肯走,她說老家有什麽好啊,一堆沒有共同語言的人,還是呆在這裏更好。大學畢業了,還有別的可做嘛。
在畢業儀式上,牛津的校長頒給鬱鳳一項特別獎,這個獎的基金是牛津的一位前校友捐贈的,用來獎勵牛津學業優異的學弟學妹們,用這個捐贈人的姓名命名。獎金不多,一萬英磅。卻是本校所有學子們心目中最高的獎賞,殊榮之類。鬱鳳拿了這個獎,就十分高興地請耀明吃了一頓正宗的西餐。
耀明吃得不高興,拿一份用別人名字命名的獎金,也值得高興嗎。耀明突發奇想道:要是用你的名字命名一份獎金,你說好不好。鬱鳳撲的一聲笑出來:我算個什麽呀,有什麽資格命名獎學金哩。耀明說不止是獎學金,是在科學界設立一份大獎,就叫鬱鳳獎金。鬱鳳又笑了,說不太可能。這裏的人們對東方人都相當排斥,別說用你的名字命名了,就是這份獎金,給得也十分勉強。若不是我的學業成績,確實無人可比,是不會這麽順利的。
耀明說我不信,用誰的名字命名,一要看他的貢獻,二要看他有沒有錢,如果這兩樣都有了,還有什麽不可以的。鬱鳳想了想說,道理是這樣的,可我們又不是英國人,恐怕不行。耀明說我看行。
第二天,耀明就找到校長,商議投資設立獎金的事。校長想了想,還是不答應。校長說得也很客氣:是的,在牛津的曆史上,的確沒有一個學生,可以在兩個月之內,出色地完成學業。鬱鳳小姐確實是天才,卻也隻能是個例,不值得推廣和效仿。我們不能期望普通資質的學生,也像鬱鳳小姐那樣,以神速完成學業的,她不適合做大眾的榜樣。耀明說那我們投了資也不行嗎?
不行。
校長的迴答幹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耀明第一次嚐到了傻眼的滋味,他那戰無不勝的金錢武器,第一次失靈了。
迴到家,耀明悶悶不樂,鬱鳳說算了吧,我們又不是來這裏揚名的,把他們的知識學到手就行了。但耀明不肯服輸,說在我的曆史上,還沒有辦不成的事,我連皇帝都是隨便見隨便唿來喚去的,怎麽就連個破校長都擺不平哩。
這句話倒提醒了鬱鳳,她說就是的,要不然,你就找他們英國的皇帝去說,比跟這個老頑固校長要強得多,讓皇帝設這個獎。耀明眼前就是一亮,覺得這個主意值得試試。
這天夜裏,耀明和鬱鳳就反複地盤算著,如何去白金漢宮見英王。依據在中國見光緒的經驗,耀明知道,要有求於人,光靠央求是沒用的,要讓這個被求的人知道你的作用,或知道你的厲害才好說話。鬱鳳說那就用你的招數,教訓教訓他們,耀明說是這樣,我也是這麽想的。
於是,兩人的思路就沿著如何教訓教訓,展開來去。
第二天,耀明和鬱鳳都換上了好衣服,要見皇帝嘛,總是件不好隨便的事,何況,他們要見了是外國的皇帝,本身就代表著中國,不僅是個人的行為了,當然要隆重一點。耀明好辦,他在未來世界裏,穿的就是西服革履,這種發源自西方的服裝,確實好看實用。西服穿在耀明身上,就像老兵身上的軍裝,十分得體。鬱鳳就不同了。鬱鳳一直穿著中式服裝,典型的清朝女子打扮,為了見英王,也換上了貴婦人型的巨大下擺的裙子,歪戴著小禮帽,鏤空的白手套,像出席舞會宴會的架式。
一切都收拾好了,耀明打開掌心屏,觀察白金漢宮的動靜。見那個維多利亞女王,還沒起床,正在賴在床上發號施令。首相索爾斯伯裏伯爵也無奈地候在宮門口,正百無聊賴地觀看皇家衛隊換崗。
時間正好。耀明想了想,就把皇宮內外所有的衛士傭人等等,都實施了地心引力暫缺,一下子就弄上了半天空。女王大驚,眼見著左右的侍衛仆人,瞬間消失,急得她也顧不上體統,光著一雙皺紋堆壘的腳丫子,就從她的牙床上跳了下來,口中大喊來人,來人。
是的,大人物嘛,大就大在她是人上人,一句來人,充分體現了她的地位,權勢。什麽事情都可以把別人叫過來,然後把自己的意誌變成別人的行動,這就是權力。人一旦有了這個東西,立馬就牛某起來,就不肯聽別人的意見,就看不起任何人。可是,耀明一下子就把她身邊所有的人都弄沒了,現在,這個威風八麵的女王,成了不折不扣的光杆司令,說話不靈,放屁不響,完全徹底地被架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