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放開聲音,哇哇地哭了個痛快。等哭得有點乏累,耀明突然止住悲聲:咦,我說,鬱鳳她們走了幾日了?
鬱太太一怔,登時來了精神:幾日,也就三天吧。
嗨。李耀明頓時來了勁:不妨事,不妨事,才三天,別說見到舅舅,恐怕連這江蘇地界都沒出哩。耀明一下子就來了勁,他打開掌心屏,要搜索一下鬱鳳她們的動向。打開後就傻眼了,掌心屏並不是萬能鑰匙,用掌心屏搜索人肉,必須首先把該人的信息輸入進去才行,而耀明的掌心屏裏沒有鬱鳳的任何信息。這也是耀明還勉強能自以為是正人君子的依據吧。
本來,在見到鬱鳳的那一刻起,耀明就想把她鎖定在掌心屏上,沒事有事的時候,拿出來看著玩,偷窺一個心儀之人,能夠看到她每每時的一舉一動,是件相當享受的事。可是耀明沒有這麽做,他本能地認為這樣有失下作,不像一個神仙幹的事。耀明現在也把自己當成神仙了。人的感覺就是這麽奇妙,當一個聲音在你耳邊無數遍地響起,它就不僅會影響到公眾,也注定會影響到你自己。從穿越到清朝的那一刻起,耀明就沒了名字,人們都叫他神仙,而且,當神仙的感覺又是如此之美麗,所以,耀明也就把自個當成神仙了。
當了神仙就要有個神仙樣兒,所以,耀明就改掉了之前的諸多壞毛病,一切從難從嚴,按照神仙的標準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一顰一笑。所以,被捧上神壇並不是件壞事。耀明認為,我是神仙,就要大大方方地向女孩求婚,決不可以偷窺人家,這等下作之事,豈是一個神仙可以作為呢。
所以,耀明就沒有把鬱鳳的信息輸入掌心屏,他堅持隻在正常情況下看鬱鳳,而且還要裝出一副並不甚在意的樣子,用眼角的餘光來看,不盯住人往死裏看。隻有一次,就是那次茅房道上擦肩而過,耀明認真地看了鬱鳳一眼。在鬱鳳一方,便是那致命的眼神了。
沒有輸入信息,神仙李耀明就與一般常人沒有什麽區別,他也是一籌莫展,對鬱鳳和鬱一文的行蹤了然無知。鬱太太當然更是如此了,她連掌心屏都沒有,老頭子和閨女離開家,她便與他們徹底失聯。老太太這個急呀,急得她掐腦袋,拍屁股。都不頂用。突然,靈光一閃,老太太想起來了:老頭子說過,他們是先到天津她二舅家去,說好的是坐船去,你不妨在路上等他們。
耀明心中一亮道:好啊,起碼我們可以先他們一步到了天津,等在他們之前。這樣,耀明就又打開掌心屏搜尋起來。他查看了通往天津的水陸,也主要是大運河了,在這河道上堵截他們,一堵一個準兒。
這鬱太太對李耀明,並不十分了解。鬱太太隻知道這位李大人有錢,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錢,老老有錢了。至於耀明的特異功能,什麽唿風喚雨,搬移泰山之類,一概不知。耀明到了蘇州地界,也沒有公開施展過他的本事,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做神仙也應該低調一些。耀明說可以趕上鬱鳳她們,鬱太太就有點不信,這差著三天的路途哩,你有什麽本事能跑到他們前麵去呀。耀明說這您老人家就不用細問了,您隻管閉上眼跟我走就是。老太太將信將疑地點了點頭。
耀明是一定要帶上老太太走的,不然就缺少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點。在女兒的婚事上,母親的意見,那可是一言九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哩。這個賬目耀明還算得清爽。決定了要走,就要把家裏的事情安排一下。現在鬱家,不隻是鬱家三口加一個李耀明,還有一個新的重量級別人物:鬱青。
這鬱青也是沾了耀明的光,才有了這次衣錦還鄉,充當欽差大臣迴鄉建學校的美差。隻是由於耀明的緣故,他這個欽差也就沒有多少光芒可放射,在相當程度上,鬱青都是個傀儡,頂多就是在某個儀式上,手捧一份聖旨,在那裏擺擺樣子,充個人頭數而已。
鬱青和耀明之間,互相都有所了解,特別是鬱青,在北京時就知道了有個大仙的傳說,後來又受了皇封,而且辭官不作,相當牛某的一個主兒,想不到跑到蘇州來了,買了他們家的房產,而且是蘇州老學究李書豪的親戚,還請下聖旨要辦什麽姑蘇大學。這一係列的非凡之舉,都令鬱青刮目相看,不知此李耀明究竟是何方神聖,也有意要和他接觸接觸,了解了解,無奈人家李耀明的派頭太大了,雖說就住在一個院裏,卻也沒有更多的機會留給鬱青,也就是所謂的搭理不著他。
鬱青是蘇州地界上的小神仙,神童加才子,十歲考中探花,距離狀元僅半步之遙,可謂少年得誌,目空一切。科舉得誌後,就留在了京城,在家鄉人的傳說中,那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蘇州人引為驕傲的資本。但是,鞋穿在誰的腳上,誰最有發言權。鬱青在京城的日子,並不像家鄉人想象和傳說的那般風光。
剛中探花的那幾年,鬱青被留在京城,在文昌院擔任了一個閑職。他日常最多的工作,就是陪著老佛爺消遣。老佛爺表麵上也是個愛才之人,一旦有個應酬什麽的,就把鬱青召喚來,向客人介紹說這是我們大清國的驕傲,天才。說完這番話,老佛爺就讓客人出題目,令鬱青當場以之賦詩或作對聯,展示才華,贏得一片唏噓和掌聲。至於鬱青的一番宏圖偉願,人生抱負,則一律收斂起來,得不到半點施展的可能。
對這種當展覽品的日子,鬱青實在是過夠了,在哄得老佛爺高興之時,他也曾婉轉地向那個老而不死的老太婆進言,表示要以教育興邦,願意到下邊去辦一兩所像迴事的學堂。老佛爺笑了笑說:你個猴葸子,人雖小心還蠻大。
就這麽一句話,就判了鬱青的死刑,他得到相同的警告,不可以再胡言亂語,以免殺身之禍。從此,鬱青就一直充當他的神童,作詩答對,當一個玩物。直到他的個子長了起來,再也不適合當神童了,才被外放了一個禮部侍郎,卻也是有名無實,純粹的虛職。禮部的任何一點業務都不歸他管,隻有俸祿還是照單發給的。鬱青的日子就是這麽鬱鬱寡歡,在家鄉人的眼裏,他仍不失為驕傲,為了麵子,鬱青也不加以解釋和澄清,他寧願當個空頭偶像,空頭的偶像畢竟也是偶像,總比什麽都不是的強。
所以鬱青就很少迴家,他把那點不多的俸祿省吃儉用,省下一點來捎迴家裏,貼補家用,也就算盡到了孝心,至於衣錦還鄉的壯舉,卻是一次都沒敢作過,生怕一不留神穿了幫,連個空頭偶像都沒得做了。這次,沾了耀明的光,被皇上欽點,當了一把欽差大臣,迴鄉辦大學,委實是風光了一迴。卻也有名無實,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鬱青看得清楚,辦學的實權都在耀明一人手裏,別人誰都說了不算。
鬱青早就想找李耀明單獨談一次,論公,他是欽差大臣,理應對建校之事切實負起責任來;論私,李耀明買下了他的家產,現在就住在一個院子裏,就比旁人多了一層關係,也好說話一些。但是李耀明太牛了,根本不拿正眼看他,這就令鬱青很不滿意,管怎麽說我也是朝廷命官,名正言順的中央大員。鬱青有所不知的是,慢說你是大員,就連皇上也不在耀明的眼裏能有多大份量。
但是,在耀明眼裏有份量的人,還真的有,那就是鬱鳳,鬱青的妹妹。現在,這個不可一世的大仙李耀明,就要啟程去追尋他的妹妹鬱鳳了,在臨行前,母親鬱太太向鬱青說明了一切,意在讓鬱青把這個家看好就行。哪知,鬱青一聽說這個李耀明要娶他妹妹,立刻把腦袋搖得像波浪鼓一般:不行不行,他是有家室之人,這絕對不行的。
鬱太太也懵了:怎麽,他可是親口對我說,他沒有家室,是單身一個人哩。鬱青說不可能,他有老婆,他那老婆都受過皇封了,是一品誥命夫人,半個中國都知道,人們管他叫大仙,管他老婆叫仙母,我可以當麵質問這小子。鬱太太將信將疑,就和兒子一起來對李耀明對質。
一向是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李耀明,此時也隻好放下架子,和這個他並不看好的準大舅子對話了。一問之下,耀明頓時語塞,無言答對。事實俱在,不容他不承認。鬱太太立時就大放悲聲:我那苦命的閨女呀,你險一險就要被人騙了呀。
鬱青可是得住理了:我說李大人,按說像您這麽高的身份,不應該做這種瞞天過海之事,何況,我們一家人對您也算不薄,卻不成想,以您這天高的地位,何以就幹出這種欺上瞞下,暗度陳倉之事哩。
鬱太太一怔,登時來了精神:幾日,也就三天吧。
嗨。李耀明頓時來了勁:不妨事,不妨事,才三天,別說見到舅舅,恐怕連這江蘇地界都沒出哩。耀明一下子就來了勁,他打開掌心屏,要搜索一下鬱鳳她們的動向。打開後就傻眼了,掌心屏並不是萬能鑰匙,用掌心屏搜索人肉,必須首先把該人的信息輸入進去才行,而耀明的掌心屏裏沒有鬱鳳的任何信息。這也是耀明還勉強能自以為是正人君子的依據吧。
本來,在見到鬱鳳的那一刻起,耀明就想把她鎖定在掌心屏上,沒事有事的時候,拿出來看著玩,偷窺一個心儀之人,能夠看到她每每時的一舉一動,是件相當享受的事。可是耀明沒有這麽做,他本能地認為這樣有失下作,不像一個神仙幹的事。耀明現在也把自己當成神仙了。人的感覺就是這麽奇妙,當一個聲音在你耳邊無數遍地響起,它就不僅會影響到公眾,也注定會影響到你自己。從穿越到清朝的那一刻起,耀明就沒了名字,人們都叫他神仙,而且,當神仙的感覺又是如此之美麗,所以,耀明也就把自個當成神仙了。
當了神仙就要有個神仙樣兒,所以,耀明就改掉了之前的諸多壞毛病,一切從難從嚴,按照神仙的標準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一顰一笑。所以,被捧上神壇並不是件壞事。耀明認為,我是神仙,就要大大方方地向女孩求婚,決不可以偷窺人家,這等下作之事,豈是一個神仙可以作為呢。
所以,耀明就沒有把鬱鳳的信息輸入掌心屏,他堅持隻在正常情況下看鬱鳳,而且還要裝出一副並不甚在意的樣子,用眼角的餘光來看,不盯住人往死裏看。隻有一次,就是那次茅房道上擦肩而過,耀明認真地看了鬱鳳一眼。在鬱鳳一方,便是那致命的眼神了。
沒有輸入信息,神仙李耀明就與一般常人沒有什麽區別,他也是一籌莫展,對鬱鳳和鬱一文的行蹤了然無知。鬱太太當然更是如此了,她連掌心屏都沒有,老頭子和閨女離開家,她便與他們徹底失聯。老太太這個急呀,急得她掐腦袋,拍屁股。都不頂用。突然,靈光一閃,老太太想起來了:老頭子說過,他們是先到天津她二舅家去,說好的是坐船去,你不妨在路上等他們。
耀明心中一亮道:好啊,起碼我們可以先他們一步到了天津,等在他們之前。這樣,耀明就又打開掌心屏搜尋起來。他查看了通往天津的水陸,也主要是大運河了,在這河道上堵截他們,一堵一個準兒。
這鬱太太對李耀明,並不十分了解。鬱太太隻知道這位李大人有錢,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錢,老老有錢了。至於耀明的特異功能,什麽唿風喚雨,搬移泰山之類,一概不知。耀明到了蘇州地界,也沒有公開施展過他的本事,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做神仙也應該低調一些。耀明說可以趕上鬱鳳她們,鬱太太就有點不信,這差著三天的路途哩,你有什麽本事能跑到他們前麵去呀。耀明說這您老人家就不用細問了,您隻管閉上眼跟我走就是。老太太將信將疑地點了點頭。
耀明是一定要帶上老太太走的,不然就缺少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點。在女兒的婚事上,母親的意見,那可是一言九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哩。這個賬目耀明還算得清爽。決定了要走,就要把家裏的事情安排一下。現在鬱家,不隻是鬱家三口加一個李耀明,還有一個新的重量級別人物:鬱青。
這鬱青也是沾了耀明的光,才有了這次衣錦還鄉,充當欽差大臣迴鄉建學校的美差。隻是由於耀明的緣故,他這個欽差也就沒有多少光芒可放射,在相當程度上,鬱青都是個傀儡,頂多就是在某個儀式上,手捧一份聖旨,在那裏擺擺樣子,充個人頭數而已。
鬱青和耀明之間,互相都有所了解,特別是鬱青,在北京時就知道了有個大仙的傳說,後來又受了皇封,而且辭官不作,相當牛某的一個主兒,想不到跑到蘇州來了,買了他們家的房產,而且是蘇州老學究李書豪的親戚,還請下聖旨要辦什麽姑蘇大學。這一係列的非凡之舉,都令鬱青刮目相看,不知此李耀明究竟是何方神聖,也有意要和他接觸接觸,了解了解,無奈人家李耀明的派頭太大了,雖說就住在一個院裏,卻也沒有更多的機會留給鬱青,也就是所謂的搭理不著他。
鬱青是蘇州地界上的小神仙,神童加才子,十歲考中探花,距離狀元僅半步之遙,可謂少年得誌,目空一切。科舉得誌後,就留在了京城,在家鄉人的傳說中,那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蘇州人引為驕傲的資本。但是,鞋穿在誰的腳上,誰最有發言權。鬱青在京城的日子,並不像家鄉人想象和傳說的那般風光。
剛中探花的那幾年,鬱青被留在京城,在文昌院擔任了一個閑職。他日常最多的工作,就是陪著老佛爺消遣。老佛爺表麵上也是個愛才之人,一旦有個應酬什麽的,就把鬱青召喚來,向客人介紹說這是我們大清國的驕傲,天才。說完這番話,老佛爺就讓客人出題目,令鬱青當場以之賦詩或作對聯,展示才華,贏得一片唏噓和掌聲。至於鬱青的一番宏圖偉願,人生抱負,則一律收斂起來,得不到半點施展的可能。
對這種當展覽品的日子,鬱青實在是過夠了,在哄得老佛爺高興之時,他也曾婉轉地向那個老而不死的老太婆進言,表示要以教育興邦,願意到下邊去辦一兩所像迴事的學堂。老佛爺笑了笑說:你個猴葸子,人雖小心還蠻大。
就這麽一句話,就判了鬱青的死刑,他得到相同的警告,不可以再胡言亂語,以免殺身之禍。從此,鬱青就一直充當他的神童,作詩答對,當一個玩物。直到他的個子長了起來,再也不適合當神童了,才被外放了一個禮部侍郎,卻也是有名無實,純粹的虛職。禮部的任何一點業務都不歸他管,隻有俸祿還是照單發給的。鬱青的日子就是這麽鬱鬱寡歡,在家鄉人的眼裏,他仍不失為驕傲,為了麵子,鬱青也不加以解釋和澄清,他寧願當個空頭偶像,空頭的偶像畢竟也是偶像,總比什麽都不是的強。
所以鬱青就很少迴家,他把那點不多的俸祿省吃儉用,省下一點來捎迴家裏,貼補家用,也就算盡到了孝心,至於衣錦還鄉的壯舉,卻是一次都沒敢作過,生怕一不留神穿了幫,連個空頭偶像都沒得做了。這次,沾了耀明的光,被皇上欽點,當了一把欽差大臣,迴鄉辦大學,委實是風光了一迴。卻也有名無實,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鬱青看得清楚,辦學的實權都在耀明一人手裏,別人誰都說了不算。
鬱青早就想找李耀明單獨談一次,論公,他是欽差大臣,理應對建校之事切實負起責任來;論私,李耀明買下了他的家產,現在就住在一個院子裏,就比旁人多了一層關係,也好說話一些。但是李耀明太牛了,根本不拿正眼看他,這就令鬱青很不滿意,管怎麽說我也是朝廷命官,名正言順的中央大員。鬱青有所不知的是,慢說你是大員,就連皇上也不在耀明的眼裏能有多大份量。
但是,在耀明眼裏有份量的人,還真的有,那就是鬱鳳,鬱青的妹妹。現在,這個不可一世的大仙李耀明,就要啟程去追尋他的妹妹鬱鳳了,在臨行前,母親鬱太太向鬱青說明了一切,意在讓鬱青把這個家看好就行。哪知,鬱青一聽說這個李耀明要娶他妹妹,立刻把腦袋搖得像波浪鼓一般:不行不行,他是有家室之人,這絕對不行的。
鬱太太也懵了:怎麽,他可是親口對我說,他沒有家室,是單身一個人哩。鬱青說不可能,他有老婆,他那老婆都受過皇封了,是一品誥命夫人,半個中國都知道,人們管他叫大仙,管他老婆叫仙母,我可以當麵質問這小子。鬱太太將信將疑,就和兒子一起來對李耀明對質。
一向是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李耀明,此時也隻好放下架子,和這個他並不看好的準大舅子對話了。一問之下,耀明頓時語塞,無言答對。事實俱在,不容他不承認。鬱太太立時就大放悲聲:我那苦命的閨女呀,你險一險就要被人騙了呀。
鬱青可是得住理了:我說李大人,按說像您這麽高的身份,不應該做這種瞞天過海之事,何況,我們一家人對您也算不薄,卻不成想,以您這天高的地位,何以就幹出這種欺上瞞下,暗度陳倉之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