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耀明的真實用意並非如此,他是不想在這個傳說上消耗太多的精力,也不想太冷淡了這個點頭哈腰的師爺。打發他走而已。
但是,人們的興奮點一下子就集中到了縣衙。縣衙前的人忽然就多了起來。人們圍在縣衙的大門口,高唿著不一致的口號,大意就是大仙顯靈了,我們要見大仙。人們在門前焚香禱告,跪拜叩頭,哭的喊的鬧的,一時間煙霧繚繞,經帆飄搖,人聲鼎沸,好不熱鬧。縣衙裏的衙役們,被耀明嚴禁外出,在衙裏維持秩序,不能放進一個人來。耀明一時也沒了主意,他沒想到這個消息會傳得如此之快。這時耀明才理解到,自己對師爺的指示,其實就是想要這種轟動效果。
從小,耀明就對父親李春崇拜得五體投地。尤其是父親在社會麵上的名氣,大到難以估量的地步,每當父親一出現,一現身人群,就會被圍觀,被歡唿聲和掌聲包圍。作為兒子的李耀明,一則感到自豪,二則也生出追慕:大丈夫當如是也。
特別是到了談戀愛的階段,耀明暗戀的那個栗娟,在得知他是李春兒子之前,竟然連正眼都沒瞧過他一下,而一旦知道了他是李春的兒子,立馬就溫度直線上升,掉過頭來追他了。耀明就想,這些人喜歡或愛慕的其實是李春而不是李耀明。耀明就想總有一天,我要讓人們愛李耀明,而不是通過愛李耀明來表達對李春的愛。
所以,在潛意識裏,耀明一直有股子勁,要和父親較量一番,要創造一番堪與父親比肩的事業,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在春風的技術部裏,耀明也著實地露過幾手,引起過一陣又一陣地轟動。但是,還是沒辦法把人們的視線引過來,李耀明依舊是李春的兒子,也不過是李春的兒子。這似乎成了一條鐵律,成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而今天,李耀明終於成了李耀明,這個時空裏的人們,開始狂熱地追捧他。李耀明成了大仙,成了神,李耀明的所作所為,在民間瘋傳,狂傳,被人們說成了神話,無數的人堵在門口,希望見到他,而不是他父親。
哇,這就是耀明想要的效果嘛。這時,耀明才明白,自己為什麽對師爺說那番話,也開始明白,為什麽見到那幫持槍行兇的洋人,就毫不猶豫地把他們一骨腦兒地用水衝走。轟動效應。名人效應,耀明來到古代,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樹立起自己的光輝形象來。至於尋找祖宗,可以先放一放嘛,先當兩天神仙再說。
小小縣城的街道上,擁擠著四麵八方趕來參拜大仙的人們。這些人中有在河岸上見過耀明的人,其中和耀明有過對話,並從耀明手中接過金子的婦女,成了僅次於耀明的明星。那幾塊金光閃閃的金子,被供奉在供桌上,接受萬眾的朝拜。
那個賣驢肉火燒的早餐老板,火了。他對耀明的印象最清晰,最深刻,看得也最準。他被無數的人包圍著,他的火燒成了最搶手的食品,往往是一個火燒剛出爐,來不及卷上驢肉就被人搶走了。被搶走的火燒立刻就被撕成了碎塊,填進無數張嘴裏。驢火老板也被供奉成了神仙,他被迫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耀明吃火燒的經過,每講一遍就多添加進一些個人的想象和誇張,到後來,就成了一個相當富有傳奇色彩的段子。
縣衙的大門是朝南開的,就像俗話裏說的,衙門口兒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在衙門口的前麵,照例有一小片開闊地,小廣場的樣子。以往,這個地方相當清靜,不用刻意維持,就保有著肅靜迴避的威嚴。老百姓沒事誰也不來這裏,這裏是地地道道的是非之地,誰也沒有活得不耐煩,誰沒事也不招惹這些當官的。
本縣的知縣是個相當招人討厭的家夥,就是被耀明一不留神摔死的那個小老頭。這老家夥是去年才從南方派過來的,據說是個舉人什麽的。老家夥最大的特色是貪財好色,來到本縣不足三個月,這種名聲就傳揚出來。有關他如何貪財又如何好色的故事,在本縣的民間已經流傳了無數個版本,把百姓們恨得牙根發癢。但這些耀明都不知道,無意間把人摔死了,耀明還是感到有點過,他囑咐師爺好好安撫一下家屬,需要用錢的話,他可以給。
師爺說他的家屬在哪裏,我也不知道,我跟了他快一年了,也沒見過他的家屬,隻見過他一個人。師爺還說:死一個知縣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這年頭,連老佛爺都從北京嚇跑了,巡撫知府也跑得沒了影兒,死一個破知縣,還叫個屁事。
耀明沒想到,在這個衙門裏的上下級關係,竟然會是這樣。在耀明被捕的那一小會兒時間裏,他曾見到這個師爺,像伺候老子一樣,圍著知縣大人的屁股轉悠,轉眼之間,就表現出對他的恨之入骨。看來古代人是挺有意思的。
衙門外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耀明是有意讓這種熱潮發酵的,他不到火候不揭鍋,要讓人們好好等待幾天。從人們的狂熱,耀明悟出了一點名堂:古代人的精神崇拜,比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要厲害得多嘛。特別是對神的需要和追捧,簡直達到了盲目和病態的地步。
在師爺的配合下,耀明化妝混入狂熱的人群中,感受他們的熱情。耀明以請教的口吻,向師爺求教其中的緣故。師爺也說不出道理來,他隻是說就是這樣,就應該是這樣,您是大仙嘛。耀明有點明白了,正因為此時的人們,對很多自然現象都無法給出科學的解釋,對很多困難都無法克服,所以就空前地把希望寄托到了神和天的身上,也就比任何年代都更擅長製造出神仙來。
於是耀明就決定當一迴神仙。他不準備向這些人群普及所謂的地心能源知識。講這些毫無用途,一則,他們用不上這種新能源,耀明帶來的能源,僅夠他自己使用,並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基礎;二來,這些近乎愚昧的人們也聽不懂。最方便最有效的,就是讓他們相信,真的神仙來了,他們想要辦什麽,盡管向神仙說。
主意打定,耀明就準備現身了。他讓師爺把風吹出去,就準備了一套說詞。師爺最喜歡接受這個任務,他早就想露這一臉了。師父推開緊閉了好幾天的大門,站到了縣衙那高高的台階上,對著擁擠的人群揮了揮手說:老鄉們,大家安靜,本師爺要訓話了。
大夥都知道了,我們這方寶地上,來了一位大仙,我親眼見過,大仙真的是手眼通天哪。這是當今皇上和太後的洪福齊天,是我大清朝的洪福齊天哪。
師爺說著,就要帶領大夥下跪,朝著西安的方向叩首。躲在後麵的耀明一聽就火了,心說什麽他外祖母的皇上太後,這廝滿口胡言亂語,竟把老子和這些糗貨聯係在了一塊,真他娘晦氣。這樣想著,耀明也顧不得事前的準備,一步跨了出去,把正在提帶撩袍準備下跪的師爺撥拉到一邊,對著下麵黑壓壓的人群說:別跪了,我來了。
大仙現身了。
嘩,人群沸騰了,什麽禮節也不顧,人們隻是一個勁地向前擁擠,好象誰擠到了前麵,誰就能沾上仙氣一般。這時,衙役們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們橫起手中的水火大棍,組成一道人牆,擋住了沸騰的人群。耀明看了不由暗暗點頭:這幫家夥看上去雖然可憎,到了時候也真的有用。
耀明不準備多講話,他隻簡要地說,不要害怕洋人,洋人也是人,你打他他也覺得疼,他也會被打死,所以大家不要害怕,有我大仙在此,洋人就不能興風作浪。說了這麽幾句,耀明轉身迴到了衙門裏麵。大門隨之緊閉。大仙嘛,就是這樣,一閃而過,不會讓你們瞪著兩眼看半天的。
但耀明的話,群眾們都記住了。這番話與現今義和團宣揚的天神附體,刀槍不入,正好對上茬口,給了人們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
迴到縣衙裏麵,耀明指示師爺,告訴人們,大仙雲遊去了,不要在此傻等。
這個消息傳出之後,聚集在縣衙門前的人們,就漸次散去。這些人猶如火種,把有關大仙的傳說散布開來。耀明真的出去雲遊了,他不是出去遊玩的,他飛上半空中,用分段檢索的方法,逐地段地搜索他的那個未曾謀麵的十八輩祖宗去了。祖宗連個影子都沒有,那一排綠色的小格子,連一絲亮光都沒有。耀明在天上轉了兩天,心裏很悶氣,就到地麵上來散心。
耀明降落的這個地方,距離他落腳的那個縣城,有幾百裏路,正在京城一帶。耀明混跡在街市之中,這時的耀明,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他化好了妝,也無須易容,從表麵上看去,他就是個普通的市民。耀明又在街上尋找小吃,這一帶的小吃是煎餅果子,咬起來有很悅耳的聲響,清脆的感覺,十分受用。
:。:
但是,人們的興奮點一下子就集中到了縣衙。縣衙前的人忽然就多了起來。人們圍在縣衙的大門口,高唿著不一致的口號,大意就是大仙顯靈了,我們要見大仙。人們在門前焚香禱告,跪拜叩頭,哭的喊的鬧的,一時間煙霧繚繞,經帆飄搖,人聲鼎沸,好不熱鬧。縣衙裏的衙役們,被耀明嚴禁外出,在衙裏維持秩序,不能放進一個人來。耀明一時也沒了主意,他沒想到這個消息會傳得如此之快。這時耀明才理解到,自己對師爺的指示,其實就是想要這種轟動效果。
從小,耀明就對父親李春崇拜得五體投地。尤其是父親在社會麵上的名氣,大到難以估量的地步,每當父親一出現,一現身人群,就會被圍觀,被歡唿聲和掌聲包圍。作為兒子的李耀明,一則感到自豪,二則也生出追慕:大丈夫當如是也。
特別是到了談戀愛的階段,耀明暗戀的那個栗娟,在得知他是李春兒子之前,竟然連正眼都沒瞧過他一下,而一旦知道了他是李春的兒子,立馬就溫度直線上升,掉過頭來追他了。耀明就想,這些人喜歡或愛慕的其實是李春而不是李耀明。耀明就想總有一天,我要讓人們愛李耀明,而不是通過愛李耀明來表達對李春的愛。
所以,在潛意識裏,耀明一直有股子勁,要和父親較量一番,要創造一番堪與父親比肩的事業,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在春風的技術部裏,耀明也著實地露過幾手,引起過一陣又一陣地轟動。但是,還是沒辦法把人們的視線引過來,李耀明依舊是李春的兒子,也不過是李春的兒子。這似乎成了一條鐵律,成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而今天,李耀明終於成了李耀明,這個時空裏的人們,開始狂熱地追捧他。李耀明成了大仙,成了神,李耀明的所作所為,在民間瘋傳,狂傳,被人們說成了神話,無數的人堵在門口,希望見到他,而不是他父親。
哇,這就是耀明想要的效果嘛。這時,耀明才明白,自己為什麽對師爺說那番話,也開始明白,為什麽見到那幫持槍行兇的洋人,就毫不猶豫地把他們一骨腦兒地用水衝走。轟動效應。名人效應,耀明來到古代,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樹立起自己的光輝形象來。至於尋找祖宗,可以先放一放嘛,先當兩天神仙再說。
小小縣城的街道上,擁擠著四麵八方趕來參拜大仙的人們。這些人中有在河岸上見過耀明的人,其中和耀明有過對話,並從耀明手中接過金子的婦女,成了僅次於耀明的明星。那幾塊金光閃閃的金子,被供奉在供桌上,接受萬眾的朝拜。
那個賣驢肉火燒的早餐老板,火了。他對耀明的印象最清晰,最深刻,看得也最準。他被無數的人包圍著,他的火燒成了最搶手的食品,往往是一個火燒剛出爐,來不及卷上驢肉就被人搶走了。被搶走的火燒立刻就被撕成了碎塊,填進無數張嘴裏。驢火老板也被供奉成了神仙,他被迫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耀明吃火燒的經過,每講一遍就多添加進一些個人的想象和誇張,到後來,就成了一個相當富有傳奇色彩的段子。
縣衙的大門是朝南開的,就像俗話裏說的,衙門口兒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在衙門口的前麵,照例有一小片開闊地,小廣場的樣子。以往,這個地方相當清靜,不用刻意維持,就保有著肅靜迴避的威嚴。老百姓沒事誰也不來這裏,這裏是地地道道的是非之地,誰也沒有活得不耐煩,誰沒事也不招惹這些當官的。
本縣的知縣是個相當招人討厭的家夥,就是被耀明一不留神摔死的那個小老頭。這老家夥是去年才從南方派過來的,據說是個舉人什麽的。老家夥最大的特色是貪財好色,來到本縣不足三個月,這種名聲就傳揚出來。有關他如何貪財又如何好色的故事,在本縣的民間已經流傳了無數個版本,把百姓們恨得牙根發癢。但這些耀明都不知道,無意間把人摔死了,耀明還是感到有點過,他囑咐師爺好好安撫一下家屬,需要用錢的話,他可以給。
師爺說他的家屬在哪裏,我也不知道,我跟了他快一年了,也沒見過他的家屬,隻見過他一個人。師爺還說:死一個知縣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這年頭,連老佛爺都從北京嚇跑了,巡撫知府也跑得沒了影兒,死一個破知縣,還叫個屁事。
耀明沒想到,在這個衙門裏的上下級關係,竟然會是這樣。在耀明被捕的那一小會兒時間裏,他曾見到這個師爺,像伺候老子一樣,圍著知縣大人的屁股轉悠,轉眼之間,就表現出對他的恨之入骨。看來古代人是挺有意思的。
衙門外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耀明是有意讓這種熱潮發酵的,他不到火候不揭鍋,要讓人們好好等待幾天。從人們的狂熱,耀明悟出了一點名堂:古代人的精神崇拜,比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要厲害得多嘛。特別是對神的需要和追捧,簡直達到了盲目和病態的地步。
在師爺的配合下,耀明化妝混入狂熱的人群中,感受他們的熱情。耀明以請教的口吻,向師爺求教其中的緣故。師爺也說不出道理來,他隻是說就是這樣,就應該是這樣,您是大仙嘛。耀明有點明白了,正因為此時的人們,對很多自然現象都無法給出科學的解釋,對很多困難都無法克服,所以就空前地把希望寄托到了神和天的身上,也就比任何年代都更擅長製造出神仙來。
於是耀明就決定當一迴神仙。他不準備向這些人群普及所謂的地心能源知識。講這些毫無用途,一則,他們用不上這種新能源,耀明帶來的能源,僅夠他自己使用,並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基礎;二來,這些近乎愚昧的人們也聽不懂。最方便最有效的,就是讓他們相信,真的神仙來了,他們想要辦什麽,盡管向神仙說。
主意打定,耀明就準備現身了。他讓師爺把風吹出去,就準備了一套說詞。師爺最喜歡接受這個任務,他早就想露這一臉了。師父推開緊閉了好幾天的大門,站到了縣衙那高高的台階上,對著擁擠的人群揮了揮手說:老鄉們,大家安靜,本師爺要訓話了。
大夥都知道了,我們這方寶地上,來了一位大仙,我親眼見過,大仙真的是手眼通天哪。這是當今皇上和太後的洪福齊天,是我大清朝的洪福齊天哪。
師爺說著,就要帶領大夥下跪,朝著西安的方向叩首。躲在後麵的耀明一聽就火了,心說什麽他外祖母的皇上太後,這廝滿口胡言亂語,竟把老子和這些糗貨聯係在了一塊,真他娘晦氣。這樣想著,耀明也顧不得事前的準備,一步跨了出去,把正在提帶撩袍準備下跪的師爺撥拉到一邊,對著下麵黑壓壓的人群說:別跪了,我來了。
大仙現身了。
嘩,人群沸騰了,什麽禮節也不顧,人們隻是一個勁地向前擁擠,好象誰擠到了前麵,誰就能沾上仙氣一般。這時,衙役們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們橫起手中的水火大棍,組成一道人牆,擋住了沸騰的人群。耀明看了不由暗暗點頭:這幫家夥看上去雖然可憎,到了時候也真的有用。
耀明不準備多講話,他隻簡要地說,不要害怕洋人,洋人也是人,你打他他也覺得疼,他也會被打死,所以大家不要害怕,有我大仙在此,洋人就不能興風作浪。說了這麽幾句,耀明轉身迴到了衙門裏麵。大門隨之緊閉。大仙嘛,就是這樣,一閃而過,不會讓你們瞪著兩眼看半天的。
但耀明的話,群眾們都記住了。這番話與現今義和團宣揚的天神附體,刀槍不入,正好對上茬口,給了人們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
迴到縣衙裏麵,耀明指示師爺,告訴人們,大仙雲遊去了,不要在此傻等。
這個消息傳出之後,聚集在縣衙門前的人們,就漸次散去。這些人猶如火種,把有關大仙的傳說散布開來。耀明真的出去雲遊了,他不是出去遊玩的,他飛上半空中,用分段檢索的方法,逐地段地搜索他的那個未曾謀麵的十八輩祖宗去了。祖宗連個影子都沒有,那一排綠色的小格子,連一絲亮光都沒有。耀明在天上轉了兩天,心裏很悶氣,就到地麵上來散心。
耀明降落的這個地方,距離他落腳的那個縣城,有幾百裏路,正在京城一帶。耀明混跡在街市之中,這時的耀明,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他化好了妝,也無須易容,從表麵上看去,他就是個普通的市民。耀明又在街上尋找小吃,這一帶的小吃是煎餅果子,咬起來有很悅耳的聲響,清脆的感覺,十分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