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玉在首發式上作秀成功後,就躲在家裏看熱鬧,任讀者們如何強烈要求,她就是再也不現身了,讓楊娜一個人享受成功的快樂去吧。等她享受夠了,老娘才有話說哩。現在,時候到了。潘小玉對楊納說出了她的計劃:
我們開一家餐廳。
餐廳?楊納好像不認識老婆了。
對,開餐廳。潘小玉言之鑿鑿,沒有絲毫猶豫。她的計劃是,利用這次出書炒作出的知名度,開一家自己的餐廳。她和楊納都有管理餐廳的經驗,輕車熟路,又有雄厚的資金支撐,又有空前的知名度,可謂要雨得雨,要風得風,萬事具備了。
楊納對這個計劃也認可,但是,楊納對手上這份工作大有不舍之意,何況馮總待我們不薄嘛。潘小玉說我們現在的經濟實力,再在這裏打工,就顯得有些無賴了,我們根本就不缺少這幾個工資,我們走了,馮總還可以安排別人,安排人還不容易嗎?這麽一說,楊納也搞通了。夫妻商定,他們的餐廳就叫:小玉美食。
小玉美食的總店,也就是第一家老店,選址就在雅圖小鎮上,與太空總署相比鄰。這也是借助知名度。這一段時間以來,前往這裏來一睹潘小玉真容的人們,絡繹不絕,跟趕集差不多。潘小玉可是不隨便讓人看的,她間或出麵一次,一閃而過,她要節省著用自己這張臉,不至於被人們看厭煩,要不斷地吊人胃口,到真正用的時候,再敞開供應,讓你們看個夠。
總店的前身是雅圖一家超豪華的大酒店,這幾年不知搭錯了哪根筋,說不行就垮了下來。潘小玉把酒店盤下來,讓人把整個大樓全部包了起來,是用布包裹起來,她要給人一種脫胎換骨的衝擊感受。經過一個多月的裝修整治,在開業這天,突然就揭去了包裝,現出全新麵孔來了。
在大樓被包得嚴上加嚴的這些日子裏,與樓內緊鑼密鼓的裝修同時進行的,是潘小玉緊鑼密鼓的造勢宣傳。潘小玉的宣傳,完全以楊娜的那套漫畫書為藍本,其中有關潘小玉本人的幾個場景,都被特殊標注出來,一定會在小玉美食重現的。
這些場景包括:潘總斟酒,潘總彎腰抱蔥,潘總切火腿腸,潘總夫妻雙雙敬酒等。都是在書中炒火了的情節,萬眾矚目,眾望所歸。人們的心裏被這些宣傳整得癢癢的,都期待著小玉美食快點開業,就是不想吃也要去吃一頓,不是為了嘴,是為了一飽眼福,親眼看看萬人迷潘小玉廬山真麵目,仔細對照一下,真實的潘總與書上畫的潘小玉,哪個更符合自己心中的形象。
小玉美食的唿聲一浪高過一浪,與小玉美食的宣傳造勢總體攻略相比,楊娜整的那個首發式,不過是個小小的序幕而已,真正是老鼠拖木鍁,大頭在後頭哩。直到此時,楊娜才徹底明白過來,這個潘小玉為什麽這麽好說話,為什麽還給了她一筆小錢。但是,楊娜的招數已經用完了,麵對潘小玉即將掀起的商業風暴,麵對潘小玉利用自己製造的無限商機,麵對潘小玉即將到手的大把金錢,楊娜束手無策,隻能瞪著雙眼看。
潘小玉這邊,在作好了一應的準備工作之後,和楊納一起,到馮巧珍的辦公室裏,向馮總遞交了辭呈。馮巧珍拿著她們二人的辭職報告,心裏也是酸酸的,從心裏講,她真舍不得楊納這個人才,再也找不到這麽一個憨貨了,再也找不到這麽一個忠臣了。但人各有誌,況且,這楊納自從搭上潘小玉之後,就像是老虎長了翅膀,突飛猛進,不到兩三個月,就由一個管食堂的小官,躍升為身家過億的富翁。像這種身家的人,還能按部就班地在這裏上班嗎?顯然不行。
好了,走吧,該走的留不住。
馮巧珍拉著潘小玉的手:我們姐妹處的時間不長,可是我看好你,幹去吧,幹出個樣兒來給他們看看,誰說女子不如男。
潘小玉表示:我一定以馮總為榜樣,為我們女人爭口氣。
開業這天,以馮巧珍為首的太空總署全體官員悉數到場,為原來的同事站腳助威。金鳳閣大食堂的同事們也都來了,其中就有在潘小玉挨打那天,被潘小玉教訓的幾個小姑娘。今天的開業儀式上,還有她們的節目。為此,潘小玉好好地向她們賠禮道歉,並預付了一筆不菲的勞務費。
在開業大典的主席台上,十分醒目地堆著一些蔥。不用問,誰都知道這些蔥有什麽用途。人們指著這些蔥,熱烈地發表著各自的高見,猜測著將要上演的好戲。人們最大的疑惑是:韋子會來嗎?
韋子來了。
這又是潘小玉的一個出格之舉。她不想迴避那段經曆,她越想迴避就越是躲不開,索性直麵更顯得大氣。在要不要請韋子這件事上,潘小玉征求過楊納的意見。要辦成這件事,楊納是要過的第一關,這一關至關重要,楊納不同意,就一切免談。結果是楊納同意了。現在楊納滿腦子裏,都被老婆灌滿了迷魂湯,想的都是炒作再炒作,賺錢又賺錢,什麽人格呀羞恥呀,什麽綠帽子紅帽子,隻要能賺錢就統統不在乎,盡管往腦袋上扣就是。所以,當潘小玉賠著小心,試探地向老公提出要請韋子,楊納的臉上稍微抽動了幾下,還是同意了。
然而,僅楊納同意還遠遠不行,立秋和李春這一關是不是能過,才是主要的。潘小玉悄悄潛迴金鳳閣,麵見立秋,自己打了自己幾巴掌,立秋就不再說什麽了。這些天來,立秋被此事困擾得,也得了一場病。到底怎麽做才能擺脫潘小玉事件的影響,立秋也不是沒想過。她設想過各種辦法,就是沒想到潘小玉這一招。這叫做疏導。就像防洪,光是堵不行,堵得越高,積累的危險係數就越大。隻有堵疏結合,效果才是最佳。潘小玉對立秋說:你別以為我隻是為了賺錢,就拿臉當屁股用,我是想讓天下人都看清楚,我和韋總不過就是那麽迴事唄,這種事新鮮嗎,稀罕嗎,太平常了,為什麽到了我們身上就這麽值得一談,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怕人們議論。我們不怕了,別人也就失去了議論的興趣。再說,楊娜早把這個事畫出來了,你也擋不住。
立秋答應了。李春這邊也好說,李春看事情總是高屋建瓴,不是立秋可以相比,潘小玉一來,他就知道所為何事。至於韋子,就更加的沒問題,單衝著潘小玉的麵子,他也得到場,一日夫妻百日恩,韋子和潘小玉的關係,是肉在肉裏的,沒的說,照辦就是。
開業大典的其他程序,也就是一個熱鬧吧,不管是觀眾還是小說作者,都沒了興趣,人們的注意力,完全聚焦在那一堆碧綠的大蔥上了。人們甚至對那些走過場的程序頗不耐煩,什麽講話呀,致辭呀,獻花呀,鳴謝禮炮呀,快點過去吧,我們等著看大蔥哩。
好戲終於開始了。
潘小玉動情地講述了大蔥的故事,說我這輩子命苦,也命好,我遇到過小人,也遇到過貴人,今天我可以當著大家說,韋總是我生命中遇到的第一個貴人。說話時,韋子就悄不聲地走上台來。
全場一片嘩然。
韋子身穿一件肮髒的賣魚服裝,橡皮防水的圍裙。與此同時,在這個旋轉舞台上,一個魚攤位也被推出來,十分逼真地還原了當年的場景。
人們幾乎要屏住唿吸了。天哪,這些人真敢整,真開眼了。
潘小玉不再講話了,她開始彎下腰搬大蔥了,全場的氣氛被推向了高潮。
一個賣菜婆娘搬大蔥,到底有什麽好看的?恐怕一點可觀賞性都沒有。但硬是被炒作成了壓軸大戲。台上,潘小玉一捆接一捆地把大蔥從地上,搬到貨架上,一連搬了有十幾分鍾。事情原本就是這樣的,一點不摻假。這十多分鍾裏,潘小玉迴歸了往昔的苦難,觀眾們也由獵奇心態,悄然轉化成真實生活中的自己。是的,誰沒到過菜市場呢,誰沒見過賣菜婆搬菜呢,潘小玉也不過是個過去的賣菜婆娘吧,她並沒有刻意勾引誰,她不搬這些大蔥,大蔥也不會自己長翅膀飛到貨架上去。
人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潘小玉,也看到了真實的自己。一個賣菜婆的故事就這麽好看嗎?賣菜婆怎麽了,有誰規定賣菜婆就必須一輩子賣菜,就不興想方設法改變一個處境嗎?
潘小玉還在賣力地搬大蔥,她也被自己帶迴到那個歲月裏了。但是,在大蔥將要搬完時,她也沒忘掉最關鍵的一場戲,在撩起衣襟擦汗時,讓天下人們都看到那道著名的白光,那改變了她一生命運的閃光。
;
我們開一家餐廳。
餐廳?楊納好像不認識老婆了。
對,開餐廳。潘小玉言之鑿鑿,沒有絲毫猶豫。她的計劃是,利用這次出書炒作出的知名度,開一家自己的餐廳。她和楊納都有管理餐廳的經驗,輕車熟路,又有雄厚的資金支撐,又有空前的知名度,可謂要雨得雨,要風得風,萬事具備了。
楊納對這個計劃也認可,但是,楊納對手上這份工作大有不舍之意,何況馮總待我們不薄嘛。潘小玉說我們現在的經濟實力,再在這裏打工,就顯得有些無賴了,我們根本就不缺少這幾個工資,我們走了,馮總還可以安排別人,安排人還不容易嗎?這麽一說,楊納也搞通了。夫妻商定,他們的餐廳就叫:小玉美食。
小玉美食的總店,也就是第一家老店,選址就在雅圖小鎮上,與太空總署相比鄰。這也是借助知名度。這一段時間以來,前往這裏來一睹潘小玉真容的人們,絡繹不絕,跟趕集差不多。潘小玉可是不隨便讓人看的,她間或出麵一次,一閃而過,她要節省著用自己這張臉,不至於被人們看厭煩,要不斷地吊人胃口,到真正用的時候,再敞開供應,讓你們看個夠。
總店的前身是雅圖一家超豪華的大酒店,這幾年不知搭錯了哪根筋,說不行就垮了下來。潘小玉把酒店盤下來,讓人把整個大樓全部包了起來,是用布包裹起來,她要給人一種脫胎換骨的衝擊感受。經過一個多月的裝修整治,在開業這天,突然就揭去了包裝,現出全新麵孔來了。
在大樓被包得嚴上加嚴的這些日子裏,與樓內緊鑼密鼓的裝修同時進行的,是潘小玉緊鑼密鼓的造勢宣傳。潘小玉的宣傳,完全以楊娜的那套漫畫書為藍本,其中有關潘小玉本人的幾個場景,都被特殊標注出來,一定會在小玉美食重現的。
這些場景包括:潘總斟酒,潘總彎腰抱蔥,潘總切火腿腸,潘總夫妻雙雙敬酒等。都是在書中炒火了的情節,萬眾矚目,眾望所歸。人們的心裏被這些宣傳整得癢癢的,都期待著小玉美食快點開業,就是不想吃也要去吃一頓,不是為了嘴,是為了一飽眼福,親眼看看萬人迷潘小玉廬山真麵目,仔細對照一下,真實的潘總與書上畫的潘小玉,哪個更符合自己心中的形象。
小玉美食的唿聲一浪高過一浪,與小玉美食的宣傳造勢總體攻略相比,楊娜整的那個首發式,不過是個小小的序幕而已,真正是老鼠拖木鍁,大頭在後頭哩。直到此時,楊娜才徹底明白過來,這個潘小玉為什麽這麽好說話,為什麽還給了她一筆小錢。但是,楊娜的招數已經用完了,麵對潘小玉即將掀起的商業風暴,麵對潘小玉利用自己製造的無限商機,麵對潘小玉即將到手的大把金錢,楊娜束手無策,隻能瞪著雙眼看。
潘小玉這邊,在作好了一應的準備工作之後,和楊納一起,到馮巧珍的辦公室裏,向馮總遞交了辭呈。馮巧珍拿著她們二人的辭職報告,心裏也是酸酸的,從心裏講,她真舍不得楊納這個人才,再也找不到這麽一個憨貨了,再也找不到這麽一個忠臣了。但人各有誌,況且,這楊納自從搭上潘小玉之後,就像是老虎長了翅膀,突飛猛進,不到兩三個月,就由一個管食堂的小官,躍升為身家過億的富翁。像這種身家的人,還能按部就班地在這裏上班嗎?顯然不行。
好了,走吧,該走的留不住。
馮巧珍拉著潘小玉的手:我們姐妹處的時間不長,可是我看好你,幹去吧,幹出個樣兒來給他們看看,誰說女子不如男。
潘小玉表示:我一定以馮總為榜樣,為我們女人爭口氣。
開業這天,以馮巧珍為首的太空總署全體官員悉數到場,為原來的同事站腳助威。金鳳閣大食堂的同事們也都來了,其中就有在潘小玉挨打那天,被潘小玉教訓的幾個小姑娘。今天的開業儀式上,還有她們的節目。為此,潘小玉好好地向她們賠禮道歉,並預付了一筆不菲的勞務費。
在開業大典的主席台上,十分醒目地堆著一些蔥。不用問,誰都知道這些蔥有什麽用途。人們指著這些蔥,熱烈地發表著各自的高見,猜測著將要上演的好戲。人們最大的疑惑是:韋子會來嗎?
韋子來了。
這又是潘小玉的一個出格之舉。她不想迴避那段經曆,她越想迴避就越是躲不開,索性直麵更顯得大氣。在要不要請韋子這件事上,潘小玉征求過楊納的意見。要辦成這件事,楊納是要過的第一關,這一關至關重要,楊納不同意,就一切免談。結果是楊納同意了。現在楊納滿腦子裏,都被老婆灌滿了迷魂湯,想的都是炒作再炒作,賺錢又賺錢,什麽人格呀羞恥呀,什麽綠帽子紅帽子,隻要能賺錢就統統不在乎,盡管往腦袋上扣就是。所以,當潘小玉賠著小心,試探地向老公提出要請韋子,楊納的臉上稍微抽動了幾下,還是同意了。
然而,僅楊納同意還遠遠不行,立秋和李春這一關是不是能過,才是主要的。潘小玉悄悄潛迴金鳳閣,麵見立秋,自己打了自己幾巴掌,立秋就不再說什麽了。這些天來,立秋被此事困擾得,也得了一場病。到底怎麽做才能擺脫潘小玉事件的影響,立秋也不是沒想過。她設想過各種辦法,就是沒想到潘小玉這一招。這叫做疏導。就像防洪,光是堵不行,堵得越高,積累的危險係數就越大。隻有堵疏結合,效果才是最佳。潘小玉對立秋說:你別以為我隻是為了賺錢,就拿臉當屁股用,我是想讓天下人都看清楚,我和韋總不過就是那麽迴事唄,這種事新鮮嗎,稀罕嗎,太平常了,為什麽到了我們身上就這麽值得一談,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怕人們議論。我們不怕了,別人也就失去了議論的興趣。再說,楊娜早把這個事畫出來了,你也擋不住。
立秋答應了。李春這邊也好說,李春看事情總是高屋建瓴,不是立秋可以相比,潘小玉一來,他就知道所為何事。至於韋子,就更加的沒問題,單衝著潘小玉的麵子,他也得到場,一日夫妻百日恩,韋子和潘小玉的關係,是肉在肉裏的,沒的說,照辦就是。
開業大典的其他程序,也就是一個熱鬧吧,不管是觀眾還是小說作者,都沒了興趣,人們的注意力,完全聚焦在那一堆碧綠的大蔥上了。人們甚至對那些走過場的程序頗不耐煩,什麽講話呀,致辭呀,獻花呀,鳴謝禮炮呀,快點過去吧,我們等著看大蔥哩。
好戲終於開始了。
潘小玉動情地講述了大蔥的故事,說我這輩子命苦,也命好,我遇到過小人,也遇到過貴人,今天我可以當著大家說,韋總是我生命中遇到的第一個貴人。說話時,韋子就悄不聲地走上台來。
全場一片嘩然。
韋子身穿一件肮髒的賣魚服裝,橡皮防水的圍裙。與此同時,在這個旋轉舞台上,一個魚攤位也被推出來,十分逼真地還原了當年的場景。
人們幾乎要屏住唿吸了。天哪,這些人真敢整,真開眼了。
潘小玉不再講話了,她開始彎下腰搬大蔥了,全場的氣氛被推向了高潮。
一個賣菜婆娘搬大蔥,到底有什麽好看的?恐怕一點可觀賞性都沒有。但硬是被炒作成了壓軸大戲。台上,潘小玉一捆接一捆地把大蔥從地上,搬到貨架上,一連搬了有十幾分鍾。事情原本就是這樣的,一點不摻假。這十多分鍾裏,潘小玉迴歸了往昔的苦難,觀眾們也由獵奇心態,悄然轉化成真實生活中的自己。是的,誰沒到過菜市場呢,誰沒見過賣菜婆搬菜呢,潘小玉也不過是個過去的賣菜婆娘吧,她並沒有刻意勾引誰,她不搬這些大蔥,大蔥也不會自己長翅膀飛到貨架上去。
人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潘小玉,也看到了真實的自己。一個賣菜婆的故事就這麽好看嗎?賣菜婆怎麽了,有誰規定賣菜婆就必須一輩子賣菜,就不興想方設法改變一個處境嗎?
潘小玉還在賣力地搬大蔥,她也被自己帶迴到那個歲月裏了。但是,在大蔥將要搬完時,她也沒忘掉最關鍵的一場戲,在撩起衣襟擦汗時,讓天下人們都看到那道著名的白光,那改變了她一生命運的閃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