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太後的話,一甲三人江西舉人孟龍潭當為狀元,會稽舉人羅萬化和大同舉人陳不讓可為榜眼探花。”昌平郡王立刻答道,而這個名詞也是非常客觀的排名。


    “可知這三人來曆?”太後又問了一句,不過看起來不完全是在問,又好像是在提醒李長善等人。


    這次昌平郡王沒有開口,而是禮部尚書開口迴答:“孟龍潭是參加過景安十四年會試的,而後一直客居京城,而且似乎孟家與興建伯府有些關係,據坊間傳聞,伯府對孟家非常照顧,甚至樂平鄉君數次親自到過孟家。羅萬化是江南名士,景安十四年因為其父守孝而未進京,另外他還是會稽知行書院的院長。”


    禮部尚書才介紹了兩個人,養心殿中大部分人都已經眉頭緊鎖了,這孟龍潭就不說了,很明顯是周昂的人。


    而知行書院是如今江南最多的書院,幾乎遍布各府,完全是由興建伯周昂私人出資建設的。羅萬化身為會稽知行書院院長,這毫無疑問直接成了周昂門生。


    “陳不讓是大同陳氏的嫡子,也是山西有名的才子,傳聞還是個神童。曾有傳言說此人不屑科考,隻是在九歲時考取了秀才功名,而後便不再考試。隻是去年山西布政使舉薦陳不讓為孝廉,也不知他為何來參加了今年恩科?”等介紹道陳不讓時,李長善等人麵色緩和,也終於出現了一個非周昂一係的人。


    不過下一刻魏思賢卻突然開口說了一句,讓所有人臉色更加難看“太後,諸位大人,大同陳氏的嫡長女陳婉兒,正是如今陝西都指揮使王晉生的夫人。”


    “算了,諸位臣公再看看這份名單吧。”太後忽然有些無奈的開口,倒也沒有糾結這三人的關係。


    其實現在看來,說了半天理論上的一甲前三名,說到底都是周昂一係的人。


    很快那張長長的名單就在李長善等人手上傳遞,而看了這份名單之後,原本就臉色難看的眾人,現在是更難看了。


    養心殿中一時沉默無比,又過了許久之後,李長善才開口說道:“粗略一看,這二百八十七人中,竟有七成都是江南士子和西北士子。老夫可記得,景安四十年的科舉,這兩地進士加起來還不足三成。這短短一年時間,是不是變化有些太大了?若照這名單公布,恐怕難免讓天下人想入非非,以老夫看這名單得改改。”


    “怎麽改?總不至於把西北和江南士子都來個名落孫山吧?”何顯此刻倒是顯得大大咧咧,頗有一個武人的樣子。


    “全剔出名單肯定不妥,要不還是按照往年慣例?給這兩省士子留下三成名額?”左都禦史秦瑞試探性的說道。


    聽到秦瑞的提議,許多人都微微點頭,但國子祭酒黃浩成卻一臉苦色,最後咬了咬牙還是說道:“這樣恐怕不妥吧,不以真才實學而論,隻以地域劃分名額,那要這科舉有何用?朝廷科舉是選拔人才,如此豈不與初衷背道而馳?”


    “昌平郡王,你是本次的主考官,你覺得如何呢?”太後看了黃浩成一眼,而後又向昌平郡王問道。


    “這諸位大人說的似乎都有禮,如果兩地貿然多出如此多的名額,恐怕其它考生也心中不平,如今朝廷正值多是之秋,若再引起士林動蕩也是麻煩。但祭酒說的也有道理。”昌平郡王真不愧是和稀泥的能手,幾句話下來等於什麽也沒說。


    “嗯,老王爺說的有理,那就西北江南各占兩成吧。隻是那一甲人選哀家還要好好考慮!”然而即便昌平郡王什麽也沒說,太後一句話卻好像是昌平郡王出了這個主意,最後將等於將兩省的名額直接削去了三成。


    昌平郡王神色一僵,他也沒想到太後如今對權利的玩弄已經如此爐名極佳,卻也隻得了三甲最後一名,顯然也成了今次恩科的笑柄。


    “這朝廷啊兩個大大的人才都不敢用,更讓我想不到的是,竟然連是誰寫出異象都不敢公布?如此人才也不知被安排到了何處?”周昂無比失望的搖了搖頭,他原以為太後當朝會借恩科真正選取一些幹吏,現在看來自己的一番苦完全白費了。


    “太後是怎麽搞得,夫君都舍得把陳不讓和羅萬化這樣的人才送出了,她竟然隻讓二人陪坐末尾。既然朝廷不要,正好讓他們來要塞為夫君效力。”看到那明顯破綻百出的名單,就連薑小曇都有些憤恨的說道,甚至明顯感覺有與太後賭氣的味道。


    “唉,原本我是舉賢不避親,但現在看來倒是我害了他們二位。陳不讓和羅萬化都是有真才實學的,而且本就文名顯著,但是太後和朝中幾派擔心他們是我心腹,若名落孫山又顯得有些不正常了,所以他們就隻能列入三甲,賜個同進士出身。”周昂倒是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心中對陳不讓和羅萬化也是多有歉意。


    陳不讓和羅萬化是周昂早就知道的人才,也是陳婉兒和羅大業極力推薦給周昂的,但是他都沒有舍得放在西北,現在看來周昂的好意太後根本不領情。


    第220章 京都疑雲


    一場恩科,讓周昂對朝廷又失望了幾分,至於太後那裏,周昂總感覺出了什麽問題,以他對劉嫻的了解,就算太後有些防備自己,但也不至於做的如此明顯。


    “莫非她在提醒我什麽?”冷靜下來的周昂終於認真的思考起這個問題來了。


    然而無論是從賀康還是柳誠那裏得到的消息,周昂都沒有看出來太後和何顯李長善等人達成同盟,同時朝中也沒有其它勢力介入,可是太後最近的幾個舉動,確實都沒有按照周昂的計劃來,看起來有些像太後在故意打亂周昂的計劃。


    三座殺陣遲遲沒有破掉,周昂也慢慢感覺到,代表九州人道的氣運金龍越發萎靡。


    雖然這些日子又有一些修行界的奇人異士前去破陣,不過結果都是大敗而歸,那封神台中又多了不少英靈。


    很快時間便來到了垂拱元年三月,這是草長鶯飛的季節,整個西北大地也出現了春日的光景,大地上出現了許多生機勃勃的綠色。


    三月初三,周昂身著常服,在三十名親衛的護衛下,出現在了要塞的東麵春明門外。


    幾個與前,周昂就是在這裏送走了數十位西北士子,而今日他之所以出現在這裏,也是為了迎接這些歸來的西北士子。


    周昂曾對士子們說了一句:“本君在此預祝諸位金榜題名,待諸位歸來之時,本君還在這春明門下恭候諸位。”


    因為這一句話,周昂從未忘記,今日守約而來。


    很快那些西北士子就出現在周昂的視野中,因為如今天下並不太平,這些人依舊是結伴而行,一起迴的要塞。


    隻是這才半年時間,這些士子離開時的西安城,如今已經變成了西北要塞。


    “拜見使君。”西北士子站的整整齊齊,異口同聲的對周昂施禮,隻是很明顯這些人情緒都顯得有些低落,甚至大部分人都顯得有些拘謹。


    半年前,這數十位西北士子可是意氣風發的前往京都,更是得到了周昂氣加持。


    那一句贈西北諸生的君子如玉亦如鐵,早已成為壇佳話。


    然而此番恩科中,周昂親自送行的數十位西北士子中,僅有七人榜上有名,而且還都隻是三甲排名靠後的同進士。


    “本君知諸位心有介懷,然而科舉並不能決定你們的未來,本君當年不也是三甲最後一名嗎?如今陝西布政司的左右參議,寧采臣和燕赤霞,也僅僅是秀才出身,隻要有真才實學,這天下之大終有用武之地。”周昂看到這些西北士子都情緒低落,直接出言勸慰起來。


    這些人中其實大部分都還是有能力的,這一點周昂在綠菊會時已經看出來了。


    “學生謹記恩師教誨!”西北士子齊齊躬身,心中也是無比感動。


    這個時候以周昂的身份不僅親自迎接,還如此安慰眾人,已經與恩師無異了,這些士子也是打心底尊敬周昂。


    “來,諸位飲下這杯接風酒,你們的學識本官心中清楚,已經命布政司草擬任命書,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安排到各府縣曆練。”周昂端起酒杯,一臉笑意的對著眾人說道。


    此刻早已有親衛為士子們遞上酒杯,而聽到周昂的話,這些西北士子原本心中陰霾一掃而空。


    周昂這番話自然是要直接安排這些人做官,按製布政使有權任命五品及以下官員,而周昂說讓這些士子到各府縣曆練,說明極有可能根據這些士子的能力,任命他們為六七品官員。


    如此安排,即便一甲前三也不一定有此待遇,一時間這些士子恨不得為周昂舍身赴死!


    見這些西北士子滿腔豪情的飲下酒水,臉上陰霾一掃而光,周昂滿意的點了點頭。


    不過他目光從這些人臉上掃過,忽然發現好像少了一人,於是直接問道:“怎麽不見溫如春?”


    “迴使君,溫兄在路上遇到了一點事,他說晚些迴來。”士子中有一人立刻迴答,此人神色如常,看起來溫如春也隻是遇到一些很尋常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卦有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卦有坎並收藏聊齋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