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綠菊文會


    第二日陝西布政使周昂在半路被白蓮教逆賊伏擊的消息不脛而走,整個西安城都風聲鶴唳,甚至消息漸漸傳到京城,白蓮教的聲勢一下被推到頂點。


    然而作為當事人的周昂,卻仿佛忘了被白蓮教刺殺的事情,第二日依舊按時在衙門處理公務。


    陝西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兩件事,一是已經打到門口的異族大軍,二是陝西境內的民生保障。


    對付異族大軍,眼下全靠周元讓的烽煙軍,不過就連周昂都收到了周元讓幕府的書信,內容自然是要糧的,而書信雖然是用的周元讓名義,肯定是幕僚代筆。


    而陝西境內的民生保障,自然是穩定物價和保障糧食供應為基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陝西境內的糧價還算平穩,畢竟關中平原沃野千裏,這秋收剛過,短期內不會有明顯的糧食短缺。


    但是除開糧食的其它物價就有些失控的跡象了,其中尤以食鹽價格上漲最為迅猛。


    原本陝西的食鹽主要出產於北部邊疆的定邊府,那裏出產的食鹽勉強夠陝西所用,偶爾有些缺口會從巴蜀的自貢運來。


    但是現在定邊已經是前線,那裏大部分都被剌靼部占領,鹽場也停產一月有餘。至於巴蜀則完全被白蓮教占據,商道也徹底阻斷。


    食鹽已經成為陝西境內最緊缺的物質,就算從山西有食鹽運來,價格也一日高過一日,加上有商人囤積哄抬物價,普通百姓已經快要吃不起鹽了。


    “若以普通百姓而論,這種價格上漲他們最多還能堅持多久?”周昂看著手中的文書,忽然開口詢問起不遠處的崔文山。


    其實原本食鹽是官營的,不應該會出現商人囤積擾亂市場的情況,可是自從朝廷對地方的掌控降低,連鹽場都落入了權貴手中,漸漸的食鹽也不再是官方獨家經營。


    周昂辦公崔文山自然也在一旁,作為周昂的首席幕僚,崔文山雖然沒有官職,但卻經手著最機要的文書,幾乎所有文書都要先經過崔文山的篩選和批注,最後才到周昂手中。


    崔文山聞言,立刻放下手中的公文,想了一下後答道“不出半月,恐生變故。”


    “半月的話,那倒還好,我這就修書一封,你立刻派人加急送往紹興。”周昂也想了一下,而後直接鋪開信紙寫了起來。


    等到周昂寫完之後,直接將書信裝封,又在信封上寫了‘賢侄宗保親啟’幾個字,竟是一封給羅宗保的信。


    不過這封信周昂隻是將封口隨手一折,並沒有用火漆封印,更沒有加蓋自己的印章,似乎又不是什麽很重要的信件。


    “啟稟使君,原禮部侍郎葛遂良求見。”就在周昂打算將書信交給崔文山時,一個府中書吏來到門外通報。


    周昂看了一眼崔文山,而後對著屋外說道“有請。”


    下一刻崔文山已經明白周昂的意思,便立刻說道“葛遂良是弘康三年的進士,一直到景安七年才從禮部侍郎任上致仕,他確實是西安人,此人不屬於文官任何一黨,倒是一個堅定的皇黨。此人做官不行倒是醉心學問,但成就也不高,世人常取笑其附庸風雅。不過這個遂良老來得女,直到四十八歲才有了一個女兒,被其視作掌上明珠,如今還未出閣,也是這西安城中頗有名氣的美人。”


    崔文山簡直就是一個百科全書,似乎除了那些妖魔鬼怪和方外世界的事情,其它的他都能知道。


    “他女兒叫什麽名字?”周昂鬼使神差的又問了一句。


    “葛良工,傳聞此女還養有一株異種菊花,初開時淡綠,隨著菊花盛開其色漸深,等到完全開放,則花成墨綠,乃是世間難得一見的奇觀,算算日子,近日正是綠菊開放的日子,恐怕這葛遂良是來請主公赴宴的。”崔文山繼續說道,卻大有深意的看了周昂一眼,那笑容還頗為玩味。


    “一株菊花還能專門設宴?”周昂感覺崔文山表情有些怪,卻也沒細想,隻是又隨口一問。


    “自然是以綠菊為由,行的是選婿之事,這綠菊文會邀請的都是陝西青年才俊。”崔文山立刻答道,如果不知道的人,恐怕還以為這老頭是個西安本地人。


    周昂聞言一愣,心中還有些後悔讓那葛遂良進來了。


    不過現在周昂後悔也來不及了,因為葛遂良已經到了門口。


    “老朽葛遂良,拜見興建伯。”葛遂良在門外朝著周昂一拜,聲音倒是洪亮的很。


    周昂連忙起身,而後向外走了幾步相迎,口中客氣的說道“葛公裏麵請,本該我去拜訪葛公的,卻叫你親自來衙門,倒是晚輩不是了。”


    葛遂良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不過可能平時保養的好,看起來並無老態,反倒精神奕奕,隻是頭發已經全白了。


    “哪裏哪裏,興建伯日理萬機,這麽說可是折煞老朽了。”葛遂良連忙說道,雖然他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在這西安城也是一號人物,但在周昂麵前確實不算什麽。


    周昂沒有搪塞公務繁忙讓他吃閉門羹,還如此客氣的迎接,已經很給葛遂良麵子了,這老頭也是顯得很激動。


    “葛公請坐,來人上茶。”周昂將葛遂良引到座椅前,又朝著門外喊了一聲。


    而後周昂走到公案前,將那封寫給羅宗保的書信遞給崔文山說道“崔先生去忙吧。”


    “屬下告退。”崔文山拿著屬下就躬身退出,臨走前對葛遂良微微點頭示意。


    看到崔文山離去的背影,葛遂良總感覺有些熟悉,而後問道“這位是?”


    “本官的幕僚。”周昂隨口答了一句。


    此時已有下人端來茶水,將茶杯放到葛遂良旁邊。


    “興建伯的幕僚,定然不是等閑之輩了。看那位先生的氣質,不知是哪位當世大儒。”葛遂良顯得有些好奇,不過這倒與他那附庸風雅的傳聞有幾分貼合。


    周昂也沒想到這個葛遂良一直問著崔文山,不過他還是大有深意的答了一句“他叫崔文山,不知葛公今日有何指教?”


    一聽崔文山的名字,葛遂良一個激靈,下一刻也反應過來自己有些太過好奇了,而且他猛然想起,當年吳王府的長史也叫崔文山。


    而後葛遂良有些惶恐的說道“額老朽近日讀了興建伯的大作,那《知行論》中言辭精辟,可謂字字珠璣,那些道理震耳發聵,讓老夫大有如夢初醒之感,時至今日方才知道何為明明白白做人”


    葛遂良開口就將周昂誇了個天花亂墜,而所誇的也是周昂的《知行論》。


    如今《知行論》已在天下傳開,幾乎已經成為近百年來最轟動的著作。


    甚至就在昨日,太後還親自下懿旨,說開年的恩科試卷中,會將《知行論》納入考試的範圍。


    短短數月時間,《知行論》在各方有意的推動下,儼然成了與聖人諸子典籍並列的著作,讓周昂在百姓中的名望更加高漲。


    現在不僅是江南書院的一些讀書人私下稱唿周昂為周子了,就連一些百姓也開始以周子相稱。


    “拙作怎敢當葛公如此評價?不知葛公來此所為何事?”周昂謙虛的說了一句,又開門見山的問起葛遂良的來意。


    葛遂良聞言連忙說道“老朽是來請興建伯赴宴的,三日後敝府綠菊盛開,正是一年一度的綠菊文會。因為伯爺的《知行論》名動天下,更是開年恩科的必考內容之一,因此許多士子都希望能一睹伯爺風采,若能借綠菊文會聆聽伯爺教誨,那便是他們天大的造化,因此老朽厚著老臉來請伯爺了!”


    停了葛遂良的話,周昂忽然麵露思付之色,似乎腦海中在盤算著什麽,又等了數吸之後才說道“如此盛情難卻,那本官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卦有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卦有坎並收藏聊齋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