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了嗎?”
“聽說什麽, 莫非你說的是那件事!”
宮廷一角,兩個普通的小侍女碰到了一處,兩人明顯是認識的,互相嘮嗑著, 說著說著就拐到了最近宮中最熱門的一個話題。
“噓,輕點,被人聽到了我兩都沒好果子吃。”其中一個人看了看周圍,迴過頭來警惕說道。
另一人點點頭,隨後又歎了口氣, 瞧瞧對方, 再瞧瞧自己, “唉, 你說,怎麽什麽好事都落在一人身上。”
她繼續說道,“也就那位大人敢這麽做,那人是誰, 說句犯上的話,說是國師, 做的和那宰相大人的活兒也沒差了。”
聽的人同樣讚同,可怎麽辦, 人與人,從來就沒得比,若真比下去,自己怕是要嘔死。
“我聽乾元宮認識的人說, 陛下每每有事猶豫不決時都會與國師商討,言道國師有經世之才。”
“也不知道是哪位大師教出了這對師兄妹來,真是個神人。”兩人感慨。
忽然,稍微年長一些的侍女問,“我記得你是在長公主那當差的,那天長公主在星月台痛斥祭司大人,卻被正好來的國師大人遇見了,愣是吃了個啞巴虧,聽說那天長公主迴宮後,宮中摔了好一批東西,素來聽聞長公主脾氣暴戾,可有懲罰你們。”別看外界說長公主近些年脾氣似乎好了些,但隻有宮中人知道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
“還好那天我是守夜的活兒,倒是沒趕上。我聽那天白日裏的人說,長公主迴來卻不是先迴的住處,而是先去了乾元宮,不知陛下說了什麽,長公主的怒氣更盛,迴宮後拿了把劍,把宮裏能砍的東西全都砍碎了,可見是氣狠了。”
“陛下與長公主乃是同胞,莫非陛下訓斥了長公主?”
“誰知道呢。”說話的搖搖頭,總歸也不關她們的事兒。
乾元宮中的書房裏,齊渾正拿著一本奏折,右手拿著一支筆。
若是被朝堂上那些大臣們見到了,必是要氣急敗壞,一遍遍重複上下尊卑,禮教之流。
齊渾手中的筆在奏折上勾畫了幾下,就放下了,繼續拿起第二本。
書房中的內侍們紛紛低頭,就算看見了也沒有人敢露出其它神色或者是說出不該說的話。整個房間裏除了坐在書案前執筆的齊渾,就隻剩下屏風後麵傳來的一陣陣笑鬧之聲。
在那裏,原來的十一皇子,如今的南國新帝,他舒舒服服地躺在柔軟的塌子上,象征著帝皇的頭冠斜斜地搭在腦袋上,他的懷中靠著一個女子,不是妃子的宮裝,而是一個青色衣裙的侍女,不知道是哪個宮的。
新帝掠過細軟的衣裙,抬起了她的下巴,侍女的容顏說不上絕美,甚至都比不上新帝後宮裏麵才充盈的妃子們。沒有雍容華貴之感,卻有著些夏日小荷清麗之氣。
左右是自己撞上來的,新帝自然不會拒之門外。
若是其他人此時在房間,說不得有多尷尬,但是齊渾卻仿佛聽不到一般,就連手下的動作也沒有停頓過。
南國設有各個官位,每一個官位也不是光看著的,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一般都是自行處理,除非真的無法定奪的事情才會詢問上麵的意思。所以別看桌上那麽高的奏折,初初看著挺是嚇人,但真需要動腦想一想的卻也隻有兩三件,其它的隻需要寫一個閱字即可。
窸窸窣窣的衣服聲,齊渾抬頭,新帝正在看著他,不,或者說是在看著他手下正在閱覽的奏折。
這本他剛剛已看了一半,是還在邊關的李將軍快馬加鞭遞迴到皇城的奏折。
“陛下是否要看一下?”
新帝的眼中閃過陣陣不耐煩,他偏過身子,拿起一旁內侍遞過來的溫茶,微微飲了一口,這才好轉了神色。
“那種東西愛卿決斷就好,反正不是什麽大事。”
像是知道對方是什麽性子一般,齊渾沒有反駁,他把遞出去的奏折收迴來放在桌上,手中的筆微微轉動,一個朱砂紅色的退字,便出現在奏折空餘的地方。和閱字代表的同意相反,這個字的意思便是不準許上麵所說的了。
新帝正詢問著旁邊的內侍,今日的茶與昨日的茶的不同之處,連半分目光也不舍得耗在這些消磨時間的東西上麵。
齊渾彎了彎嘴角,不發一言,輕輕的把這本印有元帥軍印的奏折慢慢合上,然後放在一邊。
又過了一會兒,所有的奏折全都處理好了。齊渾還沒來得及站起身,新帝就滿臉驚喜地過來。
“每天都有這麽多奏折,這麽多事情,要是朕把時間全放在這了,這日子必定乏味極了,哪有如今的舒坦。愛卿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能解朕之燃眉之急。”新帝的臉上滿是喜悅,沒有一絲一毫的作假,看得出來對於這件事情他的的確確是深惡痛絕了。
齊渾不置可否,他恭敬彎腰行禮,表示告退。
書房的軟榻再舒服也沒有龍床鬆軟,新帝沒有挽留就同意了。
於是,在齊渾踏出書房後,對外說法是與國師商議國事的新帝也打算打道迴府了。
“陛下……”
新帝不耐煩道,“又有何事?”
說話的內侍兩腿抖了一抖,可還是把話說了下去,“軟榻的那位侍女,是否要稟告一番皇後娘娘。”
“告訴她做什麽。”
“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侍女,莫不是朕還要送她一份大造化不成!”
新帝的臉立馬不悅起來,內侍整個人跪在地上,頭“咚咚咚”地磕在地上,很快腦門上就磕出了一個血印子。
“真是一群蠢人,幸而朕身邊除了你們還有國師這樣的賢臣。”
“罷了,記你上次給朕找的樂子不錯,這迴就放過你。”
“至於那個侍女,就按照從前皇子府時一般,幹淨處理了。”
“若是連這也做不好,你就跟著那個侍女一道吧。”
“遵命,陛下。”內侍顫顫巍巍地說道,直到再也聽不到腳步聲後,才緩緩抬起頭,整個身子癱軟在地上。
……
前幾日,齊渾和長公主三番兩次的到來除了擾人這一點,卻是沒有半點被魏九音放在心上。
魏九音這些年在星月台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那位神明就會送她一些物事,有的是她見過的,有的卻是她平生第一次所見。
比如說魏九音第一次見到的符紙,符文曲折怪異,連紙也是與眾不同。
紙的顏色是一種比冬日的雪還要潔白的純色,就算是南國皇宮中最好的紙張,摸上去也總會有些沙礫,顏色也是微微偏暗黃色的,並沒有如此鮮亮,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更甚至,除了這類紙以外,之前她吃到的那粒又酸又甜的糖,外麵的包裹的應該也是紙,卻又是完全不同。
魏九音一直以為這些東西是天上的神明們幻化出來的,就算不是,製作的材料也都是屬於神明們才知道的東西。
可是,當她看到一張雪白色的紙張,從一個普通的造紙人手中遞過來時。她整個人一震,原來這些東西他們凡人也能做。
要做成這種類似神明當初贈予她相同,上好的紙,必然是需要獨特的造紙方法。
魏九音自然是不會造紙方法的,而是有一天神明大人贈給了她一張紙,紙上沒有字,卻是畫著幾副連貫的圖畫,而最後一幅圖就是一個幾筆線條勾畫的小人舉起一張紙的樣子。
索性無事,魏九音就找了皇城中的造紙手藝人一起研究了一番,隻有圖畫,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失敗過幾次,但後來似乎是有了經驗以後,進行的過程一次比一次順利。
南國自然也是有紙的,魏九音找的這個手藝人家裏就是世代以造紙為生,經驗絕對是有的。魏九音看過他們南國的造紙術,比起這張圖畫上的,簡單了些,但是所出的樣子實在是普通,得到的紙張不僅偏厚而且數量不多。
反之雖然紙上圖畫中需要的材料多了點,而且更有藥草,香料這種奇怪的東西,但是經過多次實驗以後製作出來的紙張,幹淨清透而且薄,當湊近一點的時候了,還能聞到在它的身上不僅有原材料竹子的清香,還有所放香料的幽香之氣。
魏九音感受到,這一次神明大人似乎不像以前一樣隨便送東西,而是想通過這些東西完成一件事情。
所以在經過了造紙和刻印字體印染到紙上的步驟,總共花了十四天左右的時間後,魏九音收到了最後一副圖。
魏九音的目光落在那張從天而降的紙上,久久未曾移開。
眸色微動,看著此畫,不知想到了什麽,她的心中忽然閃過一絲澀意,卻又有幾分悅然。
白色的紙上,作畫之人用著比毛筆還要細的筆在紙的中間畫了一個大房子,房子有兩層,因為占據了整張紙,使得房子裏麵看上去特別寬敞。
不再是像之前圖畫上的細線條的小人,這一次,房子裏麵的人都像是一個個仿佛充了氣似的,圓滾滾,胖乎乎,魏九音有注意到,他們的臉上全都是笑容。
另外,他們身上穿著的衣服也是不一樣的,有戴金掛玉,也有衣服上有著破洞甚至連鞋都沒有穿的。
要說有什麽共同點,那就是在他們的手中,眼前,身後,所有的周圍,都遍布了書冊。
大房子很大,但當塞滿了東西後,也不過正正好好。
在大房子的底樓,地上豎立起一排排書架,書架旁有很多的椅子,人們有老有少,有站有坐。
而在二樓,卻又是另一番景象。一個年輕人,手裏拿著書,底下是一群睜著圓溜溜大眼睛的小孩子們,他們張著嘴巴,似乎正在一起誦讀書本上的內容。
這讓魏九音想起了她記憶中的那間學堂,可不一樣的是,在這張畫中,在他們的眼神中,魏九音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感覺。
在魏九音看來,這不是一幅畫,更像是一個不知世間險惡的人,誇誇其談下的一個美好的夢。
若是一個普通人,旁人若是知道了他的如此想法,必定要說他異想天開。
可是想出這一切的不是別人。
魏九音垂眸,這是——神明的祈願!!
“聽說什麽, 莫非你說的是那件事!”
宮廷一角,兩個普通的小侍女碰到了一處,兩人明顯是認識的,互相嘮嗑著, 說著說著就拐到了最近宮中最熱門的一個話題。
“噓,輕點,被人聽到了我兩都沒好果子吃。”其中一個人看了看周圍,迴過頭來警惕說道。
另一人點點頭,隨後又歎了口氣, 瞧瞧對方, 再瞧瞧自己, “唉, 你說,怎麽什麽好事都落在一人身上。”
她繼續說道,“也就那位大人敢這麽做,那人是誰, 說句犯上的話,說是國師, 做的和那宰相大人的活兒也沒差了。”
聽的人同樣讚同,可怎麽辦, 人與人,從來就沒得比,若真比下去,自己怕是要嘔死。
“我聽乾元宮認識的人說, 陛下每每有事猶豫不決時都會與國師商討,言道國師有經世之才。”
“也不知道是哪位大師教出了這對師兄妹來,真是個神人。”兩人感慨。
忽然,稍微年長一些的侍女問,“我記得你是在長公主那當差的,那天長公主在星月台痛斥祭司大人,卻被正好來的國師大人遇見了,愣是吃了個啞巴虧,聽說那天長公主迴宮後,宮中摔了好一批東西,素來聽聞長公主脾氣暴戾,可有懲罰你們。”別看外界說長公主近些年脾氣似乎好了些,但隻有宮中人知道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
“還好那天我是守夜的活兒,倒是沒趕上。我聽那天白日裏的人說,長公主迴來卻不是先迴的住處,而是先去了乾元宮,不知陛下說了什麽,長公主的怒氣更盛,迴宮後拿了把劍,把宮裏能砍的東西全都砍碎了,可見是氣狠了。”
“陛下與長公主乃是同胞,莫非陛下訓斥了長公主?”
“誰知道呢。”說話的搖搖頭,總歸也不關她們的事兒。
乾元宮中的書房裏,齊渾正拿著一本奏折,右手拿著一支筆。
若是被朝堂上那些大臣們見到了,必是要氣急敗壞,一遍遍重複上下尊卑,禮教之流。
齊渾手中的筆在奏折上勾畫了幾下,就放下了,繼續拿起第二本。
書房中的內侍們紛紛低頭,就算看見了也沒有人敢露出其它神色或者是說出不該說的話。整個房間裏除了坐在書案前執筆的齊渾,就隻剩下屏風後麵傳來的一陣陣笑鬧之聲。
在那裏,原來的十一皇子,如今的南國新帝,他舒舒服服地躺在柔軟的塌子上,象征著帝皇的頭冠斜斜地搭在腦袋上,他的懷中靠著一個女子,不是妃子的宮裝,而是一個青色衣裙的侍女,不知道是哪個宮的。
新帝掠過細軟的衣裙,抬起了她的下巴,侍女的容顏說不上絕美,甚至都比不上新帝後宮裏麵才充盈的妃子們。沒有雍容華貴之感,卻有著些夏日小荷清麗之氣。
左右是自己撞上來的,新帝自然不會拒之門外。
若是其他人此時在房間,說不得有多尷尬,但是齊渾卻仿佛聽不到一般,就連手下的動作也沒有停頓過。
南國設有各個官位,每一個官位也不是光看著的,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一般都是自行處理,除非真的無法定奪的事情才會詢問上麵的意思。所以別看桌上那麽高的奏折,初初看著挺是嚇人,但真需要動腦想一想的卻也隻有兩三件,其它的隻需要寫一個閱字即可。
窸窸窣窣的衣服聲,齊渾抬頭,新帝正在看著他,不,或者說是在看著他手下正在閱覽的奏折。
這本他剛剛已看了一半,是還在邊關的李將軍快馬加鞭遞迴到皇城的奏折。
“陛下是否要看一下?”
新帝的眼中閃過陣陣不耐煩,他偏過身子,拿起一旁內侍遞過來的溫茶,微微飲了一口,這才好轉了神色。
“那種東西愛卿決斷就好,反正不是什麽大事。”
像是知道對方是什麽性子一般,齊渾沒有反駁,他把遞出去的奏折收迴來放在桌上,手中的筆微微轉動,一個朱砂紅色的退字,便出現在奏折空餘的地方。和閱字代表的同意相反,這個字的意思便是不準許上麵所說的了。
新帝正詢問著旁邊的內侍,今日的茶與昨日的茶的不同之處,連半分目光也不舍得耗在這些消磨時間的東西上麵。
齊渾彎了彎嘴角,不發一言,輕輕的把這本印有元帥軍印的奏折慢慢合上,然後放在一邊。
又過了一會兒,所有的奏折全都處理好了。齊渾還沒來得及站起身,新帝就滿臉驚喜地過來。
“每天都有這麽多奏折,這麽多事情,要是朕把時間全放在這了,這日子必定乏味極了,哪有如今的舒坦。愛卿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能解朕之燃眉之急。”新帝的臉上滿是喜悅,沒有一絲一毫的作假,看得出來對於這件事情他的的確確是深惡痛絕了。
齊渾不置可否,他恭敬彎腰行禮,表示告退。
書房的軟榻再舒服也沒有龍床鬆軟,新帝沒有挽留就同意了。
於是,在齊渾踏出書房後,對外說法是與國師商議國事的新帝也打算打道迴府了。
“陛下……”
新帝不耐煩道,“又有何事?”
說話的內侍兩腿抖了一抖,可還是把話說了下去,“軟榻的那位侍女,是否要稟告一番皇後娘娘。”
“告訴她做什麽。”
“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侍女,莫不是朕還要送她一份大造化不成!”
新帝的臉立馬不悅起來,內侍整個人跪在地上,頭“咚咚咚”地磕在地上,很快腦門上就磕出了一個血印子。
“真是一群蠢人,幸而朕身邊除了你們還有國師這樣的賢臣。”
“罷了,記你上次給朕找的樂子不錯,這迴就放過你。”
“至於那個侍女,就按照從前皇子府時一般,幹淨處理了。”
“若是連這也做不好,你就跟著那個侍女一道吧。”
“遵命,陛下。”內侍顫顫巍巍地說道,直到再也聽不到腳步聲後,才緩緩抬起頭,整個身子癱軟在地上。
……
前幾日,齊渾和長公主三番兩次的到來除了擾人這一點,卻是沒有半點被魏九音放在心上。
魏九音這些年在星月台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那位神明就會送她一些物事,有的是她見過的,有的卻是她平生第一次所見。
比如說魏九音第一次見到的符紙,符文曲折怪異,連紙也是與眾不同。
紙的顏色是一種比冬日的雪還要潔白的純色,就算是南國皇宮中最好的紙張,摸上去也總會有些沙礫,顏色也是微微偏暗黃色的,並沒有如此鮮亮,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更甚至,除了這類紙以外,之前她吃到的那粒又酸又甜的糖,外麵的包裹的應該也是紙,卻又是完全不同。
魏九音一直以為這些東西是天上的神明們幻化出來的,就算不是,製作的材料也都是屬於神明們才知道的東西。
可是,當她看到一張雪白色的紙張,從一個普通的造紙人手中遞過來時。她整個人一震,原來這些東西他們凡人也能做。
要做成這種類似神明當初贈予她相同,上好的紙,必然是需要獨特的造紙方法。
魏九音自然是不會造紙方法的,而是有一天神明大人贈給了她一張紙,紙上沒有字,卻是畫著幾副連貫的圖畫,而最後一幅圖就是一個幾筆線條勾畫的小人舉起一張紙的樣子。
索性無事,魏九音就找了皇城中的造紙手藝人一起研究了一番,隻有圖畫,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失敗過幾次,但後來似乎是有了經驗以後,進行的過程一次比一次順利。
南國自然也是有紙的,魏九音找的這個手藝人家裏就是世代以造紙為生,經驗絕對是有的。魏九音看過他們南國的造紙術,比起這張圖畫上的,簡單了些,但是所出的樣子實在是普通,得到的紙張不僅偏厚而且數量不多。
反之雖然紙上圖畫中需要的材料多了點,而且更有藥草,香料這種奇怪的東西,但是經過多次實驗以後製作出來的紙張,幹淨清透而且薄,當湊近一點的時候了,還能聞到在它的身上不僅有原材料竹子的清香,還有所放香料的幽香之氣。
魏九音感受到,這一次神明大人似乎不像以前一樣隨便送東西,而是想通過這些東西完成一件事情。
所以在經過了造紙和刻印字體印染到紙上的步驟,總共花了十四天左右的時間後,魏九音收到了最後一副圖。
魏九音的目光落在那張從天而降的紙上,久久未曾移開。
眸色微動,看著此畫,不知想到了什麽,她的心中忽然閃過一絲澀意,卻又有幾分悅然。
白色的紙上,作畫之人用著比毛筆還要細的筆在紙的中間畫了一個大房子,房子有兩層,因為占據了整張紙,使得房子裏麵看上去特別寬敞。
不再是像之前圖畫上的細線條的小人,這一次,房子裏麵的人都像是一個個仿佛充了氣似的,圓滾滾,胖乎乎,魏九音有注意到,他們的臉上全都是笑容。
另外,他們身上穿著的衣服也是不一樣的,有戴金掛玉,也有衣服上有著破洞甚至連鞋都沒有穿的。
要說有什麽共同點,那就是在他們的手中,眼前,身後,所有的周圍,都遍布了書冊。
大房子很大,但當塞滿了東西後,也不過正正好好。
在大房子的底樓,地上豎立起一排排書架,書架旁有很多的椅子,人們有老有少,有站有坐。
而在二樓,卻又是另一番景象。一個年輕人,手裏拿著書,底下是一群睜著圓溜溜大眼睛的小孩子們,他們張著嘴巴,似乎正在一起誦讀書本上的內容。
這讓魏九音想起了她記憶中的那間學堂,可不一樣的是,在這張畫中,在他們的眼神中,魏九音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感覺。
在魏九音看來,這不是一幅畫,更像是一個不知世間險惡的人,誇誇其談下的一個美好的夢。
若是一個普通人,旁人若是知道了他的如此想法,必定要說他異想天開。
可是想出這一切的不是別人。
魏九音垂眸,這是——神明的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