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接下來的封賞環節,趙匡胤卻隻是上次了一些錢財和口頭上的表揚,對於昨晚所說的掌軍之事卻隻字未提。


    趙德昭本來還想問上一句,但是看到了二叔對自己使的眼色之後,趙德昭立刻把話吞進了肚子裏,行禮謝賞。


    武試結束,已經是晌午時分了,趙匡胤便直接在昨晚的集英殿繼續設宴,招待諸位文武大臣和參加武試的將門子弟們。


    吃過午飯之後,眾多將門子弟都紛紛離開了,隻留下了眾多大臣們研究者此次征討蜀國的細節。


    目前朝廷已經確定了此次作戰分為兩路進軍。


    一路由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領,從開封出發,經西京、京兆府、直到鳳州,南下劍門關。另一路則由禁軍都指揮使劉光義率領,南下至歸州,沿大江溯流而上,沿水路進軍。


    兩軍最終在蜀國都城錦城府匯合(CD府的話會被和諧,所以以後都叫錦城府)。


    在古代,大軍調動不是說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像是禁軍的話平日裏也是要分散駐防在不同地方,現在重新調集起來就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再加上禁軍調離之後,還要安排好這些地方的廂軍、蕃兵之類的地方部隊進行換防交接,防止有人趁著軍隊調離,宋朝內部力量空虛的時候趁機作亂。


    依照之前指定的計劃,大軍應該會在十月的中旬完成集結,十月底,最遲十一月的時候就可以開拔出征了。


    兩路大軍進軍的路線上都已經早早就建好了軍寨,各地的州府也已經準備好了行軍所需的糧草,剩下得就是具體的統籌調度安排了。


    這一堆的繁瑣細節商議完畢之後,日頭已經偏西了。趙匡胤下令眾人立刻按照商量好的付諸行動,大家便領命而去,朝會也就這麽散了。


    而關於之前趙匡胤所說的武試優勝者可以領軍一事,大家似乎都拋到了腦後,無人提起。


    禦書房裏,趙匡胤坐在書案後麵看著被自己留下來的趙光義、趙普,開口問道:


    “關於這次武試的事情,你們有什麽看法?”


    趙光義先迴答道:


    “大哥,本來說這次武試是你給武將那邊賣個好的,沒想到德昭半路殺了出來。雖然說德昭的身手的確很了得,但是說實話,我還是不希望德昭去領軍的。畢竟他今年才不過十四歲,年紀太小了些,此次出征西蜀的話千山萬水的,太讓人放心不下了。”


    趙普也表示了讚同。


    “官家,正所謂千金之子,不坐垂堂。二皇子身為官家的長子,實在不宜親冒矢石,上陣殺敵。”


    趙匡胤聽完二人的話之後,自己也在心中考慮著這件事情的利弊得失。


    原本他提出來的後進子弟的比試,為了就是想趙光義說的那樣,想在大戰之前收攏一下下麵的人心,好讓他們更加用心效力。


    而根據武德司查到的相關情報來看,這一次武試的頭名應該會是李繼隆才對。這樣一來趙匡胤剛好可以順理成章的讓李繼隆率部出征,算是給李處耘賣了個好。


    畢竟現在李處耘可是負責著宋朝的兩淮防禦之責,兩淮的穩定對於此次征討蜀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a id="wzsy" href="https://www.wucuoxs.com">wucuoxs.com</a>


    現實便是這樣的,很多你以為的驚心動魄的比賽爭奪,其實在背後可能早早的就已經定好了名次了。


    但是趙德昭這突然橫插的一腳打亂了趙匡胤的所有部署。要不是趙德昭的實力表現確實足以服眾的話,隻怕大臣們都要以為這是趙匡胤在給趙德昭鋪路了。


    現在話都已經說出去了,自己又該怎麽處理這件事情呢?


    說實話,在看到趙德昭的出彩表現的時候,趙匡胤是十分高興的,他仿佛在趙德昭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模樣。


    但是說真的要讓自己這個剛十四歲的兒子出去帶兵打仗的話,趙匡胤實在是很難下定這個決心。


    趙匡胤自己就是從戰場上的千軍萬馬裏麵廝殺出來的,對於戰場上的情況自然是一清二楚。萬軍叢中,一個不注意,可能就會喪命亂刀之下,又或者是被不知從何處飛過來的箭矢奪去了性命。


    除了作戰之外,大軍行軍途中的風險也是絲毫不亞於作戰的。水土不服、熱疫、瘧疾之類的疫病就能輕易摧毀一支軍隊。行軍路上遇到的大雨會造成洪水、山崩。這些天災瘟疫奪取的性命絲毫不比兩軍廝殺要來的少。


    而且發生的更加突然,難以防範。


    禦書房裏的沉默持續了艇長的一段時間,趙匡胤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開口說道:


    “我決定了,還是讓德昭走上這一趟。”


    趙光義連忙勸阻道:


    “大哥,這,這實在太危險了啊。”


    趙普也勸說道:


    “官家,且不說此去西蜀路上的艱難險阻和兩軍對陣時的種種危險,單就是您從何處給二皇子調撥出一支軍隊來呢?原本我們商量好的是從李處耘的手下抽調兩淮軍士組建出一小支新軍來供李繼隆驅使。現在把首領換成了二皇子的話,那些兩淮的軍士們還會聽二皇子的指揮嗎?”


    “若是強行安排一部禁軍交由二皇子指揮,那原本安排好的將領又該如何?如果說再單獨抽調一部禁軍的話,又該從哪裏抽調呢?抽調之後的話,後續的換防事宜又該由誰來接手?官家,伐蜀之事可以說是籌備已久,所有的事情都是早有計劃的,若是妄動的話那便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此時伐蜀之事已經啟動,實在是不宜再做出太大的變動了啊。”


    趙光義也跟著附和道:


    “大哥,軍中的作風如何,你也是知道的。若是讓德昭去了那支淮南軍裏頭,哪裏能夠指揮的動他們?隻怕到時候會讓德昭反受其害啊。”


    趙匡胤點頭道:


    “你們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也都考慮過了。所以李處耘那邊調過來的淮南軍依舊是由李繼隆率領,參與此次伐蜀作戰。至於德昭的話,就讓他自己招募人員,訓練出一支軍隊來。”


    “什麽?讓德昭自己招募訓練?”


    趙光義和趙普兩個人聽到這話都是愣住了一下,趙光義趕忙說道:


    “大哥,現在距離出征的日子隻剩下兩個月的樣子了,你讓德昭現在去招募新兵訓練?這麽短的時間裏能訓出什麽像樣的軍隊來?你讓德昭帶著這樣的軍隊出去打仗,那不是讓他去送死嗎?不行,這事我不答應。”


    趙匡胤抬手從書案上取出了一本奏章,遞給了趙光義,說道:


    “你先看看這個。”


    趙光義搞不明白趙匡胤是什麽意思,但他還是接過了奏章,略顯急躁的翻開查看起來。前麵的時候,趙光義看的還比較粗略,隻是大概的掃了兩眼。但是看著看著,趙光義的目光就變慢了下來,眉宇之間也出現了思索之色。


    看了一大半之後,趙光義直接翻到了奏章的結尾,看了看上麵的署名之後,略帶驚訝的說道:


    “這是陶穀寫出來的?”


    一旁的趙普也有了些好奇,趙光義便將奏章遞給了趙普,趙普一目十行的看完之後也是麵帶思索之色。


    他有些明白為什麽趙光義會表現得驚訝了,到並不是說這個奏章寫的不好,奏章裏麵的內容很值得思考,對於軍隊的建設和民生恢複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但是寫這本奏章的人是陶穀,這就有點不太對勁了。


    用趙德昭的說法的話,那就是人設不對。


    陶穀這個人,趙普自然也是了解的。雖然外麵傳的陶穀名聲不佳,無才善妒,但是陶穀確實是個有才幹的。能做事,肯背鍋,用著順手,不然趙匡胤也不會想著讓陶穀來當副相。


    但是陶穀此人的才幹更多的是表現在內政、學識這些方麵,對於軍事方麵的話絕對是知之甚少的。現在卻寫出了這麽一份頗有見地的軍政奏章,和陶穀一貫的人設太不相符了。


    這也就難怪趙光義會如此的驚訝了。


    趙匡胤微微搖了搖頭,說道:


    “陶穀這個人什麽樣,你們能不清楚?這像是他能寫出來的東西?你們沒看到他在最後的署名上還把德昭的名字給帶上去了。”


    趙光義臉上的驚訝之色愈發濃厚。


    “大哥,你的意思是說,這是德昭提出來的?”


    趙匡胤點頭道:


    “當初德昭的那十名親衛在戶部衙門,直麵數倍於己的衙役仍舊能夠戰而勝之。雖說有著兵甲之利,但依舊說明了德昭練兵實頗有手段的,要知道那些親衛一兩個月之前還不過是一群普通少年而已。”


    趙普略帶擔憂的說道;


    “官家,您也說了那些是親衛,不過隻有十人而已,和幾百幾千人的軍隊是不一樣的。”


    “武德司在德昭的後院裏發現了一些挺有意思的東西,據說都是用來進行軍事訓練的,武德司參照著也做了一些出來,按照德昭的方法進行訓練,效果也都還不錯。”


    趙匡胤又說出了一個消息。


    眼見趙光義還想說些什麽,趙匡胤攔下了他的話頭,率先說道:


    “二哥,你要知道,這件事情是德昭自己提出來的,說明他有自己的想法。既然他有心想要建功立業,我們又何必非要去阻攔他呢?”


    趙光義似乎是被趙匡胤給勸服了,沒有再說什麽。


    另一邊的趙普還要勸說,但是趙匡胤說道:


    “趙相且放寬心好了,我還不至於真的讓德昭帶著一群沒經過什麽訓練的新兵去衝鋒陷陣。我會派出兩隊老練的禁軍去到德昭麾下作為精幹力量,從旁協助。此戰的話,我也會讓人把德昭安排在後方,隻要負責糧草押運之類的事情。”


    “說白了,這一次我隻是想讓德昭親自去體會一趟練兵帶兵的個中困難,讓他對兵事能有更多的了解。”


    聽到這話,趙光義和趙普便知道趙匡胤已經把事情都給安排好了,於是也就隻能點頭答應了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德昭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嗒並收藏德昭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