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時節的下馬河地區,不冷不熱,氣候宜人。莊稼正在度籽粒,一片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色。野花竟放,山上的野果紅豔豔的。
許燕情不自禁地說:“太美了,你的家鄉真美,春天美,秋天也這麽美。”
我喜悅地說:“我的家鄉好吧,等咱倆老了,退休以後,咱倆就迴來,養幾隻雞,養兩口豬,侍弄侍弄園子,多美呀。”
許燕笑了,“咱倆還沒結婚呢,就想著退休的事了。”
我也笑了,“遠景規劃嗎。”
叔叔嬸嬸見我倆迴來了,很高興。嬸嬸叮囑廚師多做幾個好菜,又對許燕和我說:“你倆先洗洗溫泉,解解乏,洗完了就吃飯。”
吃完晚飯,和叔叔嬸嬸嘮了一會兒溫泉的經營情況,我趕緊進入正題。
我對叔叔和嬸嬸說:“我和許燕這次迴來,是帶著任務迴來的,有事要和二老商量。”
嬸嬸臉上立刻綻開笑容,連忙說:“商量你倆的婚事呀?”
我說:“不是商量我倆的婚事,是商量小鵬的婚事。”
“是嗎。”嬸嬸好高興,“他要結婚啦,女方是誰呀?”
我看看嬸嬸,看看叔叔,說:“女方你二老認識,是你們的幹女兒楊思雨。”
“啊,是她?”
叔叔沒說啥,嬸嬸臉上的笑容立即消失。
許燕一看事情不妙,趕緊說:“楊思雨那人挺好的,你二老對她也是了解的。人品好,模樣好,有能力,有魄力,又有那麽大的企業。”
叔叔說:“你說的這些俺們都知道。她……”
叔叔不說了。我知道叔叔想說啥。
嬸嬸說:“思雨這孩子是個好孩子,又是俺們的幹女兒,她要是不好,俺們也不能認她呀。可話又說迴來了,這是兩碼事。她給俺們做幹女兒合適,做兒媳婦不合適。”
我說:“做兒媳婦咋不合適?”
嬸嬸說:“那事不是明擺著的嗎,她結了兩次婚了,兩個丈夫都讓她妨死了。她……她再妨了小鵬咋辦。”
許燕說:“嬸嬸,她那兩個丈夫的死不是她妨的,是有人害的,這事你二老是知道的。”
我說:“嬸嬸,叔叔,人之間沒有誰妨誰的說法,那是迷信。”
許燕說:“對,朱晨說的對,這是迷信。那兩個人的死是姓烏的害的,楊思雨也是受害者。而且姓烏的害人害己,將自己的兒子也害死了。”
叔叔和嬸嬸聽許燕這麽說,沒再說什麽。
許燕又對叔叔嬸嬸說:“婚姻是緣分,那兩個人和楊思雨沒有緣分,做不了長久夫妻,所以他倆離去了。小鵬和楊思雨就有緣分,讓你二老說,咋就那麽巧,小鵬離家出走音信皆無,小豬豬被綁架了,就讓他爺倆遇見了,而且他爺倆以前沒見過麵,小鵬就救了他。讓你二老說,咱中國的城市有成千上萬個,就讓他爺倆到一個城市了,這不是緣分是啥?好像老天爺特意安排似的。而且,小鵬和我和朱晨說,那年楊思雨來咱家,他看了楊思雨一眼,就認準了她是他的媳婦了。你二老說,這不是緣分嗎?”
嬸嬸看看許燕沒說話。叔叔說:“小鵬這小子這麽說了?”
許燕笑著說:“小鵬和我說好幾迴了,認準了楊思雨是他的媳婦了,三天兩頭跑我家來,央求我做媒。”
我說:“小鵬對我倆說,非楊思雨不娶,楊思雨要是不嫁給他,他就是打一輩子光棍,也不娶別的女人。”
叔叔說:“這臭小子。”
嬸嬸著了急,說:“他打一輩子光棍可不行。可是……思雨比小鵬大三歲呀,這好嗎。”
我笑了,“嬸嬸你忘了,‘女大三,抱金磚。’女的比男的大三歲好。”
嬸嬸看著我:“可思雨她……她能看上小鵬嗎?”
我和許燕一聽嬸嬸的話,感覺有門。
許燕趁熱打鐵地說:“小鵬在楊思雨家住兩年了,人家要是看不上他,早就把他攆出來了。那個小豬豬和小鵬比親爺倆還親,白天爺倆一起走一起迴家,晚上爺倆一個被窩裏睡覺。你二老說說,楊思雨看不上小鵬,能讓兒子和小鵬在一起?”
“你說得是那麽迴事。”嬸嬸笑了,看著叔叔:“他爸,你說這門親事成不成?”
叔叔說:“成,就憑他嫂子他哥,這門親事就成。隻要小鵬和思雨願意,咱倆有啥意見。”
“許燕,小晨,他倆的親事就定下了,你倆迴去和他倆商量商量,啥時候辦婚禮早點定,俺們好準備。”嬸嬸看著許燕,高興地說:“你倆啥時候結婚哪?”
不等許燕迴答,我說:“不著急,等小鵬結完婚再說吧。”
嬸嬸埋怨我說:“再說吧再說吧,你老是不著急,你是頭大的,應該是你先結婚,這可到好,反過來了,最小的到先結婚了。我和你叔叔早就著急了,你倆要是早點結婚了,俺倆是不早就抱上孫子了。”
許燕斜了我一眼,笑著對叔叔嬸嬸說:“你侄兒說了,結婚了也不要孩子。”
嬸嬸的笑臉立馬拉下來,對我說:“你們兄弟咋迴事,小軒和繁盈倆人不要孩子,說倆人多好哇,自由自在的。你倆也不要孩子,為啥呀?讓我們老兩口子幹著急。別人家像俺倆這個年紀的人,早就領著孩子滿街跑了。”
“你倆也不要孩子?!”叔叔對我吼起來,“我告訴你呀,小晨,你倆不要孩子不行。我咋對你爸爸媽媽交待呀。”
許燕說:“叔叔,我倆一天忙的腳打後腦勺,咋伺候孩子呀。”
嬸嬸說:“你倆要吧,沒時間伺候,送我這來,嬸嬸給你倆伺候。”
許燕笑了,“嬸嬸給我倆伺候孩子,我倆就給你老生三個。”
“好好好,你生吧生吧。”嬸嬸高興了,笑著說:“你愛生幾個就生幾個,你生一堆嬸嬸都給你伺候。”
許燕高興地說:“謝謝嬸嬸,那我就給你老人家生一窩,像豬崽子似的。”
嬸嬸哈哈地笑起來,“好,孩子越多越好伺候,我就餷一大鍋粥,一人一碗,讓他們捧著碗吱流吱流喝。”
;
許燕情不自禁地說:“太美了,你的家鄉真美,春天美,秋天也這麽美。”
我喜悅地說:“我的家鄉好吧,等咱倆老了,退休以後,咱倆就迴來,養幾隻雞,養兩口豬,侍弄侍弄園子,多美呀。”
許燕笑了,“咱倆還沒結婚呢,就想著退休的事了。”
我也笑了,“遠景規劃嗎。”
叔叔嬸嬸見我倆迴來了,很高興。嬸嬸叮囑廚師多做幾個好菜,又對許燕和我說:“你倆先洗洗溫泉,解解乏,洗完了就吃飯。”
吃完晚飯,和叔叔嬸嬸嘮了一會兒溫泉的經營情況,我趕緊進入正題。
我對叔叔和嬸嬸說:“我和許燕這次迴來,是帶著任務迴來的,有事要和二老商量。”
嬸嬸臉上立刻綻開笑容,連忙說:“商量你倆的婚事呀?”
我說:“不是商量我倆的婚事,是商量小鵬的婚事。”
“是嗎。”嬸嬸好高興,“他要結婚啦,女方是誰呀?”
我看看嬸嬸,看看叔叔,說:“女方你二老認識,是你們的幹女兒楊思雨。”
“啊,是她?”
叔叔沒說啥,嬸嬸臉上的笑容立即消失。
許燕一看事情不妙,趕緊說:“楊思雨那人挺好的,你二老對她也是了解的。人品好,模樣好,有能力,有魄力,又有那麽大的企業。”
叔叔說:“你說的這些俺們都知道。她……”
叔叔不說了。我知道叔叔想說啥。
嬸嬸說:“思雨這孩子是個好孩子,又是俺們的幹女兒,她要是不好,俺們也不能認她呀。可話又說迴來了,這是兩碼事。她給俺們做幹女兒合適,做兒媳婦不合適。”
我說:“做兒媳婦咋不合適?”
嬸嬸說:“那事不是明擺著的嗎,她結了兩次婚了,兩個丈夫都讓她妨死了。她……她再妨了小鵬咋辦。”
許燕說:“嬸嬸,她那兩個丈夫的死不是她妨的,是有人害的,這事你二老是知道的。”
我說:“嬸嬸,叔叔,人之間沒有誰妨誰的說法,那是迷信。”
許燕說:“對,朱晨說的對,這是迷信。那兩個人的死是姓烏的害的,楊思雨也是受害者。而且姓烏的害人害己,將自己的兒子也害死了。”
叔叔和嬸嬸聽許燕這麽說,沒再說什麽。
許燕又對叔叔嬸嬸說:“婚姻是緣分,那兩個人和楊思雨沒有緣分,做不了長久夫妻,所以他倆離去了。小鵬和楊思雨就有緣分,讓你二老說,咋就那麽巧,小鵬離家出走音信皆無,小豬豬被綁架了,就讓他爺倆遇見了,而且他爺倆以前沒見過麵,小鵬就救了他。讓你二老說,咱中國的城市有成千上萬個,就讓他爺倆到一個城市了,這不是緣分是啥?好像老天爺特意安排似的。而且,小鵬和我和朱晨說,那年楊思雨來咱家,他看了楊思雨一眼,就認準了她是他的媳婦了。你二老說,這不是緣分嗎?”
嬸嬸看看許燕沒說話。叔叔說:“小鵬這小子這麽說了?”
許燕笑著說:“小鵬和我說好幾迴了,認準了楊思雨是他的媳婦了,三天兩頭跑我家來,央求我做媒。”
我說:“小鵬對我倆說,非楊思雨不娶,楊思雨要是不嫁給他,他就是打一輩子光棍,也不娶別的女人。”
叔叔說:“這臭小子。”
嬸嬸著了急,說:“他打一輩子光棍可不行。可是……思雨比小鵬大三歲呀,這好嗎。”
我笑了,“嬸嬸你忘了,‘女大三,抱金磚。’女的比男的大三歲好。”
嬸嬸看著我:“可思雨她……她能看上小鵬嗎?”
我和許燕一聽嬸嬸的話,感覺有門。
許燕趁熱打鐵地說:“小鵬在楊思雨家住兩年了,人家要是看不上他,早就把他攆出來了。那個小豬豬和小鵬比親爺倆還親,白天爺倆一起走一起迴家,晚上爺倆一個被窩裏睡覺。你二老說說,楊思雨看不上小鵬,能讓兒子和小鵬在一起?”
“你說得是那麽迴事。”嬸嬸笑了,看著叔叔:“他爸,你說這門親事成不成?”
叔叔說:“成,就憑他嫂子他哥,這門親事就成。隻要小鵬和思雨願意,咱倆有啥意見。”
“許燕,小晨,他倆的親事就定下了,你倆迴去和他倆商量商量,啥時候辦婚禮早點定,俺們好準備。”嬸嬸看著許燕,高興地說:“你倆啥時候結婚哪?”
不等許燕迴答,我說:“不著急,等小鵬結完婚再說吧。”
嬸嬸埋怨我說:“再說吧再說吧,你老是不著急,你是頭大的,應該是你先結婚,這可到好,反過來了,最小的到先結婚了。我和你叔叔早就著急了,你倆要是早點結婚了,俺倆是不早就抱上孫子了。”
許燕斜了我一眼,笑著對叔叔嬸嬸說:“你侄兒說了,結婚了也不要孩子。”
嬸嬸的笑臉立馬拉下來,對我說:“你們兄弟咋迴事,小軒和繁盈倆人不要孩子,說倆人多好哇,自由自在的。你倆也不要孩子,為啥呀?讓我們老兩口子幹著急。別人家像俺倆這個年紀的人,早就領著孩子滿街跑了。”
“你倆也不要孩子?!”叔叔對我吼起來,“我告訴你呀,小晨,你倆不要孩子不行。我咋對你爸爸媽媽交待呀。”
許燕說:“叔叔,我倆一天忙的腳打後腦勺,咋伺候孩子呀。”
嬸嬸說:“你倆要吧,沒時間伺候,送我這來,嬸嬸給你倆伺候。”
許燕笑了,“嬸嬸給我倆伺候孩子,我倆就給你老生三個。”
“好好好,你生吧生吧。”嬸嬸高興了,笑著說:“你愛生幾個就生幾個,你生一堆嬸嬸都給你伺候。”
許燕高興地說:“謝謝嬸嬸,那我就給你老人家生一窩,像豬崽子似的。”
嬸嬸哈哈地笑起來,“好,孩子越多越好伺候,我就餷一大鍋粥,一人一碗,讓他們捧著碗吱流吱流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