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章
小童生與他的獵戶夫郎 作者:聞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說,鍾揚第一次醒來的時候,不了解原身對科舉的執念,等到再次暈倒醒過來,他就明白了,同時也清楚了,自己這次的新生,不都是幸運,可能還掉進了一個深坑中。
真要是答應了原身科舉這件事,大概把自己活埋了他也辦不到。
說起鍾揚上輩子,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按部就班上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學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英語專業,找了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力資源工作,拿著不算低也不太高的薪水,過著普普通通的日子,因為一場普通也不普通的車禍,穿越到這個大崇王朝和他同名同姓年方十八的小童生身上。
鍾小童生大概是死了,死亡原因是氣死的。
在這之前鍾揚以為隻有老年人才會因為高血壓心髒病之類的氣死,原來年輕人也會有怒急攻心的時候。
事情的開頭,要從今上正和帝登基說起,一個小小童生的生死和高高在上的皇帝老爺自然是沒有直接關係的,隻是皇帝老爺頒布的那不近人情的政策卻是小童生死亡比較重要的原因。而原身之死,鍾揚給的評價隻有哀其不幸,怒其太想爭。
要說當今世界的背景,掌管天下的不是漢人而是少數民族的胡人,前朝大周的亡國之君昏庸無道親小人遠賢臣,致使官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國力積弱,被北方虎視眈眈中原富庶的遊牧民族胡人奪去了政權。胡人雖然入關得了天下,但是天下還是漢人居多,少數人的政權統治多數人,就要有多方的考量平衡,沒有辦法絕對的壓服就隻能互相拉攏打壓,而拉攏少數民族統治漢人,是入關的太.祖皇帝采取的主要政策。
寬猛相濟是胡人皇族學習漢文化後采取的施政方針,等先皇也就是本朝的第三個皇帝繼位,因為父親祖父相對嚴苛的政治,這一代是以仁治國,對百姓、臣子極盡寬仁。
先皇上位早期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甚至收服了蒙族不少地區擴大了大祟的疆域,但英雄遲暮,先皇晚年時擔心大權旁落,猜忌疑心愈重,正值壯年的兒子們讓他心中升起了危機,對待兒子們往往是打壓下去一個再提拔一個,讓皇子們都仰著他的鼻息生活,來顯示自己作為君父的權威。而皇子們的奪嫡之爭也隨著父親的老去更加激烈,皇家的兄弟們因為爭奪皇位,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吏治混亂腐敗滋生,一個個拚的兩敗俱傷,將好好的朝廷弄的烏煙瘴氣。
而當今這位因為年齡小,年長的皇子大多在奪位中折戟,於是撿了個漏。
但是這漏還不是那麽好撿的。
大皇子逼宮失敗自刎,身體本就強弩之末的老皇帝氣的一命嗚唿,臨死前隻有正和帝這個兒子陪在身邊。這時候,不管老皇帝當時有沒有說過把皇位傳給他的話,正和帝不把皇位認下來等著他的就是個死,於是和老皇帝的禁軍首領聯合在一起登了基,登基十多天後才拿出傳位的聖旨了,眾人麵上不敢說什麽,對他的帝位卻一直有詬病,政敵也多拿此事打擊對付他。
得了個爛攤子,還整日被人非議位子來的不光明正大,甚至自己做了弑父的事情,這皇帝當得也是挺委屈的。
不管怎樣,年輕就是進取的資本,這位二十歲登基,現在執政已經有四年的皇帝,為了穩固帝位,厘清政治,革除百年來積累的弊端,他采取了“猛”的治國理念,用嚴苛到甚至殘酷血腥的手法來推行自己的政策。
這人一邊做自己的改革,懲治貪官打擊政敵,一邊頂著先皇的名頭說他的這些政策都是遵循皇父的旨意、意願,這種不要臉的行為,讓一群酸腐屍位素餐的大人將他恨得牙癢癢的。
宣州府等幾個地區出現學子罷考,乃是因為這位推行士民一體當差的政策,要求士族和農民百姓一起承擔賦稅丁役,從科舉取士以來,給與儒戶宦戶等的優待,致使地方豪紳林立,與官員勾結起來剝削貧困農民,國家的錢糧稅收相當一部分都流到了他們的腰包裏,為了打擊這些行為有了士民一體當差的出現,要求士人和農民一起繳納賦稅服徭役,交稅從佃戶變成了地主,徭役的分配也是根據地畝來計算,這一政策的出現減免了士族豪紳的特權,相當於從他們的口袋裏拿錢,引起了巨大的反彈,更是激起了一些激進分子的反胡想法,認為皇帝乃蠻橫胡人不知禮儀,將士族和貧賤的農民視作一體是對士人的侮辱。這一年鄉試,學子們被皇帝的政敵、還有暗中的反胡複周組織煽動紛紛罷考,前去考試的學生不是被他們打傷,就是被搶奪撕了考卷,此事一出影響極其惡劣。
正和帝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處置了首犯,將從犯都根據情節嚴重與否做出了相應的處置還不解氣,幹脆拿宣州華州明州等幾個州府的士子的前途殺雞儆猴了一番,直接廢除了這些地區的科舉。
這對這些地區的無辜學子來說,自然是天降噩耗,就算是帶頭鬧事的,也沒有想到是這麽結果。他們本來是想要逼迫皇帝改變政策,沒想到自身沒有了性命不說,還成了本地讀書人的罪人。
說不得,要遺臭萬年了。
那些早絕了考試的心思的學生還好說,守著功名過自己的逍遙日子就是了,也就是少收幾個學生幾個束脩的事情。
可對那些還想要往上考的,這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命根子給割掉了一樣,身心都受到了摧殘,小童生就是突聞這一噩耗,氣吐血死去的。
小童生的身世則是有些孤苦,自幼喪母,父親獨自一人將他撫養長大,十三歲那年考上了童生,當年的府試卻落了榜,十五那年父親去世,嫡親二叔想要謀奪財產,靠著熱孝娶進門的夫郎保住了家業和性命,小童生父親是個秀才,和小童生的母親兩情相悅舉案齊眉,因為愛妻早亡意氣消沉又為了照顧幼小的小童生沒有繼續科舉,小童生一直把科舉當作了自己的責任這輩子的目標,剛出孝卻又聽到了廢除科舉的噩耗。
小童生留下的執念就是考科舉,鍾揚不答應就不能很好的和這個身體很好的融合。
“這不是我不想考,是皇帝老爺不讓考,我有什麽辦法呀。”
“你飽讀詩書的十三歲的童生,讓我一個沒有什麽文化的普通人來靠科舉,這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你想想你的身份,現在也算是我的了,我們做什麽能夠打動一個王朝的最高掌權者讓他自打嘴巴改變政策恢複科舉呢,作為皇帝,為了麵子,就算是做錯了事情他們也不會承認,隻會繼續錯上加錯。”
鍾揚啞著嗓子低聲念叨試圖勸說原身,結果是他的胸更悶了,鍾揚捂著心口,又換了另一種勸法。
“我說你們這些讀書人能不能不要這麽功利世俗,讀書難道就隻為了科舉功名利祿嗎,修身養性著書傳世不都挺好的。”
“別別別,我不說了。”
鍾揚狠狠地吸了一口氣,原身這個小家夥,真是估值地不行。他有本事就自己活過來自己上,吊著他鍾揚的一口氣算怎麽迴事,鍾揚雖然的確是很想要繼續活下去的,可是這麽受製於人的活著忒沒意思了。
“廢除科舉是皇帝老爺子對你們這裏讀書人不聽話的製裁,不準這些地方的人科舉,那應該不會是通過簡簡單單的搬家更換戶籍就能解決的,況且其他地方的學子也不歡迎你們這些地區的人去考試,人家的名額本來就有限,再來這麽多和人競爭的人誰願意,我實在想不出可能讓你參加科舉的法子。”
鍾揚越說打擊小童生的話,他就越不好受。可是,他更希望小童生能認清現實,不要抱有這麽不切實際的希望。
楚英再次舉著蠟燭過來的時候,就見到鍾揚大半夜的不睡覺在喘著粗氣碎碎念。
楚英心裏一個咯噔。
相公不會和那些讀書人一樣被逼瘋了吧?好好的人變成這個樣子,讀書可真害人不淺,如果他們將來有孩子了可不能再讓他們讀書了,還是教他們打獵做農活吧,否則變成相公這個樣子這可怎麽辦呢。
“相公。”楚英試探地叫了一句。
鍾揚見到小童生的夫郎楚英就知道自己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這裏的曆史和他來的地方不一樣,這個世界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和會生孩子的男人,楚英就是第三種人。楚英是獵戶出身,天生神力,打獵做工對別人而言是辛苦活兒,到了他這裏就跟玩兒的一樣,小童生在他父親被大夫宣告藥石醫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裏聽來傳聞中起死迴生的太歲可以救他父親的命,就偷偷地避開了家裏人,獨自一個跑到深山中尋找太歲結果遇到了狼群,幸虧遇上了楚英父子才保住了小命,而楚英更是把小童生從狼嘴裏拉了出來,鍾揚的秀才爹鍾知文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又怕自己兒子年幼守不住家業,就看上了楚英這個獵戶家的哥兒,給兩人定了親,就去世了。
楚英在熱孝中進了門,現在剛好三年了。
事情也的確如原身所料,他一去就有人來搶奪家業,若不是楚英和他父親楚漢傑,鍾家的土地房屋早就易主了。
“這麽好一個媳婦你舍得丟下嗎?”鍾揚內心感慨了一句。
感覺胸口傳來一陣悲傷,鍾揚閉了嘴。
“相公,你身體好些沒有,餓了吧,我一會去把灶上的粥給你端來,童兒在你昏迷的這些日子守了你三天沒有休息,我讓他迴房了。”楚英道,順帶給鍾揚解釋了李童兒不在的原因。
“楚英哥,我沒事了,這些日子讓你們擔心了。”鍾揚沙啞著嗓子幹巴巴地道。
楚英比原身大一歲,原身家中的人全靠楚英大哥還有他老爹的武力值保護庇佑著,原身對楚英一向敬重。
“相公你沒事兒就好,我們都會顧好自己的,你就不用擔心了。明天大夫還會來一趟,你有什麽不舒服的,記得給大夫說。”楚英叮囑道。
“好的,我記下了。”
“那你先休息,我去去就來。”
楚英叮囑完了鍾揚就去廚房給他端飯了,想到白天時候李嬸讓他給鍾揚喂飯,楚英的腳步亂了一下。
還好晚上的時候就他們兩個人,鍾揚也不習慣被當成一個孩子讓人喂飯,自己爽快地接過碗吃起了粥,消除了楚英的窘境。
因為守孝的緣故,兩個人都是分房睡的,這也緩解了鍾揚現在的尷尬。而就因為鍾家的房子多十來間屋子,這夫夫兩個人才能夠往家裏撿那麽多的人。
想到小童生和楚英還收留了三個哥兒一對兄妹,不久還有一個表弟要進門,鍾揚覺得夫夫二人的愛心可能有些泛濫。
真要是答應了原身科舉這件事,大概把自己活埋了他也辦不到。
說起鍾揚上輩子,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按部就班上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學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英語專業,找了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力資源工作,拿著不算低也不太高的薪水,過著普普通通的日子,因為一場普通也不普通的車禍,穿越到這個大崇王朝和他同名同姓年方十八的小童生身上。
鍾小童生大概是死了,死亡原因是氣死的。
在這之前鍾揚以為隻有老年人才會因為高血壓心髒病之類的氣死,原來年輕人也會有怒急攻心的時候。
事情的開頭,要從今上正和帝登基說起,一個小小童生的生死和高高在上的皇帝老爺自然是沒有直接關係的,隻是皇帝老爺頒布的那不近人情的政策卻是小童生死亡比較重要的原因。而原身之死,鍾揚給的評價隻有哀其不幸,怒其太想爭。
要說當今世界的背景,掌管天下的不是漢人而是少數民族的胡人,前朝大周的亡國之君昏庸無道親小人遠賢臣,致使官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國力積弱,被北方虎視眈眈中原富庶的遊牧民族胡人奪去了政權。胡人雖然入關得了天下,但是天下還是漢人居多,少數人的政權統治多數人,就要有多方的考量平衡,沒有辦法絕對的壓服就隻能互相拉攏打壓,而拉攏少數民族統治漢人,是入關的太.祖皇帝采取的主要政策。
寬猛相濟是胡人皇族學習漢文化後采取的施政方針,等先皇也就是本朝的第三個皇帝繼位,因為父親祖父相對嚴苛的政治,這一代是以仁治國,對百姓、臣子極盡寬仁。
先皇上位早期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甚至收服了蒙族不少地區擴大了大祟的疆域,但英雄遲暮,先皇晚年時擔心大權旁落,猜忌疑心愈重,正值壯年的兒子們讓他心中升起了危機,對待兒子們往往是打壓下去一個再提拔一個,讓皇子們都仰著他的鼻息生活,來顯示自己作為君父的權威。而皇子們的奪嫡之爭也隨著父親的老去更加激烈,皇家的兄弟們因為爭奪皇位,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吏治混亂腐敗滋生,一個個拚的兩敗俱傷,將好好的朝廷弄的烏煙瘴氣。
而當今這位因為年齡小,年長的皇子大多在奪位中折戟,於是撿了個漏。
但是這漏還不是那麽好撿的。
大皇子逼宮失敗自刎,身體本就強弩之末的老皇帝氣的一命嗚唿,臨死前隻有正和帝這個兒子陪在身邊。這時候,不管老皇帝當時有沒有說過把皇位傳給他的話,正和帝不把皇位認下來等著他的就是個死,於是和老皇帝的禁軍首領聯合在一起登了基,登基十多天後才拿出傳位的聖旨了,眾人麵上不敢說什麽,對他的帝位卻一直有詬病,政敵也多拿此事打擊對付他。
得了個爛攤子,還整日被人非議位子來的不光明正大,甚至自己做了弑父的事情,這皇帝當得也是挺委屈的。
不管怎樣,年輕就是進取的資本,這位二十歲登基,現在執政已經有四年的皇帝,為了穩固帝位,厘清政治,革除百年來積累的弊端,他采取了“猛”的治國理念,用嚴苛到甚至殘酷血腥的手法來推行自己的政策。
這人一邊做自己的改革,懲治貪官打擊政敵,一邊頂著先皇的名頭說他的這些政策都是遵循皇父的旨意、意願,這種不要臉的行為,讓一群酸腐屍位素餐的大人將他恨得牙癢癢的。
宣州府等幾個地區出現學子罷考,乃是因為這位推行士民一體當差的政策,要求士族和農民百姓一起承擔賦稅丁役,從科舉取士以來,給與儒戶宦戶等的優待,致使地方豪紳林立,與官員勾結起來剝削貧困農民,國家的錢糧稅收相當一部分都流到了他們的腰包裏,為了打擊這些行為有了士民一體當差的出現,要求士人和農民一起繳納賦稅服徭役,交稅從佃戶變成了地主,徭役的分配也是根據地畝來計算,這一政策的出現減免了士族豪紳的特權,相當於從他們的口袋裏拿錢,引起了巨大的反彈,更是激起了一些激進分子的反胡想法,認為皇帝乃蠻橫胡人不知禮儀,將士族和貧賤的農民視作一體是對士人的侮辱。這一年鄉試,學子們被皇帝的政敵、還有暗中的反胡複周組織煽動紛紛罷考,前去考試的學生不是被他們打傷,就是被搶奪撕了考卷,此事一出影響極其惡劣。
正和帝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處置了首犯,將從犯都根據情節嚴重與否做出了相應的處置還不解氣,幹脆拿宣州華州明州等幾個州府的士子的前途殺雞儆猴了一番,直接廢除了這些地區的科舉。
這對這些地區的無辜學子來說,自然是天降噩耗,就算是帶頭鬧事的,也沒有想到是這麽結果。他們本來是想要逼迫皇帝改變政策,沒想到自身沒有了性命不說,還成了本地讀書人的罪人。
說不得,要遺臭萬年了。
那些早絕了考試的心思的學生還好說,守著功名過自己的逍遙日子就是了,也就是少收幾個學生幾個束脩的事情。
可對那些還想要往上考的,這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命根子給割掉了一樣,身心都受到了摧殘,小童生就是突聞這一噩耗,氣吐血死去的。
小童生的身世則是有些孤苦,自幼喪母,父親獨自一人將他撫養長大,十三歲那年考上了童生,當年的府試卻落了榜,十五那年父親去世,嫡親二叔想要謀奪財產,靠著熱孝娶進門的夫郎保住了家業和性命,小童生父親是個秀才,和小童生的母親兩情相悅舉案齊眉,因為愛妻早亡意氣消沉又為了照顧幼小的小童生沒有繼續科舉,小童生一直把科舉當作了自己的責任這輩子的目標,剛出孝卻又聽到了廢除科舉的噩耗。
小童生留下的執念就是考科舉,鍾揚不答應就不能很好的和這個身體很好的融合。
“這不是我不想考,是皇帝老爺不讓考,我有什麽辦法呀。”
“你飽讀詩書的十三歲的童生,讓我一個沒有什麽文化的普通人來靠科舉,這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你想想你的身份,現在也算是我的了,我們做什麽能夠打動一個王朝的最高掌權者讓他自打嘴巴改變政策恢複科舉呢,作為皇帝,為了麵子,就算是做錯了事情他們也不會承認,隻會繼續錯上加錯。”
鍾揚啞著嗓子低聲念叨試圖勸說原身,結果是他的胸更悶了,鍾揚捂著心口,又換了另一種勸法。
“我說你們這些讀書人能不能不要這麽功利世俗,讀書難道就隻為了科舉功名利祿嗎,修身養性著書傳世不都挺好的。”
“別別別,我不說了。”
鍾揚狠狠地吸了一口氣,原身這個小家夥,真是估值地不行。他有本事就自己活過來自己上,吊著他鍾揚的一口氣算怎麽迴事,鍾揚雖然的確是很想要繼續活下去的,可是這麽受製於人的活著忒沒意思了。
“廢除科舉是皇帝老爺子對你們這裏讀書人不聽話的製裁,不準這些地方的人科舉,那應該不會是通過簡簡單單的搬家更換戶籍就能解決的,況且其他地方的學子也不歡迎你們這些地區的人去考試,人家的名額本來就有限,再來這麽多和人競爭的人誰願意,我實在想不出可能讓你參加科舉的法子。”
鍾揚越說打擊小童生的話,他就越不好受。可是,他更希望小童生能認清現實,不要抱有這麽不切實際的希望。
楚英再次舉著蠟燭過來的時候,就見到鍾揚大半夜的不睡覺在喘著粗氣碎碎念。
楚英心裏一個咯噔。
相公不會和那些讀書人一樣被逼瘋了吧?好好的人變成這個樣子,讀書可真害人不淺,如果他們將來有孩子了可不能再讓他們讀書了,還是教他們打獵做農活吧,否則變成相公這個樣子這可怎麽辦呢。
“相公。”楚英試探地叫了一句。
鍾揚見到小童生的夫郎楚英就知道自己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這裏的曆史和他來的地方不一樣,這個世界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和會生孩子的男人,楚英就是第三種人。楚英是獵戶出身,天生神力,打獵做工對別人而言是辛苦活兒,到了他這裏就跟玩兒的一樣,小童生在他父親被大夫宣告藥石醫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裏聽來傳聞中起死迴生的太歲可以救他父親的命,就偷偷地避開了家裏人,獨自一個跑到深山中尋找太歲結果遇到了狼群,幸虧遇上了楚英父子才保住了小命,而楚英更是把小童生從狼嘴裏拉了出來,鍾揚的秀才爹鍾知文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又怕自己兒子年幼守不住家業,就看上了楚英這個獵戶家的哥兒,給兩人定了親,就去世了。
楚英在熱孝中進了門,現在剛好三年了。
事情也的確如原身所料,他一去就有人來搶奪家業,若不是楚英和他父親楚漢傑,鍾家的土地房屋早就易主了。
“這麽好一個媳婦你舍得丟下嗎?”鍾揚內心感慨了一句。
感覺胸口傳來一陣悲傷,鍾揚閉了嘴。
“相公,你身體好些沒有,餓了吧,我一會去把灶上的粥給你端來,童兒在你昏迷的這些日子守了你三天沒有休息,我讓他迴房了。”楚英道,順帶給鍾揚解釋了李童兒不在的原因。
“楚英哥,我沒事了,這些日子讓你們擔心了。”鍾揚沙啞著嗓子幹巴巴地道。
楚英比原身大一歲,原身家中的人全靠楚英大哥還有他老爹的武力值保護庇佑著,原身對楚英一向敬重。
“相公你沒事兒就好,我們都會顧好自己的,你就不用擔心了。明天大夫還會來一趟,你有什麽不舒服的,記得給大夫說。”楚英叮囑道。
“好的,我記下了。”
“那你先休息,我去去就來。”
楚英叮囑完了鍾揚就去廚房給他端飯了,想到白天時候李嬸讓他給鍾揚喂飯,楚英的腳步亂了一下。
還好晚上的時候就他們兩個人,鍾揚也不習慣被當成一個孩子讓人喂飯,自己爽快地接過碗吃起了粥,消除了楚英的窘境。
因為守孝的緣故,兩個人都是分房睡的,這也緩解了鍾揚現在的尷尬。而就因為鍾家的房子多十來間屋子,這夫夫兩個人才能夠往家裏撿那麽多的人。
想到小童生和楚英還收留了三個哥兒一對兄妹,不久還有一個表弟要進門,鍾揚覺得夫夫二人的愛心可能有些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