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李煦寧完成卯時修行後,正欲將典籍送迴房間,耳邊突然響起玄真之聲,迴首發現伍輕柔等人並無反應,心中了然,顯然是玄真以千裏傳音之術喚之。
“寧寧,今日巳時來崇光一遭,老道我有事與你細說。”隨即聲音消散。
“寧寧,怎麽了?”伍輕柔見他立於原地,奇怪道。
“沒事,玄真道長以千裏傳音喚我去找他。”李煦寧迴答。
“哦,什麽時候?”伍輕柔嘴上問道,心裏則是在想:千裏傳音?沒想到真有這種術法,還以為是虛構的呢,感覺好厲害的樣子。
“巳時。”轉身離開。
“巳時啊,知道了。”未待伍輕柔說話,一旁的李宛筠便插話道。十餘秒後,李宛筠的聲音再次響起:“誒誒,巳時是什麽時候?”撲倒一片。
伍輕柔伸出玉手,虛點麵前那賣著萌的李宛筠,好氣又好笑:“你就不能長點心嗎?多學學你弟弟,多看書,少賣萌。”
“學他?我才不想變得跟他一樣呢!”李宛筠嬌聲道,“一天到晚除了看書還是看書,要麽就是修行,比個大人都還老成,沒一點年輕人該有的朝氣,既然是小屁孩年齡那就該做小屁孩做的事嘛。”
“夫人,宛筠小姐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的,煦寧少爺的確是有些太老成了,我倒是更喜歡以前的少爺,見人都會親切的喊著,活潑的很。”說話的是福伯,在李煦寧家中,除了老爺子李國平、李煦寧父親李浩軒、母親伍輕柔、姐姐李宛筠之外,還有兩人,分別是福伯和吳媽(李煦寧還有兩個叔叔,一個姑姑,不過都有自己的家庭,並不和李煦寧一家住在一起)。福伯自小便是隨著老爺子李國平的,兩人都在名醫劉孔門下,不過李國平是其父托在劉孔門下學習醫術,而福伯是劉孔收留的孤兒。李國平好醫,福伯好武。自劉孔去世之後福伯便跟在李國平身邊了,兩人感情深厚,親如兄弟。據李國平說,四幾年時福伯曾為李國平擋槍險些死亡,如今在李煦寧家相當於管家。至於吳媽則是伍輕柔娘家跟來的,曾是伍輕柔的奶娘,如今是李家的保姆。兩人雖說是管家和保姆,但李家人待他們都很尊敬,親如親人。許多時候家務活什麽的都是伍輕柔自己完成的。
”阿福,什麽少爺小姐的,跟你說了多少遍,你是我兄弟,親兄弟,把你那套什麽下人模樣收起來,”喘口氣,平複下情緒,李國平接著道:“他們都是你的小輩,別再說這些話了。吳媽你也一樣,別慣著他們了。”平時李國平皆是笑看著小輩們打鬧不做聲的,不過隻要福伯說了這些東西之後,李國平都會出聲製止他。
“是啊是啊,福伯,你別再這樣說了。”一旁的李宛筠又插嘴了。
“咚”的一聲,伍輕柔左手敲了敲李宛筠頭頂,“你這倒黴孩子,你要叫福爺爺懂嗎?我怎麽生出你這麽不著調的女兒。”說著還順手撫了撫額頭。
“媽——”一聲拉長了的嬌膩之音響起,伍輕柔放下手,看向李宛筠。果然,“宛筠”式包子臉再次出現。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無聊。”恰巧李煦寧走出房間,看見如此情景。
“你…”正準備衝上去的李宛筠被伍輕柔拉住,“好啦好啦,宛筠,你作為姐姐得讓著些弟弟。”
“我…”李宛筠還想說什麽,卻被打斷:“我什麽我,別鬧騰了,喝粥喝粥。寧寧待會還要去找玄真道長呢,看你磨蹭了多久。”伍輕柔指著一旁掛在牆上的時鍾說道。
“我倒是不急,且看看她能多折騰。”李煦寧瞄了李宛筠一眼,漫不經心地的說道。
早餐就在打鬧中這麽過去了。上午十點,李煦寧來到崇光塔,接引道童三步上前,引他入塔。
“寧寧,月前觀你即將築基,如今有幾分把握了?”玄真道人端坐於蒲團之上,並未睜眼。
李煦寧沉吟數秒,緩緩而答:“入靜之功仍舊未能進入第三重意靜境界,不知為何?”同時臉露一絲沉疑之色,似是有所猜測。
玄真道人並未過多理會,自顧自的說:“世人皆知我道門修煉境界有五,一為煉己築基,二為煉精化炁,三為煉炁化神,四為煉神返虛,五為煉虛合道,此為道家丹修之所共見,然我道家門派眾多,各派修行丹法皆有長短,各有優劣,數千年來更是頗有變動,便是如今我崇光一脈與元玄祖師破碎之前相比,亦是有大變化,我將如今崇光一脈修行要訣與你細說,望你能從中有所得,與元玄祖師所傳相互照應。如今我崇光一脈修煉之境界,細分之可從煉己存誠至混元混天之境,共分為十境界,分別為煉己存誠、築基培藥、乾坤****、養胎成嬰、移神換鼎、泥丸養慈、煉神還虛,天人合一、煉虛合道、混元混天。
煉己存誠為懲忿窒欲、虛寂恆誠,識神退位,元神呈現;息斷俗緣,退藏於密,丹家收拾身心,凝神定慮,即歸中宮祖竅,養自我本來一點靈光,常應常靜,二年三年,積久益善,促開玄關一竅。三豐道長曾在《玄要篇》中提及‘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還丹易,煉己難,此為修行之重中之重,寧寧你未能築基便是因為煉己未成。但也無須介懷,呂祖尚且三還三失,屢次還丹不成。
築基培藥之時,運其功法為擇地入圜,身心意不動,收攝精氣神三寶歸於中宮,時時覺照,刻刻規中,借假修真,以玄關一竅立基斂藏神炁,行抱元守一之訣。此法純熟,更複坐忘內視,行凝神入炁穴之功,活子時至元陽生,勃然機發,於恍惚杳冥之中,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龍生於離,虎生於坎,當虛極靜篤之時,將元神沉於炁穴,聽其自唿自吸,采有氣無質之壬水(坎中真陽),以真意攝入中宮,與離中真陰會合。以上共為世人眼中之煉己築基。
乾坤****,丹士行足周天火候,填迴先天乾坤之位,於凝神大定之中,勃然機發,玄關一竅大開,頓覺虛靈空朗,進入齊天地、泯人我、混混冥冥的境界。此時先天炁複,凝為大藥,一點落黃庭,遍身酥綿暢快,隻覺圓陀陀、光灼灼,如珠在玉盤,為虛靈獨露的金液還丹。
養胎成嬰,須洗心滌慮、綿密寂照、常定常覺,如龍養珠,如雞抱卵,暖氣不絕,始得靈胎日漸堅固,天長日久,放能神全胎化。
移神換鼎,頭部泥丸宮,又名天穀,乃陽神本宮。靈胎純為先天凝結之陽神,乃人之法身,嬰兒現象,須出其胞,由下田炁穴移至泥丸宮,行煉性之功。陽神能超越時空障礙,透金穿石,隱顯隨心。移神天穀後,丹士應端拱無為、正位居體、寂以定之、慧以鎮之,繼行入定之性功。以上則為煉炁化神之階段。
泥丸養慈,泥丸為全身至清至靈之地,上應太空之鎮星,丹家法天象地,以真心合天心,要居塵出塵,須入塵磨煉,靜以養慧,動以煉慧。法惟冥心寂定,訣在一“誠”字,誠於靜者神自明,誠於動者性自徹,天下無撇不下之凡情,無識不破之物理,乃由誠而明之性功。丹家於此際,靜極生動,定極生慧,開發出人體潛能,得大智慧、大神通。
煉神還虛,內丹學煉至陽神脫體,未為究竟,軀體仍在,終難脫生死。具神通後,不可常動不還、用慧神疲,更應於群動之中。獨抱靜觀自得之趣,一如得魚而忘荃,行物我無間的還虛功夫。以上是為煉神還虛之階段。
天人合一,複歸於自然,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莊子有雲,‘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煉虛合道,粉碎虛空,真幻兩忘,道合自然,神證太虛,與天地同其闔辟循環,渾化與無垠,動與天俱,靜與天遊,則為天仙還虛合道之境。
混元混天,與道合真,成就無上超脫業位,以人之力可抗整個天地。元玄祖師便是此等境界,令得數百年來道門修士無比向往,於佛門亦是名公钜人。”玄真道人洋洋灑灑一大段,途中未曾絲毫換氣,可見胎息之功已然極深。
李煦寧天賦異稟,加之修煉有所成,記下玄真之語毫無壓力。迴想起之前玄真道人所指煉己未成,似有所悟,雙目虛閉,立於原地不再言語。
待得李煦寧睜開雙眼,周身氣質已然不同。望向玄真道人道:“李煦寧在此謝過玄真道長。”眼神堅定,語氣鄭重。
其實如此授道已足夠師徒相稱,但元玄真人在前,李煦寧受他之傳承,便已不能再認他人為師,所以李煦寧並未如此稱唿,玄真更是此中泰鬥,自然不會提及。其實想來也是有些絮亂,李煦寧之師為元玄真人,而元玄真人又是玄真道人的祖師,玄真又在此傳道授業解惑於李煦寧,隻能說造化弄人,元玄真人成就無上超脫業位亦無法超脫這方宇宙之天道。
當然李煦寧此時並未過多思考,此時已觸摸到築基大門的他心中已被喜悅所占滿。
“寧寧,今日巳時來崇光一遭,老道我有事與你細說。”隨即聲音消散。
“寧寧,怎麽了?”伍輕柔見他立於原地,奇怪道。
“沒事,玄真道長以千裏傳音喚我去找他。”李煦寧迴答。
“哦,什麽時候?”伍輕柔嘴上問道,心裏則是在想:千裏傳音?沒想到真有這種術法,還以為是虛構的呢,感覺好厲害的樣子。
“巳時。”轉身離開。
“巳時啊,知道了。”未待伍輕柔說話,一旁的李宛筠便插話道。十餘秒後,李宛筠的聲音再次響起:“誒誒,巳時是什麽時候?”撲倒一片。
伍輕柔伸出玉手,虛點麵前那賣著萌的李宛筠,好氣又好笑:“你就不能長點心嗎?多學學你弟弟,多看書,少賣萌。”
“學他?我才不想變得跟他一樣呢!”李宛筠嬌聲道,“一天到晚除了看書還是看書,要麽就是修行,比個大人都還老成,沒一點年輕人該有的朝氣,既然是小屁孩年齡那就該做小屁孩做的事嘛。”
“夫人,宛筠小姐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的,煦寧少爺的確是有些太老成了,我倒是更喜歡以前的少爺,見人都會親切的喊著,活潑的很。”說話的是福伯,在李煦寧家中,除了老爺子李國平、李煦寧父親李浩軒、母親伍輕柔、姐姐李宛筠之外,還有兩人,分別是福伯和吳媽(李煦寧還有兩個叔叔,一個姑姑,不過都有自己的家庭,並不和李煦寧一家住在一起)。福伯自小便是隨著老爺子李國平的,兩人都在名醫劉孔門下,不過李國平是其父托在劉孔門下學習醫術,而福伯是劉孔收留的孤兒。李國平好醫,福伯好武。自劉孔去世之後福伯便跟在李國平身邊了,兩人感情深厚,親如兄弟。據李國平說,四幾年時福伯曾為李國平擋槍險些死亡,如今在李煦寧家相當於管家。至於吳媽則是伍輕柔娘家跟來的,曾是伍輕柔的奶娘,如今是李家的保姆。兩人雖說是管家和保姆,但李家人待他們都很尊敬,親如親人。許多時候家務活什麽的都是伍輕柔自己完成的。
”阿福,什麽少爺小姐的,跟你說了多少遍,你是我兄弟,親兄弟,把你那套什麽下人模樣收起來,”喘口氣,平複下情緒,李國平接著道:“他們都是你的小輩,別再說這些話了。吳媽你也一樣,別慣著他們了。”平時李國平皆是笑看著小輩們打鬧不做聲的,不過隻要福伯說了這些東西之後,李國平都會出聲製止他。
“是啊是啊,福伯,你別再這樣說了。”一旁的李宛筠又插嘴了。
“咚”的一聲,伍輕柔左手敲了敲李宛筠頭頂,“你這倒黴孩子,你要叫福爺爺懂嗎?我怎麽生出你這麽不著調的女兒。”說著還順手撫了撫額頭。
“媽——”一聲拉長了的嬌膩之音響起,伍輕柔放下手,看向李宛筠。果然,“宛筠”式包子臉再次出現。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無聊。”恰巧李煦寧走出房間,看見如此情景。
“你…”正準備衝上去的李宛筠被伍輕柔拉住,“好啦好啦,宛筠,你作為姐姐得讓著些弟弟。”
“我…”李宛筠還想說什麽,卻被打斷:“我什麽我,別鬧騰了,喝粥喝粥。寧寧待會還要去找玄真道長呢,看你磨蹭了多久。”伍輕柔指著一旁掛在牆上的時鍾說道。
“我倒是不急,且看看她能多折騰。”李煦寧瞄了李宛筠一眼,漫不經心地的說道。
早餐就在打鬧中這麽過去了。上午十點,李煦寧來到崇光塔,接引道童三步上前,引他入塔。
“寧寧,月前觀你即將築基,如今有幾分把握了?”玄真道人端坐於蒲團之上,並未睜眼。
李煦寧沉吟數秒,緩緩而答:“入靜之功仍舊未能進入第三重意靜境界,不知為何?”同時臉露一絲沉疑之色,似是有所猜測。
玄真道人並未過多理會,自顧自的說:“世人皆知我道門修煉境界有五,一為煉己築基,二為煉精化炁,三為煉炁化神,四為煉神返虛,五為煉虛合道,此為道家丹修之所共見,然我道家門派眾多,各派修行丹法皆有長短,各有優劣,數千年來更是頗有變動,便是如今我崇光一脈與元玄祖師破碎之前相比,亦是有大變化,我將如今崇光一脈修行要訣與你細說,望你能從中有所得,與元玄祖師所傳相互照應。如今我崇光一脈修煉之境界,細分之可從煉己存誠至混元混天之境,共分為十境界,分別為煉己存誠、築基培藥、乾坤****、養胎成嬰、移神換鼎、泥丸養慈、煉神還虛,天人合一、煉虛合道、混元混天。
煉己存誠為懲忿窒欲、虛寂恆誠,識神退位,元神呈現;息斷俗緣,退藏於密,丹家收拾身心,凝神定慮,即歸中宮祖竅,養自我本來一點靈光,常應常靜,二年三年,積久益善,促開玄關一竅。三豐道長曾在《玄要篇》中提及‘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還丹易,煉己難,此為修行之重中之重,寧寧你未能築基便是因為煉己未成。但也無須介懷,呂祖尚且三還三失,屢次還丹不成。
築基培藥之時,運其功法為擇地入圜,身心意不動,收攝精氣神三寶歸於中宮,時時覺照,刻刻規中,借假修真,以玄關一竅立基斂藏神炁,行抱元守一之訣。此法純熟,更複坐忘內視,行凝神入炁穴之功,活子時至元陽生,勃然機發,於恍惚杳冥之中,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龍生於離,虎生於坎,當虛極靜篤之時,將元神沉於炁穴,聽其自唿自吸,采有氣無質之壬水(坎中真陽),以真意攝入中宮,與離中真陰會合。以上共為世人眼中之煉己築基。
乾坤****,丹士行足周天火候,填迴先天乾坤之位,於凝神大定之中,勃然機發,玄關一竅大開,頓覺虛靈空朗,進入齊天地、泯人我、混混冥冥的境界。此時先天炁複,凝為大藥,一點落黃庭,遍身酥綿暢快,隻覺圓陀陀、光灼灼,如珠在玉盤,為虛靈獨露的金液還丹。
養胎成嬰,須洗心滌慮、綿密寂照、常定常覺,如龍養珠,如雞抱卵,暖氣不絕,始得靈胎日漸堅固,天長日久,放能神全胎化。
移神換鼎,頭部泥丸宮,又名天穀,乃陽神本宮。靈胎純為先天凝結之陽神,乃人之法身,嬰兒現象,須出其胞,由下田炁穴移至泥丸宮,行煉性之功。陽神能超越時空障礙,透金穿石,隱顯隨心。移神天穀後,丹士應端拱無為、正位居體、寂以定之、慧以鎮之,繼行入定之性功。以上則為煉炁化神之階段。
泥丸養慈,泥丸為全身至清至靈之地,上應太空之鎮星,丹家法天象地,以真心合天心,要居塵出塵,須入塵磨煉,靜以養慧,動以煉慧。法惟冥心寂定,訣在一“誠”字,誠於靜者神自明,誠於動者性自徹,天下無撇不下之凡情,無識不破之物理,乃由誠而明之性功。丹家於此際,靜極生動,定極生慧,開發出人體潛能,得大智慧、大神通。
煉神還虛,內丹學煉至陽神脫體,未為究竟,軀體仍在,終難脫生死。具神通後,不可常動不還、用慧神疲,更應於群動之中。獨抱靜觀自得之趣,一如得魚而忘荃,行物我無間的還虛功夫。以上是為煉神還虛之階段。
天人合一,複歸於自然,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莊子有雲,‘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煉虛合道,粉碎虛空,真幻兩忘,道合自然,神證太虛,與天地同其闔辟循環,渾化與無垠,動與天俱,靜與天遊,則為天仙還虛合道之境。
混元混天,與道合真,成就無上超脫業位,以人之力可抗整個天地。元玄祖師便是此等境界,令得數百年來道門修士無比向往,於佛門亦是名公钜人。”玄真道人洋洋灑灑一大段,途中未曾絲毫換氣,可見胎息之功已然極深。
李煦寧天賦異稟,加之修煉有所成,記下玄真之語毫無壓力。迴想起之前玄真道人所指煉己未成,似有所悟,雙目虛閉,立於原地不再言語。
待得李煦寧睜開雙眼,周身氣質已然不同。望向玄真道人道:“李煦寧在此謝過玄真道長。”眼神堅定,語氣鄭重。
其實如此授道已足夠師徒相稱,但元玄真人在前,李煦寧受他之傳承,便已不能再認他人為師,所以李煦寧並未如此稱唿,玄真更是此中泰鬥,自然不會提及。其實想來也是有些絮亂,李煦寧之師為元玄真人,而元玄真人又是玄真道人的祖師,玄真又在此傳道授業解惑於李煦寧,隻能說造化弄人,元玄真人成就無上超脫業位亦無法超脫這方宇宙之天道。
當然李煦寧此時並未過多思考,此時已觸摸到築基大門的他心中已被喜悅所占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