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的早生早育, 讓孩子容易體弱,從來不是因為古人愚昧,隻不過是無可奈何。
生的遲了, 因為古人身體不如現代, 還不到三十歲生產時就會顯得比之前更危險更容易難產, 等到最為合適的時間再放開避孕準備生子, 考慮到不是一放開就能生,兩個孩子之間難免有間隔需要休養,免得接下來的孩子和早育一樣體弱,同時就算是想連續生也無法連連懷孕。
這麽一來,以一次一胎計算,運氣好懷的快的還能生三四個,運氣不好的也就是一兩個, 以古代的糟糕醫療條件和衛生環境,一旦這幾根苗苗遇到個什麽意外治不好夭折了, 好了,這家人絕後了!
而早生早育縱然生下來的孩子容易體弱,隻要細心照顧也能長大,高門大戶不缺錢財養得起, 大不了上各種補藥。
小門小戶生活困苦身體不好壽命不長,加上沒有錢請醫吃藥,隻要有個病症無論是不是體弱都難免夭折,早生早育孩子出生的早一點兒,隻要不生病底層人民就算是體弱摔摔打打也就長大了, 而生病了吃不到藥無論是康健還是體弱都是看老天,這樣生的早的將來能看著父子娶妻生子,做祖父還能照顧一二孫輩,父輩也能多看顧幾年孩子。
更別說,就算是早生早育,也不一定各個都會體弱,也有生來就健康的,考慮到早生晚生的後果,這個概率值得一賭。
縱然他們也知道可以稍微拖一拖時間,可是為了更好的傳承血脈讓香火得以承繼,也就隻能娶妻納妾早早開始生子,以數量取質量,爭取能夠多立住一些了。
而此刻,第一個孩子身體康健,齊王夫婦自然喜悅。
一方麵是因為這是嫡長子,難免重視,另一方麵第一個孩子本就是父母年齡小的時候出生的,也是最容易因為父母骨血不全而先天體弱的,第一個孩子的身體足夠康健,以後再懷孕父母雙方也過了骨血不全的年紀了孩子自然康健。
同樣的,還有一個好消息就是,不僅孩子身體康健,就算是吳晗妍雖然婚後不到半年就懷孕生育偏早,卻沒有因為生子而虧空了身體,過了月子之後,也沒有變得臃腫,隻是略微豐腴了一些。
而這些,大概是因為吳晗妍懷孕之後,和以往其他貴婦人的情況不同吧。
隨著吳晗妍被發現孕事,清輝就讓府中改了吳晗妍的餐製,讓她改一日兩餐為一日三餐。
這個時期普遍還是一日兩餐,不僅是那些底層缺衣少食的民眾為了節省糧食如此,就算是高層也是如此,平日裏餓了就吃點心。
清輝恢複記憶之後,也無意突兀的改變這個持續了將近二十年的習慣,不過現在吳晗妍懷孕了,其他人改不改他管不了,吳晗妍是必須改。
本就懷孕早骨血不全,隻是因為認知問題和社會環境的約束才縱她早早懷孕,而不是以為她好的名字卻鬧到夫妻反目佳侶成怨偶。
如今既然沒辦法等到合適的時機懷孕,那麽在孕期就應該好好補補,雖然以齊王府的地位財力,嫡長子媳婦兒肯定缺不了各種補湯,但是這樣也怕把孩子補的太大,還不如補湯適量,同時一日三餐的吃正餐,而不是就算味道不錯,營養搭配總沒有正餐豐富的點心。
至於說服吳晗妍的理由也很簡單,直接說點心美味但終究是不比正餐,既然懷了孩子,胎兒脆弱還是注意著點兒。
雖然吳晗妍心中頗為不置可否,以往那些貴婦人懷孕照樣吃點心,孩子也好好的養大了,不過有一點好的是,在不威脅她利益的情況下,她對於清輝這個夫君的意思相當遵從,改餐製對她來說影響不大,也願意順著點兒夫君的意思。
對於清輝的這一決定,齊王和齊王妃也沒有否認。
畢竟孕婦因為有了孩子,各種孕期反應導致用餐難免有各種反應,各家婦人懷孕後因為嘔吐吃不下飯的緣故,也難免有些少食多餐的習慣,隻是那時吃的是點心。
如今清輝的行為,就像是把少食多餐的餐點內容,從點心變成了正餐而已,也算是一腔慈父之心,雖然覺得兒子以往看著穩重,卻在有子之後露出了幾分年輕人的跳脫,不過也沒有阻止的意思。
確定了男女主拆夥之後,清輝就不再想辦法對付男主,他並不固執自己的仇自己報,對借刀殺人接受良好。
與其針對顧思卓被人發現痕跡產生誤會,還不如靜靜的看著一切的發生,反正早早暴露奪嫡的野心很難有撿便宜機會,卻暴露了撿便宜心思的顧思卓,想必無論是誰上位都不太能容得下準備背後捅刀的他。
到時候他自幼堅持的野心徹底失敗,再被新帝惡意針對報複打壓結果自然不會好,過的很難比早早退出奪嫡明哲保身,還準備研究東西立功的清輝。
無論是從當前的現狀看,還是從流傳後世的名聲看。
為此清輝就特地在家裏陪伴逗弄自己剛剛出生,還算是個無齒之徒的長子,做足了慈父之態。
而外界奪嫡,最終登上皇位的,還是最為名正言順的太子。
說起來,太子的運氣也不知是好是壞,他本是皇帝與元後的嫡長子,沒有一個庶出的兄長添堵,占嫡又占長。
後來皇帝登基之後因為之前的兄弟不滿遇刺,還是元後奮不顧身替他擋了攻擊,卻因此而纏綿病榻。
皇帝感動之下,為了安慰被禦醫斷定命不久矣的皇後,也是因為見識了其他兄弟們的兇狠,覺得若是名分早定他的兒子們就能兄友弟恭,就把當時六七歲的嫡長子封為了太子。
隻可惜,後來元後終究是沒能撐過去去世,最開始兩年皇帝還掛念元後,對太子也頗為友善。
到了後來,有母妃在世尚且受寵的皇子,因為母妃之故能更多的接觸到皇帝,在皇帝心中地位得到提升。
而太子雖有太子的尊位,卻終究無人在後宮中幫襯一二,漸漸在皇帝心中開始失色有了諸多缺點。
而皇帝態度的變化,也養大了其他人的心思,最終製造了皇帝本想避免的兄弟鬩牆之事。
而皇帝也改變了曾經的想法,非但不再覺得兄弟鬩牆不好,反而覺得養蠱出來最終勝利的那個兒子,才會是他最為出色的繼承人。
非但沒有打壓兒子們的心思,反而還有意無意的放縱了一二,讓這些年輕的兒子們心中野心越發熾盛。
直到作為第三子的齊王,因為一次政治上的失誤,認識到自己天生性格有缺不是皇帝的料子,主動請封了嫡長子為世子,以此作為表態退出奪嫡之爭,成了悠閑王爺。
不過除了因為犯下錯誤,有自知之明主動退出的齊王,還有出去狩獵真的意外傷了腿的六皇子,其他的兄弟依舊在和太子相爭。
隻不過,爭了這麽多年,不知道那些想要奪嫡的皇子們,究竟有沒有後悔呢?
失去了顧思卓這個漁翁,沒有顧思卓暗地裏的煽風點火,太子就算有許多挑戰者,因為正統與自幼接受的就是這方麵的教育,最後終於在皇帝和一個新晉寵妃不慎馬上風之後,從太子成功晉升帝王。
而太子,麵對這些沒少給他添麻煩的弟弟,想必是不會太過友善的。
太子上位,對於齊王府來說是一件好事。
不僅因為他不像顧思卓一樣有意針對齊王府,還因為齊王之前透露消息的時候,就是選擇了這個代表著正統的哥哥,雖然太子不知道顧思卓的重要性,隻當是一個心大的弟弟,但是這種尊重正統而選擇他的行為,卻是頗受太子的青睞。
太子上位不久,把齊王這個弟弟封為親王之後,齊王就痛快的把爵位讓長子承繼,以便趁著新帝心情好,兒子能夠不降爵承襲,而果然,新帝認可了他的這一行為。
之後作為新任齊王的清輝,一方麵支持妻子與何素瑤合作,賺錢為兒子攢家底的行為,一方麵仿佛是為了表示自己的無害,加上妻子本就是工部侍郎的女兒,也研究起了工部相關的東西,表達自己好奇技淫巧而無心權力的無害姿態。
老齊王對此表示支持,無論新帝信不信任他,就憑新帝如今也有幾個兒子成年要步入朝政,新帝肯定更信任自己的兒子,他們這些宗室就不該太過染指權力。
他雖然沒有搶女主發明水泥玻璃香皂,發現土豆這類高產糧食,以及研究出曬鹽之法,研究出火藥的其他用處的功勞,但是他成功通過養在莊子上的那些工匠,以及照著記憶中的情況帶著提醒的高高在上的挑毛病提意見,成功的讓工匠改良了現有的農具。
以這個時代尊卑分明的情況,加上這些工匠本就是清輝癡迷上奇技淫巧之後,特地雇傭乃至於買迴來分別有雇傭的活契和賣身的死契的,地點和研究材料都是他提供的,這個功勞毫無疑問是屬於他的,就連那些工匠都這麽理所當然的認為。
清輝隻是給他們賞賜了錢財田地,順便給表現最為出色的兩人,運用了一個官身之後,所有人紛紛對他感恩戴德。
之後的這些年中,清輝就靠著這種因為經曆過現代社會,主要是知道以後會穿越真的研究過,知道工具的下一步進展方向,帶著點撥性質的挑毛病,成功改良了一種又一種工具。
甚至通過年年播種,每年從產量相較其他更高的種子中,一次次優中選優,成功種出了穩定傳承之後,依舊可以提高十分之一產量的種子。
十分之一看似不高,別說翻倍連一半都遠遠不到,遠遠無法和那些大拿相比,但是這一種進步,對於這個國家對於新帝來說依舊足夠驚喜。
與此同時,還沒有人懷疑清輝有問題,因為第一次改進清輝隻是單純的挑毛病,之後是清輝因為農具改進得了功勞,願意善待這些匠人,考慮到自己的功勞和他們的奇思妙想有關,不禁言論讓他們有什麽說什麽,才有了後來的工具改進。
就算是提高了產量的糧食,也是因為有一次去視察這些匠人的研究時,其中一個人無意中的一句:
“既然工具都可以一次次根據優點改進,不知道糧食能不能也這樣?”
才生出了挑選產量多的糧食作為種子,一次次優中選優挑選良種進行下一次耕種的想法,才得出了後來的成果。
就算是作為穿越女,並因為婚後夫君極為愛重她,並不禁止她的奇思妙想做出了不少研究發明,如今也有人為之立生祠的何素瑤,都沒有懷疑清輝的身份。
畢竟相較於她的四麵開花,清輝那是除了高產良種亂入之外,堅定不移的走工具改良的道路,也沒有露出和時代格格不入的地方,每一步都走的很穩重,符合這個時代的特色。
總之,他的每一次行為都有跡可循,其他人知道後,也隻道他這是善有善報。
若不是喜好這些奇技淫巧對於這方麵知識有所了解的他,願意貼近匠人親自去關心他們的研究,而不是派那些沒什麽文化的下人視察,就算匠人們有奇思妙想也肯定會錯過,如何能讓他抓住機會,一次又一次立下這偌大功勞。
有這些功勞在,不僅他的名聲可以一直傳承下去,真正的青史留名還不是一筆帶過,就連他的子孫後代,也可以躺在功勞簿上,就算國家變革改朝換代也大概率能夠好好活著。
生的遲了, 因為古人身體不如現代, 還不到三十歲生產時就會顯得比之前更危險更容易難產, 等到最為合適的時間再放開避孕準備生子, 考慮到不是一放開就能生,兩個孩子之間難免有間隔需要休養,免得接下來的孩子和早育一樣體弱,同時就算是想連續生也無法連連懷孕。
這麽一來,以一次一胎計算,運氣好懷的快的還能生三四個,運氣不好的也就是一兩個, 以古代的糟糕醫療條件和衛生環境,一旦這幾根苗苗遇到個什麽意外治不好夭折了, 好了,這家人絕後了!
而早生早育縱然生下來的孩子容易體弱,隻要細心照顧也能長大,高門大戶不缺錢財養得起, 大不了上各種補藥。
小門小戶生活困苦身體不好壽命不長,加上沒有錢請醫吃藥,隻要有個病症無論是不是體弱都難免夭折,早生早育孩子出生的早一點兒,隻要不生病底層人民就算是體弱摔摔打打也就長大了, 而生病了吃不到藥無論是康健還是體弱都是看老天,這樣生的早的將來能看著父子娶妻生子,做祖父還能照顧一二孫輩,父輩也能多看顧幾年孩子。
更別說,就算是早生早育,也不一定各個都會體弱,也有生來就健康的,考慮到早生晚生的後果,這個概率值得一賭。
縱然他們也知道可以稍微拖一拖時間,可是為了更好的傳承血脈讓香火得以承繼,也就隻能娶妻納妾早早開始生子,以數量取質量,爭取能夠多立住一些了。
而此刻,第一個孩子身體康健,齊王夫婦自然喜悅。
一方麵是因為這是嫡長子,難免重視,另一方麵第一個孩子本就是父母年齡小的時候出生的,也是最容易因為父母骨血不全而先天體弱的,第一個孩子的身體足夠康健,以後再懷孕父母雙方也過了骨血不全的年紀了孩子自然康健。
同樣的,還有一個好消息就是,不僅孩子身體康健,就算是吳晗妍雖然婚後不到半年就懷孕生育偏早,卻沒有因為生子而虧空了身體,過了月子之後,也沒有變得臃腫,隻是略微豐腴了一些。
而這些,大概是因為吳晗妍懷孕之後,和以往其他貴婦人的情況不同吧。
隨著吳晗妍被發現孕事,清輝就讓府中改了吳晗妍的餐製,讓她改一日兩餐為一日三餐。
這個時期普遍還是一日兩餐,不僅是那些底層缺衣少食的民眾為了節省糧食如此,就算是高層也是如此,平日裏餓了就吃點心。
清輝恢複記憶之後,也無意突兀的改變這個持續了將近二十年的習慣,不過現在吳晗妍懷孕了,其他人改不改他管不了,吳晗妍是必須改。
本就懷孕早骨血不全,隻是因為認知問題和社會環境的約束才縱她早早懷孕,而不是以為她好的名字卻鬧到夫妻反目佳侶成怨偶。
如今既然沒辦法等到合適的時機懷孕,那麽在孕期就應該好好補補,雖然以齊王府的地位財力,嫡長子媳婦兒肯定缺不了各種補湯,但是這樣也怕把孩子補的太大,還不如補湯適量,同時一日三餐的吃正餐,而不是就算味道不錯,營養搭配總沒有正餐豐富的點心。
至於說服吳晗妍的理由也很簡單,直接說點心美味但終究是不比正餐,既然懷了孩子,胎兒脆弱還是注意著點兒。
雖然吳晗妍心中頗為不置可否,以往那些貴婦人懷孕照樣吃點心,孩子也好好的養大了,不過有一點好的是,在不威脅她利益的情況下,她對於清輝這個夫君的意思相當遵從,改餐製對她來說影響不大,也願意順著點兒夫君的意思。
對於清輝的這一決定,齊王和齊王妃也沒有否認。
畢竟孕婦因為有了孩子,各種孕期反應導致用餐難免有各種反應,各家婦人懷孕後因為嘔吐吃不下飯的緣故,也難免有些少食多餐的習慣,隻是那時吃的是點心。
如今清輝的行為,就像是把少食多餐的餐點內容,從點心變成了正餐而已,也算是一腔慈父之心,雖然覺得兒子以往看著穩重,卻在有子之後露出了幾分年輕人的跳脫,不過也沒有阻止的意思。
確定了男女主拆夥之後,清輝就不再想辦法對付男主,他並不固執自己的仇自己報,對借刀殺人接受良好。
與其針對顧思卓被人發現痕跡產生誤會,還不如靜靜的看著一切的發生,反正早早暴露奪嫡的野心很難有撿便宜機會,卻暴露了撿便宜心思的顧思卓,想必無論是誰上位都不太能容得下準備背後捅刀的他。
到時候他自幼堅持的野心徹底失敗,再被新帝惡意針對報複打壓結果自然不會好,過的很難比早早退出奪嫡明哲保身,還準備研究東西立功的清輝。
無論是從當前的現狀看,還是從流傳後世的名聲看。
為此清輝就特地在家裏陪伴逗弄自己剛剛出生,還算是個無齒之徒的長子,做足了慈父之態。
而外界奪嫡,最終登上皇位的,還是最為名正言順的太子。
說起來,太子的運氣也不知是好是壞,他本是皇帝與元後的嫡長子,沒有一個庶出的兄長添堵,占嫡又占長。
後來皇帝登基之後因為之前的兄弟不滿遇刺,還是元後奮不顧身替他擋了攻擊,卻因此而纏綿病榻。
皇帝感動之下,為了安慰被禦醫斷定命不久矣的皇後,也是因為見識了其他兄弟們的兇狠,覺得若是名分早定他的兒子們就能兄友弟恭,就把當時六七歲的嫡長子封為了太子。
隻可惜,後來元後終究是沒能撐過去去世,最開始兩年皇帝還掛念元後,對太子也頗為友善。
到了後來,有母妃在世尚且受寵的皇子,因為母妃之故能更多的接觸到皇帝,在皇帝心中地位得到提升。
而太子雖有太子的尊位,卻終究無人在後宮中幫襯一二,漸漸在皇帝心中開始失色有了諸多缺點。
而皇帝態度的變化,也養大了其他人的心思,最終製造了皇帝本想避免的兄弟鬩牆之事。
而皇帝也改變了曾經的想法,非但不再覺得兄弟鬩牆不好,反而覺得養蠱出來最終勝利的那個兒子,才會是他最為出色的繼承人。
非但沒有打壓兒子們的心思,反而還有意無意的放縱了一二,讓這些年輕的兒子們心中野心越發熾盛。
直到作為第三子的齊王,因為一次政治上的失誤,認識到自己天生性格有缺不是皇帝的料子,主動請封了嫡長子為世子,以此作為表態退出奪嫡之爭,成了悠閑王爺。
不過除了因為犯下錯誤,有自知之明主動退出的齊王,還有出去狩獵真的意外傷了腿的六皇子,其他的兄弟依舊在和太子相爭。
隻不過,爭了這麽多年,不知道那些想要奪嫡的皇子們,究竟有沒有後悔呢?
失去了顧思卓這個漁翁,沒有顧思卓暗地裏的煽風點火,太子就算有許多挑戰者,因為正統與自幼接受的就是這方麵的教育,最後終於在皇帝和一個新晉寵妃不慎馬上風之後,從太子成功晉升帝王。
而太子,麵對這些沒少給他添麻煩的弟弟,想必是不會太過友善的。
太子上位,對於齊王府來說是一件好事。
不僅因為他不像顧思卓一樣有意針對齊王府,還因為齊王之前透露消息的時候,就是選擇了這個代表著正統的哥哥,雖然太子不知道顧思卓的重要性,隻當是一個心大的弟弟,但是這種尊重正統而選擇他的行為,卻是頗受太子的青睞。
太子上位不久,把齊王這個弟弟封為親王之後,齊王就痛快的把爵位讓長子承繼,以便趁著新帝心情好,兒子能夠不降爵承襲,而果然,新帝認可了他的這一行為。
之後作為新任齊王的清輝,一方麵支持妻子與何素瑤合作,賺錢為兒子攢家底的行為,一方麵仿佛是為了表示自己的無害,加上妻子本就是工部侍郎的女兒,也研究起了工部相關的東西,表達自己好奇技淫巧而無心權力的無害姿態。
老齊王對此表示支持,無論新帝信不信任他,就憑新帝如今也有幾個兒子成年要步入朝政,新帝肯定更信任自己的兒子,他們這些宗室就不該太過染指權力。
他雖然沒有搶女主發明水泥玻璃香皂,發現土豆這類高產糧食,以及研究出曬鹽之法,研究出火藥的其他用處的功勞,但是他成功通過養在莊子上的那些工匠,以及照著記憶中的情況帶著提醒的高高在上的挑毛病提意見,成功的讓工匠改良了現有的農具。
以這個時代尊卑分明的情況,加上這些工匠本就是清輝癡迷上奇技淫巧之後,特地雇傭乃至於買迴來分別有雇傭的活契和賣身的死契的,地點和研究材料都是他提供的,這個功勞毫無疑問是屬於他的,就連那些工匠都這麽理所當然的認為。
清輝隻是給他們賞賜了錢財田地,順便給表現最為出色的兩人,運用了一個官身之後,所有人紛紛對他感恩戴德。
之後的這些年中,清輝就靠著這種因為經曆過現代社會,主要是知道以後會穿越真的研究過,知道工具的下一步進展方向,帶著點撥性質的挑毛病,成功改良了一種又一種工具。
甚至通過年年播種,每年從產量相較其他更高的種子中,一次次優中選優,成功種出了穩定傳承之後,依舊可以提高十分之一產量的種子。
十分之一看似不高,別說翻倍連一半都遠遠不到,遠遠無法和那些大拿相比,但是這一種進步,對於這個國家對於新帝來說依舊足夠驚喜。
與此同時,還沒有人懷疑清輝有問題,因為第一次改進清輝隻是單純的挑毛病,之後是清輝因為農具改進得了功勞,願意善待這些匠人,考慮到自己的功勞和他們的奇思妙想有關,不禁言論讓他們有什麽說什麽,才有了後來的工具改進。
就算是提高了產量的糧食,也是因為有一次去視察這些匠人的研究時,其中一個人無意中的一句:
“既然工具都可以一次次根據優點改進,不知道糧食能不能也這樣?”
才生出了挑選產量多的糧食作為種子,一次次優中選優挑選良種進行下一次耕種的想法,才得出了後來的成果。
就算是作為穿越女,並因為婚後夫君極為愛重她,並不禁止她的奇思妙想做出了不少研究發明,如今也有人為之立生祠的何素瑤,都沒有懷疑清輝的身份。
畢竟相較於她的四麵開花,清輝那是除了高產良種亂入之外,堅定不移的走工具改良的道路,也沒有露出和時代格格不入的地方,每一步都走的很穩重,符合這個時代的特色。
總之,他的每一次行為都有跡可循,其他人知道後,也隻道他這是善有善報。
若不是喜好這些奇技淫巧對於這方麵知識有所了解的他,願意貼近匠人親自去關心他們的研究,而不是派那些沒什麽文化的下人視察,就算匠人們有奇思妙想也肯定會錯過,如何能讓他抓住機會,一次又一次立下這偌大功勞。
有這些功勞在,不僅他的名聲可以一直傳承下去,真正的青史留名還不是一筆帶過,就連他的子孫後代,也可以躺在功勞簿上,就算國家變革改朝換代也大概率能夠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