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恢複更新。)


    ¥¥¥¥¥¥¥¥¥¥¥¥¥¥


    袁紹的小兒子病了。


    審配感到無比憤怒,70萬大軍花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消耗了無數的糧草,才集結在了一起。最終卻因為這個莫名其妙的原因,被袁紹就地解散,返迴了各自的領地。


    身處濮陽的王元聽到這個消息,終於鬆了一口氣。


    最近他的周邊地區很不寧靜。


    孫堅自從拿下了荊州之後,就開始對淮南、豫州地區虎視眈眈,發動了好幾次試探性的攻擊。鎮守豫州的上杉謙信、鎮守淮南的魯肅聯手擊退了孫堅的數次奇襲,甚至還發動了反擊,對荊州發起了攻擊。


    劉備在李斯的輔佐下,製訂出了符合自身情況的製度和發展戰略。他聽從李斯的建議,采用遠交近攻的策略,先後拿下了廬江、吳、會稽等地。同時,他還派人深入山越地區,采取剿撫並用的方式,收編了一部分山越勢力。


    曹操奪取了長安、雍州、涼州,開始大力發展騎兵。他以曹純為統領,組建了虎豹騎。遺憾的是,他領地內雖然有無數的戰馬,卻沒有足夠的糧草組建更多的騎兵部隊。


    “主公,我們沒有別的辦法了,隻能把戰馬賣給王元了。”荀彧很無奈地提出了建議。


    曹操和手下眾人都是一副便秘的表情,臉色很難看。


    王元也算是一個強敵了,賣戰馬給他,不就是資敵麽?可是自家的領地裏,洛陽、長安雖然在慢慢恢複,卻還是很貧窮。雍州、涼州地區本來就地廣人稀,無論是經濟、農業都十分地落後。


    曹操想要發展,就需要錢糧。他現在獲得錢糧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賣出領地內的戰馬。袁紹占據北方地區,從來都不缺少戰馬。其餘像張魯、劉璋、孫堅等人,不是不需要戰馬,就是買不起戰馬。


    “主公,現在的諸侯之中,隻有王元需要,並且有能力購買大量的戰馬。”荀彧再次提醒道:“為了我們的發展,咱們隻能這麽做了。”


    曹操歎息一聲,“唉,也隻好如此了。咱們這幾年雖然發展得不錯,但底子還是太薄了一些。”


    夏侯惇臉有怒色,“該死的袁紹,竟然因為小兒子生病了,就放棄了攻打王元的機會。”


    夏侯淵也是一副可惜的模樣,“誰說不是呢?王元才拿下淮南和豫州不久,需要時間來鞏固統治,必定會留下大量的兵力駐守。袁紹卻放棄了這個大好機會,給了王元喘息的時間。”


    曹操終止了眾人的議論,“好了,我們接下來的目標是漢中。至於袁紹和王元,就讓他們兩個死拚吧。袁紹兵力眾多,勢力龐大。王元良將無數,強於戰略。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那個時候,就輪到咱們出擊了。”


    眾將聽了曹操的話,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準備在袁紹和王元兩敗俱傷的時候,給予他們致命一擊。


    唯有荀彧與曹操對視一眼,眼中充滿了擔憂。


    曹操和袁紹是發小,對他十分了解。荀彧曾經投靠過袁紹,很明白袁紹的個性: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這樣的一個人,就算是兵力再多,又怎麽可能是征戰數年、未曾一敗的王元的對手?


    曹操剛才的話,無非是在安撫眾將,給他們一個美好的願景。漢中張魯,才是他的真正目標。


    濮陽。


    王元享受這蟬兒的按摩,“愛妃,你說這個袁紹,他是不是開掛了?70萬大軍,他究竟是從哪裏弄來的?”


    諸葛亮輕搖羽扇,“主公,冀州地區本來就少受戰亂,人口眾多。再加上幽州、並州等地,集結70萬大軍也是有可能的。”


    喝了一口茶水潤了潤嗓子,她繼續說道:“主公,現在討論袁紹的軍隊數量毫無意義。咱們應該趁著這個機會,拿下宛城。”


    宛城目前被張繡占據著。


    張濟在攻打宛城的時候,不幸身亡。他臨死前,將自己的兵權和家人全部交付給了侄子張繡。張繡占據宛城後,又拉攏了一些董卓的西涼舊部,在宛城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


    自從孫堅攻克荊州之後,張繡就不能獨善其身了。


    宛城是一個戰略要地,向西北可以進入關中境內,向東可以直達兗州。這裏又連結著荊州,可以說是四通八達。孫堅對於宛城這個戰略要地,同樣是誌在必得。


    王元稍一思索,立即做出了決定:“派趙雲率20000軍隊,以賈詡為軍師,拿下宛城。命趙雲、賈詡,盡量勸降張繡。”


    王元、趙雲、張繡均出自槍神童淵門下,他們是同門師兄弟。同時,賈詡智謀深遠,又是西涼人氏,和張繡算是半個老鄉。派趙雲、賈詡兩人前去,無輪是勸降也好,還是強取也罷,都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趙雲、賈詡接到命令後,立即帶兵向宛城進發。


    宛城。


    張繡此時愁眉苦臉,麵對孫堅的強勢進攻,宛城有些難以支撐。


    “徐將軍,你說咱們應該怎麽辦?是死守宛城,還是投降孫堅?”


    徐將軍不是別人,正是曾經伏擊了曹操的董卓大將徐榮。


    他沉思了一會兒,向張繡說道:“主公,這要看你的想法了。你若不想屈居他人之下,咱們就死守宛城。孫堅所率部隊都是荊州舊部,不擅長攻城。時間一久,他們自然會退去。


    若主公你沒有爭霸天下的想法,咱們倒也不是不能投降。隻是孫堅與咱們西涼軍有仇,他的部將祖茂曾死在華雄手中。要是投降的話,咱們往後的日子可不大好過。”


    張繡沒有多少野心,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爭霸天下是不可能的。然而孫堅勢大,就算這次能守得住,那麽下次,下下次呢?還能守得住宛城麽?叔父臨死前將部隊和家人都托付給了自己,難道就要這樣讓叔父的心血付之東流?


    徐榮說得很對,孫堅與西涼軍有仇。就算投降了他,西涼軍以後的日子恐怕也不會好過。更何況,孫堅是否會接受投降還是個未知數。


    張繡正躊躇不定的時候,忽然有下人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將軍,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唿哧唿哧~~~


    下人喘著粗氣,稍微平複了一下,才繼續稟告:“將軍,王元派遣趙雲為主帥,賈詡為軍師,率軍20000向咱們宛城打過來了!”


    張繡徹底蒙了。


    孫堅還好對付一些,畢竟他們不擅長攻城。但是王元軍,可就沒有那麽好應付了。這幾年,他駐紮在宛城,親眼看到了王元奪徐州、取豫州、滅袁術。如今王元派人攻打宛城,宛城真的是在劫難逃了。


    對於賈詡,張繡是心懷敬意的。當初就是賈詡獻策,他的叔父張濟才和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長安,免去了殺身之禍。這樣一個足智多謀的人做軍師,讓張繡還沒有開戰,心中先怯了三分。


    徐榮皺著眉頭,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想要不被消滅,就隻能投靠王元、孫堅其中的一方。


    他長出了一口氣,向張繡建議:“主公,宛城勢單力孤,實在是頂不住王元、孫堅的兩麵夾擊。以我看來,咱們還是投降王元吧。


    據說,王元、趙雲也是出自槍神童淵門下,與您有同門之誼。賈詡則是武威人氏,出自咱們西涼軍。與其投降與咱們有仇的孫堅,還不如投靠比較親近的王元。相信您投降之後,王元一定會重用的。”


    張繡心中也偏向於投靠王元,但心中還是有些猶豫。


    “我也覺得投降王元比較好。可是,王元與袁紹即將有一場大戰,王元兵少,恐怕不是袁紹的對手。”


    他的意思很明白,要是王元在接下來的大戰中失敗,他們西涼軍恐怕也難以幸免。到時候,隻怕還要再投降袁紹。


    徐榮笑道:“主公不必擔心,袁紹雖然兵多,未必就是王元的對手。如此天賜良機,他竟然因為小兒子生病就放過了,可見他何等愚蠢。像這樣缺乏決斷力的人,很可能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最終導致失敗。


    反觀王元,雖然兵少,但手下有關羽、張飛、黃忠、呂玲綺、、上杉謙信等名將,又有諸葛亮、織田信長、田豐、魯肅、賈詡、郭嘉、荀攸、諸葛瑾等人輔佐。依我看,王元一方的勝率反而較大。


    主公您現在主動投靠王元,是雪中送炭,必將受到重用。若是等到被趙雲打敗後,或是王元與袁紹分出勝負再投降,那地位可就差得太多了。”


    經徐榮這麽一分析,張繡腦中的思路頓時清晰了不少。


    袁紹兵多,卻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他也隻是家世比較顯赫,才有如今的地位和勢力。他手下的大將顏良、文醜,和王元手下的比起來,根本就不是對手。


    而王元呢,可謂是白手起家。討黃巾、討董卓、奪徐州……時至今日,已經擁有了青州、兗州、豫州、徐州、淮南五州之地。如此驕人的戰績,豈是袁紹那種世家子弟所能比擬的?


    張繡立即做出了決定,“好,咱們就投降王元!”


    於是,才出發不久的趙雲,很無奈地停止了進兵。孫堅久攻宛城不下,聽到張繡投降王元的消息,也很快撤離了宛城境內。


    曹操、孫堅、劉備都偃旗息鼓,靜待著王元與袁紹的大戰。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進擊的原住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椒鹽豆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椒鹽豆花並收藏進擊的原住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