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狐子,我就知道你定會活著迴來,無論五年還是五十年,我都等你。”
石狐子後退半步,晃了晃腦袋,卻隻用一眼就認出了她,她的臥蠶下也生著淡淡雀斑,和他自己一模一樣,她的那雙烏黑的眼睛,笑中閃著水光,清澈動人。
“都這麽大了,難道還不懂軍械重大,不能兒戲麽?!”石狐子衝上前,張口便一句訓斥。
橋廊上下安靜了。
秦鬱和公冉秋等人全都往那個方向看去,關於工程的討論暫時停止,工匠們在劍與戟交錯的園地裏,尋找那一絲曆經年歲之久與地域之遠而不斷的情感。
石狐子也濕了眼。
阿葁已經十三歲。
血脈是一縷柔軟的藕絲,卻比赤金還有韌性,即使,兩邊的人被碾碎了,揉爛了,在戰車的踐踏之下化為塵土,彼此也會因來日刮起的風,而在天空中相遇。
阿葁擦去眼淚,躍上階梯朝他們走來。
陽光之下,整座木橋的丹青都在變幻,雲紋流過夔獸的獨角,降在芳草人間。
阿葁走到石狐子麵前,攤開手臂,輕盈地轉了個圈,表示平平安安。石狐子把阿葁拽到自己懷中,輕顫著抱了抱,隻覺自己在地裂山崩之中接住了一粒露珠。
他接住了她,沒讓她摔碎。
“誰,誰讓你……”擁抱過後,石狐子定了定神,問道,“誰讓你穿成這樣?”
阿葁笑著卻不迴答,隻把目光挪向橋亭,躲過了這一問。她脫開石狐子的手,穿過侍衛和各國的工匠,走到菖蒲席前,脫去靴子,跪地,對公冉秋拜了三拜。
“太翁,狄寺工給我買了齊錦,安年姐也催我穿上,但阿葁無功,實在不敢受。”
公冉秋的目光慈愛。
石狐子看著阿葁在公冉秋身邊跪坐,忽也想起什麽,迴身看秦鬱。秦鬱點了點頭。石狐子拿出秦鬱給他練手的刻有桃花的短劍,走上前,雙手舉高,呈上。
“公冉大監,學徒石狐子複命,工藝沒有學成,粗淺說了些皮毛,隻能先以此劍相贈,感念大監五年來替我照顧阿葁,感念大監,今日,容我拔出石中之劍。”
公冉秋拿到劍,將其磨在扳指上。
聲音清脆,劍刃未見起卷。
“石狐子,汾郡所提的兵甲改良之策,就是你對五大夫公孫將軍說的?”
“是。”
“那你覺得該從何處切入?”
“劍器。”
石狐子答完這二字,很久都沒有聽到迴答,他微抬起臉,餘光瞥見公冉秋上揚的唇角。
周圍的工師議論紛紛。
原來這根火柴棍就是石狐子。
石狐子承著壓力,沒有亂動。
他終還是等到了公冉秋開口。
“臨危而不懼,是塊好料子,聽著,鹹陽城以後也是你的家了,不過,既然你說自己隻是皮毛,還需多磨礪,那我現在,先和你的先生談一談。”
石狐子應了一聲是。
秦鬱抬眸,看著公冉秋。
※※※※※※※※
秦鬱和白廿在席間坐穩之後,詔事府的得匠便都到齊,其餘閑雜紛紛退下。
詔事府與邦工室的會晤開始。
坐席間足足有三代人。
一盤顏料擺在案頭。
公冉秋笑歎一聲,拿起筆,懸在兩種顏色之間,猶豫很久,方才染了筆。
“秦工師名貫中原,卻處處受雀門迫害,而今入秦,是身不由己吧?”
秦鬱迴道:“秦國崛起,天下有目共睹,我入秦,是為施展抱負。”
公冉秋點了點頭。
“你可認得這個顏色?”
秦鬱道:“靛青。”
“嗯,不錯。”公冉秋起身,走到輿圖前,在渭水以北畫起線條,“用蓼藍的葉子,放到壇中發酵三十日,提取出的這種顏色,比蓼藍本身更加深沉純粹。”
白廿道:“青出於藍是自然的道理,公冉,你不要賣弄畫藝,還剩一萬工量,到底怎麽分配?這迴有秦工師加盟,你也應該允準詔事府推行新工藝了。”
秦鬱按住白廿的手臂,兩個人都沒再說話,安靜地等公冉秋的老手畫完線條。
“謝了,秦工師。”公冉秋說了下去,“我有番話,得對你坦言,希望你細聽。”
秦鬱道:“請講。”
公冉秋道:“秦國,一共隻有五片銅礦,兩片鐵礦,錫更是少的可憐。五十年前,我們被魏國壓在隴西,不得與中原通商,加之貴族圈地,私鬥成風,莫說將作府,就是宮司空那裏,窮得連雍城的宮殿都無法修繕,後來,商君來了,先後兩次頒布嚴法,腥風血雨,我,身為變法的存活者,一生惶惶,隻有三項成就。”
“你能見到的,自然是城北的那幾座宮殿,對,我其實是木匠出身,不過真正讓我感到自豪的,是你看不見的兩件事。其一,我通過分鑄的工藝,把秦劍加長至三尺半,並帶著我的弟子,跑遍五座冶城,造起了他們現在還在使用的爐房和範坊,之後,我細化了如今的軍工製度,使從工之人能受統一的管理。其二,也是我對不住白工師的地方,因為鐵礦不易開采,冶量跟不上,所以,對於鐵,邦府從來以製造並優化農具為先,而我呢,身為將作府大監,我支持了這項決策,繼續往鑄造青銅兵器方麵投入精力,並沒有給身為隴西同鄉的白工師一點好處。”
秦鬱安靜地聽著。
公冉秋又沾了些靛青,迴身作畫,握筆的手有些顫抖:“但是現在,不同了,秦國已經不那麽窮了,我這個老人,看見府庫充盈,人丁興旺,國家要養銳士了,才敢戰戰兢兢,向邦府提出改進計劃,並在今年拿到了工錢。有人說,我不服現在的大良造,因為他是魏人,這純屬胡說,隻要他是真心替秦國辦事,我豈會在乎他在哪裏出生?可惜的是,我這株蓼藍,已經榨不出汁水來了,隻能泡在壇子裏,看看能不能發酵出靛青,在我眼中,你們就是秦國的靛青,會走得比我更遠。今天,我留下這一萬工量,就是要讓你和白工師各領五千劍,試一試鋒芒,同樣的勞力與工錢,不管鑄還是鍛,誰能造出合適的,我自當告老,推其為‘大匠’。”
“公冉,你這是說什麽。”白廿道。
公冉秋道:“讓賢。”
秦鬱在那張羊皮輿圖上,看見了公冉用深藍的靛青所勾勒出的,夔獸的眼睛。
他自然知道公冉秋的高明之處,這番話,雖半字不提河東,卻始終不離其宗。
大良造設大匠之位,本是想淩駕於公冉之上,而公冉以隱退姿態參與大匠考核,看似讓賢,高風亮節,可實際在施工時,他可以掣肘的方麵要遠多於大良造。
這就是說,經此一手,除非公冉秋願意,否則,誰都不能當上這個“大匠”。
饒是如此,秦鬱仍深為其感動,他斷定自己已沒有別的捷徑可以走,必須迎著公冉的挑戰而上,用萬無一失的劍器向諸工室證明實力,才能真正打動公冉秋。
“好。”秦鬱道。
公冉秋點頭,又看向白廿。
“公冉,你放心,我定會讓你看見足以劈斷黑金的劍。”白廿抱拳,含淚道。
“隻願隴西兄弟,莫要再誤會我。”公冉秋長舒一口氣,提起酒壺往嘴裏倒。
秦鬱便也是這時插進了話。
“公冉,我還有條件,隻有你允諾了,我才能把後續的工圖和計劃交給你。”
公冉秋道:“我能為你做什麽?”
秦鬱說道:“三點。季夏之前,我需要在鹹陽的冶區之內普及一套新的度量衡,仲秋之前,我需要邦司空府的支持,在渭水北岸建造二十座能夠精密控製火候的爐房,在秋獲農時過後,我需要征召勞工八千,以及,與楚國的通商渠道。”
公冉秋道:“說的這麽具體,看來秦工師是早就想好要如何施展了。我替你爭取公文倒不難,可你光是準備都得耗費半年,五千的工量,能來得及完成麽?”
秦鬱道:“可以。”
“好。”公冉秋明眸如炬。
幾個人又確定了各種細節,直到傍晚,邦工室與詔事府的談話才算正式結束。
石狐子看著畫帛上的痕跡,心中感慨,哪怕一個小小點子的實現,都得花費如此多的心血,好在是,當他想到爐房造好,秦鬱就會教他用火,便又躊躇滿誌。
※※※※※※※※
宵禁時分,月明星稀,大院人影漸散。
石狐子把秦鬱推到劍石處,說道:“先生,你先在這裏發會呆,我馬上迴來。”
秦鬱原本真在發呆,聽到這句話,忽覺自己被拋棄了,迴頭叫人,人不見了。
“誒!青狐!”
石狐子跑到燈火通明的廊橋下麵,看見阿葁和一群女工嬉鬧著往迴走,影子料峭,一束一束從他麵前晃過。石狐子吹了個口哨。阿葁聽見,忙溜了過來。
“你平時都住哪裏?”石狐子問道,“方才先生和公冉大監都在,我不好多說話,也沒敢問你這些年過得如何,阿葁,搬來和我一起吧,這也是先生的意思。”
阿葁抿了抿唇。
石狐子道:“怎麽不說話。”
阿葁伸出手,替石狐子整理起淩亂的衣襟:“我在鐵兵工室和安年姐一起住,當年,太翁領我迴鹹陽城,我發了瘋似的恨他,甚至還想殺他,但,他依然對我很好,還收養了咱鄉裏很多人,我也長大,就跟著他了。”
石狐子道:“你射我那一箭,就是為了證明你長大了?不需要照顧了?”
阿葁噗嗤一笑,見石狐子也並非責怪自己的意思,反問道:“那你為何訓斥我?擺阿兄的威風?我早就會用長弓,半寸都不會偏差。”
石狐子道:“因為我就吃過這個虧。”
石狐子和阿葁聊起自己的經過。阿葁聽著聽著又紅了眼眶。石狐子不敢再說。
兩個人扯了些瑣碎。石狐子看著阿葁清雋的麵龐,忍不住再把她攬進懷中,這迴,他抱的很緊,很久,憑月亮落下也不再分離似的。阿葁揪緊了他的衣。
“阿葁,我們不會再分開。”
“嗯。”
“什麽時候,我請你在鹹陽城裏吃一頓好的酒菜如何,你是地主,你想地方。”
“好呀。”阿葁的眼睛很明亮。
其實投壺、蹴鞠、角抵類遊戲,石狐子都玩過,隻是他聽阿葁說了才知道,秦人尚武,每類遊戲有專門的場館組織管理,甚至鹹陽令都會參與其中。
如是,石狐子與阿葁約好時間,便轉迴到劍石處,打算推著秦鬱迴師門院子。
“先生,久等了。”
不想,秦鬱已經睡著。
石狐子後退半步,晃了晃腦袋,卻隻用一眼就認出了她,她的臥蠶下也生著淡淡雀斑,和他自己一模一樣,她的那雙烏黑的眼睛,笑中閃著水光,清澈動人。
“都這麽大了,難道還不懂軍械重大,不能兒戲麽?!”石狐子衝上前,張口便一句訓斥。
橋廊上下安靜了。
秦鬱和公冉秋等人全都往那個方向看去,關於工程的討論暫時停止,工匠們在劍與戟交錯的園地裏,尋找那一絲曆經年歲之久與地域之遠而不斷的情感。
石狐子也濕了眼。
阿葁已經十三歲。
血脈是一縷柔軟的藕絲,卻比赤金還有韌性,即使,兩邊的人被碾碎了,揉爛了,在戰車的踐踏之下化為塵土,彼此也會因來日刮起的風,而在天空中相遇。
阿葁擦去眼淚,躍上階梯朝他們走來。
陽光之下,整座木橋的丹青都在變幻,雲紋流過夔獸的獨角,降在芳草人間。
阿葁走到石狐子麵前,攤開手臂,輕盈地轉了個圈,表示平平安安。石狐子把阿葁拽到自己懷中,輕顫著抱了抱,隻覺自己在地裂山崩之中接住了一粒露珠。
他接住了她,沒讓她摔碎。
“誰,誰讓你……”擁抱過後,石狐子定了定神,問道,“誰讓你穿成這樣?”
阿葁笑著卻不迴答,隻把目光挪向橋亭,躲過了這一問。她脫開石狐子的手,穿過侍衛和各國的工匠,走到菖蒲席前,脫去靴子,跪地,對公冉秋拜了三拜。
“太翁,狄寺工給我買了齊錦,安年姐也催我穿上,但阿葁無功,實在不敢受。”
公冉秋的目光慈愛。
石狐子看著阿葁在公冉秋身邊跪坐,忽也想起什麽,迴身看秦鬱。秦鬱點了點頭。石狐子拿出秦鬱給他練手的刻有桃花的短劍,走上前,雙手舉高,呈上。
“公冉大監,學徒石狐子複命,工藝沒有學成,粗淺說了些皮毛,隻能先以此劍相贈,感念大監五年來替我照顧阿葁,感念大監,今日,容我拔出石中之劍。”
公冉秋拿到劍,將其磨在扳指上。
聲音清脆,劍刃未見起卷。
“石狐子,汾郡所提的兵甲改良之策,就是你對五大夫公孫將軍說的?”
“是。”
“那你覺得該從何處切入?”
“劍器。”
石狐子答完這二字,很久都沒有聽到迴答,他微抬起臉,餘光瞥見公冉秋上揚的唇角。
周圍的工師議論紛紛。
原來這根火柴棍就是石狐子。
石狐子承著壓力,沒有亂動。
他終還是等到了公冉秋開口。
“臨危而不懼,是塊好料子,聽著,鹹陽城以後也是你的家了,不過,既然你說自己隻是皮毛,還需多磨礪,那我現在,先和你的先生談一談。”
石狐子應了一聲是。
秦鬱抬眸,看著公冉秋。
※※※※※※※※
秦鬱和白廿在席間坐穩之後,詔事府的得匠便都到齊,其餘閑雜紛紛退下。
詔事府與邦工室的會晤開始。
坐席間足足有三代人。
一盤顏料擺在案頭。
公冉秋笑歎一聲,拿起筆,懸在兩種顏色之間,猶豫很久,方才染了筆。
“秦工師名貫中原,卻處處受雀門迫害,而今入秦,是身不由己吧?”
秦鬱迴道:“秦國崛起,天下有目共睹,我入秦,是為施展抱負。”
公冉秋點了點頭。
“你可認得這個顏色?”
秦鬱道:“靛青。”
“嗯,不錯。”公冉秋起身,走到輿圖前,在渭水以北畫起線條,“用蓼藍的葉子,放到壇中發酵三十日,提取出的這種顏色,比蓼藍本身更加深沉純粹。”
白廿道:“青出於藍是自然的道理,公冉,你不要賣弄畫藝,還剩一萬工量,到底怎麽分配?這迴有秦工師加盟,你也應該允準詔事府推行新工藝了。”
秦鬱按住白廿的手臂,兩個人都沒再說話,安靜地等公冉秋的老手畫完線條。
“謝了,秦工師。”公冉秋說了下去,“我有番話,得對你坦言,希望你細聽。”
秦鬱道:“請講。”
公冉秋道:“秦國,一共隻有五片銅礦,兩片鐵礦,錫更是少的可憐。五十年前,我們被魏國壓在隴西,不得與中原通商,加之貴族圈地,私鬥成風,莫說將作府,就是宮司空那裏,窮得連雍城的宮殿都無法修繕,後來,商君來了,先後兩次頒布嚴法,腥風血雨,我,身為變法的存活者,一生惶惶,隻有三項成就。”
“你能見到的,自然是城北的那幾座宮殿,對,我其實是木匠出身,不過真正讓我感到自豪的,是你看不見的兩件事。其一,我通過分鑄的工藝,把秦劍加長至三尺半,並帶著我的弟子,跑遍五座冶城,造起了他們現在還在使用的爐房和範坊,之後,我細化了如今的軍工製度,使從工之人能受統一的管理。其二,也是我對不住白工師的地方,因為鐵礦不易開采,冶量跟不上,所以,對於鐵,邦府從來以製造並優化農具為先,而我呢,身為將作府大監,我支持了這項決策,繼續往鑄造青銅兵器方麵投入精力,並沒有給身為隴西同鄉的白工師一點好處。”
秦鬱安靜地聽著。
公冉秋又沾了些靛青,迴身作畫,握筆的手有些顫抖:“但是現在,不同了,秦國已經不那麽窮了,我這個老人,看見府庫充盈,人丁興旺,國家要養銳士了,才敢戰戰兢兢,向邦府提出改進計劃,並在今年拿到了工錢。有人說,我不服現在的大良造,因為他是魏人,這純屬胡說,隻要他是真心替秦國辦事,我豈會在乎他在哪裏出生?可惜的是,我這株蓼藍,已經榨不出汁水來了,隻能泡在壇子裏,看看能不能發酵出靛青,在我眼中,你們就是秦國的靛青,會走得比我更遠。今天,我留下這一萬工量,就是要讓你和白工師各領五千劍,試一試鋒芒,同樣的勞力與工錢,不管鑄還是鍛,誰能造出合適的,我自當告老,推其為‘大匠’。”
“公冉,你這是說什麽。”白廿道。
公冉秋道:“讓賢。”
秦鬱在那張羊皮輿圖上,看見了公冉用深藍的靛青所勾勒出的,夔獸的眼睛。
他自然知道公冉秋的高明之處,這番話,雖半字不提河東,卻始終不離其宗。
大良造設大匠之位,本是想淩駕於公冉之上,而公冉以隱退姿態參與大匠考核,看似讓賢,高風亮節,可實際在施工時,他可以掣肘的方麵要遠多於大良造。
這就是說,經此一手,除非公冉秋願意,否則,誰都不能當上這個“大匠”。
饒是如此,秦鬱仍深為其感動,他斷定自己已沒有別的捷徑可以走,必須迎著公冉的挑戰而上,用萬無一失的劍器向諸工室證明實力,才能真正打動公冉秋。
“好。”秦鬱道。
公冉秋點頭,又看向白廿。
“公冉,你放心,我定會讓你看見足以劈斷黑金的劍。”白廿抱拳,含淚道。
“隻願隴西兄弟,莫要再誤會我。”公冉秋長舒一口氣,提起酒壺往嘴裏倒。
秦鬱便也是這時插進了話。
“公冉,我還有條件,隻有你允諾了,我才能把後續的工圖和計劃交給你。”
公冉秋道:“我能為你做什麽?”
秦鬱說道:“三點。季夏之前,我需要在鹹陽的冶區之內普及一套新的度量衡,仲秋之前,我需要邦司空府的支持,在渭水北岸建造二十座能夠精密控製火候的爐房,在秋獲農時過後,我需要征召勞工八千,以及,與楚國的通商渠道。”
公冉秋道:“說的這麽具體,看來秦工師是早就想好要如何施展了。我替你爭取公文倒不難,可你光是準備都得耗費半年,五千的工量,能來得及完成麽?”
秦鬱道:“可以。”
“好。”公冉秋明眸如炬。
幾個人又確定了各種細節,直到傍晚,邦工室與詔事府的談話才算正式結束。
石狐子看著畫帛上的痕跡,心中感慨,哪怕一個小小點子的實現,都得花費如此多的心血,好在是,當他想到爐房造好,秦鬱就會教他用火,便又躊躇滿誌。
※※※※※※※※
宵禁時分,月明星稀,大院人影漸散。
石狐子把秦鬱推到劍石處,說道:“先生,你先在這裏發會呆,我馬上迴來。”
秦鬱原本真在發呆,聽到這句話,忽覺自己被拋棄了,迴頭叫人,人不見了。
“誒!青狐!”
石狐子跑到燈火通明的廊橋下麵,看見阿葁和一群女工嬉鬧著往迴走,影子料峭,一束一束從他麵前晃過。石狐子吹了個口哨。阿葁聽見,忙溜了過來。
“你平時都住哪裏?”石狐子問道,“方才先生和公冉大監都在,我不好多說話,也沒敢問你這些年過得如何,阿葁,搬來和我一起吧,這也是先生的意思。”
阿葁抿了抿唇。
石狐子道:“怎麽不說話。”
阿葁伸出手,替石狐子整理起淩亂的衣襟:“我在鐵兵工室和安年姐一起住,當年,太翁領我迴鹹陽城,我發了瘋似的恨他,甚至還想殺他,但,他依然對我很好,還收養了咱鄉裏很多人,我也長大,就跟著他了。”
石狐子道:“你射我那一箭,就是為了證明你長大了?不需要照顧了?”
阿葁噗嗤一笑,見石狐子也並非責怪自己的意思,反問道:“那你為何訓斥我?擺阿兄的威風?我早就會用長弓,半寸都不會偏差。”
石狐子道:“因為我就吃過這個虧。”
石狐子和阿葁聊起自己的經過。阿葁聽著聽著又紅了眼眶。石狐子不敢再說。
兩個人扯了些瑣碎。石狐子看著阿葁清雋的麵龐,忍不住再把她攬進懷中,這迴,他抱的很緊,很久,憑月亮落下也不再分離似的。阿葁揪緊了他的衣。
“阿葁,我們不會再分開。”
“嗯。”
“什麽時候,我請你在鹹陽城裏吃一頓好的酒菜如何,你是地主,你想地方。”
“好呀。”阿葁的眼睛很明亮。
其實投壺、蹴鞠、角抵類遊戲,石狐子都玩過,隻是他聽阿葁說了才知道,秦人尚武,每類遊戲有專門的場館組織管理,甚至鹹陽令都會參與其中。
如是,石狐子與阿葁約好時間,便轉迴到劍石處,打算推著秦鬱迴師門院子。
“先生,久等了。”
不想,秦鬱已經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