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狐子剛才感受到彌漫的危機,轉瞬間,地動山搖,大廈將傾。四年之前殘酷的場景,突然又在他的腦海中浮現,喊殺,嘶吼,屍橫遍野……
全城的帶甲往城牆湧去,火光閃爍,階梯之上竄起一條又一條的赤蛇。
失去鼻子的工師露出猙獰笑容,他發瘋似的亂跑,一路滴著血,把火盆全都打翻。
“走水!走水啦!”
他在冶署的雄雄火焰之中狂笑。
他把自己燒死了。
大院,鴉犬逃散。
“先生,走還是留?!”姒妤道。
“留。”秦鬱決斷道,“找人救火,你隨我去門樓見張郡守,我有話要和他說。”
“好。”姒妤道。
秦鬱邁開腳步之時,石狐子配合甘棠打井水救火,已然把眾人轉至安全處。
石狐子道:“先生,我在這照顧大家,你且安心去,我記著,一人都不會少!”
秦鬱嗯了一聲,躍身上馬。
※※※※※※※※
門樓俯瞰戰場,烏茫茫的秦國銳士踩著新淤積的淺灘,在魏國軍營的箭矢雨中前進,其勢銳不可當,一登陸便擺出楔形之陣,衝開了魏軍第一道盾甲防線。
虎狼來了。
張曷站在城頭,手裏握著一把血劍。
這把劍卻不殺敵,隻殺逃跑的兵士。
他看見“龍”字大旗毅立營中,龍穀正用鼓聲和號角指揮汾郡三萬武卒英勇抵抗,他知道,大陣以成,秦軍有陷入之態,隻要龍穀主戰,門樓之上的他也必須用這道法擋住騷亂,堅守到秦軍撤退。
“張郡守。”
這時,秦鬱登上門樓。
血霧浮動,他穿行於甲胄之間,仿佛走在一隻嗜血巨獸的腥臭的口盆之中。
“張郡守,我是桃氏秦鬱,從垣郡應征來到汾郡,吳公鄉的姒妤是我的弟子。”
張曷的眼中布滿血絲。
“躲迴城中去!”
秦鬱擋在張曷麵前,鎮靜地說道:“張郡守,你守不住的,早降了吧。”
張曷道:“什麽?!”
姒妤道:“先生。”
若不是這聲先生,張曷的劍已經劈到秦鬱的臉上,此刻,刃離秦鬱隻有一寸。
“今夜,龍將軍或許可以贏。”秦鬱說道,“但你們所守護的魏國,早已不在。”
劍刃顫抖。
秦鬱道:“看來你自己也明白。”
“明白?明白個屁!”
良久良久,張曷笑了一聲,指著“龍”字大旗,說道:“你是什麽人,你知魏國萬一?當年,龍將軍帶領將士修建長城,依法為汾郡百姓免除徭役的時候,你可看見?將士退伍歸鄉,邦府依法在汾郡為他們授田,你可看見?我今日若投降,無非留住小命,可今後魏邑在執法之時會怎麽想?那百年前李相邦留下的法經就徹底毀了!我守的不是汾郡,是國法,我保不住魏國,可法能保住魏國!”
戰場,秦軍深深陷入魏國武卒的軍陣之中,失去了開始衝鋒時的銳氣,他們左衝右突,尋找方向,而魏軍軍令頻傳,武卒從秦軍的兩翼包抄,有合圍的趨勢。
城牆,魏兵的目光全集中在白發蒼蒼的龍穀身上,仿佛那是日中不落的太陽。
“死戰!”
秦鬱卻覺得,那隻是一個老人。
“張郡守以法為尊,定當注重履曆。你不妨查我的工籍,七年之前,昊陽,公子嗣意圖在當地興建一座無雅宮,百姓不肯,爆發械鬥,邦府不問緣由,據法經,直接將昊陽郡守及七千工人全部處死,幸好,我跑得快。”
“今年九月,我離開垣郡,則是因為,我那瘦得和柴火棍般的弟子,拿著一玩物,嚇破了雀門荊冶師的膽子,直逼司寇府下通緝令,幸好還是我跑得快,否則整個垣郡也要遭殃。”
“張郡守,王公為享樂,雀門為私產,而你心中的那部法經,雖然曾經讓魏國雄霸天下,但如今,已經淪為了王上以及諸臣剝削民力的腥臭工具。”
張曷的眼中,憤怒火光一點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幽深的恐懼。
秦鬱頓了一頓,接著說道:“龍老將軍盡忠,可歌可泣,然而我敢問張郡守一句,後軍糧草已經連續多久是短斤少兩?張郡守有沒有想過,或許,在你們浴血奮戰,守護魏國的時候,大梁的群臣正就盼著龍老將軍早日殞命,這樣,他們才能接替其位,瓜分國庫利益以讓私囊飽滿。張郡守,這是你要守護的魏國嗎?”
“小人!”
張曷大喝一聲。
“把這個小人關進囚牢!他娘的,這年頭,有條舌頭的都以為自己是個先生!”
姒妤道:“張郡守。”
張曷道:“人各有誌,所信若是一朝而棄,則枉為人,再多話,連你一起關!”
秦鬱在城頭說完混話,緊接著,便在陰冷的囚牢之中度過了一個不眠夜晚。
城外聒噪震動雲霄。
秦軍八千銳士在魏國武卒三萬人重圍之下全部失陷,然,正在武卒殲滅殘部之時,箭雨從天而降,秦國再發重甲騎兵五千,從武卒的後背碾壓而過,一舉將大旗砍倒,擊潰魏軍,後半夜,秦軍又發三千帶甲,架雲梯爬城牆,攻克汾郡。
天明時,龍穀戰死。
秦鬱依稀聽見木門嘩啦一聲響,他睜開眼,才發現張曷戴著枷鎖,坐在對麵。
“張郡守。”秦鬱雙手抓著木欄杆,探出臉,啞著嗓子說道,“我從不偽善,門樓的那番話,既是勸你,也是勸我自己。你有你要守的法經,我也有我必須走的道路,你我各為其事,卻仍有緣在囚牢中重逢,可見,命運還算公平。”
張曷啐了一口唾沫。
※※※※※※※※
城內所有的官署全部被秦國軍士占領,汾郡,成為秦國在河東的第一座城池。
百姓一無所知,隻看到城頭正紅旗幟全換成了玄黑,卻連上麵的字都不認識。
滿城傷患,晨霧淺紅。
秦軍不屠城,按順序登記戶籍。
太陽刺破雲層,照耀在被燒成一片廢墟的冶署。一列傷兵被抬了進來,眾人來不及逃跑,便被口音陌生的士兵吆喝著,升起爐火,準備為傷殘士兵烙傷口。
呻.吟此起彼伏,滿院子是血肉模糊,殘肢斷腿,早已分不清軍衣是紅還是黑。
姒妤迴冶署,見寧嬰和甘棠渾身血泥。
“姒妤,秦鬱呢!?”寧嬰道。
姒妤靜了一靜,說道:“城破之前,先生因在門樓勸降,被張郡守關入獄中,現秦國將軍聽說此事,有意放過我們,我們在這裏先不聲張,之後伺機行動。”
姒妤安頓完眾人,方才看見,石狐子的左臂也紮著布條,其上透出一道殷紅。
姒妤的神色複雜,說不出滋味。他是親眼見過寧嬰和甘棠殺人的,卻未想到,曾經在垣郡陪著秦亞放竹飛子,組織孩子們玩遊戲的石狐子,竟也手染鮮血了。
一夜之間,石狐子射殺了十四個人。
彼時,昏天黑地,大門轟然倒塌,師門六十餘人僅僅隻靠一堵殘垣為屏障,周圍的箭矢如冰雹落下,喊進攻的,喊死守的,窩裏自己鬥的,什麽聲音都有。
有人看見,秦亞的手腕上戴著鐲子。
那是申俞的夫人的嫁妝,本應傳女孩,然而,秦亞走時,夫人還是留給了他。
石狐子領著秦亞轉過土垣,拐角碰見一夥當地的刑徒,刑徒有意搶鐲子,紅著眼,喊了一聲殺,掄起劍和斧便是亂砍。石狐子手持弩機,眼都未眨,發了矢。
他自己也被砍破了胳膊。
“姒大哥,先生既然交代我保護秦亞,我便連那鐲子也不能放過。”石狐子說道,“人活在世上,總要有念想的。”
姒妤道:“我是問你疼不疼。”
石狐子道:“不疼。”
姒妤輕輕一聲歎息,點了點頭。他擔心的,除了體膚的傷,更是心裏的傷,可他看著麵前的石狐子,忽然又明白了,風雨洗去的隻是棱角,而一個人的鋒芒,幾經磨礪,反而會越來越銳利。
石狐子迴答完這句話,目光落在坐靠在台階前的一個秦國士兵的身子之上。
“姒大哥,我過去看看。”
※※※※※※※※
老漢用衣布按著士兵的肚子,一個狠勁,拔出了插在內裏的箭鏃。士兵咬破了唇,硬沒有發聲。老漢把箭簇放旁邊,用水清理士兵的傷口,取烙鐵將其燙焦。
士兵的額頭青筋暴起,手中始終緊緊握著銳士長劍,顯然是還沒有放下戒備。
石狐子認得秦國的長劍。
這卻是他第一次接近秦國銳士。
他自幼生在山裏,加之童年的記憶不全,以至於對秦國的印象其實一片空白。
直到此刻,提起秦國,他的腦海中也隻有昨日在城外看見的那些玄黑旗幟。秦人好玄,在深沉的黑色之中,滲入草木的青色,顯得端莊典雅又有生命之氣。
石狐子很難想象,一個被中原人鄙夷為虎狼的貧窮的國家,為何要喜好玄黑。
“誒,秦先生呢?”老漢發話打斷了石狐子,“你們不是都孝敬他麽,人呢?”
石狐子不應這話,蹲下身,拾起從秦國士兵體內取出的箭鏃。
箭鏃缺塊,可見是射進胃髒,被胃酸腐蝕了。鏃頭掛著一團烏黑的亂絲,可見在不久之前,這士兵吃了草。
“嚇著了你?”老漢見石狐子不吭聲,說道,“秦人餓的時候,吃草都能活。”
石狐子道:“秦人可畏。”
秦國士兵胸膛一顫,口中突然嘔出一口烏黑的血漿,死的時候,手仍握著劍。
老漢搖了搖頭,為士兵合眼,又從士兵腰間掏出一串箭鏃,示意給石狐子看。
“你也別以為,他有多麽尚勇,隻不過,每砍下一個魏武卒的頭顱,後軍登記之後,他就換這麽一個打孔的鏃,迴鄉,能得田一頃、宅一處、仆人一個。”
“原來,是這樣。”
石狐子陷入沉思。
麵對秦銳士,他突然想起了甘棠和魏武卒的百將,短短兩日,在河東與河西交界的這座城池裏,他覺得,自己親身經曆了兩個泱泱大國近百年的興衰與榮辱。
就在他眼前。
就像劍器的劈砍。
隻有足夠堅韌,才能保護土地和親人,隻有不停開拓出新,才能不落後挨打。
他默念了一遍詩經擊鼓的片段,那是帶走阿葁的士子留給他的,尋親的暗號。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可歎相距太遙遠,沒有緣分重相見。可歎分別太長久,無法堅定守誓言……這世上,有誰會孜孜不倦,用派遣學徒這樣隱忍的手段,去攻克魏國四庫兵器呢?
石狐子恍然,那位士子必是秦人。
定也是個出名的癡人,瘋子。
再想,師門之中,他是唯一知道秦鬱想去秦國的人,而現在,這位老漢在秦國的白帛上為他畫了一筆丹青,他才終於明白秦鬱的苦心。秦鬱走一步慮萬步,收他為徒,並非隻因可憐他,相反,是寄予厚望,想讓他成為師門連接秦國的橋。
他願意。
突然,指尖傳來一點溫熱。
石狐子低下頭,才發現是秦國銳士的血液在土地蔓延,漸漸染到自己的手上。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石狐子站起來,自唱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姒大哥,我們這就去見秦國將軍,你告訴他,我們有武卒兵器工圖,我用自己的弩機殺了十四人,告訴他,‘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全城的帶甲往城牆湧去,火光閃爍,階梯之上竄起一條又一條的赤蛇。
失去鼻子的工師露出猙獰笑容,他發瘋似的亂跑,一路滴著血,把火盆全都打翻。
“走水!走水啦!”
他在冶署的雄雄火焰之中狂笑。
他把自己燒死了。
大院,鴉犬逃散。
“先生,走還是留?!”姒妤道。
“留。”秦鬱決斷道,“找人救火,你隨我去門樓見張郡守,我有話要和他說。”
“好。”姒妤道。
秦鬱邁開腳步之時,石狐子配合甘棠打井水救火,已然把眾人轉至安全處。
石狐子道:“先生,我在這照顧大家,你且安心去,我記著,一人都不會少!”
秦鬱嗯了一聲,躍身上馬。
※※※※※※※※
門樓俯瞰戰場,烏茫茫的秦國銳士踩著新淤積的淺灘,在魏國軍營的箭矢雨中前進,其勢銳不可當,一登陸便擺出楔形之陣,衝開了魏軍第一道盾甲防線。
虎狼來了。
張曷站在城頭,手裏握著一把血劍。
這把劍卻不殺敵,隻殺逃跑的兵士。
他看見“龍”字大旗毅立營中,龍穀正用鼓聲和號角指揮汾郡三萬武卒英勇抵抗,他知道,大陣以成,秦軍有陷入之態,隻要龍穀主戰,門樓之上的他也必須用這道法擋住騷亂,堅守到秦軍撤退。
“張郡守。”
這時,秦鬱登上門樓。
血霧浮動,他穿行於甲胄之間,仿佛走在一隻嗜血巨獸的腥臭的口盆之中。
“張郡守,我是桃氏秦鬱,從垣郡應征來到汾郡,吳公鄉的姒妤是我的弟子。”
張曷的眼中布滿血絲。
“躲迴城中去!”
秦鬱擋在張曷麵前,鎮靜地說道:“張郡守,你守不住的,早降了吧。”
張曷道:“什麽?!”
姒妤道:“先生。”
若不是這聲先生,張曷的劍已經劈到秦鬱的臉上,此刻,刃離秦鬱隻有一寸。
“今夜,龍將軍或許可以贏。”秦鬱說道,“但你們所守護的魏國,早已不在。”
劍刃顫抖。
秦鬱道:“看來你自己也明白。”
“明白?明白個屁!”
良久良久,張曷笑了一聲,指著“龍”字大旗,說道:“你是什麽人,你知魏國萬一?當年,龍將軍帶領將士修建長城,依法為汾郡百姓免除徭役的時候,你可看見?將士退伍歸鄉,邦府依法在汾郡為他們授田,你可看見?我今日若投降,無非留住小命,可今後魏邑在執法之時會怎麽想?那百年前李相邦留下的法經就徹底毀了!我守的不是汾郡,是國法,我保不住魏國,可法能保住魏國!”
戰場,秦軍深深陷入魏國武卒的軍陣之中,失去了開始衝鋒時的銳氣,他們左衝右突,尋找方向,而魏軍軍令頻傳,武卒從秦軍的兩翼包抄,有合圍的趨勢。
城牆,魏兵的目光全集中在白發蒼蒼的龍穀身上,仿佛那是日中不落的太陽。
“死戰!”
秦鬱卻覺得,那隻是一個老人。
“張郡守以法為尊,定當注重履曆。你不妨查我的工籍,七年之前,昊陽,公子嗣意圖在當地興建一座無雅宮,百姓不肯,爆發械鬥,邦府不問緣由,據法經,直接將昊陽郡守及七千工人全部處死,幸好,我跑得快。”
“今年九月,我離開垣郡,則是因為,我那瘦得和柴火棍般的弟子,拿著一玩物,嚇破了雀門荊冶師的膽子,直逼司寇府下通緝令,幸好還是我跑得快,否則整個垣郡也要遭殃。”
“張郡守,王公為享樂,雀門為私產,而你心中的那部法經,雖然曾經讓魏國雄霸天下,但如今,已經淪為了王上以及諸臣剝削民力的腥臭工具。”
張曷的眼中,憤怒火光一點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幽深的恐懼。
秦鬱頓了一頓,接著說道:“龍老將軍盡忠,可歌可泣,然而我敢問張郡守一句,後軍糧草已經連續多久是短斤少兩?張郡守有沒有想過,或許,在你們浴血奮戰,守護魏國的時候,大梁的群臣正就盼著龍老將軍早日殞命,這樣,他們才能接替其位,瓜分國庫利益以讓私囊飽滿。張郡守,這是你要守護的魏國嗎?”
“小人!”
張曷大喝一聲。
“把這個小人關進囚牢!他娘的,這年頭,有條舌頭的都以為自己是個先生!”
姒妤道:“張郡守。”
張曷道:“人各有誌,所信若是一朝而棄,則枉為人,再多話,連你一起關!”
秦鬱在城頭說完混話,緊接著,便在陰冷的囚牢之中度過了一個不眠夜晚。
城外聒噪震動雲霄。
秦軍八千銳士在魏國武卒三萬人重圍之下全部失陷,然,正在武卒殲滅殘部之時,箭雨從天而降,秦國再發重甲騎兵五千,從武卒的後背碾壓而過,一舉將大旗砍倒,擊潰魏軍,後半夜,秦軍又發三千帶甲,架雲梯爬城牆,攻克汾郡。
天明時,龍穀戰死。
秦鬱依稀聽見木門嘩啦一聲響,他睜開眼,才發現張曷戴著枷鎖,坐在對麵。
“張郡守。”秦鬱雙手抓著木欄杆,探出臉,啞著嗓子說道,“我從不偽善,門樓的那番話,既是勸你,也是勸我自己。你有你要守的法經,我也有我必須走的道路,你我各為其事,卻仍有緣在囚牢中重逢,可見,命運還算公平。”
張曷啐了一口唾沫。
※※※※※※※※
城內所有的官署全部被秦國軍士占領,汾郡,成為秦國在河東的第一座城池。
百姓一無所知,隻看到城頭正紅旗幟全換成了玄黑,卻連上麵的字都不認識。
滿城傷患,晨霧淺紅。
秦軍不屠城,按順序登記戶籍。
太陽刺破雲層,照耀在被燒成一片廢墟的冶署。一列傷兵被抬了進來,眾人來不及逃跑,便被口音陌生的士兵吆喝著,升起爐火,準備為傷殘士兵烙傷口。
呻.吟此起彼伏,滿院子是血肉模糊,殘肢斷腿,早已分不清軍衣是紅還是黑。
姒妤迴冶署,見寧嬰和甘棠渾身血泥。
“姒妤,秦鬱呢!?”寧嬰道。
姒妤靜了一靜,說道:“城破之前,先生因在門樓勸降,被張郡守關入獄中,現秦國將軍聽說此事,有意放過我們,我們在這裏先不聲張,之後伺機行動。”
姒妤安頓完眾人,方才看見,石狐子的左臂也紮著布條,其上透出一道殷紅。
姒妤的神色複雜,說不出滋味。他是親眼見過寧嬰和甘棠殺人的,卻未想到,曾經在垣郡陪著秦亞放竹飛子,組織孩子們玩遊戲的石狐子,竟也手染鮮血了。
一夜之間,石狐子射殺了十四個人。
彼時,昏天黑地,大門轟然倒塌,師門六十餘人僅僅隻靠一堵殘垣為屏障,周圍的箭矢如冰雹落下,喊進攻的,喊死守的,窩裏自己鬥的,什麽聲音都有。
有人看見,秦亞的手腕上戴著鐲子。
那是申俞的夫人的嫁妝,本應傳女孩,然而,秦亞走時,夫人還是留給了他。
石狐子領著秦亞轉過土垣,拐角碰見一夥當地的刑徒,刑徒有意搶鐲子,紅著眼,喊了一聲殺,掄起劍和斧便是亂砍。石狐子手持弩機,眼都未眨,發了矢。
他自己也被砍破了胳膊。
“姒大哥,先生既然交代我保護秦亞,我便連那鐲子也不能放過。”石狐子說道,“人活在世上,總要有念想的。”
姒妤道:“我是問你疼不疼。”
石狐子道:“不疼。”
姒妤輕輕一聲歎息,點了點頭。他擔心的,除了體膚的傷,更是心裏的傷,可他看著麵前的石狐子,忽然又明白了,風雨洗去的隻是棱角,而一個人的鋒芒,幾經磨礪,反而會越來越銳利。
石狐子迴答完這句話,目光落在坐靠在台階前的一個秦國士兵的身子之上。
“姒大哥,我過去看看。”
※※※※※※※※
老漢用衣布按著士兵的肚子,一個狠勁,拔出了插在內裏的箭鏃。士兵咬破了唇,硬沒有發聲。老漢把箭簇放旁邊,用水清理士兵的傷口,取烙鐵將其燙焦。
士兵的額頭青筋暴起,手中始終緊緊握著銳士長劍,顯然是還沒有放下戒備。
石狐子認得秦國的長劍。
這卻是他第一次接近秦國銳士。
他自幼生在山裏,加之童年的記憶不全,以至於對秦國的印象其實一片空白。
直到此刻,提起秦國,他的腦海中也隻有昨日在城外看見的那些玄黑旗幟。秦人好玄,在深沉的黑色之中,滲入草木的青色,顯得端莊典雅又有生命之氣。
石狐子很難想象,一個被中原人鄙夷為虎狼的貧窮的國家,為何要喜好玄黑。
“誒,秦先生呢?”老漢發話打斷了石狐子,“你們不是都孝敬他麽,人呢?”
石狐子不應這話,蹲下身,拾起從秦國士兵體內取出的箭鏃。
箭鏃缺塊,可見是射進胃髒,被胃酸腐蝕了。鏃頭掛著一團烏黑的亂絲,可見在不久之前,這士兵吃了草。
“嚇著了你?”老漢見石狐子不吭聲,說道,“秦人餓的時候,吃草都能活。”
石狐子道:“秦人可畏。”
秦國士兵胸膛一顫,口中突然嘔出一口烏黑的血漿,死的時候,手仍握著劍。
老漢搖了搖頭,為士兵合眼,又從士兵腰間掏出一串箭鏃,示意給石狐子看。
“你也別以為,他有多麽尚勇,隻不過,每砍下一個魏武卒的頭顱,後軍登記之後,他就換這麽一個打孔的鏃,迴鄉,能得田一頃、宅一處、仆人一個。”
“原來,是這樣。”
石狐子陷入沉思。
麵對秦銳士,他突然想起了甘棠和魏武卒的百將,短短兩日,在河東與河西交界的這座城池裏,他覺得,自己親身經曆了兩個泱泱大國近百年的興衰與榮辱。
就在他眼前。
就像劍器的劈砍。
隻有足夠堅韌,才能保護土地和親人,隻有不停開拓出新,才能不落後挨打。
他默念了一遍詩經擊鼓的片段,那是帶走阿葁的士子留給他的,尋親的暗號。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可歎相距太遙遠,沒有緣分重相見。可歎分別太長久,無法堅定守誓言……這世上,有誰會孜孜不倦,用派遣學徒這樣隱忍的手段,去攻克魏國四庫兵器呢?
石狐子恍然,那位士子必是秦人。
定也是個出名的癡人,瘋子。
再想,師門之中,他是唯一知道秦鬱想去秦國的人,而現在,這位老漢在秦國的白帛上為他畫了一筆丹青,他才終於明白秦鬱的苦心。秦鬱走一步慮萬步,收他為徒,並非隻因可憐他,相反,是寄予厚望,想讓他成為師門連接秦國的橋。
他願意。
突然,指尖傳來一點溫熱。
石狐子低下頭,才發現是秦國銳士的血液在土地蔓延,漸漸染到自己的手上。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石狐子站起來,自唱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姒大哥,我們這就去見秦國將軍,你告訴他,我們有武卒兵器工圖,我用自己的弩機殺了十四人,告訴他,‘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