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方詳細的兵力部署普通百姓怎麽能知道?
可現在已沒人在乎。
類似的言論已經傳了有一段時間,從梁國在邊境集結兵力起就開始了。
並非是他們不信任自己的屬國,實在是梁國做出的事情失了民心。
大寧這邊是施以仁政,元武帝親來下了旨意。
給地給糧,修建民房,還免徭役減賦稅。
可梁國又做了什麽呢?
把老弱婦孺驅趕出國,卻把輕年力壯強征入軍伍!
連孩子都不放過!
起征年齡越來越低,甚至被稱為是童子軍!
連這等喪盡天良的事情都能做的出來,還有什麽是做不出來的?
這些謠言也不算謠言,是真的有可能發生!
他們好不容易得來的安居生活就要被破壞,在這些謠言之下他們極其不安……
“這就是人為製造恐慌。”
關寧開口道:“要讓安居在北林行省的百姓感覺到害怕,覺得梁軍就是入侵者!”
在他麵前是一百多個禮部講讀人。
行至源州,中途休整。
趁著間隙關寧給這些講讀人培訓講課。
這是一個大局!
從他上次來北林行省就開始布局鋪墊,到現在要真正展現。
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這可不是一句空話,而他要利用的就是民心。
“你們有什麽不懂,可以直接提問。”
關寧淡笑著,完全是教書先生的模樣。
“您是說有意散播敵情,故意放出梁軍惡行,讓北林行省的居民排斥他們?”
“排斥到抵製,到跟我們統一戰線,甚至主動守衛北林行省。”
“對。”
關寧很滿意。
這是一個很有悟性的學員,已然知曉他的意圖。
“可這樣做,是不是有些……”
“你想說什麽?”
“卑鄙無恥,操縱民意,利用民心,借梁人而攻梁?”
關寧的反問,讓好幾個人都低下了頭。
很明顯這幾個都算是菜鳥,大多數人的麵色都很平靜。
講讀人的能力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站位。
關寧知道必須要給做好思想工作。
這百餘講讀人,若是用好了可抵十萬兵。
“朕確實是利用了梁民,可朕的仁慈也是從心,你們可知為了收容梁民付出多少?朕確實是用一些手段心計,可也是為了戰爭勝利。”
“魏梁二國是要攻占大寧,到了那時,我大寧又會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
說到這裏,先前那幾個有異議的頭垂的更低了。
這一次是羞愧。
他們的心態才開始轉變。
這是戰爭,勝利才是前提。
關寧為不在多言,他開口道:“即將進入北林行省,你們不必去前線,就按事先安排,去往各地,按朕教授你們的去宣講。”
“一個原則,大寧是為保衛北林而戰,是為保護他們而戰,並會死戰到底!”
“爾等可明白?”
“明白!”
“那出發吧,會有人帶著你們。”
關寧起身結束了最後一課。
禮部出來的資深講讀人,具有極強的煽動誘導能力。
他要的結果就是以梁人製梁,這是攻心之計!
早前他來北林行省時,施以仁政收容梁民。
可梁國為了加大寧負擔,減梁國積弊,把老弱婦幼驅趕到北林行省。
大寧來者不拒,也因此得到民心,這讓梁國民心盡失。
在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所在。
這些老弱婦孺的親屬就可能被強征入伍,現就在梁軍中欲要攻打大寧。
可當他們得知自己的母親,妻子女兒就在敵營,他們還能拿起武器嗎?
可他也不會強逼,而是要這些梁人自發抵製,這就需要一些手段了……
關寧又何嚐不知堅守北林有多麽艱難。
可他必須要這樣做。
即使最後不得已放棄,也要毀梁軍戰心……
又休整了兩日,關寧便再次啟程,這一路他也不敢停歇,按照預估,很可能會跟朱溫差不多時日到達邊境。
過了源州就是北林行省,隨行百餘講讀人分散離開。
他們要去往梁民聚居出宣講散播,用他們的老本行去引導梁民……
關寧則是直奔邊境。
沿途他也沒有隱瞞蹤跡,反而有意宣傳。
大寧皇帝親至,並非為了禦駕親征,而是為了堅守北林,保民平安。
聞之梁民無不感慨莫名。
若是沒有先前施仁之舉,放出此言定無人相信。
可這兩年來,大寧所做義舉有目共睹,這可是實實在在的。
又有近日言傳沸騰。
大寧跟梁軍兵力差距巨大,且糧草短缺,堅守北林無異做夢。
北林行省已被包圍,在這等情勢下,大寧皇帝依舊逆風而行,實乃大義。
這一路招搖,並有意放言,梁民越發覺得有愧。
局勢危機到這種程度,大寧都未強征他們一粒米,也未強征入伍,甚至連民役都沒有征。
這若是放到梁國。
他們何來安定?
怕是米缸都能被搶空。
再想北林行省就要被攻占,心中惶恐越發嚴重。
想想梁軍過境,必然是征糧征壯丁。
這都是有過先例,他們為何逃荒至此,不就是這個原因嗎。
不行!
北林行省絕不能破!
不少人都有此想法,恰逢這時有義士站出,將要前往邊境,抵禦敵寇!
有人帶頭,原住梁民年輕力壯者紛紛響應,自住追隨關寧隊伍前往邊境……
“陛下,在我們隊後追隨者已有百餘人,叫喊著要跟著您去前線,其中竟有梁國老兵。”
隨行的禦林軍統領樓簡到關寧身邊稟報。
他們都騎著馬。
後麵有人跟著跑,不用稟報,迴頭就能看到。
人當然跑不過馬,是關寧下令有意壓下速度,讓這些人跟上。
作用開始顯現了,不過這還不夠。
“不用理會,他們想跟就跟著,還可以給些吃食。”
“您不去見見嗎?”
“快要到省城了吧?”
“快了。”
“到了省城停駐的時候再見他們。”
省城人多,讓更多的人見到,才能更好的宣揚。
行進速度更慢了。
他的隊伍本身就備受關注,又有尾後多人跟隨。
沿途有人詢問,自有專人解釋,原來是有義士行義舉。
省城周邊不似窮鄉僻壤,沿途多見人煙,加入者越來越多,等到省城時,竟已有幾百人……
可現在已沒人在乎。
類似的言論已經傳了有一段時間,從梁國在邊境集結兵力起就開始了。
並非是他們不信任自己的屬國,實在是梁國做出的事情失了民心。
大寧這邊是施以仁政,元武帝親來下了旨意。
給地給糧,修建民房,還免徭役減賦稅。
可梁國又做了什麽呢?
把老弱婦孺驅趕出國,卻把輕年力壯強征入軍伍!
連孩子都不放過!
起征年齡越來越低,甚至被稱為是童子軍!
連這等喪盡天良的事情都能做的出來,還有什麽是做不出來的?
這些謠言也不算謠言,是真的有可能發生!
他們好不容易得來的安居生活就要被破壞,在這些謠言之下他們極其不安……
“這就是人為製造恐慌。”
關寧開口道:“要讓安居在北林行省的百姓感覺到害怕,覺得梁軍就是入侵者!”
在他麵前是一百多個禮部講讀人。
行至源州,中途休整。
趁著間隙關寧給這些講讀人培訓講課。
這是一個大局!
從他上次來北林行省就開始布局鋪墊,到現在要真正展現。
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這可不是一句空話,而他要利用的就是民心。
“你們有什麽不懂,可以直接提問。”
關寧淡笑著,完全是教書先生的模樣。
“您是說有意散播敵情,故意放出梁軍惡行,讓北林行省的居民排斥他們?”
“排斥到抵製,到跟我們統一戰線,甚至主動守衛北林行省。”
“對。”
關寧很滿意。
這是一個很有悟性的學員,已然知曉他的意圖。
“可這樣做,是不是有些……”
“你想說什麽?”
“卑鄙無恥,操縱民意,利用民心,借梁人而攻梁?”
關寧的反問,讓好幾個人都低下了頭。
很明顯這幾個都算是菜鳥,大多數人的麵色都很平靜。
講讀人的能力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站位。
關寧知道必須要給做好思想工作。
這百餘講讀人,若是用好了可抵十萬兵。
“朕確實是利用了梁民,可朕的仁慈也是從心,你們可知為了收容梁民付出多少?朕確實是用一些手段心計,可也是為了戰爭勝利。”
“魏梁二國是要攻占大寧,到了那時,我大寧又會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
說到這裏,先前那幾個有異議的頭垂的更低了。
這一次是羞愧。
他們的心態才開始轉變。
這是戰爭,勝利才是前提。
關寧為不在多言,他開口道:“即將進入北林行省,你們不必去前線,就按事先安排,去往各地,按朕教授你們的去宣講。”
“一個原則,大寧是為保衛北林而戰,是為保護他們而戰,並會死戰到底!”
“爾等可明白?”
“明白!”
“那出發吧,會有人帶著你們。”
關寧起身結束了最後一課。
禮部出來的資深講讀人,具有極強的煽動誘導能力。
他要的結果就是以梁人製梁,這是攻心之計!
早前他來北林行省時,施以仁政收容梁民。
可梁國為了加大寧負擔,減梁國積弊,把老弱婦幼驅趕到北林行省。
大寧來者不拒,也因此得到民心,這讓梁國民心盡失。
在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所在。
這些老弱婦孺的親屬就可能被強征入伍,現就在梁軍中欲要攻打大寧。
可當他們得知自己的母親,妻子女兒就在敵營,他們還能拿起武器嗎?
可他也不會強逼,而是要這些梁人自發抵製,這就需要一些手段了……
關寧又何嚐不知堅守北林有多麽艱難。
可他必須要這樣做。
即使最後不得已放棄,也要毀梁軍戰心……
又休整了兩日,關寧便再次啟程,這一路他也不敢停歇,按照預估,很可能會跟朱溫差不多時日到達邊境。
過了源州就是北林行省,隨行百餘講讀人分散離開。
他們要去往梁民聚居出宣講散播,用他們的老本行去引導梁民……
關寧則是直奔邊境。
沿途他也沒有隱瞞蹤跡,反而有意宣傳。
大寧皇帝親至,並非為了禦駕親征,而是為了堅守北林,保民平安。
聞之梁民無不感慨莫名。
若是沒有先前施仁之舉,放出此言定無人相信。
可這兩年來,大寧所做義舉有目共睹,這可是實實在在的。
又有近日言傳沸騰。
大寧跟梁軍兵力差距巨大,且糧草短缺,堅守北林無異做夢。
北林行省已被包圍,在這等情勢下,大寧皇帝依舊逆風而行,實乃大義。
這一路招搖,並有意放言,梁民越發覺得有愧。
局勢危機到這種程度,大寧都未強征他們一粒米,也未強征入伍,甚至連民役都沒有征。
這若是放到梁國。
他們何來安定?
怕是米缸都能被搶空。
再想北林行省就要被攻占,心中惶恐越發嚴重。
想想梁軍過境,必然是征糧征壯丁。
這都是有過先例,他們為何逃荒至此,不就是這個原因嗎。
不行!
北林行省絕不能破!
不少人都有此想法,恰逢這時有義士站出,將要前往邊境,抵禦敵寇!
有人帶頭,原住梁民年輕力壯者紛紛響應,自住追隨關寧隊伍前往邊境……
“陛下,在我們隊後追隨者已有百餘人,叫喊著要跟著您去前線,其中竟有梁國老兵。”
隨行的禦林軍統領樓簡到關寧身邊稟報。
他們都騎著馬。
後麵有人跟著跑,不用稟報,迴頭就能看到。
人當然跑不過馬,是關寧下令有意壓下速度,讓這些人跟上。
作用開始顯現了,不過這還不夠。
“不用理會,他們想跟就跟著,還可以給些吃食。”
“您不去見見嗎?”
“快要到省城了吧?”
“快了。”
“到了省城停駐的時候再見他們。”
省城人多,讓更多的人見到,才能更好的宣揚。
行進速度更慢了。
他的隊伍本身就備受關注,又有尾後多人跟隨。
沿途有人詢問,自有專人解釋,原來是有義士行義舉。
省城周邊不似窮鄉僻壤,沿途多見人煙,加入者越來越多,等到省城時,竟已有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