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
這位鄭禦史剛提拔不久,負責西北兩州,多有奏本也正常。
“啟奏陛下,西北大旱,朝廷每年撥付,然國庫不豐,恐難支撐賑濟,臣以為欲要國庫豐盈,當開源節流。”
“開源之道,陛下已推行農莊法,開辟我朝與南蠻商路等,皆為良策,臣實難想出,倒是節流略有些許拙見。”
“陛下返朝,下令增設驛所,然我朝驛所本就人員臃腫,大多閑置,本為公用,卻為民用,本為民用,卻為私用,驛所頹廢,無所建樹,臣以為可停止建設,加以裁撤,每年至少可省下三十萬兩。”
“有這節省的錢用於賑濟不是更好。”
這番話落下引起一陣寂靜。
加設驛所確實是關寧從北林行省返迴時下的旨意。
驛所,用於遞送使客,飛報軍情,轉運軍需物資。
這也是關寧為戰爭做準備的一項要務。
加設驛所花費頗大這倒是真的,但關寧並沒覺得有什麽問題。
朝廷要實現上行下效,驛所是最為重要的環節。
古代交通不便,從一地到另一地,需要較長時間,萬一有緊急軍情公文,怎麽能最快送到上京。
所依賴的就是驛所。
邊境起了戰事,過三個月他才收到稟奏,黃花菜都涼了!
國家越大,驛所的需求越大也愈發重要!
最新繪製的驛所分布圖是經過近一年的規劃才做出來,涵蓋了全國各地的要地連接,是實現上行下效的基礎。
尤其是邊境之處,最快七天七夜就能把戰情送至上京。
通過驛站換人換馬晝夜不停的跑,就好像接力賽一樣。
關寧知道建驛所維持運營有花銷,因而除軍驛和公驛外,還建了民驛。
民驛實際上是起到了前世物流快遞的作用,也是連接兩地的重要渠道。
流通才能促進經濟發展。
民驛的出現實現了這一點。
最重要的是民驛是盈利的,可用來維持軍驛和公驛的消耗。
這也沒問題。
關寧注意到的是鄭禦史口中提及的一句話。
公驛用作民驛,民驛用作私驛。
這才是問題所在。
思緒閃過,關寧開口道:“驛所之利之用,朕無需多言,所謂節流也不能砍國家建設,鄭禦史休要再提。”
他一句話堵住了鄭修的嘴。
不提不是不在意,隻是不想在朝堂議。
他暗自留了個心眼。
鄭修欲言又止,但被頂頭上司左都禦史周睿淵製止了。
就你話多?
陛下說不要提就不要提了。
你以為陛下是昏君,聽不進諫言?
看著吧,等下了朝陛下就會私查了,點到為止即可。
在朝堂上扯一通,把實情都傳了出去,不是讓人有準備嗎?
接下來,關寧又例行聽了幾番奏報,大多是推行農莊法引起事端……
結束了朝議,迴到內閣。
關寧如曹睿淵所想,立即召來了人詢問詳情。
“西北大旱已有近兩年,朝廷每年都有撥付,可有具體數目。”
“有!”
薛慶直接拿出了一個冊子。
這一幕看得旁人目瞪口呆,怪不得人家深受皇恩,陛下有所想提前就準備好了。
隻是朝議上提了一嘴而已。
服氣了!
他們發現這薛慶跟他爹薛懷仁越來越像。
說起老首輔,近年身體倒是越來越差,幾乎到了長時間臥床的程度。
不過也算是高齡了。
前吏部尚書盧照齡都已然作古。
陛下時常去看望,薛慶的孩子被接到皇宮做了皇子伴讀。
可以預見,薛家將在很久以後都能深受皇恩。
從開始的不服到現在的服氣,朝中人也都明白了。
薛家能深受皇恩,並非是有五個女兒入了後宮,而是有如此身份,依舊不驕不躁。
薛慶說是史上最強國丈都毫不為過,可從未聽過有什麽僭越之舉,你想要彈劾你都找不到理由……
這樣的人陛下不用,還能用誰?
幾人遐想。
關寧已經看起了留底冊子。
他是體恤民情的皇帝,也是愛民如子的皇帝。
西北已經連著兩年幹旱,今年五月至七月,又是滴雨未落,又是大旱的光景。
之前他就有下令賑災,每年撥付糧食,並讓李福主政的宜州實行對口幫扶。
即在有所需的情況下提供一些援助。
僅是朝廷運往的賑濟糧就有二十三萬石!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了!
這些年隨著以工代賑興修水利等各種惠民政令的實施,中州,南方,西南幾州連年豐收,稅務多次整頓之後,朝廷也能收上稅糧,倒是略有充盈,這才有餘力賑濟西北。
可現在看來,卻成了個無底洞!
接連賑災,還是不足。
關寧皺起了眉頭,這其中怕是有問題……
他抬起頭看向了趙南星。
“之前那個分管西北的禦史是因何替換?”
“去了一趟西北染了惡疾死了。”
關寧又看向了周睿淵。
“此事屬實?”
“據查報是這樣。”
“陛下是懷疑這其中有問題?”
“能沒問題嗎?”
關寧開口道:“朝廷一直賑災一直不足,這個無底洞難道就填不滿了?”
涉及糧食的事就是大事!
為戰爭準備再多的糧食都怕不足,每一石糧都要保證用到刀刃上。
他現在想盡辦法,絞盡腦汁從全國籌糧增產。
還沒在上京打了轉,就要賑濟西北。
這能受的了?
西北貧瘠,這些年來邊境也沒什麽戰事,跟西域那邊也相安無事,在全國乃至朝廷的存在感都很低。
關寧想過發展振興,但成本太高,也沒有這麽多精力。
現在看來是成了漏網之魚。
見關寧神情嚴峻,薛慶問道:“那這次的賑濟糧還發不發?”
“等等再說。”
關寧開口道:“朕近日閑來無事,親自去看看。”
“您要親自前往?”
幾人相視神情錯愕。
陛下又要出巡了。
“這大窟窿已經補了兩年,西北大旱,朕理應前往體察民情,順路看看驛所情況,是否如鄭修所言那般。”
眾人聽聞,暗自點頭。
陛下在朝堂上製止,果然是要私下查訪。
“朕此次外出欲要私訪,爾等不可聲張。”
他一直都有微服私訪的想法,這次正好能實現……
這位鄭禦史剛提拔不久,負責西北兩州,多有奏本也正常。
“啟奏陛下,西北大旱,朝廷每年撥付,然國庫不豐,恐難支撐賑濟,臣以為欲要國庫豐盈,當開源節流。”
“開源之道,陛下已推行農莊法,開辟我朝與南蠻商路等,皆為良策,臣實難想出,倒是節流略有些許拙見。”
“陛下返朝,下令增設驛所,然我朝驛所本就人員臃腫,大多閑置,本為公用,卻為民用,本為民用,卻為私用,驛所頹廢,無所建樹,臣以為可停止建設,加以裁撤,每年至少可省下三十萬兩。”
“有這節省的錢用於賑濟不是更好。”
這番話落下引起一陣寂靜。
加設驛所確實是關寧從北林行省返迴時下的旨意。
驛所,用於遞送使客,飛報軍情,轉運軍需物資。
這也是關寧為戰爭做準備的一項要務。
加設驛所花費頗大這倒是真的,但關寧並沒覺得有什麽問題。
朝廷要實現上行下效,驛所是最為重要的環節。
古代交通不便,從一地到另一地,需要較長時間,萬一有緊急軍情公文,怎麽能最快送到上京。
所依賴的就是驛所。
邊境起了戰事,過三個月他才收到稟奏,黃花菜都涼了!
國家越大,驛所的需求越大也愈發重要!
最新繪製的驛所分布圖是經過近一年的規劃才做出來,涵蓋了全國各地的要地連接,是實現上行下效的基礎。
尤其是邊境之處,最快七天七夜就能把戰情送至上京。
通過驛站換人換馬晝夜不停的跑,就好像接力賽一樣。
關寧知道建驛所維持運營有花銷,因而除軍驛和公驛外,還建了民驛。
民驛實際上是起到了前世物流快遞的作用,也是連接兩地的重要渠道。
流通才能促進經濟發展。
民驛的出現實現了這一點。
最重要的是民驛是盈利的,可用來維持軍驛和公驛的消耗。
這也沒問題。
關寧注意到的是鄭禦史口中提及的一句話。
公驛用作民驛,民驛用作私驛。
這才是問題所在。
思緒閃過,關寧開口道:“驛所之利之用,朕無需多言,所謂節流也不能砍國家建設,鄭禦史休要再提。”
他一句話堵住了鄭修的嘴。
不提不是不在意,隻是不想在朝堂議。
他暗自留了個心眼。
鄭修欲言又止,但被頂頭上司左都禦史周睿淵製止了。
就你話多?
陛下說不要提就不要提了。
你以為陛下是昏君,聽不進諫言?
看著吧,等下了朝陛下就會私查了,點到為止即可。
在朝堂上扯一通,把實情都傳了出去,不是讓人有準備嗎?
接下來,關寧又例行聽了幾番奏報,大多是推行農莊法引起事端……
結束了朝議,迴到內閣。
關寧如曹睿淵所想,立即召來了人詢問詳情。
“西北大旱已有近兩年,朝廷每年都有撥付,可有具體數目。”
“有!”
薛慶直接拿出了一個冊子。
這一幕看得旁人目瞪口呆,怪不得人家深受皇恩,陛下有所想提前就準備好了。
隻是朝議上提了一嘴而已。
服氣了!
他們發現這薛慶跟他爹薛懷仁越來越像。
說起老首輔,近年身體倒是越來越差,幾乎到了長時間臥床的程度。
不過也算是高齡了。
前吏部尚書盧照齡都已然作古。
陛下時常去看望,薛慶的孩子被接到皇宮做了皇子伴讀。
可以預見,薛家將在很久以後都能深受皇恩。
從開始的不服到現在的服氣,朝中人也都明白了。
薛家能深受皇恩,並非是有五個女兒入了後宮,而是有如此身份,依舊不驕不躁。
薛慶說是史上最強國丈都毫不為過,可從未聽過有什麽僭越之舉,你想要彈劾你都找不到理由……
這樣的人陛下不用,還能用誰?
幾人遐想。
關寧已經看起了留底冊子。
他是體恤民情的皇帝,也是愛民如子的皇帝。
西北已經連著兩年幹旱,今年五月至七月,又是滴雨未落,又是大旱的光景。
之前他就有下令賑災,每年撥付糧食,並讓李福主政的宜州實行對口幫扶。
即在有所需的情況下提供一些援助。
僅是朝廷運往的賑濟糧就有二十三萬石!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了!
這些年隨著以工代賑興修水利等各種惠民政令的實施,中州,南方,西南幾州連年豐收,稅務多次整頓之後,朝廷也能收上稅糧,倒是略有充盈,這才有餘力賑濟西北。
可現在看來,卻成了個無底洞!
接連賑災,還是不足。
關寧皺起了眉頭,這其中怕是有問題……
他抬起頭看向了趙南星。
“之前那個分管西北的禦史是因何替換?”
“去了一趟西北染了惡疾死了。”
關寧又看向了周睿淵。
“此事屬實?”
“據查報是這樣。”
“陛下是懷疑這其中有問題?”
“能沒問題嗎?”
關寧開口道:“朝廷一直賑災一直不足,這個無底洞難道就填不滿了?”
涉及糧食的事就是大事!
為戰爭準備再多的糧食都怕不足,每一石糧都要保證用到刀刃上。
他現在想盡辦法,絞盡腦汁從全國籌糧增產。
還沒在上京打了轉,就要賑濟西北。
這能受的了?
西北貧瘠,這些年來邊境也沒什麽戰事,跟西域那邊也相安無事,在全國乃至朝廷的存在感都很低。
關寧想過發展振興,但成本太高,也沒有這麽多精力。
現在看來是成了漏網之魚。
見關寧神情嚴峻,薛慶問道:“那這次的賑濟糧還發不發?”
“等等再說。”
關寧開口道:“朕近日閑來無事,親自去看看。”
“您要親自前往?”
幾人相視神情錯愕。
陛下又要出巡了。
“這大窟窿已經補了兩年,西北大旱,朕理應前往體察民情,順路看看驛所情況,是否如鄭修所言那般。”
眾人聽聞,暗自點頭。
陛下在朝堂上製止,果然是要私下查訪。
“朕此次外出欲要私訪,爾等不可聲張。”
他一直都有微服私訪的想法,這次正好能實現……